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上網健康成長國旗下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上網、健康成長”。
上網學習、娛樂,已成為現代人生活、學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上網可以收集資料,學習新知識,了解國家大事,增長見識。網絡也為我們提供了展現自我的個性空間,我們許多同學都有了自己的微博和空間,并且在上面記錄了我們獨特的成長足跡。
但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游戲和聊天被稱為“電子毒品”,一旦沉迷其中,后果不堪設想。你們聽過這樣的幾件事情嗎?杭州的一位九年級學生,因為沉迷網絡游戲,成績一落千丈,視力從1.5降到了0.1;山東省的三名學生為了搞到錢到網吧玩游戲,竟然想出了攔路搶劫的辦法,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還有一位八年級學生,連續四天四夜在網吧打游戲,由于游戲的強烈刺激,最后血壓升高,瘁死網吧;安徽一個16歲的中學生,為了籌集上網的費用,潛入叔叔家中,幾十分鐘以后,包括爺爺、奶奶以及叔叔在內的五條鮮活的生命,轉瞬間便離開了美麗的人世,一個花季少年一夜間變成了殺人惡魔;還有一個少年,因迷戀網絡受到母親的責罵,竟將含辛茹苦養育自己十六年的母親活活打死。
同學們,當你聽到了這些,你的心靈會不會有所觸動呢?一顆顆純潔的心就這樣被吞噬,一個個年輕的靈魂就這樣被扼殺,我們難道不為之痛心和惋惜嗎?這難道還不能讓人警醒嗎?再回眸我們的校園吧,同樣有沉迷于網絡的同學,那最終換來的是什么呢?是學業的倒退,健康的消逝;是親情的隔閡,友情的淡漠。網絡是天堂,也是地獄啊!
據調查表明:平均每100個上網的青少年中有60個人是在玩游戲,34個人在聊天,5個人在瀏覽不健康網頁。從這些數字中可看出,目前青少年上網的主要目的就是游戲、聊天。青少年過分迷戀網絡已成為當今一個十分沉重的話題。
專家發現,上網時間過長,會血壓升高,神經功能紊亂,免疫功能降低,引發頭疼,焦慮,憂郁等各種疾病,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同時,由于玩游戲時全神貫注,身體始終處于一種姿態,眼睛長時間注視顯示屏,會導致視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暗適應能力降低,脖子酸痛,頭暈眼花。
對此我向大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上網時要嚴格控制時間,懂得文明上網,通過網絡多學有益的知識,不段充實自己,開拓視野。
二、不進黃色和暴力網頁,不把自己的姓名、住址、電話等真實信息放在網上或告訴他人,也不單獨和網上認識的朋友見面。
三、適當安排上網時間,盡量少玩游戲,每次不能超過一小時,做到不耽誤功課、不傷害眼睛。
四、不在網吧上網。
同學們,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堅持科學上網、文明上網、健康上網,讓網絡真正成為幫助我們學習和成長的有效工具,愿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快樂幸福地成長。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沙海中學
20**年12月5日
篇2:中學生文明上網活動策劃方案
本學期期中考試前夕,我發現班上有些同學相繼表現出學習狀態差,作業馬虎了事,上課走神,甚至傳字條來交流上網的體會……我通過調查得知他們迷戀網上游戲了。盡管我多次在班級中對他們進行嚴肅地批評教育,找他們進行促膝談心,但收效甚微、無濟于事。我心急如焚,像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如何是好。眼看就要期中考試了,若這一狀況得不到改善或處置不及時,也許會有更多的學生像他們一樣……
一、背景分析
如今孩子在心理上寂寞孤單,他們除了學校就是家庭,學校畢竟是學習為主,玩耍交流為輔。回到家里和大人之間由于年齡的代溝而產生隔閡。孩子對大人的說教有較大的抵觸,大人們由于忙于工作也沒有靜心下來聽孩子們的傾訴,沒有和他們心與心的交流,每天說孩子們這樣不對,那樣不好,孩子的精神世界貧乏,心里的話無人訴說,還有學習負擔重等原因,因此,有的孩子不得不從網上得到樂趣,釋放心情。通過“悄悄話信箱”我了解到了他們每天晚上放學后馬馬乎乎完成作業后就相約上網,在網上互相請教如何打游戲,怎樣進級,怎樣造兵器……他們不但每天在家上網,在學校里一下課就談論上網,上課時傳紙條聊上網,甚至有一位同學凌晨四點多點鐘在家長全然不知時起床上網,等家長起床時孩子已上網兩個多小時了;有的學生在作文中寫的都是上網:“我經常夢見自己成了游戲中的人物,身后是趙云、關羽、張飛,一起站在船頭,小船像水蛇一樣在森林中穿梭(習作摘抄)”……總之,他們幼小的心窩被“網絡游戲”占據了,這樣怎么能有心思在學習上呢?我獲悉這一情況后很震驚,并想方設法來幫助他們。
二、心理輔導和教育的過程
第一步:加強與其家庭的聯系,說服其家長要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使他們擺脫網隱。
我認為造成他們玩網絡游戲成隱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家長的監控不力,因此,我加強與其家庭聯系,讓其父母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責任感,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與家長見面交談,告知孩子的近期表現、學習狀況以及我的擔憂,同時也向家長提出了一些要求,并認真告知網絡游戲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希望家長多用一些空余時間看看孩子的作業,多關心他們學習生活,注意教育的方法,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戒掉網隱。經過推心置腹的交談使他們接受了我的建議。由于家庭與學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行為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漸漸地他們的注意力又回到課堂上來了,學習狀況也隨之有了改觀。
