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委托擔保承諾書(范本)

委托擔保承諾書(范本)

2024-08-03 閱讀 3188

委托擔保承諾書(范本)

**********有限公司:

茲有(企業),經______銀行______支行同意授信貸款______萬元,期限______個月,自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本企業就委托貴公司對本項貸款出具授權擔保書(擔保金額萬元)做出如下承諾:

一、承諾按授信貸款用途使用本項貸款,不得挪作他用。

二、承諾在貸款到達本企業賬戶后五個工作日內,按照法律規定向貴公司支付擔保費。

三、承諾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要求,真實、規范地編制財務會計報表,并按季向貴公司提供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跨年度的擔保項目,年終還需提供現金流量表以及市財政局規定的其它年度報表。

四、承諾定期向貴公司提供反映本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債權債務變動、項目實施進度等文件資料并保證其真實性、合法性,隨時接受貴公司檢查和監督,參加貴公司組織的有關理財知識培訓,由此發生的各種費用由本企業承擔。

五、承諾按時歸還貸款并支付利息。如造成貴公司代償之事實,則本企業愿向貴公司支付逾期利息(每日按萬分之二點一計算)、違約金(按擔保金額的20%計算)、賠償金及其他費用等。

六、承諾本企業需實施可能影響貴公司作為保證人利益的重大決策時,應提前三十天通知貴公司并征得貴公司的書面同意。

如本企業違反上述承諾,貴公司提供的授權信用擔保貸款可視為立即到期,任由貴公司處理。本承諾書一式三份,蓋章后生效。

企業名稱:(蓋章)

法定代表人:(蓋章)

地址:

電話:

郵編:

年月2日

篇2: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對融資性擔保公司的監督管理,規范融資性擔保行為,促進融資性擔保行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融資性擔保是指擔保人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等債權人約定,當被擔保人不履行對債權人負有的融資性債務時,由擔保人依法承擔合同約定的擔保責任的行為。

本辦法所稱融資性擔保公司是指依法設立,經營融資性擔保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本辦法所稱監管部門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負責監督管理本轄區融資性擔保公司的部門。

第三條融資性擔保公司應當以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為經營原則,建立市場化運作的可持續審慎經營模式。

融資性擔保公司與企業、銀行業金融機構等客戶的業務往來,應當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并遵守合同的約定。

第四條融資性擔保公司依法開展業務,不受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的干涉。

第五條融資性擔保公司開展業務,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融資性擔保公司應當為客戶保密,不得利用客戶提供的信息從事任何與擔保業務無關或有損客戶利益的活動。

第六條融資性擔保公司開展業務應當遵守公平競爭的原則,不得從事不正當競爭。

第七條融資性擔保公司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實施屬地管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監管部門具體負責本轄區融資性擔保公司的準入、退出、日常監管和風險處置,并向國務院建立的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報告工作。

第二章設立、變更和終止

第八條設立融資性擔保公司及其分支機構,應當經監管部門審查批準。

經批準設立的融資性擔保公司及其分支機構,由監管部門頒發經營許可證,并憑該許可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注冊登記。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監管部門批準不得經營融資性擔保業務,不得在名稱中使用融資性擔保字樣,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九條設立融資性擔保公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的章程。

(二)有具備持續出資能力的股東。

(三)有符合本辦法規定的注冊資本。

(四)有符合任職資格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合格的從業人員。

(五)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

(六)有符合要求的營業場所。

(七)監管部門規定的其他審慎性條件。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資格管理辦法由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另行制定。

第十條監管部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規定融資性擔保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但不得低于人民幣500萬元。

注冊資本為實繳貨幣資本。

第十一條設立融資性擔保公司,應向監管部門提交下列文件、資料:

(一)申請書。應當載明擬設立的融資性擔保公司的名稱、住所、注冊資本和業務范圍等事項。

(二)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章程草案。

(四)股東名冊及其出資額、股權結構。

(五)股東出資的驗資證明以及持有注冊資本5%以上股東的資信證明和有關資料。

(六)擬任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資格證明。

(七)經營發展戰略和規劃。

(八)營業場所證明材料。

(九)監管部門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資料。

第十二條融資性擔保公司有下列變更事項之一的,應當經監管部門審查批準:

(一)變更名稱。

(二)變更組織形式。

(三)變更注冊資本。

(四)變更公司住所。

(五)調整業務范圍。

(六)變更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

(七)變更持有5%以上股權的股東。

(八)分立或者合并。

(九)修改章程。

(十)監管部門規定的其他變更事項。

融資性擔保公司變更事項涉及公司登記事項的,經監管部門審查批準后,按規定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變更登記。

