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機關整治不良風氣方案
日前,*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官場文化,是社會文化極其重要的部分,大力整治官場彌漫的“不良風氣”,無疑對提升整個民族文化品位,具有極強的引領作用和導向意義。
毋庸諱言,當前,一些地方黨政機關部分官員中,虛報浮夸,假話連篇,吃喝盛行,賭博成災,諸如奢靡風、拍馬風、送禮風、迷信風等已漸成氣候。客觀地說,身陷“不良風氣”的官員固然只是極少數,但是其影響不可小覷,一定程度上正在沖擊和削弱我們黨的優良作風。根據對最近媒體報道的一些事件的分析,筆者以為,官場“低俗風”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吹捧”之風。坊間說:“見面不說實話的是做生意的,彼此看不起的是搞藝術的,相互吹捧的是當官的。”下級對上級,講頌揚話、溜須拍馬;上級對下級,講關照話、冠冕堂皇;同級之間,講恭維話、逢場作戲。溢美之詞過多過濫,反映了現今庸俗的官場生態。就連黨的三大作風,也被人調侃成“理論聯系實惠,密切聯系領導,表揚與自我表揚相結合。”民主生活會一直被視為領導班子解決自身問題,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的一大法寶。但現在,“批評領導怕被報復,批評同級怕傷和氣,批評下級怕丟選票,批評自己怕失威信。”民主生活會上只談成績、不談問題,或者大張旗鼓談成績、輕描淡寫談問題,生活會成了相互評功擺好的“集體按摩會”、“頌歌會”、“吹捧會”,暴露出黨員干部動機不純、思想不純、黨風不純的問題。
“拜金”之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拜金***也在少數官員中滋長起來、泛濫開來。有的官員辦事不講成本、不計代價,大手大腳,慷國家之慨;有的貪圖享受,公款消費,無節制地揮霍人民的財富;一些文化活動被簡單地商品化,存在嚴重的鋪張浪費、勞民傷財現象。有資料證明,我國每年用于公款吃請送禮、游山玩水、公車消費的費用達上萬億元人民幣。如果包括決策失誤、錯誤立項、蓋高檔樓堂館所等費用,數額更是驚人。山西省蒲縣是省級貧困縣,這個偏遠山區縣城內,耗費1.18億元建起一座“山寨鳥巢”;國家級貧困縣河南固始,耗資1億多打造豪華縣衙,投資6億多建12個大規模市場。這不是越窮越折騰嗎?頗具諷刺意味的是,不少斥巨資打造的工程卻很短命,僅20**年,媒體報道拆除的標志性建筑就有重慶萬州“三峽明珠觀光塔”、沈陽“夏宮”、福建東山縣“高級城市社區”等等。糟蹋納稅人的錢,那是一點也不心痛啊。
“作秀”之風。少數官員熱衷于“電視有形、廣播有聲、報刊有名”,追求轟動效應。有的坐車到外面轉兩圈,說是走訪民情、慰問群眾;與幾個貌似群眾的人握手,說是關心人民冷暖;講幾句中聽不中用的話,說是重要講話;讓幾個群眾說幾句套話,說是發揚民主、集中民智。難怪媒體這樣評價某些官員:“找一個困難戶,帶上一個紅包,挑一個好日子,還要有一幫記者跟著,這就是關注民生。”說到官員“作秀”,最常見的形式要數那些“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啦。據報道,前不久,昆明市宜良縣將從宜良縣城往狗街沿途,公路兩側山上墳墓墓碑全部刷上一層綠油漆,讓山坡人為“披”上綠色的“偽裝網”,以顯示當地的綠化成果,使上級領導巡視時欣賞到一片“秀美”山川。“形象工程”都做到了死人的墳頭上,真是不服不行哪!
“江湖”之風。時下,一些黨政機關干部中,滋生了一種不良的“江湖習氣”。同事之間不稱同志,卻稱兄道弟;上級不叫領導,叫老板;年歲大點、走得近點,干脆認了“干父母”。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不是靠真理力量去感召人,靠理想信念去教育人,而是拿煙酒“聯絡”感情,用哥們義氣“取信”于人。有的官員熱衷參加那些變味兒的“老鄉會”、“校友會”、“戰友會”等,大肆編織關系網,搞親親疏疏、團團伙伙,更有甚者,頑固地推崇“一起同過窗,一起扛過槍,一起下過鄉,一起分過贓,一起嫖過娼”的所謂“鐵桿”交情。在他們那里,義氣等于原則,感情就是政策,利益代替規矩,健康的同志關系變成了人身依附關系,形成了特殊的“利益共同體”。
“迷信”之風。少數官員人生觀、價值觀扭曲,心靈無處安頓,精神無所寄托,沉緬于封建迷信,“風水情結”化解不開,丟了理智,失了原則,做出了令老百姓憎惡的荒唐之舉。最近,媒體不斷爆出“風水事件”:江蘇有著千年歷史的美麗駱馬湖,因“駱馬”諧音“落馬”犯了忌諱,鬧出一場“改名*”。此外,還有四川通江縣耗費120萬修建的“風水橋”;河北省高邑縣委書記迷信風水,用報廢戰斗機堵路;蘇州西山鎮忌諱“日落西山”,更名金庭鎮。更令人震驚的是,據《半月談》報道,一個靠在街頭行騙混飯的算命先生,居然被當地官員躬迎進堂堂政府會議,披上“咨詢師”和“周易學會副理事長”等“馬甲”,成為“御用風水師”參與政務決策。真是糊涂可悲!
