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文明禮貌教育活動策劃方案(3篇)
小學開展文明禮貌教育月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根據《*區開展未成年人“灑掃應對”主題教育的實施意見》,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工作思路,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同時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禮儀,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和文明程度。
二、“應對”內涵
“灑掃應對”出自《論語`?子張》:“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未也”,是儒家教育、學習的基本內容之一。“灑掃應對”是指通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來培養學生愛勞動、有禮貌的好習慣、好品德。其中“應對”就是指讓學生在待人接物方面、生活禮儀方面學會謙恭待人的禮節教育。
三、活動時間
4月11日――5月10日
四、活動內容及安排
(一)營造氛圍,渲染文明
1、主題活動啟動儀式:4月15日國旗下講話時召開“應對禮儀,文明你我”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向全校師生發出“應對禮儀,文明你我”倡議書。
2、4月24日中午“*x”紅領巾廣播臺播音:文明禮儀專輯,擴大宣傳力度。
3、學校向學生推薦有關文明禮儀的圖書、鼓勵學生學習禮儀知識。
(二)開展活動,學習禮儀
各班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文明禮儀”活動,全體師生積極參加支持活動,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講禮貌的好習慣、好品德。
1、舉行一次“文明禮儀”主題班隊會
各班舉行一次“應對禮儀,文明你我”主題班隊會,培養青少年尊敬師長、孝敬父母、關愛伙伴、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
2、讀一本“文明禮儀”的圖書
利用早自習、課外時間,組織學生讀一本文明禮儀的圖書或雜志,如《三字經》、《弟子規》、《文明禮儀讀本》等。
3、做一份“文明禮儀”作品
活動是教育實踐,作品是教育實踐的成果之一,建議更多的學生參與作品制作,真正達成活動的教育目的。
1―2年級:畫一幅“文明禮儀”宣傳畫(16k)
3―4年級:做一張“文明禮儀”書簽
5―6年級:創作一句“文明禮儀”宣傳語
(每班擇優3幅作品,4月26日前上交德育處)
(三)、禮儀踐行,形成特色
1、每位學生人手一份《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利用課余時間閱讀學習,并把學習到的知識賦予行動。
2、各班選出1名禮儀督察員,負責監督班級同學的日常文明習慣,及時制止和糾正不文明行為,宣傳文明禮儀知識,共創文明校園的良好氛圍。
3、禮儀值周老師與禮儀崗同學每日督察全校學生的文明用語、用餐禮儀、課間文明活動等,提高檢查力度,對于不文明現象,及時下發提示單,以便同學及時改正。
4、開通“陋習臟話”曝光臺,每天由禮儀值周老師、禮儀崗同學、德育處督導小組提供不良現象,在*公示曝光。
(四)、家校合作,日行一孝
在家庭,開展“日行一孝”教育。開展“我為媽媽(爸爸)過節日”、“我為媽媽(爸爸)洗洗腳”、“我當一天家”、“與父母說說知心話”等活動,養成勤動手、多交流,孝順父母、報答父母的美德習慣。
小學開展文明禮貌教育月活動策劃
一、指導思想:
為使學校管理進一步規范化,經學校研究決定,在全校開展“整頓秩序,創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的文明禮貌月教育活動,切實解決部分學生不學習、不守紀、不文明、不道德等問題,通過整治達到:學生文明守紀,教學秩序良好,管理規范有序,校園環境優美,使學校各項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推動學校良好校風建設。
現將具體活動安排布置如下:
二、活動主題:“創建文明校園,我們在行動”
三、活動時間:20*年3月1日至3月31日。
四、具體安排:
“創建文明校園,我們在行動”三月文明禮貌月活動分三個階段實施:
1、宣傳發動階段。
①通過班隊會、小星星廣播站向學生宣讀校園文明月活動方案,作好動員。
②各班組織學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重溫班規班訓
2、學習實踐階段。
①“小雷鋒在行動”
要求:學生自己閱讀“雷鋒”故事;每位學生在3月5日“學雷鋒日”為學校、家庭或社會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
②“我是文明小天使”
要求:以禮儀、禮貌、禮節教育和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為重點,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師長;主動問好;不隨地吐痰;把紙屑扔進垃圾桶;不踩草坪,愛護花草樹木;愛護一切公共設施,不亂涂亂畫或毀壞;不說臟話,語言文明,堅持講普通話;課間文明休息,不追逐瘋打;上下樓梯右行禮讓;觀看演出文明喝彩等文明習慣。與此同時,與家庭取得聯系,建立學生在家庭文明禮儀表現反饋表,家長從待人接物、家庭衛生習慣、家庭學習習慣、尊重長輩、家務意識等方面每周對孩子進行考核,并寫出評價卡,在全班評比,共同做好學生的文明禮貌教育工作。
③“校園文明小衛士?斑行動”
要求:清除教學樓不規范的各類張貼,規范宣傳櫥窗、通知的張貼;清除教室課桌椅上的亂涂亂畫,還校園干凈的面貌。
