中學教師進家庭活動方案
上莊中學教師進家庭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進一步加強學校和家庭、教師和家長的溝通與聯系,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表現,教師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和成長環境,建立和諧的家校關系,創設高效、優質、可持續發展的育人環境。
二、活動主題
走進學生家庭、關愛學生成長
三、領導小組
組長:董
副組長:李
組員:全體教師
四、活動要求
1、活動形式
主要采取利用雙休日及課余時間,登門走訪,全體教職工全員參與。根據實際,對各種情況的學生進行家訪,尤其是情況特殊的學生。
比如對偏常學生進行關愛家訪,對優生的規劃發展進行期許家訪等。對父母均在外打工的農村留守學生,可采用“信件家訪”或“電話家訪”的形式,向家長匯報、交流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情況。
2、家訪對象。
先訪學有潛力的學生、單親家庭學生、有輟學傾向的學生,再訪心理和情緒不穩定的學生、特殊個性的學生,殘疾學習,再訪特長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困學生。
家訪要面向全體,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3、家訪內容:1)了解學生家庭狀況、成長環境及學生在家的思想狀況與表現、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個性特征,了解家長的興趣愛好、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和要求。
2)和家長談學校與家庭對教育培養學生各自的責任和義務,增強家庭教育育社會教育的一致性。
指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與家長共商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價值觀。
向家長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在校表現,肯定成績,提出問題,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3)談新形勢下的育人的新思想、新觀點,共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好方法。溝通家校在教育過程中采用的方法、形式以及總結推薦其成功的經驗,爭取家長的理解與配合。
4)宣傳教育法律、法規和教育政策,對家長關心的熱點問題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5)談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校管理、班級管理的方法,征求家長對學校及教師以及教學教法的意見和建議等。
4、家訪要求
1)家訪應認真做好計劃。學生有突出成績,或發生問題,應及時家訪。
2)家訪前,要做好充分準備,明確談話中心。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紀律、品德等情況,必須實事求是地采用適當的方式告訴家長,讓家長真正了解學生在校的表現。同時及時了解學生在家表現,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3)家訪時,要注意其家庭環境、家長心情、學生在場與否,酌情采取恰當的談話方式。談話的態度要誠懇、耐心,形成和諧融洽的氣氛,要使家長感到教師對學生的愛護和關懷。
4)家訪時做好家訪記錄,撰寫家訪日記。
5、家訪注意事項
1)家訪中,應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忌片面孤立地看問題。
2)家訪時,學生、學生家長都應在場,個別問題可要求學生回避。
3)注意交流方式方法,切忌告狀式家訪。
4)尊重家長,抱著熱誠歡迎的態度對待家長的意見,切忌與家長“斗氣”。*
篇2:中小學班主任走進家庭攜手育人大家訪活動方案
*年暑假河北省中小學班主任“走進家庭、攜手育人”大家訪活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和《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等文件精神,切實加強我省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方法和理論創新,提高班主任隊伍的業務能力和理論水平,積極落實河北省*年中小學德育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推進中小學班主任隊伍建設,加強教育行風和師德師風建設,促進家校教育有效銜接,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合力,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生的德育工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研究決定,組織開展*年暑假河北省中小學班主任“走進家庭、攜手育人”大家訪活動。
一、活動主題
大家訪活動的主題是:“走進家庭、攜手育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教師、家長和社會攜手育人是教育成功的關鍵,走進家庭開展家訪是溝通三者的橋梁紐帶。通過開展大家訪活動,能有效增進學校與家庭、學校與社會、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了解、理解、信任和情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提高育人水平。
二、指導思想
以黨的*屆六中全會和省八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導,推進素質教育戰略主題的落實,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讓每一個學生在家長和老師的關愛下健康成長、全面發展。開展大家訪活動要以改善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為出發點,以構建和諧家校關系、和諧師生關系、幫助家長樹立科學育人觀念為目標;通過大家訪活動,切實加強學校和家庭、教師和家長的聯系,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愛學生、教育學生的良好氛圍,讓每個學生在家長和教師的關愛下健康成長、全面發展;通過大家訪活動,增強班主任工作的針對性,切實提高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水平,促進中小學班主任隊伍建設,拓寬德育工作渠道,進一步改進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全面增強中小學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成才。
