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致教師》暑假讀書心得體會

《致教師》暑假讀書心得體會

2024-08-03 閱讀 1823

學會用心鑄就美好――讀《致教師》心得體會

回眸20**年暑假生活,我有幸拜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通過閱讀我完全顛覆了對教師這一職業的固有認知,教師就是教師,教師是人而不是神,每一位教師都是在磨礪中成長,在成長中進步,筑建學生更是自己的幸福人生。

靜心品讀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聆聽專家的教導。《致教師》圍繞一線教師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和成長的關鍵問題,通過朱老師的深入全面地思考,給詢問者,也是給所有走進這本書的讀者高屋建瓴地坦誠解答。沒有抽象深奧的名詞術語,沒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理論。讀這本書就像在聽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對面相互聊天談心,細細咀嚼品味,又總能獲得許多思想的哲學的和詩意的享受。

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對于我這個剛入職一年的新教師而言對這份職業其實開始還是有些迷茫但又充滿些激情的。書中每一個問題像是一個火種,照亮我們這些新教師生命里的昏暗與現實。通過閱讀《致教師》,我懂得了要想提升自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進行專業閱讀。

閱讀哪些書目呢?提高教師職業認知的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讀物,教師所教學科的專業書,這是最為重要的兩大類。其次教師要懂得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知識,閱讀能夠提升自己人文素養陶冶情操的一些書籍。如朱教授所說:“你的閱讀生活,絕不僅僅是幫助你獲得知識,獲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幫助你擁有寧靜的心態,儒雅的姿態,積極的狀態。”難道不是嗎?一個真正的人應該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好書。在閱讀中獲得教養,獲得心靈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重要的事情總有時間做,要做學生的先生,先做學生的學生。要做一個好學生,就要邊教邊學,認真讀書。讀書就意味著坐冷板凳,只身一人孤燈一盞,寒窗苦讀,這是一種寂寞的力量,這是一個讀書人的力量,這更是教師職業品質和人格精神的力量。深諳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讀書,讓我們有一個寧靜的心態、從容的心情、理智的頭腦、開放的胸懷。”

二、了解學生。

一方面還是與閱讀有關,讀一些兒童心理學、兒童專著。更重要的是學會觀察兒童,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一旦孩子發現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這讓我想起了“皮格馬利翁”效應:當教師受到實驗者的暗示,不僅對這些資質平平卻被實驗者認為是“未來的花朵”的學生抱有期望,而且也會有意無意地通過各種態度、表情與行動方式將這種暗含的期待微妙地傳遞給他們,其中包括更多的提問、輔導等。當這些學生獲得期望的信息后,也會產生鼓勵的效應,更加努力地學習。長此以往,不僅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近了,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和對老師的感激與回報也會逐步提高。對學生一視同仁。一個老師通常要面對幾十甚至上百個學生,學生性格有好有壞,成績有優有劣,能夠關注每一個學生,并愛護每個學生,是這一類老師所具備的能力。把學生當學生看,把人當人看,不惟成績論素質,不惟喜好論好惡,不惟家境論高低。有人說,關注每一個學生,就是要做到關注成績最差的學生。我想補充一句,關注每一個學生,也要做到關注你最討厭的學生。

三、學會思考。

正如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看書卻不思考,沒有把書本中的精華之處加以內化、吸收,對書本中的觀點不認同的德方沒有思考,只是看過而已,這樣讀書的效果不會理想。因此,學習與思考密不可分。一方面度過的書要做摘抄筆記,還可以寫一寫感想;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要用文字記錄成長可以通過教育日記,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記錄,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

四、學會堅守。

作為一名渴望成長的教師,要正確評估環境對自己成長與發展造成的限制,尤其是處于人們眼中在逆境的情況下,更需要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逆境。作為一個育人者要努力改變自我,做到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選擇積極角色進入生活;多互助,少互計;多學習,少批判;多搶挑重擔,少推卸責任;提高笑對人生的能力。

五、學會共同發展。

有一個專業名詞叫“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她必須建立在自覺自愿、積極主動的基礎之上,這也是形成一個良好共同體寬松氛圍的土壤。每個成員都能在心中明白共同體的價值與方向,在團體活動中不斷證明自己存在的理由與意義,在活動中體驗成就感,這是持續參加共同體活動的動力,也是激活其持續發展最主要的因素。要積極探索建立各種基于同一教研組、教學組的,或者是本校實際的教學研討,或者是利用網絡的各種專業資源發展共同體。這就需要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充分利用小組學科教研進行日常的共同閱讀、相互評議、利用半天無課日進行相互聽課議課,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所有人的教學水平,這其實也是我們在平時經常用的一種形式。

我慶幸我是一名人民教師,雖然現在我自身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我相信,只要將自己的愛心、信心、熱心、責任心傾注在三尺講壇,將自己的幽默風趣融入學生的集體,在工作上不斷的總結與反思,定會給我之后的教師生涯帶來意想不到重大作用。我想,這正是我所需要所追求的,雨果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正如作為老師我們就是平凡的,我相信用心做教育,用愛教學生,定能綻放屬于自己風采!