3、總結評比階段。
①各班召開“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班會,總結本月活動開展情況。
②辦一期題為“三月風”年級、班級專刊。
③文明禮儀手抄報比賽
④表彰在本次三月文明禮貌月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個人。
關于小學開展文明禮貌教育月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指導,以“學弟子規,做文明人”為主題,以“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為活動宗旨,以校園內顯性禮儀(坐、立、行、走、言)為突破口,結合學校實際,開展多種形式宣傳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營造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
二、活動目標:
1、提高全校學生的文明素養,使學生的語言更文明,行為更規范。
2、學生能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嚴于律己、禮貌待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文明的小學生。
3、振奮全校學生的精神,使其以飽滿的熱情,嶄新的姿態投入到學習中。
三、實施途徑和方法:
1、召開動員會,觀看禮儀教育宣傳片。并利用國旗下講話進行宣傳。
2、進一步學習《弟子規》內容,以班級為單位,設立《弟子規課堂》,在早讀、班會、品德課上通過講故事、看錄像等形式理解弟子規內容,明確禮儀規范。
3、各班出一期專題黑板報、召開一次主題班會(隊會)、做一件講文明講禮貌的實事等,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4、全體學生學唱《感恩的心》、《讓世界充滿愛》等系列歌曲。
5、大力倡導學生開展“五小”活動,即在家做孝順父母、關心親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在社會做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小標兵”;在學校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公共場所做愛護公物、講究衛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的“小衛士”;在獨處時做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立、勇于創新的“小主人”。通過宣傳、教育、活動的方式,促進中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6、把文明禮儀教育融入到學習《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xx實驗小學學生禮儀常規》《xx實驗小學學生一日行規》之中。
7、學校將開展““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學生演講比賽。時間暫定第4周的星期三和星期四下午;比賽分一年級組、二年級組、三四年級組、五六年級組;內容可以結合《弟子規》、《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xx實驗小學學生禮儀常規》、《xx實驗小學學生一日行規》等,在此基礎上,聯系本校實際進行拓展;名額分配:每班最多不超過3人。
8、做到文明禮儀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四、活動要求: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各班級一定要以本月活動為契機,使學生的文明意識、良好的行為習慣更上一個新臺階。
2、各班級積極行動,大力營造文明禮
篇2:對幼兒進行文明禮貌教育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淺談如何對幼兒進行文明禮貌教育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禮儀之邦”,我們的祖先歷來注重文明禮貌教育。正如清初思想家顏元所說:“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修,心尚禮則心泰。”在幼兒園里,我們也始終將文明禮貌作為幼兒品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來對幼兒進行培養教育。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孩子都不肯主動與人打招呼,他們不懂得怎樣做才是有禮貌的表現,在日常生活中還沒有形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如何對小班幼兒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呢?我們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一、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幼兒自覺規范文明禮貌行為
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認為兒童應該有良好的環境,他說“小孩子生來大都是好的,到了后來,或者好,或者變壞,這是環境的關系。環境好的,小孩子就容易變好,環境不好的,小孩子就容易變壞。”可見,環境對幼兒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尤其是小班幼兒好模仿,老師、家長、同伴、周圍環境都是他們重要的學習資源。
