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中國女排精神演講稿

中國女排精神演講稿

2024-08-03 閱讀 3266

今天的女排精神演講稿

年輕的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奪冠了。等待12年終見“王者歸來”,許多人喜極而泣。“女排精神”也很快成了刷屏熱詞,在話語多元的輿論場,時代的共鳴竟然如此強烈。在這一刻更容易讀懂中國,攻堅克難永不放棄的精神已然是時代的最強音。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女排頑強拼搏創造了“五連冠”的輝煌,受到女排的激勵,國人喊出了“學習女排,振興中華”的口號。那個年代,改革尚在起步階段,經濟薄弱、物質匱乏,但是中華人民由女排的崛起感受到了民族復興的精神動力,那就是“團結奮斗、頑強拼搏、勇攀高峰”,學習中國女排成了各行各業的自覺行動。理想的大旗獵獵作響,一批不計個人成敗的“急先鋒”打破體制壁壘,為改革趟出了路子,他們同樣是當之無愧的“鐵榔頭”。賽場上從來沒有常勝將軍,三十年來中國女排幾度起伏,可見競技體育的競爭是多么激烈。讓人欣慰的是,中國女排總有一股打不垮的精氣神。暌違12年之久,年輕的中國女排又一次獲得世界冠軍,實力固然是基礎,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在幾場硬仗中打得觀眾熱淚盈眶的中國女排再次詮釋了女排精神。

今天的中國已經不需要通過“女排必勝”來證明自己的強大,女排的這次勝利之所以引起巨大的反響,是因為她們在新的時代引發了全社會的精神共鳴。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年代很容易讓人滿足于安逸的生活,因此習慣性地拖延或者逃避一些改革難題。當前我們面臨的問題其實比三十年前更具復雜性和艱巨性,容易改的都改了,留下的大多是難啃的硬骨頭。如果此時不能咬緊牙關,像中國女排那樣打幾場硬仗,看似安逸的生活就會平添許多風險,甚至有可能戛然而止。現在無數人在談論女排精神,也是希望借此機會重溫那段艱苦奮斗、決不放棄的歲月,為自己打氣提神。

在新的時代,女排精神也有新的內涵,過去我們側重的是吃苦,為了勝利不懼“魔鬼式訓練”,而現在我們更欣賞的是專注。對事業的專注,在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的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作為“五連冠”的主力,郎平在退役之后原本可以得到一個安逸體面的職務,但是她放棄了這種看上去一馬平川的生活,無論是在海外還是在國內,無論是在俱樂部還是在國家隊,她都能積極地應對困難,從不逃避。在這個充滿了太多機會的社會,很多人都覺得名利唾手可得,不肯“耽誤”一點時間。而郎平用了32年,實現了從奧運會冠軍隊員到奧運會冠軍教練的“升級”。很多人不惜用最美的詞語贊美郎平,但是未必知道她為此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在里約賽場上,郎平說過“不是贏球才有女排精神”。第一未必重要,重要的是任何時候都不放棄爭取第一的毅力。說到底,“女排精神”并不僅僅是一種體育精神,也是一種社會的精神面貌,只是我們需要換一種思維方式看待“女排精神”。里約賽場的經歷證明,女排精神也不是戰無不勝的利器,只是讓人能在關鍵時刻不放棄,讓人在遭遇失敗之后依然選擇積極戰斗的精神動力。那些僅在口頭贊美女排精神的人,不可能學到它的精髓。學習女排還得少說多做,認認真真地干自己的事情,少一些搖擺和浮躁,持之以恒,精神的價值終會顯現。

學生中國夢演講稿兩篇:女排的中國夢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國夢,我們大家聽到這個詞都會感覺十分遙遠,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夢想和目標匯聚在一起就是我們大家的中國夢。

最近,我從新聞上看到前中國女排隊員陳招娣去世了,報導說,她們那時的訓練十分艱苦,身體體能達到了極限。但她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因為她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成為世界冠軍,拿到金牌為國爭光。她們放棄了和家人團圓的時間,艱苦訓練,她們未叫過苦,沒喊過累,默默努力著,付出著。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決賽中,在美國女排占盡天時、地利的情況下,中國女排隊員們在賽場上個個精神抖擻,一記記重扣,一次次舍命救球,打出了中國人的豪邁氣勢與自信,最終勇奪冠軍。當她們站在領獎臺,聽著國歌,看著冉冉升起的國旗,她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們一次次英姿颯爽地走向了最高領獎臺,成就了五連冠的偉業,實現了她們的中國夢。

五連冠,多么驚心動魄的數字,多么揚眉吐氣的時刻,她們永于拼搏、永不服輸的精神,被賦予了“女排精神”,它激勵了全社會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無私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為中國富強的夢想而努力著。啊,這就是中國女排的夢,這就是偉大的中國夢!