官場“不良風氣”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在很多人看來,它還不是直接的腐敗,沒有腐敗那樣高的風險和代價,不致影響“仕途”。事實上,官場“不良風氣”危害甚烈,其最可怕之處在于人們意識不到它的可怕,最危險之處在于人們感覺不到它的危險。整治“不良風氣”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篇2:黨政機關整治不良風氣方案
日前,*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官場文化,是社會文化極其重要的部分,大力整治官場彌漫的“不良風氣”,無疑對提升整個民族文化品位,具有極強的引領作用和導向意義。
毋庸諱言,當前,一些地方黨政機關部分官員中,虛報浮夸,假話連篇,吃喝盛行,賭博成災,諸如奢靡風、拍馬風、送禮風、迷信風等已漸成氣候。客觀地說,身陷“不良風氣”的官員固然只是極少數,但是其影響不可小覷,一定程度上正在沖擊和削弱我們黨的優良作風。根據對最近媒體報道的一些事件的分析,筆者以為,官場“低俗風”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吹捧”之風。坊間說:“見面不說實話的是做生意的,彼此看不起的是搞藝術的,相互吹捧的是當官的。”下級對上級,講頌揚話、溜須拍馬;上級對下級,講關照話、冠冕堂皇;同級之間,講恭維話、逢場作戲。溢美之詞過多過濫,反映了現今庸俗的官場生態。就連黨的三大作風,也被人調侃成“理論聯系實惠,密切聯系領導,表揚與自我表揚相結合。”民主生活會一直被視為領導班子解決自身問題,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的一大法寶。但現在,“批評領導怕被報復,批評同級怕傷和氣,批評下級怕丟選票,批評自己怕失威信。”民主生活會上只談成績、不談問題,或者大張旗鼓談成績、輕描淡寫談問題,生活會成了相互評功擺好的“集體按摩會”、“頌歌會”、“吹捧會”,暴露出黨員干部動機不純、思想不純、黨風不純的問題。
“拜金”之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拜金***也在少數官員中滋長起來、泛濫開來。有的官員辦事不講成本、不計代價,大手大腳,慷國家之慨;有的貪圖享受,公款消費,無節制地揮霍人民的財富;一些文化活動被簡單地商品化,存在嚴重的鋪張浪費、勞民傷財現象。有資料證明,我國每年用于公款吃請送禮、游山玩水、公車消費的費用達上萬億元人民幣。如果包括決策失誤、錯誤立項、蓋高檔樓堂館所等費用,數額更是驚人。山西省蒲縣是省級貧困縣,這個偏遠山區縣城內,耗費1.18億元建起一座“山寨鳥巢”;國家級貧困縣河南固始,耗資1億多打造豪華縣衙,投資6億多建12個大規模市場。這不是越窮越折騰嗎?頗具諷刺意味的是,不少斥巨資打造的工程卻很短命,僅20**年,媒體報道拆除的標志性建筑就有重慶萬州“三峽明珠觀光塔”、沈陽“夏宮”、福建東山縣“高級城市社區”等等。糟蹋納稅人的錢,那是一點也不心痛啊。
“作秀”之風。少數官員熱衷于“電視有形、廣播有聲、報刊有名”,追求轟動效應。有的坐車到外面轉兩圈,說是走訪民情、慰問群眾;與幾個貌似群眾的人握手,說是關心人民冷暖;講幾句中聽不中用的話,說是重要講話;讓幾個群眾說幾句套話,說是發揚民主、集中民智。難怪媒體這樣評價某些官員:“找一個困難戶,帶上一個紅包,挑一個好日子,還要有一幫記者跟著,這就是關注民生。”說到官員“作秀”,最常見的形式要數那些“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啦。據報道,前不久,昆明市宜良縣將從宜良縣城往狗街沿途,公路兩側山上墳墓墓碑全部刷上一層綠油漆,讓山坡人為“披”上綠色的“偽裝網”,以顯示當地的綠化成果,使上級領導巡視時欣賞到一片“秀美”山川。“形象工程”都做到了死人的墳頭上,真是不服不行哪!