第十三條融資性擔保公司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分支機構的,應當征得該融資性擔保公司所在地監管部門同意,并經擬設立分支機構所在地監管部門審查批準。

第十四條融資性擔保公司因分立、合并或出現公司章程規定的解散事由需要解散的,應當經監管部門審查批準,并憑批準文件及時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注銷登記。

第十五條融資性擔保公司有重大違法經營行為,不予撤銷將嚴重危害市場秩序、損害公眾利益的,由監管部門予以撤銷。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六條融資性擔保公司解散或被撤銷的,應當依法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按照債務清償計劃及時償還有關債務。監管部門監督其清算過程。

擔保責任解除前,公司股東不得分配公司財產或從公司取得任何利益。

第十七條融資性擔保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應當依法實施破產。

第三章業務范圍

第十八條融資性擔保公司經監管部門批準,可以經營下列部分或全部融資性擔保業務:

(一)貸款擔保。

(二)票據承兌擔保。

(三)貿易融資擔保。

(四)項目融資擔保。

(五)信用證擔保。

(六)其他融資性擔保業務。

第十九條融資性擔保公司經監管部門批準,可以兼營下列部分或全部業務:

(一)訴訟保全擔保。

(二)投標擔保、預付款擔保、工程履約擔保、尾付款如約償付擔保等履約擔保業務。

(三)與擔保業務有關的融資咨詢、財務顧問等中介服務。

(四)以自有資金進行投資。

(五)監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業務。

第二十條融資性擔保公司可以為其他融資性擔保公司的擔保責任提供再擔保和辦理債券發行擔保業務,但應當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一)近兩年無違法、違規不良記錄。

(二)監管部門規定的其他審慎性條件。

從事再擔保業務的融資性擔保公司除需滿足前款規定的條件外,注冊資本應當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并連續營業兩年以上。

第二十一條融資性擔保公司不得從事下列活動:

(一)吸收存款。

(二)發放貸款。

(三)受托發放貸款。

(四)受托投資。

(五)監管部門規定不得從事的其他活動。

融資性擔保公司從事非法集資活動的,由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查處。

第四章經營規則和風險控制

第二十二條融資性擔保公司應當依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完善議事規則、決策程序和內審制度,保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分支機構的融資性擔保公司,應當設兩名以上的獨立董事。

第二十三條融資性擔保公司應當建立符合審慎經營原則的擔保評估制度、決策程序、事后追償和處置制度、風險預警機制和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并制定嚴格規范的業務操作規程,加強對擔保項目的風險評估和管理。

第二十四條融資性擔保公司應當配備或聘請經濟、金融、法律、技術等方面具有相關資格的專業人才。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分支機構的融資性擔保公司應當設立首席合規官和首席風險官。首席合規官、首席風險官應當由取得律師或注冊會計師等相關資格,并具有融資性擔保或金融從業經驗的人員擔任。

第二十五條融資性擔保公司應當按照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和企業會計準則等要求,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真實地記錄和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第二十六條融資性擔保公司收取的擔保費,可根據擔保項目的風險程度,由融資性擔保公司與被擔保人自主協商確定,但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第二十七條融資性擔保公司對單個被擔保人提供的融資性擔保責任余額不得超過凈資產的10%,對單個被擔保人及其關聯方提供的融資性擔保責任余額不得超過凈資產的15%,對單個被擔保人債券發行提供的擔保責任余額不得超過凈資產的30%。

第二十八條融資性擔保公司的融資性擔保責任余額不得超過其凈資產的10倍。

第二十九條融資性擔保公司以自有資金進行投資,限于國債、金融債券及大型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等信用等級較高的固定收益類金融產品,以及不存在利益沖突且總額不高于凈資產20%的其他投資。

第三十條融資性擔保公司不得為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融資性擔保。

第三十一條融資性擔保公司應當按照當年擔保費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并按不低于當年年末擔保責任余額1%的比例提取擔保賠償準備金。擔保賠償準備金累計達到當年擔保責任余額10%的,實行差額提取。差額提取辦法和擔保賠償準備金的使用管理辦法由監管部門另行制定。

監管部門可以根據融資性擔保公司責任風險狀況和審慎監管的需要,提出調高擔保賠償準備金比例的要求。

融資性擔保公司應當對擔保責任實行風險分類管理,準確計量擔保責任風險。

第三十二條融資性擔保公司與債權人應當按照協商一致的原則建立業務關系,并在合同中明確約定承擔擔保責任的方式。

第三十三條融資性擔保公司辦理融資性擔保業務,應當與被擔保人約定在擔保期間可持續獲得相關信息并有權對相關情況進行核實。

第三十四條融資性擔保公司與債權人應當建立擔保期間被擔保人相關信息的交換機制,加強對被擔保人的信用輔導和監督,共同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

