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井工十杰青年申報事跡材料
作為管井工,她立足崗位、技能嫻熟、懂護理、精分析、能吃苦、踏踏實實的干勁感染著班組姐妹;作為團支委,她不計得失、熟悉業務、抓特色、創品牌、活躍的思想牽動著團員青工;作為管理站的形象使者、義務宣講員、文藝骨干……她盡情揮灑、突破自我,為管理站安全演“反面角色”、為作業區形象學習禮儀規范、更為三廠計生競賽積極備戰,時刻飛揚青春的活力。隨處怒放生命的色彩。成績面前她不驕傲不自滿,責任背后她樸實又平凡,她就是作業五區管理三站的青年女工李琪。
李琪,1982年出生,大專學歷,*年參加工作至今,現任第三采油廠作業五區管理三站的管井工兼職團支部宣傳委員。
家中的“一枝花”崗位上的“鐵姑娘”
80后的李琪,是基層管理站為數不多的女管井工,溫室里的花朵,父母的掌上明珠,這種特殊性卻在她的崗位上蕩然無存,風雨中,烈日下,參數錄取、設備保養、標準化現場……伴隨著管理站的成長,她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采油“鐵姑娘”。
工作一開始,管鉗搞不清正反,油井摸不清生產,產量和現場標準化總是“彩旗招展”,原先愛哭鼻子的李琪身上找不到一點點“鐵姑娘”的影子,搞不懂同事們的設備油井為啥總能貼上紅旗,得到紅花,工具在師傅們的手中為啥乖巧聽話,他們咋就談論油井變化如數家珍。她找到站長要求換個崗位,站長卻遞給她一個標準,語重心長的說,你的油井為啥這么倔呀,那是因為你還不了解它,不夠熱愛這個崗位、油井可不是普通的鐵家伙,你要用“心”呵護,它才會對你敞開心扉。哪怕一個數據、一次巡查都不可怠慢。
此次談話觸痛了李琪,一切從零開始,她一邊在崗位上虛心請教學習技能知識,一邊報名參加石油工程大專的自學,每當別人休息談笑時,她已經帶上檢查標準工具頂著毒辣的太陽,開始一口口巡查治理,小的積累大的收獲,李琪不僅從日常取樣、壓力錄取中能夠準確對問題油井進行判斷分析,同時掌握了所有承包油井的生產規律,她承包的三口油井、三臺設備成為了采油廠標桿井(設備),李琪不僅是管理站響當當的護井“鐵姑娘”,她還多次代表管理站參加作業區油水井動態分析并取得優異成績,執著、進取、樂觀讓她身邊的姐妹找到了學習的榜樣。
當好“宣講員”成為“好幫手”
“聚是火散是星支部星火有你有我”作為團支部宣傳員的李琪,不僅思想先進,行動更積極先行,在管理站建設中她用滿腔熱情和創新的思維發揮著一名團干部的積極作用,成為了團支部的好帶頭人,管理站的好幫手。
*年作業五區管理三站作為油田公司紅旗單位、標桿單位的申報必檢單位準備迎接油田公司領導的檢閱,能爭取到這樣的機會對于管理站乃至作業區都是一種激勵和鞭策,為了展現良好的精神風貌和禮儀形象,在領導到訪時要設立引導員進行引導講解,這個人員既要了解管理站生產狀況、又要對崗位流程管理特色熟悉,同時還要對領導即興提問有充沛的準備,由于標準嚴格,管理站沒有人敢應征,看到領導為難的神情李琪主動應征這個職務,剛開始李琪的口語習慣嚴重影響講解效果,為了一點點糾正口語問題,每天從井上回來她都要找上幾個同事模擬迎檢現場,李琪從禮儀接待、管理站生產狀況各個方面開始攻克,都說要笑要留出八顆牙,悶熱的九月李琪在更衣室一遍遍練習一個手勢,一個笑容、一個字眼,在紅旗驗收到來時,李琪整齊的著裝、大方規范的舉止以及細致講解得到了采油廠、油田公司領導的認可,展現出了管理站青春活力和三廠形象。
*年,是形勢與責任并重的一年,為了加深團員青年形勢任務的灌輸和學習,李琪參加了新形勢新任務宣講,在宣講中她積極建議把常規說教改成快板形式,并在業余時間學起了快板,編寫快板詞,在班前會上受到了員工的一致好評,為了讓夜班工了解形勢她精心編寫一人一事飛信,走進班車說形勢、來到班組聊形勢,統一了青年人的思想,把工作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了起來。