1、利用環境創設讓幼兒感知文明禮貌教育
為了給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我們在教室內外環境布置上圍繞的主題就是“文明禮儀”。墻壁上那“助人為樂的小花貓”、“活潑可愛而又熱情好客的小白兔”等動物形象深深吸引著幼兒,感染著幼兒。我們還在教室門口開辟了“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寶寶”的專欄,進行每月“禮儀寶寶”的評比,根據孩子們的行為表現,利用環境創設來進行禮貌教育,使孩子們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
2、利用榜樣示范讓幼兒感知文明禮貌教育
幼兒的特點是愛模仿,尤其喜歡模仿他尊敬的人。他們常常觀察老師和家人,并自覺不自覺地模仿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所以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求幼兒做到的,我們首先要做到,要用自己熱情、禮貌、友好的態度去影響幼兒。同時要求家長要儀表整潔端莊,談吐舉止文明禮貌,處處做孩子的榜樣,盡量給孩子提供一個文明禮貌的生活環境。當孩子們早晨向我問好時,我總是熱情給予回答,并摸摸他們的頭,抱抱他們,孩子們會很高興,覺得老師是多么喜歡他們,以后會更加主動地跟人打招呼。
3、利用生活學習經驗讓幼兒感知文明禮貌教育
幼兒自己的經驗也是學習文明舉止的源泉。因此,教師要有目的對幼兒的行為加以引導。每天我都要把新的發現告訴小朋友。如:我發現幼兒午睡后穿衣服的時候很有禮貌,就及時將情況告訴全班的小朋友“今天小朋友們起床后,我發現了云云對小小說:‘請你幫我系一下背后的扣子好嗎?’,然后說了聲‘謝謝!’,小小對云云說‘不客氣!’,真是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只要幼兒有文明禮貌的行為我都會告訴小朋友自己的新發現。漸漸地,孩子們通過評定別人行為的好壞和自己的模仿從而積累了經驗,學習掌握了文明禮貌的方式。他們學會了見面主動與人打招呼,學會了熱情禮貌地交談,學會了尊敬老人、孝順父母。
二、以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為載體,讓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
1、通過故事、兒歌等,萌發幼兒講文明有禮貌的意識
故事、兒歌是幼兒喜愛的文學形式,并且為他們理解和接受。平時講故事時我有意識地挑選那些教育幼兒有禮貌的故事,并有表情地講給他們聽。如給孩子講了“四個好朋友”的故事后,問小朋友:“小花貓、小黃狗、小公雞、小白兔好不好?”他們都說好。我又問:“為什么說它們好呢?”引導幼兒說出它們都有禮貌,我又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學會對話。表演完后,我又提議給四個好朋友貼上大蘋果,因為它們都是有禮貌的好朋友。小朋友們一致同意,并高興地拍起了小手。我趁機說:“你們要向四個好朋友學習做有禮貌的孩子,老師也給你們貼大蘋果。”在講故事的同時,我也教孩子朗誦兒歌,如“有禮貌的好寶寶”“老師早”等。有些孩子朗誦兒歌后對我說:“老師,我也要做個有禮貌的好寶寶。”通過聽故事,朗誦兒歌,萌發了孩子們有禮貌的思想意識。
2、通過游戲,讓幼兒學會使用文明禮貌用語
幼兒喜歡玩角色游戲,為此,我還將孩子們的禮貌教育寓于游戲之中。盡量創造條件開展角色游戲。比如在娃娃家、超市、餐廳的角色游戲中,讓孩子接待、讓座、倒茶,啟發幼兒排隊買東西,遵守公共秩序,并會使用禮貌語言“請”、“謝謝”“歡迎光臨”等來與“服務員”、“售貨員”交往。“爸爸”“媽媽”要關心“孩子”,“孩子”要尊重、體貼“爸爸、媽媽”等等。孩子們還不斷地交換角色重復進行游戲,禮貌行為得到了良好的練習。為了使禮貌用語產生行為效應,讓幼兒真正養成習慣,我指導幼兒將游戲中對角色的禮貌要求遷移到晨間入園、課間交往、家庭生活、社會活動之中,鼓勵他們時時刻刻這樣做,漸漸地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三、將禮貌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鞏固文明禮貌習慣
為使幼兒的禮貌行為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并鞏固下來,我還將禮貌教育貫穿于幼兒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在日常生活中,我不會錯過任何一個機會,觀察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抓住每個教育契機,鞏固他的禮貌行為。如:喝水時不小心撒了別人一身;吃飯時碰翻了別人的碗;睡覺時和別人說話等等,這些都會產生矛盾,這就需要老師隨時隨地培養幼兒禮貌用語。讓幼兒真實地體會到禮貌行為才是解決爭執的最好辦法,才能與小朋友愉快共處。當我發現幼兒不太會使用協商的辦法來處理與同伴的關系時,我就創設一些條件促使幼兒與他人協商。如:幼兒每次從戶外活動后進教室常常出現擁擠的現象,我就有意識地站在活動室的門口,開始時孩子們從戶外進活動室寧肯從空隙擠過去,也不同我商量請我給他們讓道。后來我就有意識地問站在我后邊的小朋友:“你要走過去,可我正在門口站著,你該怎樣請我讓開呢?”孩子開始和我商量了:“老師,請您靠邊一點我要過去。”我立刻表揚他:“你說得多好呀!本來我站在這里是有事的,但是你這么有禮貌地和我商量,我應該叫你先走過去。”有時我也有意識地為小朋友主動讓道,并使孩子明白我的意圖向我致謝。多次的練習使孩子學會了如何與同伴商量著解決問題,進教室擁擠的現象減少了,而且常常會聽到“你先走吧!我等一會兒。”、“謝謝你”、“不客氣”等文明禮貌用語。