謝謝大家!

女排精神演講稿

當我知道公司要舉辦一個關于亞運的演講比賽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想演講我要講些什么。回顧已經落幕的廣州亞運會,實在是有著太多太多令人感動鼓舞的畫面。從飛人歸來的劉翔,到掛著12塊金牌接受隊友們“頂禮膜拜”的王治郅;從帶著8個月身孕奪冠的韓國女槍手金閏美,到獲得銀牌之后淚流滿面的香港姑娘黃蘊瑤;從沒有教練、沒有隊友一個人代表國家隊的伊拉克選手亞拉阿扎德,到參加了20年前的北京和今年的廣州兩屆亞運會的老將張山??等等等等,還有很多很多。廣州留給我們的不僅是金燦燦的獎牌,還有沉甸甸的感動,以及為體育精神所帶來的震撼。而今天,我要講的是為中國軍團完美收官取得廣州亞運會第199金的中國女排。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體育比賽看到淚流滿面的經歷,看到激動地睡不著覺,就算在比賽結束的數天后回憶起來仍會有一種熱淚盈眶、心潮澎湃的感覺。這也是為什么我要講中國女排的原因。其實,對我來說對體育并不是特別熱衷,對規則方面也不是很了解。而06年的雅典和今年的亞運,這兩場女排的決賽都給我帶來了極大地震撼。也正是中國女排第一次讓我切實的感受到了體育精神,這一群女排姑娘們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比賽的精彩,更是心靈上的震撼!女排精神已經是不畏強敵、頑強拼搏的民族面貌的代名詞。

還記得04年感動中國是這樣形容中國女排的:中國女排,曾經沸騰了一代人的血,也在中國人的心里留下了長達20年的期待。在20**年的一天,于無聲處,絕地反擊。是他們,讓最后的希望攀援著意志的肩膀上升,直到最后一記重扣敲開歡慶的鑼鼓。金牌喚回曾經的光榮,勝利開啟嶄新的夢想!

而這一次的廣州亞運會,時光仿佛又退回到了6年前的雅典。

比賽開始后,韓國隊25-21、25-22連贏兩局。雅典的那艱難的一幕又一次降臨在了女排姑娘們的身上,決賽首先0:2落后于對手。背水一戰的中國隊在第三局開始后打得氣勢如虹,迅速取得大比分領先,帶著16-5的比分進入第二次技術暫停,并最終25-10扳回一分。關鍵的第四局開始后,雙方比分緊咬。老隊員周蘇紅發球得分后,中國隊16-13領先進入暫停,最后25-17再扳一局。雙方大比分戰成2-2平。在決勝局上,中國隊又一次在12:14落后的不利情況下追成14平,最終16-14獲勝。

中國女排總是在能夠在已經被逼到懸崖邊上的時候觸底反彈,我們一直在說中國女排是一支有隊魂的隊伍,而這場比賽再次證明中國女排隊魂仍在,中國女排再次打出了女排精神。這一切也正如我們的國歌中所唱到的一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這樣的勝利讓無數人喜極而泣、熱淚盈眶,如同雅典的那個不眠之夜,在最后那一刻,女排姑娘們激動地抱在一起大聲痛哭的時候,我也情不自禁的流下了感動的淚水!這不是6年前的輝煌瞬間,但時光在同樣的眼淚和笑容中交錯。頒獎的那一刻也格外令人動容,近萬名現場觀眾與女排姑娘們合唱國歌,那種震撼人心、響徹體育館的雄壯歌聲,既體現了國人對幾代女排人的鐘愛,更體現了集體項目那種團結人心、振奮民心的巨大影響力。

一次又一次的被女排精神所感動,這種身處逆境,互相鼓勵,頑強拼搏,永不放棄的精神也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我們每個人總是會遇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挫折和困難,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有著像中國女排一樣,不畏艱難、頑強拼搏、堅持到底、永不言棄的精神,不管最終結果怎樣,我們都能在這樣一個拼搏的過程中得到很大收獲。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順利,開心幸福!