文化戰線上的“老”兵“新”將
在性格開朗、熱情大方的李琪眼中,管好設備護理好油井不是愛崗敬業的全部,積極參加各種賽事、演講、義務奉獻……她成為了各項文化活中的老兵新將,業余生活的豐富多彩也讓她從自信到感染他人。
*年全國“計生”競賽上的出色表現讓很多人認識了李琪這個名字,從油田公司、大港區、天津市、直奔全國….李琪擔當起了整個競賽中的”主力”,并拿到了進京的門票,戰友們為她豎起了大拇指,采油廠為她感到驕傲。
此次計生知識題庫足足五大本、*多道、十幾萬字。這一切就像是一座高山擺在面前不可逾越,在距離第一次預賽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老隊員對搶答器、快速反應答題都有著豐富的經驗,此時作為新人李琪不但沒有大賽經驗、搶答器、思維反應都不占優勢,李琪沒有打“退堂鼓”,為了不拉后腿,她全身心透露到了題海中,從站上念到家里,從早上學到晚上,喝著咖啡加夜車、有時實在困的慌她就捧著試題打個盹,李琪個人攻下了1500多道風險和必答試題,讓其她姐妹能夠充分時間練習搶答器、熟練快速答題,全隊的優勢明顯發揮出來,李琪用付出迎來了第一次進軍天津市、進軍全國賽事的機會,并成為了當之無愧地主力。
在黃驊備戰全國賽事的封閉訓練期間、李琪削瘦了、李琪想家了、李琪更有沖動了和信心了,闖進全國為油田爭光,為三廠爭光,隨著訓練強度提高加上思念年幼的女兒終于讓李琪體力透支,她病倒了,高燒39度,一陣陣掏心挖肺咳嗽撕扯著她疼痛的全身,怎么辦?怎么辦?在基地輸液時,她不顧病痛,把題庫藏在枕頭下,繼續背題,領隊看到她聲音開始沙啞,擔心她身體把試題沒收了,李琪在腦海中搜索每一道題,偷偷地把在病床上耽誤掉的時間充分利用上,回到訓練時,她反復觀看手機中錄下的比賽錄像研究比賽規則、仔細感覺主持語速、耐心演練按鍵搶答,在背題累了的休息時間全都消化在了不計其數的賽前演練上,甚至為爭取0.1秒搶答速度的提升,不惜幾十次的演練。數以百計的搶答下來,手按腫了,胳膊抬麻了,但反應速度明顯提升了,配合顯著默契了,搶按技巧靈活掌握了,實戰能力大幅提升了。本著“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無困難”的態度,賽場中,她們成績遙遙領先、表現鎮定自若、最終一舉奪魁。
不管是學習交流活動,還是文體娛樂活動,不管是展現青年風采,還是體現集體協作性,不管是擔當服務人員的角色,還是在全國大賽里披荊斬棘……李琪總是一種心理“真心對待”,細細揣摩角色、認真履行職責、李琪一次次在感受快樂中傳遞給他人快樂,更在各項活動中為自己為集體添彩增色。
篇2:醫院申報青年文明號事跡材料
*年,我們臨床科室在院領導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大精神,堅持*****,在科主任的帶領下,全體臨床人員認真落實“三好一滿意”活動,緊緊圍繞“以病人為中心”,狠抓醫療質量,提高技術水平,強化管理,促進醫患和諧,順利完成各項任務及目標,得到了當地百姓的肯定,創造了良