第三十五條融資性擔保公司應當按照監管部門的規定,將公司治理情況、財務會計報告、風險管理狀況、資本金構成及運用情況、擔保業務總體情況等信息告知相關債權人。

第五章監督管理

第三十六條監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融資性擔保公司信息資料收集、整理、統計分析制度和監管記分制度,對經營及風險狀況進行持續監測,并于每年6月底前完成所監管融資性擔保公司上一年度機構概覽報告。

第三十七條融資性擔保公司應當按照規定及時向監管部門報送經營報告、財務會計報告、合法合規報告等文件和資料。

融資性擔保公司向監管機構提交的各類文件和資料,應當真實、準確、完整。

第三十八條融資性擔保公司應當按季度向監管部門報告資本金的運用情況。

監管部門應當根據審慎監管的需要,適時提出融資性擔保公司的資本質量和資本充足率要求。

第三十九條監管部門根據監管需要,有權要求融資性擔保公司提供專項資料,或約見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進行監管談話,要求就有關情況進行說明或進行必要的整改。

監管部門認為必要時,可以向債權人通報所監管有關融資性擔保公司的違規或風險情況。

第四十條監管部門根據監管需要,可以對融資性擔保公司進行現場檢查,融資性擔保公司應當予以配合,并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提供有關文件、資料。

現場檢查時,檢查人員不得少于2人,并向融資性擔保公司出示檢查通知書和相關證件。

第四十一條融資性擔保公司發生擔保詐騙、金額可能達到其凈資產5%以上的擔保代償或投資損失,以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涉及嚴重違法、違規等重大事件時,應當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并向監管部門報告。

第四十二條融資性擔保公司應當及時向監管部門報告股東大會或股東會、董事會等會議的重要決議。

第四十三條融資性擔保公司應當聘請社會中介機構進行年度審計,并將審計報告及時報送監管部門。

第四十四條監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融資性擔保行業突發事件的發現、報告和處置制度,制定融資性擔保行業突發事件處置預案,明確處置機構及其職責、處置措施和處置程序,及時、有效地處置融資性擔保行業突發事件。

第四十五條監管部門應當于每年年末全面分析評估本轄區融資性擔保行業年度發展和監管情況,并于每年2月底前向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告本轄區上一年度融資性擔保行業發展情況和監管情況。

監管部門應當及時向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告本轄區融資性擔保行業的重大風險事件和處置情況。

第四十六條融資性擔保行業建立行業自律組織,履行自律、維權、服務等職責。

全國性的融資性擔保行業自律組織接受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部際聯席會議的指導。

第四十七條征信管理部門應當將融資性擔保公司的有關信息納入征信管理體系,并為融資性擔保公司查詢相關信息提供服務。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八條監管部門從事監督管理工作的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規定審批融資性擔保公司的設立、變更、終止以及業務范圍的。

(二)違反規定對融資性擔保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的。

(三)未依照本辦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報告重大風險事件和處置情況的。

(四)其他違反法律法規及本辦法規定的行為。

第四十九條融資性擔保公司違反法律、法規及本辦法規定,有關法律、法規有處罰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給予處罰;有關法律、法規未作處罰規定的,由監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給予警告、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條違反本辦法第八條第三款規定,擅自經營融資性擔保業務的,由有關部門依法予以取締并處罰;擅自在名稱中使用融資性擔保字樣的,由監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予以處罰。

第七章附則

第五十一條公司制以外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從事融資性擔保業務參照本辦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具體實施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并報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備案。

外商投資的融資性擔保公司適用本辦法,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融資性再擔保機構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并報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備案。

第五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辦法的規定,制定實施細則并報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備案。

第五十三條本辦法施行前已經設立的融資性擔保公司不符合本辦法規定的,應當在20**年3月31日前達到本辦法規定的要求。具體規范整頓方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五十四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3:擔保公司業務流程制度

