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評先材料
教師評先材料
“以事業為重,用心靈育人”是教師張素蓮三十三年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真實寫照。
1969年,年僅十八的張素蓮開始了她的教師生涯。品學兼優的她深深知道,她的工作是塑造兒童的靈魂;今后,她將像一面鏡子,在與學生朝夕相處中,告訴學生如何做人;她要求自己做到無私,傾自己的所學所能想方設法教會學生;她要像父母一樣關心愛護學生,她要像朋友,與學生平等、友愛、親密無間。
做一名教師,就要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真正為人師表。
張老師常說:“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的心靈是學生永不枯竭的知識源泉,當一名教師,只有用心靈育人,才會有幸福充實的人生體驗。”在她看來,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只有不斷學習現代教學理論,不斷充電,才能把握現代小學生的心理性格特點,才能在課堂上找到與學生的最佳契合點,才能掌握指導、教育學生的科學方法。為了充實自己,張老師從不放棄學習的機會,不管是教育局組織的繼續教育培訓,還是進修學校開展的業務學習,不管是學校開展的師德師風教育,還是年段自發的教研活動,總可看見張老師忙碌的身影。她虛心向同事學習,不恥下問,她喜歡和老師在一起,聽課、評課、討論,解答困惑,指點迷津。她善于思考,勤于學習。在她家里,立著個大書柜,《福建教育》《小學語文教師》《小學語文教學》等教育雜志都是她的案頭書,她常寫讀書筆記,她喜歡在書籍中尋求人類最美的精神糧食。她積極參加政治學習,認真學習《教師法》,時時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自己,鞭策自己,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做一名班主任,就要為了學生,奉獻一切,讓他們健康成長。
“為學生奉獻一切”。這是張老師在班主任工作中信奉的準則。她愛學生勝過自己。她認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她捧出一顆心,獻出全部情,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用行動感染學生、帶動學生、教育學生。平常,她牽掛最多的是她的學生,在她的腦海里有一本學生的生活檔案,對每個學生的各種情況,她如數家珍。她說,從當老師那天起,自己的心就和學生緊緊連在一起了。她認為小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模仿能力較強,正處于長身體,求知識,學做人的關鍵階段,教師只有用心靈去啟迪和引導,才能使他們健康成長。
20**年2月,張老師那年邁的母親不幸摔傷,一病不起,住進醫院。她多么希望時時刻刻陪在母親身邊,與母親共度危難。多少次,她邁出病房,邊擦眼淚,邊奔向課堂。20**年4月,張老師的母親帶著對人間的眷念,對女兒的牽掛離開人間。這兩個月來,張老師沒向學校請過一次假,沒有耽誤過學生的一節課。
20**年11月,張老師自己不慎摔倒,右手顆粒性骨折,醫生再三叮囑要制動,一定要休息三個月。在休息第一個月,張老師在家就坐立不安,三天兩頭打電話詢問班級情況,詢問學生狀態,交待注意事項。同學們也紛紛來電慰問,班長三兩天就打電話,向張老師匯報班級工作,錦龍同學還說:“老師,我很想念您,晚上我夢見您來給我們上課。”聽到學生們的聲聲問候,想到班級的件件工作,張老師在家里更是度日如年。未等病假完(她只休病假的一半),不等右手痊愈,張老師就趕去上班。當張老師掛著繃帶出現在孩子面前,孩子們歡呼起來!她右手不能寫字,就練習左手;書寫速度慢,就用口述,以自己的行動感化學生,讓學生明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激發學生克服困難,努力使自己在各方面成為最優秀的。
在張老師眼里,每一個學生都是她的摯愛,她的自豪,她心中的希望。班級特殊生張田津同學,由于家里液化氣爆炸,身上大面積燒傷,雖事隔兩年,但身上還常流膿。了解到這一情況,接班時,張老師就反復教育同學們同情關心他,不要與他計較。可小張視同學的同情關心為軟弱可欺,不僅學習跟不上,他常常做出一些過激行為,課上課下不是欺負這個,就是捉弄那個,更有一些壞習慣,搞得許多老師頭痛不已。面對這樣的孩子,張老師看在眼里,急在心頭,她想:只有用慈母的愛去感化他。她多次去小張家家訪,一方面勸說家長多關心孩子,密切家校聯系。另一方面與小張促膝談心,教育引導,肯定他在勞動、體育方面的積極性,又婉轉指出他上技能科不守紀律,對老師家長同學不禮貌的不良行為。她還經常為他開小灶,補缺補漏,在張老師真誠引導下,小張同學進步了,老師同學都反映小張學會尊重別人了。
又如去年班上方艾捷同學運動時摔倒,右手骨折。張老師當即送小方到市中醫院,檢查、拍片、治療,鼓勵她勇敢堅強、戰勝病痛。過后,張老師還多次上門探訪,對小方落下的功課給予耐心的輔導。張老師號召班級同學打電話慰問小方。等小方來上課時,張老師噓寒問暖,請同學替她抄課堂筆記,下課方便時給她幫助,讓她感受到老師同學的溫暖。小方同學更加刻苦學習,那年期末考試,她的各科成績仍保持優秀。