文明禮貌教育應是在教師長期、不懈地引導與教育下,讓幼兒養成的一種習慣,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會給幼兒積極情感的培養和交往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只有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修養,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世紀人才。葉圣陶先生說過:“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益”。“一歲看小,三歲看老。”樹木只有根深才能葉茂以至開花結果。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對幼兒的文明禮貌教育形成行為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們抱著滴水穿石的態度,從一點一滴、一招一式的地方抓起,運用多種辦法、多種形式、生動活潑地對幼兒進行文明禮貌的教育和行為訓練,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一定會在成功的喜悅中享受甘甜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3:小班幼兒文明禮貌教育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小班幼兒文明禮貌教育
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期正處在個性及品性形成發展的重要時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對幼兒實施文明禮貌教育是發展幼兒社會性行為的重要內容、其意義深遠。
那我們應該從那些方面培養幼兒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呢?我覺得:首先,我們要讓幼兒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古人曰:贈人一言,重如珠玉,傷人一言,重于劍戟。可見語言文明的重要性。在日常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以“請”、“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等詞為文明禮貌語言的基準,在不同場合擴大孩子的文明禮貌用語的范圍,讓孩子能做到“三會”:即一會使用尊稱,對長輩不直呼其名,不給他人起外號;二會使用謙讓語,如“對不起”、“沒關系”、“麻煩您”等;三會在一定場合使用問候語,如“早上好”、“晚安”、“再見”等。
其二:就是要讓幼兒學會禮貌動作,因為禮貌動作是在舉止、行為方面表現出對別人的尊敬,如見到師長要敬禮,見到朋友或熟人要主動打招呼,遞物給人要用雙手,進別人的房間或門要輕聲敲門,與人交往不大喊大叫等,不打攪別人的學習、休息等。
其三,教育幼兒要有禮讓精神,遇事要先想到別人,先人后己的思想,如吃飯時要先請客人、父母、或長輩吃;分東西時能夠把好的讓給別人,愿意與同伴分享;在車、船上知道要主動讓座給老、弱、病、殘的人;在公共場所遵守紀律,不插隊、不搶先;與別人發生矛盾時要主動認錯等。
幼兒園的大門口是每個孩子每天早上必經之地,每天早上我園教師一個個彬彬有禮的在做接待工作:“小朋友早上好!”的禮貌動作,構成了一幅幅傳播文明禮貌的美麗圖畫,感染著家長,影響著孩子。讓每位幼兒入園都能做到主動向老師、家長、小朋友問好,并知道了與人交往要使用禮貌用語,這里每天傳播著禮儀的氣息,洋溢著溫馨,在潛移默化中使幼兒初步形成了文明禮貌的良好行為習慣。
我園還利用各種教育手段為幼兒樹立正確的榜樣,幼兒年齡小,他們沒有太多的生活經驗,他們對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模仿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實踐證明榜樣的力量比語言的說教更容易使幼兒信服,并能產生最直接、最具體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兒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比如在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中要求教師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每天來園或離園主動向同事、家長、小朋友問好、問早、說再見等,接待家長及來園客人禮貌熱情,處處為幼兒做出行為學習的榜樣。
文明禮儀教育的目的是讓幼兒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但這一過程是漸進的,同時也是漫長的,因此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不能單純地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幼兒,否則,所謂的文明禮儀將成為童心的枷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對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抱著滴水穿石的態度,從一點一滴、一招一式的地方抓起,運用多種辦法、多種形式、生動活潑地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的教育和行為訓練,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定會在成功的喜悅中享受甘甜。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