三、目標任務
暑假期間,各中小學班主任要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到學生家中進行走訪、慰問和調研。
(一)進一步促進班主任與家長、學校與家庭聯系。
家訪時,班主任要與學生及其家長(監護人)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帶去學校領導、老師對學生和家長的問候;班主任要及時通報學生在校期間思想、學習等方面的表現情況;讓家長了解學生的任課教師情況,讓學生、家長了解班主任家訪的目的和意義;增進學校與家庭、班主任與家長的聯系,確實使學生及其家長感受到學校領導、老師的關心與愛護。
(二)進一步增進班主任工作針對性,提高其工作水平。
家訪時,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學生及其家庭情況和成長環境,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校內外表現;感受家長對孩子的希望和盼望,準確了解學生及其家庭存在的實際困難,了解特殊群體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發現不穩定、不安全、不和諧因素,從而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強大合力,將特殊群體學生的工作落到實處,促進平安、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建設。
通過班主任的家訪和調研活動,增強班主任的工作責任感,提高班主任的科研能力,切實改進班主任工作作風,鍛煉班主任隊伍,增強其德育工作、班級管理的實際能力水平,促進班主任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發展。
(三)進一步改進學校教育教學,促進家校攜手育人。
通過家訪,班主任要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談心,向學生家長宣傳正確的家庭教育思想,幫助家長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學方法,對教育政策進行面對面的解答,就育人策略、學校教學管理進行面對面的探討;征求學生及家長對班主任、教師和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向學校領導反饋學生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對于家訪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提出整改意見,采取實際措施,改進具體工作,并對家訪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回訪。通過家訪,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實現家校攜手育人。
四、活動要求
(一)對象及范圍。
大家訪活動的對象以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學生為主,要求所有班主任深入到所帶班級學生家中,與學生家長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要保證家訪學生占班級學生人數的30%以上。要做到大家訪過程全面跟蹤和評價,從而逐步形成大家訪活動的長效機制。
職業學校、幼兒園可參照執行。
(二)工作重點。
大家訪活動要重點關注六類學生家庭:一是經濟困難學生家庭;二是學習困難學生家庭;三是思想和學業上有重大變化的學生家庭;四是留守兒童(含孤兒、單親子女)家庭;五是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家庭;六是殘疾學生家庭。
(三)家訪內容。
一是了解掌握學生家庭情況、成長環境、在家表現、學習和生活習慣等;二是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想、學習情況和綜合表現等;三是向家長介紹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辦學模式及教育政策,對家長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做好解釋和宣傳工作,贏得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理解與支持;四是宣傳學生健康成長的心理、生理及安全衛生等方面的知識,指導家長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五是以六類家庭為重點,開展幫扶、輔導(包括心理輔導和學習輔導)及其他助學活動;六是征求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自我反思與評價,與家長共同探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有效方法與途徑。
(四)活動形式。
要求班主任對學生家庭進行實地走訪,與家長面對面交流;對于個別轄區外(如不在一個城市或地區)的學生家庭,要充分利用電話、信函、網絡等多種形式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對于走訪中發現的問題,可通過再次走訪或電話、短信息、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回訪。
五、工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
開展大家訪活動是教育系統轉變作風、強化師德、落實綱要、改進教育教學的重要舉措。各教育局、學校等各級領導要予以高度重視,精心組織,要成立“大家訪”工作領導機構,做好統籌、管理、指導、考評工作。大家訪活動以學校為單位組織實施,學校要制定大家訪活動實施細則,校長是第一責任人,要切實負起細則制定與組織實施的責任,要帶頭家訪,要確保家訪有計劃、有步驟地有序推進。教育局、學校應下撥或設立專項工作經費,為開展“大家訪”活動的班主任老師提供必要的條件,給予適當的交通、食宿及生活補貼,以保證“大家訪”活動的實際成效。
(二)明確家訪任務。
家訪工作以班主任為主,學校領導主動帶頭,任課教師也可積極參與。學校校長及其他行政領導可以單獨家訪,也可以隨同班主任共同家訪。班主任家訪學生數以班級實際學生人數為準,對于家訪任務極重的班主任,可由任課教師協助班主任做好家訪工作。班主任登門家訪要覆蓋到六類特殊家庭的所有學生。
(三)力求取得實效。