1、申請:企業提出貸款擔保申請

2、考察:考察企業的經營情況、財務情況、抵押資產情況、納稅情況、信用情況、企業主情況,初步確定擔保與否。

3、溝通:與貸款銀行溝通,進一步掌握銀行提供的企業信息,明確銀行擬貸款的金額和期限。

4、擔保:與企業鑒定擔保及反擔保協議,資產抵押及登記等法律手續,并與貸款銀行簽定保證合同,正式與銀行、企業確立擔保關系。

5、放貸:銀行在審查擔保的基礎山向企業發放貸款,同時向企業收取擔保費用。

6、跟蹤:跟蹤企業的貸款使用情況和企業的運營情況,通過企業季度納稅、用電量、現金流的增長或減少最直接跟蹤考察企業的經營狀況。

7、提示:企業還貸前一個月,預先提示,以便企業提早作好還貸準備,保證企業資金流的正常運轉。

8、解除:憑企業的銀行還款單,解除抵押登記,解除與銀行、企業的擔保關系。

9、記錄:記錄本次擔保的信用情況,分為正常不正常、逾期、壞帳四個檔次,為后續擔保提供信用記錄。

10、歸檔:將與銀行、企業簽定的各種協議以及還貸后的憑證、解除擔保的憑證等整理歸檔、封存、以備今后查檔。

擔保業務操作流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證擔保業務的規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防范和控制擔保風險,特制定本流程。

第二條擔保業務應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循自愿、公平、誠實信用和合理分擔風險的原則。

第二章擔保業務程序

第三條擔保業務程序如下:

(1)企業申請

(2)擔保受理

(3)項目初審

(4)項目評審

(5)簽訂合同

(6)抵押登記

(7)擔保收費

(8)發放貸款

(9)保后管理

(10)代償和追償

(11)擔保終結

擔保業務程序細化列示:

企業申請-《委托擔保申報表》

-企業提供擔保申請材料

擔保受理-《擔保項目受理登記表》

項目初審-確定第一調查人、第二調查人

-項目初審基本內容

-實地調查

-擔保調查報告

-《擔保項目處理表》

項目評審-資信評估部

-復議項目評審

簽訂合同-《同意擔保通知函》

-準備空白合同文本(借款合同、擔保合同、反擔保合同)

-審核空白合同文本(擔保部、綜合部、律師、總經理),填寫《合同審核表》

-正式簽訂合同,填寫《合同登記表》

-填《擔保費認繳單》

抵押登記-準備抵(質)押登記資料,包括主合同、擔保合同、反擔保合同及其他資料。

-他項權力證書或抵(質)押登記表(登記機關簽章)

發放貸款-《擔保貸款業務聯系單》

-復印借款借據

擔保收費

保后管理-日常檢查、重點檢查

-《擔保項目檢查表》

-保后檢查報告

-《擔保到期通知函》

-擔保項目展期(逾期)報告

-業務檔案管理

代償和追償-代償和追償方案

-提起法律訴訟

擔保終結-還貸收據復印件

-注銷抵(質)押登記

-退還抵押、代管原件

-《免除擔保責任確認表》

擔保收費

保后管理-日常檢查、重點檢查

-《擔保項目檢查表》

-保后檢查報告

-《擔保到期通知函》

-擔保項目展期(逾期)報告

-業務檔案管理

代償和追償-代償和追償方案

-提起法律訴訟

擔保終結-還貸收據復印件

-注銷抵(質)押登記

-退還抵押、代管原件

-《免除擔保責任確認表》

(三)反擔保方式為抵押或質押,應提供的材料為:

1、抵押物、質物清單;

2、抵押物、質物權力憑證;

3、抵押物、質物評估資料;

4、保險單;

5、董事會同意抵押、質押的決議;

6、抵押物、質物為共有的,提供全體共有人同意抵押的聲明;

7、抵押物、質物為海關監管的,提供海關同意抵押或質押的證明;

8、抵押物、質物為國有企業,提供主管部門及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同意抵押或質押的證明;

9、其他有關資料。

(四)注意事項

1、提供的材料除復印件外,同時應提供原件備驗;

2、提供的材料復印件要加蓋公章;

3、法人代表授權委托需法人代表親筆簽字授權;

4、公司受理人可根據擔保項目和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刪除和添加;

第五條公司擔保部顧客值班人員負責項目受理,核實顧客提交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審理受理條件,提出受理意見。對符合擔保條件的項目正式受理,建立顧客檔案及檔案編號,登記《擔保項目受理登記表》、《擔保申請人材料清單》、《反擔保人材料清單》及按材料清單提供的材料作為《信用擔保申報書》的附件,經公司擔保受理人和項目負責人審核簽字后歸檔。

第六條擔保受理條件

(1)具備企業法人資格并已通過年檢;

(2)依法經營,經營范圍符合國家政策;

(3)基本具有償還借款的能力,并能提供反擔保措施;

(4)對單個企業的擔保金額不超過我公司自身實收資本的10%;

(5)申請擔保金額不超過該企業有效凈資產的50%;

(6)該企業資產負債率不超過70%。

擔保業務操作流程(2)