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醫院辦公條件較差,醫療設備較落伍,但是我們臨床青年同志們工作熱情高漲,自強不息,接診病人采用微笑式服務,將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營造了一個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大家互相協作,共同努力,為醫院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我們臨床科室是一個學習型,自強不息的團隊。以“一切為了病人”為目標,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技術素質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一、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定期觀看實踐技能及急救技能視頻,并積極操練,訂閱“山東衛生”,輪流閱讀,并在網上瀏覽醫學方面相關知識,汲取書本及互聯網上的新觀念、新診斷標準及治療方案;積極參加市級、區級及相關專家、教授的業務培訓,把新知識、新技術應用于臨床,更好的為患者服務。二、采用主動服務,微笑服務,認真接診每一位病人,用真心,用微笑,帶給他們溫馨與關懷;三、積極培養團隊精神,協作意識,做好門診、病房醫療工作,為進一步提高我院的整體醫療服務水平,我們臨床青年同志嚴格按照業務領導的要求:1、病房嚴格執行三級醫師負責制,主任(副主任)醫師每周至少查房2次,同時做好查房記錄(規定查房形式)。2、對疑難危重病人要及時組織科內病例討論或院內外會診。3、住院病人的病情由主治醫師以上的主管人員負責解釋,其他人員不得隨意解釋病情和討論結果不允許出具假證明或假病情材料,不允許跨科收治病人等。4、為了更好的服務病人,不斷開展新項目,引進新藥物,應用于臨床,服務于病人。5、全院醫療、醫技人員,努力工作,無私奉獻,努力學習,刻苦鉆研,進一步提高了醫療人員的技術水平,提高了我院的醫療服務質量。入院診斷與出院診斷符合率為98.3%。
我們臨床科室是一個熱情、熱心的團隊。熱情微笑的服務,輕盈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冬天,由于醫院沒有暖氣,只有暖風機,我們臨床青年同志自發買了熱水袋,每一個靜脈輸液病人,都給他們送上暖暖的熱水袋,以防病人手太涼,影響藥品的滴注速度與治療效果;門診上,病人看病、買藥的錢不夠,我們臨床青年同志給他們墊上,盡量不耽誤治療;在門診樓的走道里,隨時、隨處可見青年同志引領、攙扶老年人的身影,我們用我們的熱情,用我們的熱心,感動了并感動著當地百姓們,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我們臨床科室是一個對待工作嚴謹、不計個人得失的團隊。為了保證對患者的服務質量,嚴格按照工作計劃,加強質量管理質控小組工作的落實,至少每月進行一次工作質量檢查,對檢查出來的不足之處及時提出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杜絕了臨床醫生在臨床工作中不認真履行職責,基礎工作不到位的情況,也提高了醫療工作的質量,提高了醫療人員自身形象與素質。記得去年,公共衛生檢查要求嚴格,并且檢查標準有所改動,時間緊,任務重,我們臨床青年同志下夜班后都不回家,仍留在單位加班,就算下班后,也把相關的工作資料帶回家,繼續工作,這份熱情,這種不計較個人得失的情操,這種工作積極努力的態度,影響了周邊的同志,也被領導看在了眼里,受到領導與老同志的肯定與表揚。
我們醫護工作者是健康的守護神,從事這份工作,我們感到無比驕傲與自豪,更為能夠在南**鎮衛生院臨床科室這樣一個團結、奮進、有凝聚力、有戰斗力的集體中而感到自豪。我們用心努力工作,用行動證明生命的意義,用行動履行我們此生最神圣的使命。
我們臨床科室青年同志定將腳踏實地、勤懇工作,與大家一起,讓平凡的我們共同開拓南醫不平凡的未來。
篇3:國外青年感人事跡:夢想成為足球巨星
感人事跡