各中小學校要對班主任進行家訪前動員和培訓,讓班主任認識家訪的意義,了解的家訪的內容,掌握家訪的策略。廣大班主任要把大家訪活動作為踐行師德、了解社會、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徑,精心準備個性化家訪方案,增強家訪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秀品質和閃光點,以正面肯定、積極鼓勵為主,堅決反對在家長面前指責、訓斥學生,或指責、訓斥家長;要對學生家庭狀況和校內外表現等進行對比分析,對學生心理狀況進行評估,針對不同學生實際情況采取因材施教措施,同時指導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共同培育學生健康成長;要注意收集整理家長對學校辦學、教師隊伍建設及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建議,深入分析社會家庭育人特點,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每次家訪都要作出詳細記載,認真填寫《河北省中小學班主任大家訪活動登記表》(見附件),通過文字、圖片等形式建立健全學生家訪檔案。對學生中存在的共性問題要及時歸納整理,提交學校共同研究解決辦法。
(四)嚴守家訪紀律。
各中小學要制定嚴格的家訪工作紀律,要求班主任在家訪過程中做到言談文明、儀表端莊、衣著整潔,不準要求家長安排車輛接送,不準借家訪名義向家長提出任何私人要求,不準收受家長的錢、物饋贈,不準接受家長的吃請和報銷開支,不準參與家長組織的娛樂消費活動,不準以家訪名義進行有償家教。各學校要設立投訴電話和電子信箱,向家長公開,掌握老師在家訪活動中的違紀違規情況。大家訪活動中要注意保護學生及家庭隱私。
(五)確保出行安全。
各中小學組織大家訪活動要把教師安全放在首位。學校領導實行分年級包抓制度,學校行政領導每人包抓一個年級的家訪工作,班主任家訪前要向包抓領導報告家訪對象、地點及所需時間,家訪期間要確保通訊暢通,嚴禁搭乘“三無車輛”,家訪結束后要及時告知包抓領導。
六、時間安排
1、*年6月中下旬,各中小學制定工作計劃,準備調查提綱,設計調查問卷;班主任要提前安排家訪的學生對象,科學設計家訪時間、行程、路線。
2、*年7-8月,有關班主任按照預先計劃,有針對性的開展家訪工作。
3、*年9月,有關班主任、各中小學對家訪活動進行總結及表彰,并及時上報活動成果(活動計劃、活動總結、調研報告等)。各設區市教育局要將好的經驗、做法上報至河北省教育廳思政體衛處。
附件:河北省中小學班主任大家訪活動登記表
*年五月十五日
篇3:上莊中學教師進家庭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進一步加強學校和家庭、教師和家長的溝通與聯系,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表現,教師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和成長環境,建立和諧的家校關系,創設高效、優質、可持續發展的育人環境。
二、活動主題
走進學生家庭、關愛學生成長
三、領導小組
組長:董金
副組長:李梅代紅
組員:全體教師
四、活動要求
1、活動形式
主要采取利用雙休日及課余時間,登門走訪,全體教職工全員參與。根據實際,對各種情況的學生進行家訪,尤其是情況特殊的學生。
比如對偏常學生進行關愛家訪,對優生的規劃發展進行期許家訪等。對父母均在外打工的農村留守學生,可采用“信件家訪”或“電話家訪”的形式,向家長匯報、交流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情況。
2、家訪對象。
先訪學有潛力的學生、單親家庭學生、有輟學傾向的學生,再訪心理和情緒不穩定的學生、特殊個性的學生,殘疾學習,再訪特長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困學生。
家訪要面向全體,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3、家訪內容:
1)了解學生家庭狀況、成長環境及學生在家的思想狀況與表現、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個性特征,了解家長的興趣愛好、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和要求。
2)和家長談學校與家庭對教育培養學生各自的責任和義務,增強家庭教育育社會教育的一致性。
指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與家長共商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價值觀。
向家長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在校表現,肯定成績,提出問題,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3)談新形勢下的育人的新思想、新觀點,共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好方法。溝通家校在教育過程中采用的方法、形式以及總結推薦其成功的經驗,爭取家長的理解與配合。
4)宣傳教育法律、法規和教育政策,對家長關心的熱點問題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5)談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校管理、班級管理的方法,征求家長對學校及教師以及教學教法的意見和建議等。
4、家訪要求
1)家訪應認真做好計劃。學生有突出成績,或發生問題,應及時家訪。
2)家訪前,要做好充分準備,明確談話中心。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紀律、品德等情況,必須實事求是地采用適當的方式告訴家長,讓家長真正了解學生在校的表現。同時及時了解學生在家表現,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3)家訪時,要注意其家庭環境、家長心情、學生在場與否,酌情采取恰當的談話方式。談話的態度要誠懇、耐心,形成和諧融洽的氣氛,要使家長感到教師對學生的愛護和關懷。
4)家訪時做好家訪記錄,撰寫家訪日記。
5、家訪注意事項
1)家訪中,應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忌片面孤立地看問題。
2)家訪時,學生、學生家長都應在場,個別問題可要求學生回避。
3)注意交流方式方法,切忌告狀式家訪。
4)尊重家長,抱著熱誠歡迎的態度對待家長的意見,切忌與家長“斗氣”。
5)牢記安全第一,注意家訪中的交通等方面的安全。
五、考核總結
1、每學期由各年級組收齊家訪記錄,上報教導處。
2、學校把教師家訪情況作為教師師德情況的重要內容,家訪記錄存入教師本人檔案,作為教師年度考核重要依據。
3、、對家訪活動中的先進典型進行表彰,家訪經驗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