第二步:在班級中展開討論,認識網絡游戲的危害。
為了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也教育其他學生,在我的提議下,中隊委員會利用班隊活動展開了辯論會。同學們熱情洋溢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正方:“小學生玩網絡游戲有益”;反方:“小學生玩網絡游戲有害”。通過激烈地辯論同學們形成了共識:由于我們小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對網絡游戲易癡迷上癮難以自拔;經常上網易造成眼睛疲勞,影響視力;影響學習,學習成績不斷退步;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通過這一教育意義的活動,創設一個寬松有益的心理環境,引導學生煥發起對學習的熱情,增強其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第三步:轉移興趣,引導健康游戲文明上網。
為了鞏固教育成果,不讓他們再犯隱,我組織學生課間進行踢毽子、跳繩、扔沙包、玩悠悠球等活動,并適時舉行比賽;同學間互相監督,不允許任何人任何時間談論任何網絡游戲的內容;晨班隊會結合語文課建議他們進行成語接龍、對對聯、古詩大比拼、朗讀打擂臺、讀書匯報會、手抄小報、露一手才藝展示等活動。回家作業中經常增設上網查閱資料、建立自己的博客,在博客里寫日記、說心里話,引導他們向我的電子郵箱里發送評上優星的作文和周記,在qq里與我聊天向我匯報思想或對班級工作的看法和建議,不定期讓學生展示利用網絡學習的成果,為他們提供展示的平臺,為引導文明上網創設氛圍和環境。對于玩網絡游戲癮的同學我狠抓不放,經常與他們促膝談心,掌握他們的心理動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抓經常,抓反復,促使他們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文明上網,利用網絡學習。同時經常與家長取得聯系,注意督促孩子上網的時間和內容,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從心理輔導和教育過程引發的幾點思考
1、我們不能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生存與發展是當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題,而生存和發展有賴于優良的素質。人的素質結構由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等構成,沒有健康的心理,很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往往注視著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品德的優劣,而忽略了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尤其甚少注意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把解決思想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心理問題。這樣做,將使班主任工作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也培養不出學生對學習與生活的健康和積極的態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時是取決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強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傳統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必須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鮮內容。
2、我們要以對孩子終身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在社會發展日趨多元化的今天,人們也受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青少年正處于由幼稚向成熟發展的階段,處于半獨立半依賴的矛盾時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難以理解的困惑與苦惱。孩子們的許多心理沖突,或被自我掩蓋,或被成人忽視,視而不見,置若罔聞,以至不少孩子感到難以獲得理解,覺得孤立無助,只好壓抑于心靈深處,備受煎熬,任其折磨自己,甚至誘發各種心理障礙乃至心理疾病。現實的嚴重性,我們不能等閑視之。我們要以對孩子們終身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來重視其心理教育,每一位班主任都應該明確自己是青少年學生的心理顧問及心理保健醫生這一特殊角色,應及時發現他們的心理問題,利用班集體的優勢和特點,向學生們進行心理教育,滿足其心理需求,使他們有理想、有抱負,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強承受各種心理壓力和處理各種心理危機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質,以迎接明天社會的嚴峻挑戰!