第四章擔保項目初審和實地調查

第七條公司擔保部根據人員和業務量的實際情況,確定第一調查人和第二調查人。第一調查人為項目負責人,負主要調查責任,第二調查人協辦。

第八條項目初審主要是通過資料審核和實地調查,獲取擔保項目、項目承擔企業及反擔保人真實、全面的信息,通過綜合分析、比較、評價,形成最后綜合性的評定和結論,即《擔保調查報告》。

第九條資料審核是項目初審的開始階段,是對申請擔保企業提供的資料、信息進行搜集、整理和審核,以確定這些信息的有效性、完整性和真實性。信息不僅來源于企業,還應從其他途徑,如與企業和項目有關的管理部門、金融部門、財稅部門、供應商、用戶等處獲取。對上述資料,信息審核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明確、補充、核實之處以及發現的漏洞、疑點即是下一步進行實地調查的重點。

第十條資料審核要點

(1)按"清單"要求提供的材料是否齊全、有效,要求提供的文件是否為原件,復印件是否和原件一致,復印材料是否加蓋公章。各種文件是否在有效期內,應年檢的是否已辦理手續;

(2)各有關文件的相關內容要核對一致,邏輯關系要正確,通過對企業成立批文、合同、章程、董事會決議、驗資報告、立項批文、可研、資信等級、環保及市場準入等具體文件的審核,了解借款人(擔保申請人)和反擔保人是否具備資格,是否合法。

(3)財務報表是否由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審計報告,是否有保留意見報告,初步分析財務狀況,記錄疑點,以便實地調查核實。

(4)對反擔保人提供的文件資料的審核與以上三項基本相同,重點是審核反擔保人提供的反擔保措施是否符合《擔保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如房地產、土地)及有關抵押登記管理辦法的規定,抵押物、質物的權屬(權力憑證)是否明晰。

第十一條項目初審過程中,部門負責人、項目負責人與協辦人(至少雙人下戶)應到借款人和反擔保人及有關部門進行實地調查,實地調查至少要進行一次,公司負責人根據具體情況參與調查。進行調查前,要列出調查提綱,明確調查目標,以保證調查的質量和效率。

第十二條實地調查要點

(1)訪問企業,會見有關當事人,了解企業和項目背景、市場競爭范圍、銷售和利潤、資源的供應等情況;弄清借款用途和還款來源;考察企業管理團隊的整體素質(文化程度、主要經歷、技術專長、經營決策、市場開拓、遵紀守法等方面),了解主要領導人的信用狀況和能力。

(2)對需要進一步核實的材料,要求企業提供原件核對;

(3)考察主要生產、經營場所,通過走、看、問,判斷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情況,印證有關資料記載和有關當事人介紹的情況;

(4)對財務報表的調查審核,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主要調查核實以下內容;

1、了解企業的主要會計政策,是否按會計準則記賬;

2、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備并有效執行;

3、通過采用抽查大項的方式,審核企業是否做到了賬表、賬賬、賬證、賬證、賬實四相符,核實資產、負債、權益是否有虛假;

4、有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的保留意見部分;

5、企業的或有損失和或有負債情況。

(5)察看抵押物、質物。以房地產抵押的,要察看、了解抵押物的面積、用途、結構、竣工時間、原價和凈值、周邊環境等;以動產抵押、質押的,要察看、了解抵押物、質物的規格、型號、質量、原價和凈值、用途等;以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等出質的,要察看權力憑證原件,識別真假,必要時請有關部門鑒定。

第十三條綜合分析是在核實資料的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對已經獲取的信息進行綜合判斷、分析、比較和評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分析、判斷借款人(擔保申請人)的主體資格、清償債務意愿及是否能嚴格履行合同條款;

(2)分析經濟環境對擔保項目和項目承擔企業的影響,主要包括:項目產品在行業中的地位、產品經濟壽命期、技術、工藝先進程度,市場結構和市場競爭能力,市場風險程度及政府的管制程度等;

(3)分析借款人的還款能力。通過財務分析和現金流量分析,掌握借款人的財務狀況和償債能力,預測借款人的未來發展趨勢。財務分析的主要內容:

1、償債能力(財務杠桿比率)

2、盈利能力(盈利比率)

3、營運能力(效率比率)

4、資產質量

5、資金結構

6、預測近三年的發展趨勢。現金流量分析是預計在未來的還款期間內,是否能夠產生足夠的現金流量償還銀行借款。

(4)分析反擔保人的擔保資格和擔保能力。重點分析擔保方式的可操作性,抵押、質押是否合法合規,與抵押物、質物的流動性相關的預期變現難易程度、交易成本和價格的穩定性各可預見性;

(5)基本風險度分析

第十四條項目初審結束,項目負責人須向評審會提交《擔保調查報告》,《擔保調查報告》主要內容為:

(1)借款人背景情況

(2)項目基本情況

(3)市場預測及銷售分析

(4)財務狀況及償債能力

(5)借款有途及還款資金來源

(6)反擔保情況

(7)與銀行往來及或有負債情況

(8)綜合分析該項目風險程度

(9)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10)調查結論

第十五條項目初審過程中發現企業有不良信用記錄、出具虛假資料、違法違規等問題,或企業主動要求撤回擔保申請,致使初審工作不能繼續進行時,項目負責人應在《擔保調查報告》中說明原因并提出處理意見,填報《擔保項目處理表》,經部門負責人簽署意見后呈報公司負責人審批,項目負責人將處理結果告知企業。如企業因材料提供不全或企業要求暫緩處理影響項目初審工作的,亦按上述程序辦理。

第十六條項目初審工作自正式受理開始,一般應在5個工作日完成,如超過5個工作日,項目負責人應向部門負責人說明原因,部門負責人向總經理報告。

擔保業務操作流程(3)

第五章擔保項目評審與決策

第十七條擔保項目的評審包括兩個環節,即部門審核和會議評審。

第十八條項目初審工作結束后,項目負責人將企業提交的各項資料和《擔保調查報告》提交擔保部,部門負責人組織人員對上述資料進行評審。部門評審的重點是項目資料和《擔保調查報告》。

部門審核的主要內容有:

(1)項目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正確性;

(2)對反擔保措施提出意見;

(3)對企業的報審資料從法律角度加以審核;

(4)對項目的風險度進行評價;

(5)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評價。

評審意見和結論填寫《擔保項目評審書》,部門評審一般應在3個工作日完成。

第十九條部門評審完畢后,將《擔保項目評審書》連同其他資料一并提交會議評審。

第二十條會議評審的組織機構是公司項目評審會員會,成員由公司總經理、各部門負責人組成,主任委員由公司總經理擔任。評審委員會日常工作由擔保部負責;

評審會議參加人員:

(1)評委會全體成員;

(2)項目負責人和協辦人;

(3)評委會認為須參加的人員。

第二十一條會議評審工作程序:

(1)評委會至少在會議召開前2天,將會議內容通知參加會議人員;

(2)會議由評委會主任委員會召集,參加會議人員必須按時參加會議,因特殊情況不能出席時,必須事先向評委會主任請假。若參加會議人員未達應參加會議人數的半數,則會議必期直行;

(3)項目責任人報告項目調查情況和初審意見,協辦人作補充說明;

(4)部門負責人報告部門審核意見;

(5)評審委員會和參加會議人員質疑,調查責任人和協辦人答疑。

(6)參加會議人員從合法性、安全性、效益性等方面對項目進行綜合分析并提出具體意見;

(7)評審委員會主任綜合與會多數人的意見后提出總結性評審意見;

(8)會議評審采用簽字表決制,參加會議評審人員須在《擔保項目評審書》上明確填寫"同意"或"不同意"并簽字,不得棄權,三分之二以上的評審人員同意視為項目評審通過。

(9)按照公司決策權限劃分的規定報公司決策機構(決策人)審批,審批意見填列《擔保項目評審書》

第二十二條擔保審批權限(包括擔保額度、擔保展期、擔保逾期、撤保的審批);

(1)擔保額在元以下董事會授權總經理審批;

(2)擔保額在元以上由董事會審批;

第二十三條對部門審核、會議評審中被否決的項目,決策機構(決策人)只能做"不同意擔任"或"進行復議"的決定,而不能做"同意擔保"的決定。

第二十四條會議由評委會指定專人記錄,內容包括會議的時間、地點、出席人員、參加會議人員對項目的意見及評委會主任最后綜合意見。會議形成的文書、資料歸檔保管。

第二十五條發生以下情形的項目需要進行復議

(1)公司評審委員會否決(三分之一以上評審人員不同意),但決策機構(決策人)決定復議的項目;

(2)多數評審人員質疑,主任委員認為有必要進一步調查的項目;

(3)自公司批準擔保之日起3個月后才辦理手續的項目。

復議權限一次。對復議的項目,自項目初審程序開始辦理,如有必要可重新確定第一調查人。

擔保業務操作流程(4)

第六章擔保合同的簽訂

第二十六條項目正式批準后,由擔保部發函通知項目承擔企業辦理擔保手續,通知包括以下內容:公司同意擔保的決定、繳納擔保費用的金額、付款期限的方式、辦理擔保手續應備資料和其他準備工作。發函前項目責任人要確認貸款銀行的承貸情況。

第二十七條擔保部安排專人經辦擔保合同簽約手續,一般情況下項目負責人為合同經辦人,簽約程序如下:

(1)準備(或擬定)空白法律合同文本,包括借款合同、擔保合同、反擔保合同及其他須準備的法律文書;

(2)由擔保部、綜合部、法律顧問審核上述合同文本,對需要調整和修改和合同條款應及時與對方當事人協商、談判,將修改意見填寫在《合同審核表》中,報總經理審定;

(3)公司經辦人登記《合同登記表》,確定本公司出具合同的編號,填寫合同內容并在經辦人處簽字;須注意的事項:

(a)與貸款人簽訂的〈保證合同〉中的"其他約定"要注明"俟本合同的保證人與借款人辦妥抵押登記手續后,保證人以書面形式通知貸款人,貸款人收到保證人的書面通知后,才能向借款放;

(b)與抵(質)押人簽訂的〈反擔保抵(質)押合同〉一般情況下,抵(質)押期限要長于借款期限6個月,保險期限要長于借款期限3個月,投保總值不得低于抵押物、質物總值,保單要注明我公司為保險賠償第一受益人,保單正本須存放我公司;

(4)對填寫完內容的合同文本再進行一次審核,方法與本市第(二)項相同;

(5)涉及到股東代表、法人代表、董事會成員、共有人、反擔保人(自然人)等簽字蓋章的情況,當事人必須當面簽字、蓋章,我公司至少應有二人在現場;

(6)企業簽署《擔保費認繳單》,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交公司財務部門;

(7)法人代表、公司簽章。

第二十八條辦理完簽約手續的項目資料移交擔保部檔案管理員統一管理。重要合同和證件:包括借款合同、保證合同、反擔保合同等須單獨管理。

第七章反擔保措施

第二十九條對獲得批準擔保的企業,必須落實反擔保措施,包括財產抵押、財產或權力質押、保證金、企業的保證反擔保等,公司根據企業和項目的實際情況,采用一種或幾種保證措施。

公司原則上不接受保證反擔保。

第三十條企業提供抵押物、質押物的范圍,按《擔保法》的規定執行,并按有關規定辦理抵(質)押登記手續。

第三十一條項目負責人負責準備抵(質)押登記資料和辦理抵(質)押登記手續。-抵(質)押登記資料包括:主合同、保證合同、抵(質)押合同、抵(質)押登記部門要求提供的其他資料等。辦理完抵(質)押登記手續后,應取得抵(質)押登記部門發放的《他項權力證書》或經抵(質)押登記部門簽章的《抵(質)押登記表》等證明文件

第三十二條用不動產抵押,抵押率(按凈值計算)不高于70%;動產抵押率(按凈值計算)不高于50%;動產質押率(按凈值計算)不高于50%;股權、債券等權利質押,質押率(分別按投資額、債券面值計算)不高于70%。

第三十三條采用保證反擔保措施的企業,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必須具備《擔保法》規定的擔保資格。

(2)資產負債率不超過70%。

(3)連續2年盈利。

(4)企業資信和經濟實力要優于借款企業。

(5)企業在承保期必須參加保險。

第三十四條辦妥抵(質)登記手續后,經辦人填寫一式二份《擔保貸款聯系單》,聯系單上注明"已經與借款人辦妥抵(質)押登記手續,請承貸銀行見此通知后為借款人放款"字樣,報總經理簽批后送承貸銀行,銀行經辦人簽章后可為企業放款,督促企業繳納擔保費。經辦人將一份《擔保貸款業務聯系單》(銀行經辦人簽章)和銀行借款借據的復印件存檔

擔保業務操作流程(5)

第八章擔保收費

第三十五條擔保收費執行國家規定的標準,并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優惠費率。

第三十六條公司擔保費率(年率)按擔保額度劃分3檔。

公司按小型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會員企業三種不同類型劃分,以不同貸款時間和金額為限制定不同的費率,具體標準見收費表。

第三十七條擔保費原則上應在借款合同生效之日一次性收取。擔保額度超過元,并且擔保時間超過年的可以分年度收費。若逾期支付,按加收滯納金。

第三十八條企業在簽署《擔保費認繳單》時,要讓企業確認擔保費率和擔保費金額,擔保費由擔保部負責計算和催繳,公司財務部門負責核實和收款。公司財務部門收到款項并在《擔保費認繳單》上簽字后,將《擔保費認繳單》退擔保部存檔。應繳擔保費的當日,擔保部和公司財務部門有關人員須填制《擔保費收繳確認表》,將繳費情況確認后報總經理核準。