篇2:女排精神感想

“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歷史與現實也告訴我們,精神的富足與強大可以讓一個民族永遠戰無不勝,而人類的精神一旦被喚起,其威力也是無窮無盡、不可估量的。

(一)

8月21日,中國女排時隔12年再次站在奧運會的冠軍臺上,一個久違的詞匯重新刷屏,一股雄奇的力量叩擊心扉。女排精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再次成為輿論場上出現頻次最高的熱詞,成為華夏兒女最受關注和傳頌的精神力量。時至今日,奧運激情還在澎湃,女排精神依舊燃燒。而當我們驚喜地再次感受女排精神所帶來的蓬勃氣勢和民族自信時,穿越歷史,回望中國女排的歷次奪冠,沒有一次占絕對優勢,幾乎都是在最困難的時刻、用最昂揚的斗志、靠最頑強的拼搏而“笑到最后”、“笑傲賽場”。

當年,中國女排從福建漳州的“竹棚館”出發一路走來,白手起家、辛勤耕耘,披荊斬棘、鑄就輝煌,沒有球網用竹竿代替、沒有創可貼用膠布粘貼、沒有臂力器就和對手比力氣,傳承著老一輩女排前輩們的“竹棚精神”,續寫著超越體育范疇的女排精神,這就是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犧牲奮斗精神,自強不息、永不言敗的頑強拼搏精神,心想一處、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中國女排不畏強手、英勇頑強,打出了風格、打出了水平,時隔12年再奪奧運金牌,充分展現了女排精神,全國人民都很振奮。”***在會見第31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時的講話,道出了女排精神歷久彌新的原因所在。

(二)

從1981年《人民日報》首提“發揚女排精神,振興中華”,女排精神的價值就不僅僅體現在賽場。30多年來,中國女排處順境頑強拼搏,處逆境永不言棄,不論在什么情況下從不怨天尤人,即使面對最強大的對手也毫無懼色,忘我地全身心投入,靠著一股不服輸的拼勁、打不垮的韌勁,在每一球中竭盡全力,一球一球拼、一分一分頂,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直到最后一刻。“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贏球的秘訣就是“拼”字當頭,“拼了!拼到你死我活!”郎平一語中的。也正如***記深刻指出的,“這正是中國人講的自強不息”,中國女排就是始終以這種“就算有1%的希望也會盡100%的努力”的自強不息的秉性,鑄就了無悔人生,證明了“中國人能行”。

人生能有幾回搏,人生何處無拼搏。學習中國女排,讓心火在寬闊的胸懷噴涌,讓壯行在廣袤的熱土激揚,這正是建設***主義偉大事業特別是當前打贏脫貧攻堅戰須臾不可或缺的。弘揚女排精神,始終秉持對黨和國家負責、對人民負責、對黨員身份負責的態度,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敢啃“硬骨頭”、敢涉“深水區”、敢當“排頭兵”,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道路上善做善成,肩負起全面同步小康的歷史重任。

(三)

明人劉基說過,“萬夫一力,天下無敵”。集體項目,“團結”是制勝的核心要義。女排之所以能成就“五連冠”偉業,能在雅典和里約實現驚天逆轉,靠的就是“人心齊、泰山移”,堅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的團隊精神,一傳到位、二傳調度,扣殺有力、攔網干脆,自由人防守、前后排輪轉,主力替補互補,少了誰也不行。得分時環抱一起、擊掌相慶,丟分時主動擔責、互相鼓勵,從來沒有相互埋怨、互相指責。郎平多次說過:“在我的字典里,‘女排精神’包含著很多層意思。其中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團隊精神”,“她們不是1個人在戰斗,靠的是12個人的集體努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哪一個人、哪一個部門、哪一個地區的事,而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事;打贏脫貧攻堅戰,更不是成就哪一個人、哪一個行業、哪一個地區,而是造福全體人民。特別是對于需跨領域合作的扶貧項目,更不能斤斤計較自身利益得失,人為制造合作壁壘,堵塞扶貧事業推動進程。必須強化大局意識、全局觀念,凝聚各族人民攻堅克難、團結奮進的磅礴偉力,用勤勞和智慧改變貧困面貌、換來幸福生活,誠如***所言:“脫貧攻堅是干出來的,靠的是廣大干部群眾齊心干。”

(四)

“精神為主人,形骸為屋舍,主人漸貧窮,屋舍亦頹謝。”***記強調:“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好日子是通過辛勤勞動得到的”。郎平曾給青年寄語:“奮斗精神永不過時,她是到達夢想彼岸的諾亞方舟。”當前,全面深化改革挑戰依舊、經濟轉型升級陣痛未止、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如期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夢,就像中國女排里約之行一樣險阻重重,任務艱巨繁重。每啃一塊難啃的“硬骨頭”、每一次的攻城拔寨,都需要像女排那樣打一分賺一分、一球一球頑強拼,不放棄頂得住、一場一場迎難上,“每天的付出和汗水,都是人生賦予我們的金牌”。

女排是一面鏡子,她們的可貴,不僅在于征服對手更在于戰勝自我。女排精神,既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歷史的傳承,既是點燃奮斗激情的動力引擎更是成就偉大事業的強大推力,呈現出的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延續和升華。女排精神內涵豐富,弘揚女排精神又豈止在賽場。

篇3:學習中國女排精神心得體會

中國女排,一場勵志的贊歌!