“江湖”之風。時下,一些黨政機關干部中,滋生了一種不良的“江湖習氣”。同事之間不稱同志,卻稱兄道弟;上級不叫領導,叫老板;年歲大點、走得近點,干脆認了“干父母”。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不是靠真理力量去感召人,靠理想信念去教育人,而是拿煙酒“聯絡”感情,用哥們義氣“取信”于人。有的官員熱衷參加那些變味兒的“老鄉會”、“校友會”、“戰友會”等,大肆編織關系網,搞親親疏疏、團團伙伙,更有甚者,頑固地推崇“一起同過窗,一起扛過槍,一起下過鄉,一起分過贓,一起嫖過娼”的所謂“鐵桿”交情。在他們那里,義氣等于原則,感情就是政策,利益代替規矩,健康的同志關系變成了人身依附關系,形成了特殊的“利益共同體”。
“迷信”之風。少數官員人生觀、價值觀扭曲,心靈無處安頓,精神無所寄托,沉緬于封建迷信,“風水情結”化解不開,丟了理智,失了原則,做出了令老百姓憎惡的荒唐之舉。最近,媒體不斷爆出“風水事件”:江蘇有著千年歷史的美麗駱馬湖,因“駱馬”諧音“落馬”犯了忌諱,鬧出一場“改名*”。此外,還有四川通江縣耗費120萬修建的“風水橋”;河北省高邑縣委書記迷信風水,用報廢戰斗機堵路;蘇州西山鎮忌諱“日落西山”,更名金庭鎮。更令人震驚的是,據《半月談》報道,一個靠在街頭行騙混飯的算命先生,居然被當地官員躬迎進堂堂政府會議,披上“咨詢師”和“周易學會副理事長”等“馬甲”,成為“御用風水師”參與政務決策。真是糊涂可悲!
官場“不良風氣”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在很多人看來,它還不是直接的腐敗,沒有腐敗那樣高的風險和代價,不致影響“仕途”。事實上,官場“不良風氣”危害甚烈,其最可怕之處在于人們意識不到它的可怕,最危險之處在于人們感覺不到它的危險。整治“不良風氣”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篇3:鄉鎮安全生產大檢查深化打非治違和專項整治活動總結
鄉鎮安全生產大檢查深化“打非治違”和專項整治活動總結
今年以來,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結合本鄉實際,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大了對安全生產的宣傳和日常監管力度。在“六打六治”打非治違專項行動中,結合“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專項整治活動”等,使全鄉的安全生產形勢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現將打非治違和專項整治安全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
切實抓好安全生產責任的落實,建立健全了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了全鄉安全監管組織網絡。一是鄉政府成立了安全生產委員會,下設安監辦,負責全鄉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為全面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工作方針,建立健全“兩委”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9個村1個社區各自成立安委會;二是鄉政府與各村、企業、車輛、危化品商家等都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書,層層落實安全生產目標責任,逐級明確責任分工。
二、安全生產工作開展情況
1、非煤礦山方面:本次行動中,我鄉并未發現非法開采的情況,也不存在合法開采的個人和企業。
2、道路交通方面:制定了道路交通安全應急預案,實行逢場必查,平時抽查的方式進行道路安全隱患排查。因學校無住校條件,非法搭載學生上下學的情況較為嚴重,我鄉對面包車司機及搭載的學生作了具體統計,并組織召開安全教育培訓會,與各位司機簽署了安全承諾責任書。
3、建筑施工方面:對全鄉建筑施工單位進行了檢查,督促其辦理相關的資質證明,與鄉政府簽訂承諾書,并對施工單位和房屋業主進行了安全宣傳和教育。聯合對場鎮存在安全隱患的樓房做了全面的排查,共排查出了5處存在安全隱患的樓房,下發了整改通知書,并進行了整改驗收工作。
4、消防防火方面:制定了場鎮消防應急預案,森林防火安全應急預案,與各村簽訂了森林防火安全協議書,成立了鄉、村(社區)、組三級防火搶險隊,并不定期的對各商家和人群集中地的消防設施進行了抽查。
5、危險化學品方面:我鄉有3個煙花爆竹店和2家罐裝煤氣店。在本次行動中,鄉政府與以上5家店主簽訂了安全承諾書,對煙花爆竹及煤氣罐存放點進行了安全排查。其中3家煙花爆竹經營點均存在上宅下店的情況,已將具體情況上報至有關部門。
三、存在的問題
1、部分村民安全意識差,個別項目檢查未形成長效機制,落實的不夠到位。
2、全鄉摩托車無牌無證情況嚴重,超載現象較多,道路交通檢查懲罰力度不夠。
3、對于舟楊路途中兩處危巖“長杠嘴”與“花秋巖”,我鄉因技術、人員、資金等多方面的缺陷,僅以鄉本級力量,難以徹底排除以上安全隱患。
4、胡溪口處無碼頭,小型船只較多,均未配備救生衣,存在安全隱患。
5、學校因修建住宿樓,無住校條件,造成大量學生乘車上下學和在校外群居的情況,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進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搞好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明確安全生產責任,使各生產單位充分認識到搞好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安全就是效益。
2、加大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強化民眾和各生產單位的法律意識。按照《安全生產法》、《省安監規定》的有關法律法規,依法加強對各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配合有關部門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3、堅持搞好災害撤離演練,特別是在場鎮和地質災害點等危險區域。將演練形成一種長效機制,深入到群眾的生產生活中去,爭取把災害損失壓縮到最小。
4、進一步鞏固專項整治的成果。加大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打擊違章操作、違規生產的行為,消除事故隱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鄉將結合實際進一步貫徹落實上級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指示精神,明確責任,加大力度,把全鄉的安全生產工作深入扎實、堅持不懈的開展下去,抓出特色,抓出成效,確保全鄉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