3、作為教育者,不但要教好書,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育好人。而要育好人,就必須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既擁有健壯的體魄、廣博的學識,又擁有健康、向上的心理!
篇3:小學生文明上網活動策劃方案
創新單位:梅嶺小學
推薦單位:
活動范圍:學校
聯系電話:
本學期期中考試前夕,我班學生悅悅、力力、晨晨、揚揚、飛飛、昂昂等相繼表現出學習狀態差,作業馬虎了事,上課走神,甚至傳字條來交流上網的體會……我通過調查得知他們迷戀網上游戲了。盡管我多次在班級中對他們進行嚴肅地批評教育,找他們進行促膝談心,但收效甚微、無濟于事。我心急如焚,像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如何是好。眼看就要期中考試了,若這一狀況得不到改善或處置不及時,也許會有更多的學生像他們一樣……
一、背景分析
如今孩子在心理上寂寞孤單,他們除了學校就是家庭,學校畢竟是學習為主,玩耍交流為輔。回到家里和大人之間由于年齡的代溝而產生隔閡。孩子對大人的說教有較大的抵觸,大人們由于忙于工作也沒有靜心下來聽孩子們的傾訴,沒有和他們心與心的交流,每天說孩子們這樣不對,那樣不好,孩子的精神世界貧乏,心里的話無人訴說,還有學習負擔重等原因,因此,有的孩子不得不從網上得到樂趣,釋放心情。通過“悄悄話信箱”我了解到了他們每天晚上放學后馬馬乎乎完成作業后就相約上網,在網上互相請教如何打游戲,怎樣進級,怎樣造兵器……他們不但每天在家上網,在學校里一下課就談論上網,上課時傳紙條聊上網,甚至有一位同學凌晨四點多點鐘在家長全然不知時起床上網,等家長起床時孩子已上網兩個多小時了;有的學生在作文中寫的都是上網:“我經常夢見自己成了游戲中的人物,身后是趙云、關羽、張飛,一起站在船頭,小船像水蛇一樣在森林中穿梭(習作摘抄)”……總之,他們幼小的心窩被“網絡游戲”占據了,這樣怎么能有心思在學習上呢?我獲悉這一情況后很震驚,并想方設法來幫助他們。
二、心理輔導和教育的過程
第一步:加強與其家庭的聯系,說服其家長要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使他們擺脫網隱。
我認為造成他們玩網絡游戲成隱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家長的監控不力,因此,我加強與其家庭聯系,讓其父母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責任感,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與家長見面交談,告知孩子的近期表現、學習狀況以及我的擔憂,同時也向家長提出了一些要求,并認真告知網絡游戲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希望家長多用一些空余時間看看孩子的作業,多關心他們學習生活,注意教育的方法,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戒掉網隱。經過推心置腹的交談使他們接受了我的建議。由于家庭與學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行為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漸漸地他們的注意力又回到課堂上來了,學習狀況也隨之有了改觀。
第二步:在班級中展開討論,認識網絡游戲的危害。
為了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也教育其他學生,在我的提議下,中隊委員會利用班隊活動展開了辯論會。同學們熱情洋溢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正方:“小學生玩網絡游戲有益”;反方:“小學生玩網絡游戲有害”。通過激烈地辯論同學們形成了共識:由于我們小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對網絡游戲易癡迷上癮難以自拔;經常上網易造成眼睛疲勞,影響視力;影響學習,學習成績不斷退步;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通過這一教育意義的活動,創設一個寬松有益的心理環境,引導學生煥發起對學習的熱情,增強其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第三步:轉移興趣,引導健康游戲文明上網。
為了鞏固教育成果,不讓他們再犯隱,我組織學生課間進行踢毽子、跳繩、扔沙包、玩悠悠球等活動,并適時舉行比賽;同學間互相監督,不允許任何人任何時間談論任何網絡游戲的內容;晨班隊會結合語文課建議他們進行成語接龍、對對聯、古詩大比拼、朗讀打擂臺、讀書匯報會、手抄小報、露一手才藝展示等活動。回家作業中經常增設上網查閱資料、建立自己的博客,在博客里寫日記、說心里話,引導他們向我的電子郵箱里發送評上優星的作文和周記,在qq里與我聊天向我匯報思想或對班級工作的看法和建議,不定期讓學生展示利用網絡學習的成果,為他們提供展示的平臺,為引導文明上網創設氛圍和環境。對于玩網絡游戲癮的同學我狠抓不放,經常與他們促膝談心,掌握他們的心理動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抓經常,抓反復,促使他們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文明上網,利用網絡學習。同時經常與家長取得聯系,注意督促孩子上網的時間和內容,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從心理輔導和教育過程引發的幾點思考