作為班主任,張素蓮老師走進了學生的心靈深處。每當她看到自己學生的進步,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心里感到一種不可名狀的充實和欣慰,這是一種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的樂趣。這一做法幫助了學生,感動了家長。許多已經畢業的學生和家長談到張老師,他們總是交口稱贊。
做一名語文老師,就要有創新意識,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張老師的課我最喜歡上,每次上課,我都特別高興。”張素蓮的學生說。
張老師常年擔任高年級語文教學,她能教善導,形成一套扎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備課時,注意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精心進行課堂設計。在課堂教學中,張老師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互動式教學,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及情感熏陶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學生逐步具備學習的自主性。針對學生對頭疼的作文,她采取的對策是課上拓展思路,課下熏陶漸染,通過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逆向思維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增強了創新意識。在一次語文課上,一個同學突然嘔吐,鄰桌的同學及時向老師報告后,張老師馬上和幾個同學主動清掃臟物,有的同學拿風油精,問寒問暖。針對這一發生在學生生活中的閃光點,張老師及時給予啟發,出主題,改閱讀課為作文課,讓同學去描寫,去贊揚。作文中有贊揚助人為樂的,有歌頌師生情的,有表達集體生活溫暖的,等等。這是一次成功的觀察與表達的訓練,更是一次教孩子做人的示范。
還有一次,同學們正聚精會神地聽課,突然一只小蜜蜂飛進教室,還嗡嗡地叫著,同學的注意力被吸引了,有的同學怕得東倒西歪,甚至要躲在桌子底下……張老師想,不知這只蜜蜂何時才能飛出去,干脆一不作,二不休,讓同學們撲蜜蜂,頓時一些勇敢的同學有的拿書,有的拿墊板與蜜蜂展開了一場“博斗”,直到把蜜蜂趕出教室……由于事情發生在同學身邊,大家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有的還親身去做,是寫作的好素材。張老師及時指導同學們回憶、想象,有的記蜜蜂是被認真學習的同學吸引來了;有的說蜜蜂也要來“充電”;有的說,蜜蜂看到同學們穿著這么漂亮的衣服,以為這里是“花園”,要來采花粉呢……當即有的以《一只蜜蜂的自訴》,有的以《一節生動的作文課》等為題寫出了一篇篇結構完整、想象合理、生動感人的文章。
在張老師飽含藝術的語文教學下,她的學生在語文方面取得輝煌成績。在*十年代有升學壓力的情況下,她所任班級的語文成績年年在薌城區前茅。她的許多學生在各級作文大賽中獲獎,他們的作文發表在各種報刊雜志上。陳思嘉同學在全國征文比賽中獲二等獎,林靜穎同學在薌城區作文賽中獲一等獎。侯魯閩、余超的作文刊登在《芝山小紅花》上,潘璐同學的作文刊登在《小學生優秀習作》。在去年學校現場作文賽中,她班的四位同學參賽,四位均取得優秀成績――潘璐一等獎,張翔宇、方曉婷二等獎,于立三等獎。
做一名教研組長,就要有科研意識,事事當前,帶領老師開展課改活動。
張素蓮老師不僅教好書,育好人,而且十分重視教科研工作。身為學校六年段語文教研組長,她帶領年段老師大膽教研探討,開展課改活動。20**年9月,我校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實驗,張老師立馬召集年段老師學生選題、審題、定題,最后定出六年段的小課題是《關于電腦派位》,圍繞這一課題,張老師帶領師生開展各項活動,與家長共探討,采訪各方人士對此的看法,鼓勵學生從刊物、網絡多渠道收集資料。并圍繞“電腦派位”這一主問題把內容拓展開來。如“好學生讀一般學校不行嗎?”“成功人士原來就讀的是好學校還是普通學校”“社會需要什么人才”“人才怎樣培養出來的”“為初招設計方案”等,讓學生收集的材料更進一步,并將手中材料整理化為辯論材料,為辯論會做好準備。20**年12月19日,六年級的一場精彩的辯論在薌城區綜合實踐活動現場會上開辯了。他們辯論得可熱烈了。他們的口才文采發揮得淋漓盡致!辯論正反方各有各的理,各不相讓,他們敏捷的思維,精彩的比喻,充滿思辨的話語讓與會者拍案叫絕。在這次研究性學習課程實驗中,師生受益匪淺,共同成長。鑒于張老師他們年段出色表現,學校授予他們年段為“優秀教研組”。這光榮的稱號,包含張老師多少心血!是對張老師教研工作的最佳評價。
她還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感悟,撰寫多篇論文。其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等論文在薌城區教育年會中交流,并都獲獎。而《勞動課中德育的滲透》在省教育學會中交流并獲獎。指導年輕教師鄭惠玲寫《一場小學生辯論會》一文,還刊登在《薌城教苑》中。
