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幼兒園五實教育活動實施方案

幼兒園五實教育活動實施方案

2024-08-02 閱讀 2841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大精神,認真實施縣委及縣教育局關于深入開展“五實”教育活動的實施方案,結合我園實際,進一步端正師德師風,力求讓每個教職工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工作中,處處體現“察實情、講實話、出實招、求實效。”的工作作風,促進本園工作更上新臺階,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理論、“****”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強作風、抓落實、促趕超,密切聯系群眾”為主線,以開展“察實情、講實話、出實招、干實事、求實效”的“五實”教育活動為載體,以增強大局意識,轉變教風學風,狠抓落實為目標,深入貫徹黨的**大精神,結合學校工作的特點和實際認真實施縣委及縣教育局關于深入開展“五實”教育活動的實施方案,形成發展合力,為實現“12818”工程,建設芳香*,全力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為*經濟社會科學和諧跨越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二、為使我園的“五實”教育活動落到實處,特成立

以園長為組長的“五實”教育領導小組,即: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三、目標任務

(一)統一思想,形成合力。領導班子要統一思想,形成合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以模范行動帶動和影響廣大教職工的思想行為,共同組織開展好此項教育活動。通過開展教育活動,使班級教師之間,領導與職工之間共同形成合力,努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二)求真務實,切實改進全園教職工的工作作風。說話做事實事求是,不歪曲事實,不夸大成績,不推卸責任,不搞形式主義。以高度的和強烈的事業心,做好每一個細節的工作。

(三)強化執行,狠抓保教工作高效落實。強化措施抓落實,明確責任抓落實,突出效果抓落實,堅決遏制執行不力、落實不到位、庸懶散奢等現象,自覺抵制推諉扯皮、馬虎拖沓等不良風氣,力求措施快落實、矛盾快解決、工作快見效。確保我園呈現全面、迅速、高效的局面。

(四)務求實效,推動教育事業趕超發展。立足本園申報一級二等園的目標思路,認真查找工作措施、工作機制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創新工作方法,增強工作實效,全力做好申等準備工作,以嶄新的姿態迎接上級領導的檢查評定。

四、方法步驟

第一階段(*年2月至3月)結合自己的本職本崗位工作,破解阻礙教育工作提質進位趕超發展的難題,找準推動工作、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和著力點,<蓮山課件>要求每個教職工結合工作至少查找出一個阻礙自己工作的問題,分析其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途徑。

1、召開教職工大會,宣傳動員,學習領會“五實”教育的內容及其重大意義,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

2、學習討論,查找問題。認真組織學習黨的**大報告,省市縣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領會縣為第十二屆六次全會、縣“兩會”精神以及縣委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相關規定,扎實開展“芳香*”大討論。堅持邊學邊察,結合各自的職責和工作重難點,認真反思,撰寫心得體會,深化認識、明辨是非,進一步提高教職工的綜合素質。

3、強化組織,整合隊伍。圍繞訪民情、抓落實、辦實事、強組織、謀發展、促和諧六項任務。堅持深入基層為民服務,繼續下派新農村指導員到幫扶點蹲點駐村工作;加強對教育對口扶貧點的指導和幫助;繼續堅持領導班子值班制,多深入班級了解實情,密切聯系班級教師及家長,著力解決好家長及教職工最急最盼的突出問題。

4、明確責任,公開承諾。全體教職工圍繞教育工作的大局、目標任務,結合各自職責和工作實際,進一步理清抓工作的思路,明確所肩負的責任,制定工作目標,細化工作措施,規定完成時限,向家長及社會公開承諾接受監督。

第二階段(*年4月―10月):加快推進落實(出實招、干實事)

1、注重實踐,推動幼兒園工作更上新臺階。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重要內容,把轉變工作作風作為保障以全面提高保教質量為前提,做好充分準備迎接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對我園申報一級二等園的檢查驗收。

2、健全機制,完善“八項制度”。結合縣委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相關規定健全完善公開承諾制度、重點工作聯系制度、公務接待制度、會議審批制度、扶貧掛鉤制度、掛牌上崗制度、考核督查指導、隨機調研制度等八項制度,堅持靠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

