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學院科研服務教學鼓勵辦法
工程學院科研服務教學鼓勵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促進學院科研服務教育教學工作,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學院科學研究所是科研的專門機構,在做好科研、技術開發,社會服務的同時,要注重促進學院師生的素質教育,推動提高辦學質量,人才培養工作,將立足教育教學實際,服務教育教學實踐做為開展教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務。第三條學院加強對科研工作的引導,鼓勵教師積極開展科研,將科研工作的資源服務于人才培養,將科研的成果應用于教學過程。
第二章組織
第四條專業主任為本專業科研服務教學研究和組織實施負責人,成立相關課題組,學科帶頭人為研究課題組組長,全員參加。
第五條學院各學科專業所聘請校內外具有科研專長的老師作為教科所的科研指導小組成員,參與對學??蒲姓n題的立項、教科研成果評選、教師教科研成績的評定等工作。
第六條鼓勵辦法
1.營建學校的教學研究氛圍,在工作規劃、年度計劃時,學院為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提供支持,會同有關教研室(專業)共同研究和制定服務教學的實施計劃。對各學科教學改革計劃提供指導、建議,協助各教研組或個人實施計劃、總結和推廣教改經驗。
2.制定教科研成果為教學服務登記制度、獎勵制度和建立教師教科研業務檔案,對集體和個人的服務教學活動進行及時匯總,作為評定教師年度教科研成績的依據。
3.積極支持校級教科研課題的立項評審、組織實施工作和成果總結工作。積極推進成果的交流、推廣工作。
4.指導組織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積極申報各級研究課題,及時向有關課題組提供最新科研動態與情報檢索,為教師從開展研究提供咨詢和指導。
5.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改革研究能力。通過講座、研討等形式,交流經驗與想法。積極鼓勵開展科研服務教學研究的教師參加學術交流,組織教師進行專題考察學習。
第三章管理
第七條學校的教學研究課題立項需立足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實際,能夠將有關科研動態和成果,結合在教學改革之中。確立課題優先推薦結合日常教育教學實際、理論熱點問題思考、教育改革和發展面臨的問題、科研成果應用的研究課題。
第八條校級課題的申報需經學院學術委員會審議;上一級課題原則從校級課題中產生,國家級課題的產生原則上從省級課題中產生。
第九條科研經費由課題負責人自主使用。各課題組主持人要定期向管理部門呈報課題研究階段性成果,學院對課題研究情況進行跟蹤了解,提供必要的支持、幫助。
課題結束時,研究人員應提交結題報告。
對結題的課題,學校組織力量進行驗收鑒定,或積極協助上級有關科研部門進行驗收鑒定。
對課題立項后課題條件發生變化不能及時完成的,申報者應提出《延期結題申報》并提交新的課題研究方案。對課題立項后無實際進展的課題或弄虛作假的課題,科提出中止或撤銷意見。教學成果服務于教學的成果作為評價教師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事實依據。在核算和考核教科研成果時,予以專門考核與計算。
計算的類型主要有:
1.已經立項的各級教學改革課題;
正是發表的教學研究論文;教材,或立項自編教材、講義;
學院和各級教育教學競賽參與及獲獎者;
科研成果在教學中的應用案例、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學生畢業設計題目等;
科研平臺服務教學工作的各項工作。
第十一條教育科研業務檔案在登記的基礎上建立教師科研業務檔案,其存儲方式是:
(1)資料方式,將主要有效材料申報及驗收原件或復印件裝入有關資料袋;
(2)電子檔案方式,將主要資料登記在電腦中。第十二條對有推廣價值的優秀教學研究成果結集出版。
第十三條為營造學院全員育人、多方位育人氛圍,行政領導、專業主任、學科帶頭人必須帶頭開展教研工作,切實加強教育科研理論的學習,積極投身教研實踐,在一個聘期內,結合實際主持一項校級以上課題研究。
第十四條本制度自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黨政聯席會議通過之日起開始執行。
第十五條本制度解釋權屬于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黨政聯席會議。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篇2:鼓勵學生自我探索運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鼓勵學生自我探索運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輝南縣第二實驗小學白瑞霞
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開發潛力不僅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以學生為本位,在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和提高。我們首先應該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其次應該滲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所必備的各種能力;最后教師要優化教學環境,鼓勵學生自我探索,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創設情境,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運用多媒體輔助較學,可以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開發潛力,學生才能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創設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喚醒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拓展思維,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相遇問題”的教學時,我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了一幅動態畫面:首先是兩車從兩地同時出發,接著兩車相向而行,直至相遇的全過程,并適時通過閃爍、發聲等手段,讓運動過程由“靜”變“動”,使學生充分理解“兩地、同時、相向、相遇”的含義。這種生動、形象的虛擬現實情境,化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營造了自主學習的氛圍,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的思維開始活躍,全身心投入新課學習活動中去。多媒體技術集音、像、動畫于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的注意與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具有其它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