有夢不去付諸行動,是注定不會成功的。這位外國青年的夢想是成為c羅,雖失去雙腿,但他的已經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了。
今年22歲的穆罕默德-阿布杜拉來自孟加拉國首都達卡,20**年前他被一輛飛馳的火車奪去了雙腿,但他卻夢想成為像c羅一樣的足球巨星。他現在是輪渡站的搬運工,工作之余在國家體育館進行足球訓練。
失去雙腿之后,阿布杜拉根本沒想過自己還能踢足球。“我從來沒想過我還能踢足球,甚至都沒想過走路。車禍之后,我只能待在輪椅上,當時我以為從此以后我就要在輪椅上度過余生了。”阿布杜拉說。
但是阿布杜拉不想就這樣放棄。“我不希望等著別人照顧我,我討厭看到我自己無助的樣子。于是我決定挑戰一下自己,開始試著走路。
經過一番努力,他終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耙婚_始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最后我終于成功了。現在我可以和其他人一樣走路、工作、踢足球。”
阿卜杜拉的童年非常凄慘。7歲的時候,阿布杜拉的母親離開了家,父親又娶了一位妻子,阿布杜拉受不了,就離家出走了。“我非常想我媽媽,我就從家里逃出來了。我只能睡在馬路上,乞討為生。幾個月后,我終于和我的祖母找到了住的地方?!?/p>
20**年,阿布杜拉失去了自己的雙腿。他在火車開動時想拿下一件行李,但是他的腿不小心滑到了鐵軌里,火車碾過了他的雙腿。
阿布杜拉被火速送往醫院,但是沒能保住雙腿,大腿以下全部被截肢。
截肢之后,阿布杜拉只能獨自待在醫院里,沒有家人來看他。病情好轉后,醫院把他送到了當地一個孤兒院。
阿布杜拉在孤兒院的學校學習了18個月,后來還是逃走了。“我非常迷茫,害怕自己被困在輪椅上,不知道我能干什么,。我跑掉之后就在街上待著,我的情況很適合乞討,人們經常給我錢?!?/p>
但是阿布杜拉一點都不開心,他不想一直靠乞討為生?!拔业纳现α亢軓?,我想找到我能干的工作。后來我開始賣報紙,存了一點錢?!?/p>
阿布杜拉小時候就喜歡足球,但是失去雙腿后他就喪失了對足球的興趣。他在街上生活時,看到很多男孩在踢球,心里又燃起了對足球的熱情。
“看他們踢足球的時候,我也有點想玩了。但是他們不讓我一起踢,這讓我非常沮喪?!?/p>
“他們覺得我踢不了,連個機會都不給我。我只能和小孩子踢。慢慢地,我的技術越來越好?!?/p>
20**年,阿布杜拉得到了當地一個非政府組織的救助。這個組織專門幫助無家可歸的街頭流浪兒童。阿布杜拉在這里待了20**年,之后被轉移到大男孩的避難所。
這個組織中有一個足球教練,他鼓勵阿布杜拉追求自己的足球夢,還幫助他訓練?!拔乙婚_始只能用手,后來在隊友的鼓勵下,我可以用自己僅剩的殘肢踢球了?!?/p>
現在,阿布杜拉在國家體育館接受初級訓練?!按蠹铱吹轿乙材芴咦闱虻臅r候,都非常驚訝,他們說一個沒有腿的人怎么能踢足球呢?我會證明給他們看的?!?/p>
阿布杜拉很想成為職業球員,他的偶像是c羅,覺得自己和c羅的風格很像。但是足球領域現在還沒有為殘疾人設立的比賽。
庇護所每天只提供一頓飯,剩下的兩頓飯他得自己解決,他不得不一邊工作一邊踢球。他每天在輪渡站工作8個小時,能賺到100達卡(約合人民幣9元)?!安还ぷ魑揖蜎]飯吃了?!?/p>
雖然阿布杜拉非常喜歡足球,但他知道自己可能實現不了夢想了?!叭绻矣袡C會成為職業球員,我會感謝每一個幫助過我的人,但是現在沒有人幫助我。我想發揮我的天賦,但或許這只能是一個夢想了?!卑⒉级爬f。
感人事跡
雖然沒有殘疾人聯賽,但足聯并沒有阻止殘疾人踢球,為夢想做好準備肯定是好事。阿布杜拉到這里就告一段路了,我們會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