1、我們不能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生存與發展是當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題,而生存和發展有賴于優良的素質。人的素質結構由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等構成,沒有健康的心理,很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往往注視著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品德的優劣,而忽略了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尤其甚少注意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把解決思想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心理問題。這樣做,將使班主任工作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也培養不出學生對學習與生活的健康和積極的態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時是取決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強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傳統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必須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鮮內容。
2、我們要以對孩子終身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在社會發展日趨多元化的今天,人們也受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青少年正處于由幼稚向成熟發展的階段,處于半獨立半依賴的矛盾時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難以理解的困惑與苦惱。孩子們的許多心理沖突,或被自我掩蓋,或被成人忽視,視而不見,置若罔聞,以至不少孩子感到難以獲得理解,覺得孤立無助,只好壓抑于心靈深處,備受煎熬,任其折磨自己,甚至誘發各種心理障礙乃至心理疾病。現實的嚴重性,我們不能等閑視之。我們要以對孩子們終身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來重視其心理教育,每一位班主任都應該明確自己是青少年學生的心理顧問及心理保健醫生這一特殊角色,應及時發現他們的心理問題,利用班集體的優勢和特點,向學生們進行心理教育,滿足其心理需求,使他們有理想、有抱負,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強承受各種心理壓力和處理各種心理危機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質,以迎接明天社會的嚴峻挑戰!
3、作為教育者,不但要教好書,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育好人。而要育好人,就必須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既擁有健壯的體魄、廣博的學識,又擁有健康、向上的心理!
執筆:揚州市梅嶺小學葛云
領導、專家點評:
為什么很多孩子迷戀網絡?作為家長、老師,我們到底了不了解孩子上網的原因嗎?除了一般性的獲取知識、信息以外,很多迷戀網絡的青少年其實是在網絡中滿足一些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滿足的心理需要,體驗到被家長、老師過分控制、否定、責罰的孩子會在網絡游戲中享受指揮千軍萬馬的控制感、強大感、自我價值感,而在現實生活中與父母缺乏溝通、內心的孤獨的孩子,會在網絡聊天中去滿足交往的心理需要。我們要以對孩子們終身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來重視其心理教育。及時發現他們的心理問題,利用班集體的優勢和特點,向學生們進行心理教育,滿足其心理需求,引導青少年學生在學會利用計算機和網絡的同時,做到文明上網、健康上網和安全上網,使網絡成為青少年學生探究世界、互動交流和體閑娛樂的快樂天地。使他們有理想、有抱負,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強承受各種心理壓力和處理各種心理危機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質,以迎接明天社會的嚴峻挑戰!
點評:全國少兒教育專家徐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