女排奪冠,讓閑適的周末蕩起漣漪,是感動?是興奮?是自豪?舉國歡呼的背后是精神的穿透力量。強勢扭轉巴西,奮力贏下荷蘭,竭力戰勝塞爾維亞,在一場精神、技術與心態的較量中,抱團發力的女排為他們在里約奧運賽場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也留給國人大大的感嘆號。

朋友圈被刷頻,有人評價“女排歸來,昨日重現”,有人寫下了鏗鏘有力的“點贊”,有人因為追憶而落淚,有人因為勝利而歡呼......一場偉大的比賽,跨越了空間與時間,讓國人不約而同的為此振奮。究竟是什么力量?其實,在輸贏之外,“中國女排”上演的更是一場勵志的精彩。

回顧30多年寫入國人記憶的中國女排,有振奮一個時代的歷史,也有懷揣夢想的掙扎;有成績滑坡的低谷,亦有臥薪嘗膽再出發的崛起,奪冠之路是一個個險關的攻破,也是一個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可以說,“女排的拼搏史”關聯著一個民族拼搏與勝利的記憶,也映射著每一個人的奮斗與生活。

誠然,我們不能把一場奪冠的勝利過度拔高,但是,不可否認,女排的拼搏自信精神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也是當今時代的價值所需。“精神”不是成功后看似云淡風輕的敘述,也不是勝利者自我標榜的勛章,而就在點點滴滴的實踐與證明當中。正如女排,用過硬的技術、過硬的作風,證明了“堅韌永遠是中國人的強項”,她們挺起了民族自信的力量,也寫下了勵志的生動注腳。

之于當今中國,“女排精神”是大國文化的象征縮影。中國的歷史,從烽火硝煙的革命歲月,到和平開放的發展時期,再到克難攻堅的改革年代,一部發展史,就是一部智慧史,一部奮斗史。有過輝煌,有過低迷,有過沉淪,有過展望,最終走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步履鏗鏘的邁向未來、憧憬希望。其實,女排所傳遞出來的敢拼敢打精神、團結協作文化,這種所向披靡的勁兒正是大國崛起的力量源泉,就是大國文化的縮影和象征。時下,“雙百目標”近在咫尺,還有許多的硬骨頭需要啃,還有許多險灘需要涉足,奮力前進的中國用成績和行動,傳承著古老中國“不拋棄、不放棄”的拼搏文化,也演繹了“打不垮、拖不爛”的世界傳奇。

之于當前社會,“女排精神”是民族自信的極力彰顯。在奧運的競技場上,我們不僅享受的是體育帶給人的快樂,也是國家體育實力的較量帶給國民的凝聚力、感染力和號召力。在一個碎片化的時代,輕易就會集體沉默,需要這么一種精神喚醒社會的集體發聲、集體振奮與自信。當前,發展道路上的中國,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自信是破浪前行的基石,也是逢山開路的積累。從遇事不亂的大氣沉穩,到迎接挑戰的泰然自若,再到面對困難的冷靜應對,彰顯的正是民族發展的自信底蘊,而這種自信需要一個社會的吶喊與參與。為女排吶喊,就是精神的釋放,精神的回歸。

之于當代國民,“女排精神”是奮力前行的價值砥礪。在女排的比賽中,我想,我們每個人所能感受到的就是拼搏。每一次跳起來的抵擋,每一次縱身攔下的身影,每一個倒下的瞬間,她們使出渾身解數,靠著每一分的積淀走向成功,她們在困境下拼每一分球,其實就是平時拼在每一天。生活工作中的我們,也是同樣,在追逐成功的道路上,拼的是實力,也是心態。時下,一些人或是急于求成,或是心態浮躁,或是怨天尤人,往往容易看到精彩,而無法體味背后的艱辛與努力。其實,只要堅持,一步一個腳印,踩實了就是成功。我們應該知道,成功不是偶然,也當看到,華麗的精彩篇章更是沉甸甸的勵志華章。女排告訴我們,挫折中前行,腳踏實地,夢想就有了價值與意義。

“女排精神”成了一個時代的符號,為她們耀眼的光環所動容,更為她們傳遞的精神所震撼。從這場勵志的精彩中,我們有所得、有所悟,而后有所動、有所行,就是對她們最好的禮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