二、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化靜為動,吸引自主學習的興趣。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能直觀生動展示圖形的變化,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使教與學充滿了生機,使學生學得主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例如在教學“角的概念”一課時,應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先在屏幕上顯示一個亮點,然后用不同顏色從這一亮點作出兩條射線,同時閃爍著這個亮點及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使學生看后馬上能悟出角是怎樣形成的。再分別閃爍出亮點和兩條射線,使學生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又將一條邊固定,另一條邊移動,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種角,讓學生認識到角的大小跟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跟邊的長短沒有關系。通過這樣動態顯示,將那些看似靜止的事物活動起來,化靜為動,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白灾鲗W習”的出發點和歸宿應落實到課堂教學上來。因為課堂是主渠道,只有發揮主渠道作用,“自主學習”才能取得成效。多媒體技術集音、像、動畫于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的注意與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具有其它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開發潛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1、動手操作,讓學生利用多媒體能夠從不同方面去進行思考,去尋找不同的解法。例如把兩個棱長是3厘米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求這個長方體體積和表面積?同學們利用撲克牌做的正方體小盒,擺一擺觀察它的體積和表面積,這道題有兩種解題思路:思路一,兩個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后,體積和原來相比較沒有變化。所以長方體的體積就是這兩個正方體的體積的和,可以先求出一個正方體的體積,再乘2即可。思路二:要求長方體的體積,必須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在根據長方體的體積的計算公式計算即可。求它們的表面積同樣也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兩個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后,表面積比原來減少了兩個正方體的面,可以先求出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后再減去兩個正方體,也可以先求出一個面的面積再乘以10就是兩個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表面積。第二種方法是要求長方體的體積必須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再根據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篇3:美術教學中鼓勵教學方法
淺談美術教學中的鼓勵教學方法
金江學校麥文新
與我拍檔的老師經常問我:“那些學生怎么那么喜歡上你的美術課呢?”“你一不罵,二不罰學生,而學生上課的紀律是那么的好,學習興趣是那么的濃,是不是有什么絕招?”其實那里談得上有什么絕招,要是說有什么方法的話,只不過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采用鼓勵教學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欣賞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的每一幅習作,注重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力求達到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協調統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下面談談我在實施鼓勵教學方法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一、鼓勵審美個性,培養審美意識
鼓勵審美個性,即是鼓勵學生不僅僅能學會欣賞藝術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審美判斷。美學家曾經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睂ν粚徝缹ο螅煌膶W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學識和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事先就給某一審美材料規定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而是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看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對象產生共鳴,審美的想象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展。如:在欣賞梵高的《向日葵》時,我僅僅介紹了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況,便讓學生看畫,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氣氛,并要求學生看畫的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畫的是什么?怎么畫?色彩、用筆有什么特色?哪個地方給你感觸最深?然后,鼓勵每個同學都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單純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強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筆觸形成的視覺沖擊力;有的領略到的是一種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則從作品中體會到生命被壓抑而發出的納喊;有的則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團火焰,這是愛的最強光??梢姡膭顚W生的審美個性,可以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復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二、鼓勵自我體驗,激發參與意識
鼓勵自我體驗,即是鼓勵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對材料的接觸感悟和多次的嘗試,從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關的美術技能技巧。特別在美術工藝課里,我從來不要求學生依照范畫樣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樣粘貼?不作統一規定,而是讓學生自己對材料進行反復觸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試驗,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理解:原來,工具材料有這樣的性能特性;步驟不但可以是這樣的,還可以是那樣的;不但可以采用這種方法,還可以采用那種方法。在體現水彩畫、中國畫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點時,更要注意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從初次作畫的失敗到反復嘗試練習后掌握工具的性能,從潤筆、著色、用水、點墨、行筆的體驗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另外,我還鼓勵學生多寫生,多觀察,多總結,每節寫生課都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態特征,在真實的事物面前觀察表現比對著范畫臨畫要形象生動得多,學生對形象的掌握也會更快而且準確。在圖案創作方面,通過錄像、圖片、標本、實物等讓學生自己觀察、分析,鼓勵學生自己去總結概括它們的造型特點,結果同學們所創作出來的圖案造型比起教師僅出示圖案范畫讓學生欣賞參考制作出來的效果要好得多,圖案作業造型要豐富、生動得多。
三、鼓勵藝術表現,激發藝術創造
現代美術教育家伊頓說:“教育是一種勇敢者的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