心靈的付出,收獲的是累累碩果。三十幾年來,張老師被評為“薌城區優秀教師”“薌城區優秀班主任”“優秀少兒文藝園丁”等。更重要的是,她得到了師生和家長的好評,得到學校和社會的贊譽,正如學生游素美在賀卡上題寫的“良師益友,終身難忘。”面對自己用心靈營造的圣潔教育事業,她無怨無悔,矢志不渝。
篇2:小學語文教師集中培訓學習總結
**年小學語文教師集中培訓學習總結
加來中心學校王慧
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實踐。人生中就是這樣,每一次的學習就是一次實踐的機會。每一次的實踐就是一次挑戰,我們能害怕嗎?答案是肯定的:“不能!”不管是在什么情況下,都是不能,不會,也不可以害怕挑戰。我們之所以培訓,目的就是增強我們挑戰的信心。我不知道別人通過培訓學到了多少,感受到了多少,了解到了多少。只知道通過培訓自己感悟頗深。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就是通過這次培訓我學到了很多,見過的聽過的,沒見過的沒聽過的統統包含在內。
兩位老師的精彩的培訓,我知道那是對我們以后產生影響的一次培訓。這一次培訓是成功的。還有一點是我們需要這樣的機會,這樣一個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充實自己的機會。
這一天短短時間的培訓,相信大家都學到了很多,可我有一種新的感覺:“學到的越多,不知道的就越多”。為什么這樣說呢?在以前的學習中自己并沒有注重某一方面的學習,只是知道老師教什么,自己就學什么,從來不管對與錯,也從來不管為什么,只是盲目的走路,學習。通過今天的學習以后感覺就變了很多,原因很簡單:“這里的學習不再是片面的,是一種以具體事情具體分析的方式進行的。”只從這一點上說,這就要比以前的學習系統化,畢竟涉及到專業知識。在這里學習越多,感覺以前了解的東西越少,然后就會努力的或者是刻意的去找這方面的書籍,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可是越學,感覺自己知道的越少,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我們有一顆想充實自己的心,有一顆想要學習的心,同時也有一顆向前的心。這就不得不要求我們自己要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把所學的用到工作中。
此次培訓學習作為人生旅途的一個加油站和新的起點,在工作中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把樹立遠大理想和做好本職工作結合起來,努力勤奮工作、積極開拓創新,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業績。
篇3:幼兒園教師評先評優晉升考核辦法
幼兒園教師評先、評優、晉升考核辦法(試行)
一、師德師風和日常工作(10分)
1、師德師風(2分)
(1)政治思想素質好,敬業愛崗,尊紀守法,廉潔奉獻,為人師表,作風正派,以身作則、勇挑重擔;
(2)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學習和各項活動;
2、日常工作(8分)
(1)教育教學工作(5分)
A、按時上下班,不無故遲到早退,不私自換班,上班時間不做其他事情;
B、超周備課,每周反思兩篇以上,認真準備教具,熟練掌握教材內容;
C、科學、合理的組織幼兒一日活動,做好班級常規訓練。
(2)班級管理(2分)
A、確保幼兒的安全;
B、保持活動室的及所有物品的清潔衛生;
C、妥善使用和保管好教育教學用品和電器,節約用電用水和其他教學用品;
(3)教研工作(1分)
A、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勇于承擔公開課、交流課等教學任務;
B、備課認真、書寫端正,教育筆記寫得有深度;
C、積極參加課題研究活動。
二、各類成績
1、園內活動評比(園內所有活動可累加分,職稱按近三年累計、評先評優按一年累計,)
一等獎0.5分二等獎0.4分三等獎0.3分
2、教師本人獲獎(不累計加分,取最高獎項加分)
參加的活動必須是教育、文化、體育部門主辦的,需學校組織參加的。
獎項級別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
國家級3分2.5分2分
省級2.5分2分1.5分
市級2分1.5分1分
區縣級1.5分1分0.5分
3、教師本人受表彰(不累計加分,取最高獎項加分)
表彰級別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縣級
分值4分3分2分1分
4、論文獲獎、發表(不累計加分,取最高獎項加分)
論文獲獎參照第二大項中的第2小項標準執行;論文發表在CN-ISSN刊號的按國家級計分。
5、教師專業出書、編寫教材、及作品教案被選入省編教材(需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
專業出書4分;編寫教材3分;作品、教案選入省編教材2分。
6、輔導幼兒獲獎和發表(不累計加分,取最高獎項加分)
參照第二大項中的第2小項標準執行;輔導幼兒作品發表的按國家級計分。
三、學歷
學歷等級:博士研究生本科大專中專
加分分值:5分4分3分2分1分
四、工作資歷
工齡: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