3、改進作風,解決好落實不力的問題;解決好不思進取的問題;解決好作風漂浮的問題。營造積極向上、開拓進取、敬業奉獻、務實廉潔的良好氛圍。

第三階段(*年11月―12月):實現趕超目標

嚴格按照承諾事項,對照各崗位的目標責任書以及本園的定性定量考核標準進行嚴格考核與績效工資掛鉤,與評優選模掛鉤。

篇2: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方案設計策略

1歌唱活動

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孩子唱歌的音域得到擴展,但許多孩子對歌曲音域、音高的了解、理解不夠,我們利用許多方面的經驗――視覺、觸覺、動作的暗示,并伴之以聽覺等進行教學。如:當教師在鋼琴上演奏出向上或向下的旋律時,要求孩子聯想向上或向下的動作,并伴之以“上樓”或“下樓”的詞語。這樣練習后,當教師再使用鋼琴來表現旋律的進行方向時,要求孩子以動作進行反應,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準確反應。

2韻律活動

孩子肌肉協調能力發展了,孩子更有興趣去進行節奏中空間與動作的體驗,識別和表達音樂節奏要素理解的基礎,培養一種有規律的動作感覺。以發展幼兒的音樂活動能力為主要教育教學目標的韻律舞蹈活動,通過實踐,得出幾點教學方法:

(1)示范

通過同伴示范作用,其目的不在于幼兒的模仿,只在于通過示范者的動作,激發自己創作靈感,而教師的示范,主要是向幼兒傳授幼兒無法獨立完成或教師語言描述無法理解的動作。

(2)提示

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提問或啟發性語言指導,引導幼兒的創新和創造,而不是引導回憶和再現。

3欣賞

可以是教師模仿幼兒的動作作為欣賞,也可以是幼兒園的單獨表演作為同伴學習的例子,還可以在同伴的指導下,進行不為斷的改進。例如:我有一段以跳音為主的樂曲,請幼兒表現會跳的動物,孩子們做出了小兔、青蛙、袋鼠等動物的跳躍形態,這時,有個女孩卻扮公雞跳,大家有點納悶,公雞可不擅長跳啊,小女孩卻理直氣壯地說:“我看到公雞打架就是一跳一跳的。”幼兒的一些創造有時往往令教師始料不及,為之驚喜的新穎獨特的動作,我們應該用欣賞的目光提高他們對音樂活動表現的興趣。

4表演

傳統的幼兒園舞蹈表演,往往用了干巴巴地喊一二三四,反復機械地練習基本動作或基本動作或基本動作組合,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學習舞蹈的基本結構,最后再將全部的舞蹈動作連貫起來配上音樂伴奏進行表演。這樣,在能夠完整連貫地表演之前,幼兒往往會不斷地陷入厭煩、苦惱與疲憊的困境之中,而教師也往往很快地感到自己的身心疲憊,從而熱情下降。

我在對農村幼兒音樂律動活動能力的培養中,根據幼兒園年齡特征,有目的地選擇樂曲,讓樂曲喚起幼兒情緒或肌體的反應,肯定他們的正確反應,并對較遲緩的孩子加以適當的鼓勵,帶動他們與音樂與同伴交流欣賞。讓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自信心、獨立性、熟練性和合作感,同時,允許在嘗試狀態和探索中發生的創造性的錯誤。

5音樂欣賞活動

在音樂欣賞活動中,我們一般采用看圖欣賞、隨樂動作、故事加入等方法,運用這些方法進行單一或綜合的方法進行完整地欣賞活動,了解作品,但并不要求幼兒能聽出音樂較細致的情趣,在日積月累后,再逐步直接或間接地欣賞,寓音樂教育于音樂形象之中,感受音樂的力度、速度、音區、情緒等的變化。如:欣賞活動《獅王進行曲》,教師給孩子們講了個音樂里的故事,接著請他們帶著故事聽音樂,看看是不是像故事里所說的那樣。這回孩子們聽得可認真了。當音樂放到獅王咆哮的時候,有的孩子兩手緊握,縮起了脖子,小班的珂珂嚇得直往旁邊的小朋友身上躲,孩子們都進入了音樂所表現的意境。后來,每一首曲子都能被他們想象成一個有趣的故事或者一幅美麗的圖畫。