篇2:暑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暑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本一

對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了解到作為一名教師,有良好的教育素質是很重要的,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們所需要的,了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征,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對于教育學生也是很重要的。當我接觸了這本書后,心中發出深深的感嘆:魏書生老師不是一個一般的教育家,他異乎尋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獻身這一崇高事業,有一種忘我精神,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的內容,以及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宗教學等學科的知識,有意識地,不斷地滲透到學生中去,從而使他的教改遠遠超出了語文教改的范疇。那么,他又是如何改變他們、轉化他們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耐心的職業,沒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學生有時候做錯了事情,老師可能會平心靜氣地指導他,但是有些時候,學生一錯再錯,老師的脾氣也沒有那么好商量了,畢竟,老師也是一個平常人,也會有發脾氣的時候,盡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緒,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學生這么多,而學生還是犯同樣的錯誤,心中的怒氣就難以平息了。而魏書生老師就做到了避免發脾氣,即使是在批評學生,他也不是厲聲惡語。盡管有時要發脾氣,但也都在他選的一位控制自己發怒的學生提醒下壓下去了,他用切實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發火和極大的耐心與學生進溝通,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提出“我們需要怎樣”、“我們怎樣做能更好”、“我們必須堅信我們會做好的”等等,讓學生感覺到老師不是在訓斥他,而是在幫助他,他是老師的助手。

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魏書生愛自己,愛家人,愛他人,尤其是愛學生。魏書生愛學生,尤其是愛那些差生。魏書生認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課聽不懂,還要硬著頭皮聽,不懂裝懂,裝模作樣,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給他們一些關愛和耐心,幫助他們進步也應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再有,教師做差生的轉化工作如同醫生診病一樣,醫生只有在治療疑難雜癥中才能提高醫療水平,教師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師的這一認識應該說是非常獨特、耐人尋味、給人啟示的。書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強者”,“堅持道德長跑――寫日記”,“每天點燃一盞思想的明燈”……這些內容強烈地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確確實實地在育人。

教書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級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從學生怎樣做人開始的。教會了學生怎樣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這一“地下工程”,知識之樹也就根深葉茂,碩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書生老師那深邃的哲學氣質和深厚的文化素養,讓人仰視,讓人望塵莫及,但這并不妨礙我認真地去做,學著他去做,讓自己在未來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

暑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本二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也隨之提高,教育的基石與精髓就是終身教育,終身學習。強調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是當代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斷學習的教師,才能不斷地適應發展和變化的時代要求。

有效研修堅持以教師為本,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本,教師的發展是目標,學校和學生的發展是教師發展的結果。教師素質、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億萬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著祖國的前途和命運,關系著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提升。

把教師專業發展作為研修活動的重要目標,我們每個教師不僅應該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而且應該是有道德文化的追求,不斷自我更新的人。

教師專業的發展需要的主要是在學校教學和課堂實踐中產生的,學校既是教師專業生活的環境,又是終身學習的場所,課堂既是教師施展專業素質的舞臺,又是教師不斷獲得專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在這次研修中我有以下心得體會:

1、樹立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放平自己的心態,認真學習,樹立優良學風,刻苦鉆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求教育教學新規律,上好每一節課,向其他教師學習,多學習別人的優點和他們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和學識水平,并善于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地反思自己,對于好的做法積累為經驗,對于不好的做法及時反思,及時糾正,改過。

2、通過學習,使我提高了自己的師德水準。教師大計,師德領先。教師的師德重在自我修養。“美德出于有知,知識是一切德行之母”,使我深切地領悟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無止境”的真諦。只有認真學習和掌握各種道德知識和做人的道理,并對所學的道德知識和人生哲理以深入思考,才能在自己的心靈深處培養趨善避惡的道德意向和情感,從而擇善而為擇善而教,為人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