第九章擔保項目管理

第三十九條擔保項目后期管理(保后管理),是指自承貸銀行向企業放款至擔保終結的過程的管理,包括擔保項目檢查、展期項目和逾期項目及撤保項目的處理等。

第四十條擔保項目的檢查由擔保部負責。檢查前要制定檢查計劃,報總經理審批。保后檢查分日常檢查和重點檢查。日常檢查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如擔保金額、擔保期限、反擔保措施、風險等級等確定檢查頻率,日常檢查至少每個季度要進行一次。重點檢查是對借款封閉管理的項目、認為風險較大的項目及其他需要特別關注的項目進行不定期檢查或全程跟蹤。檢查完畢后,檢查人員須填寫《擔保項目檢查表》并附檢查報告和要求企業及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報總經理批意見后與有關資料一并歸檔。

第四十一條保后檢查的內容:

(1)企業是否按借款合同規定支付利息。

(2)債務人和間經營和財務狀況。

(3)反擔保措施中是否發生了新的不利因素。

(4)風險計量和總結(貸款的五級分類)

(5)其他須說明的情況。

第四十二條檢查人員在檢查中發現企業存在較大問題,須當日向部門負責人口頭報告,部門應在2日內將存在問題和處理意見書面報告總經理。對發現的重大問題,部門負責人應立即報告總經理,總經理認為有必要時,可召集有關人員進行專題討論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及措施。

第四十三條對所有擔保項目,在擔保到期日前30日,由擔保部填制《擔保到期通知函》,通知項目承擔企業。

第四十四條每月月末前,擔保部應向總經理提交當月《逾期項目統計表》和《擔保項目檢查表》

第四十五條需要展期的擔保項目,企業須在該擔保項目到期前20日內向我公司提出擔保展期書面申請。擔保部負責調查擔保展期的原因,提出處理意見,填寫《擔保項目展期(逾期)報告表》,報總經理審批。對展期項目的擔保須按照新項目的擔保程序辦理。

第四十六條對逾期的擔保項目,由擔保部寫出檢查報告,提出處理意見,填寫《擔保項目展期(逾期)報告表》,報總經理審批。對逾期擔保項目的處理意見包括:

(1)采用更為可靠的反擔保措施。

(2)建議撤保

對逾期的擔保項目按會議評審及審批權限辦理。

第四十七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應主動撤保:

(1)擔保貸款未按擔保申報時的用途使用。

(2)項目承擔企業提供虛假資料或具欺詐行為。

(3)公司認為項目承擔企業出現重大經營失誤或市場、財務狀況等方面出現較大潛在風險。

第四十八條項目撤保由擔保部寫出檢查報告,提出處理意見,填寫《擔保項目(撤保)處理表》,報總經理審批。對項目撤保按會議評審及審批權限辦理。

第四十九條已經結束的擔保項目,應及時辦理終結手續。擔保貸款到期后,擔保部負責核實貸款本息確已歸還,并留存一份放款收回憑證復印件,辦理注銷抵押登記,將所抵押和保管的原件資料退還企業,填寫《免除擔保責任確認表》,報公司總經理核準。擔保總將部門管理的檔案移交公司檔案管理部門。

第五十條項目責任人在辦理擔保業務過程中,應根據業務進度將完成內容及時錄入微機,包括:擔保業務動態表、擔保項目檢查一覽表等。

擔保業務操作流程(6)

第十章債的追償

第五十一條主債務人未能履行債務,我公司代為清償后,應依法進行追償及提起訴訟。

第五十二條代償和追償方案由擔保總負責制訂并報總經理審定,項目責任人為具體經辦人。

的價值沖抵債務。對設定反擔保人的,應依法向反擔保人追償,反擔保人拒絕清償的,應依法對主債務人及反擔保人提起訴訟。

第十一章責任和罰則

第五十三條項目負責人、部門審核人員、會議評審人員按公司的在關規定承擔相應比重的責任。

第五十四條因具體原因使公司遭受損失,要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并按公司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十二章檔案管理

第五十五條擔保部設兼職檔案管理員,負責自擔保業務受理至債務追償完畢整個過程有關文件、資料的整理、立卷和保管工作。

第五十六條擔保業務流程中所有有關的文書和資料都在歸檔范圍。歸檔的案卷要編排次序系統,卷內首頁要有材料目錄。借閱檔案要填寫《檔案借閱登記表》,部門內部人員之間及部門與部門之間移交檔案時要有移交記錄,填寫《檔案移交登記表》

第五十七條擔保項目終止后,擔保部將檔案移交給公司檔案管理部門。

第十三章附則

第五十八條本規程如與國家法律、法規不一致時,應作出相應修改調整。

第五十九條本規程由本公司負責解釋。

第六十條本規程經公司董事會批準后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