幼兒音樂教學應著重唱的音準、節拍的配合、肢體與音樂的表現及簡單器樂演奏的能力等綜合的能力,不應只注重音符名稱、符號的意義等學理性的認知評量。有許多幼兒甚至國小兒童可以在認知的紙筆測驗評量拿到滿分,但無法跟著琴聲唱出準確的音高,看著樂譜無法拍出實值的節奏長度。在技能部分無法與認知的能力連結,幼兒的音樂學習則僅止于機械式的知識性學習,并無法達到音樂技能的功能性,因為音樂的符號若僅止于各種符號的認知學習,而不能運用于技能的表現則失去符號的功能性,若能透過聲音的高低、長短將符號的意義呈現出來,則學習音樂符號才有實值意義。而幼兒運用音樂符號表現應有的音樂能力再透過內心對音樂的快、慢、強、弱感受,藉由音樂內化而表現出來的態度、反應則可達到情意方面的評量,音樂教師在情意方面的評量絕對要尊重幼兒對于音樂詮釋的看法與表現,因為在情意方面每個兒童的感受不同時,表達的方式絕對會有差異性,而教師應給于幼兒在情意方面的表達有多元的方式與空間。而幼兒在音樂創造力方面的發展能力與表現能力與教師給予的教學方式和教材當然息息相關,所以評量方式、評量的過程與結果均會影響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及持久性。教師教學必須兼顧認知、技能、情意之學習結果且評量分析「應該怎樣表現」(知識)、「真正表現行為」(實做)之間的差異,方能檢討教學成效與實施補救教學

篇3: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現代信息技術有效應用

幼兒園教育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

【摘要】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隨著教育信息化浪潮的洶涌而至,多媒體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也已逐漸走入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并不可替代了。在多種教育活動中,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使教學內容變得可聽、可視、易感知、易體會,便于幼兒理解,整個教學活動因此而更豐富、更生動,孩子更有興趣學,學習的效率以及效果都大大提高了。本文主要結合自己從事幼教工作的實踐經驗,論述在多種領域的教學活動中,多媒體教學手段使用的突出效果。

【關鍵詞】教育活動;多媒體;教學方法和手段

【正文】

多媒體,是電腦多媒體技術的簡稱,多媒體技術就是指將聲音、圖像、動畫、手寫等各種記錄介質和記錄方式有機地聯合在一起工作。多媒體教學是教學手段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今幼兒園各類教學活動都離不開多媒體技術。

一、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語言活動中的應用

傳統語言教學中,教師大多都是利用掛圖、圖畫來作為上課的唯一材料,圖畫太過死板,只有固定的內容。而幼兒園的小朋友,尤其是小班的小朋友大都都喜歡會動的、形象鮮明的、有生命力的東西,如果一節語言活動中單純靠圖畫來開展,很難激發幼兒參與語言活動的興趣。

慢慢地,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幼兒園漸漸有了投影儀、錄音機、電視機等教學設備。但是,僅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就拿我們班的投影儀來說,因為使用時間已經很久了,因此當投影儀連接在電視機上所呈現出來的圖片的顏色與原圖差別很大,有時候圖畫上面的小東西很模糊,根本看不清是什么,有的字也根本投影不出來,這就會給整個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在,教師可以利用ppt課件、flash動畫以及白板課件來開展教學,我們還可以利用微課來突出教學重點,輕松解決教學難點,有了這些好幫手,圖片模糊、畫面單一、不生動等問題便縫紉而解了。例如:在小班的一節語言活動《彩色的夢》中,我事先了解了詩歌內容,發現這首詩歌中的小草、小花、白云還有小朋友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而做夢也是么個孩子都經歷過的事情,但是,如果只是單純的讓幼兒回憶,可能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有點困難。因此,我根據詩歌內容制作了PPT課件,其中還插入了flash動畫,將小草、小花、白云和小朋友的夢,形象鮮明地表現出來,同時還將它們的夢用錄音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孩子們既可以聽到小草的夢:在綠色的草地上跑來跑去,到處都是綠綠的。同時還能通過flash動畫,真實地看到小草歡快的在草地上跑來跑去的場景,以及小花和蜜蜂、蝴蝶在花叢里跳舞等等,這樣,既看到動畫又能聽見聲音,孩子們自然就對這個活動充滿興趣,參與的積極性也就大大提高了,一節語言活動課下來,孩子仍是意猶未盡,還在和旁邊的小朋友念著詩歌,說起了各種各樣的夢。

二、多媒體教學手段在美術活動中的應用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班的孩子平時就非常喜歡看動畫片,一道午飯后的漱口時間,很多孩子一刻都舍得離開電視,散步前,我關掉電視機,孩子們總是露出依依不舍的表情,哪怕再多看一秒也是好的。抓住了孩子們的這一興趣,我在課件中也加入了動畫,這樣孩子們就會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他們便會主動獲取知識,思維也會跟著老師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