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患者突然發生猝死應急預案演練記錄

患者突然發生猝死應急預案演練記錄

2024-08-02 閱讀 5613

患者突然發生猝死的應急預案演練記錄

演練時間*年*月*日

演練地點

演練內容

患者突然發生猝死的應急預案演練

角色設置

值班醫生,護士甲、護士乙、護士丙、病人張力

演練目的

提高護士對住院病人突然發生猝死的應急能力,使護士遇到病人突發猝死時能及時采取搶救及護理措施,使病人得到及時救治,挽救病人生命。

場景布置

病床一張、輸液架一個、心電監護儀一臺、供氧裝置一套、氧氣筒一個、搶救車一臺、聽診器。

人員分工

護士丙:站病人左側位,主要負責循環系統,快速建立靜脈通路,執行所有口頭醫囑用藥,認真查對,詳細記錄搶救過程和用藥,完善護理記錄。

護士甲:與醫生輪流進行緊急心肺復蘇,間歇期站病人頭位,協助醫生判斷患者大動脈搏動及意識,負責呼吸系統,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輔助通氣,必要時配合氣管插管,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負責搶救現場的全程指揮。

護士乙:負責外圍聯絡通知工作,作好同室患者的安撫轉移和病人家屬的溝通工作,維持現場有利搶救環境。搶救結束后作好患者家屬的宣教和指導護理工作,巡查病房。

演練記錄

第一步:X月X日X時X分,內科病區護士甲巡房至25床病人張力所在的病室時,聽到病人呻吟一聲并發現心電監護示波為一條直線,立即判斷患者意識及呼吸、大動脈搏動情況,判斷患者發生猝死,

護士甲立即邊大聲呼叫護士乙、護士丙協助搶救,邊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術。聽到呼叫,護士乙立即通知值班醫生,負責通知科室主任、護士長和麻醉科,同時負責通知病人家屬通知家屬,搶救緊張可通知院總值班,由院總值班通知家屬。,做好同室患者的安慰、轉移工作。護士丙立即推搶救車(上有除顫儀,下有醫療廢物處置桶)至病房。

第二步:護士甲判斷患者心跳呼吸停止,需要行心肺復蘇,隨即為病人進行胸外按壓。護士丙到位為病人建立靜脈通道,協助護士甲取出簡易呼吸囊,開放氣道進行人工通氣醫生未到達之前,協助護士甲進行心肺復蘇。,值班醫生到達病房,立即對病人進行檢查(判斷)。

第三步:值班醫生下達口頭醫囑,護士甲復述一遍,與護士丙確認無誤后根據醫囑執行治療,給予腎上腺素針、阿托品針、尼可剎米針等藥物,在執行過程中認真執行查對制度。值班醫生與護士甲輪流對患者進行持續心肺復蘇術。經過積極搶救病人恢復自主心律(心跳)和呼吸。如患者搶救無效死亡,應等家屬到院后,再通知殯儀館將尸體接走。

第四步:護士丙進行搶救過程和用藥的記錄,搶救結束后與護士乙清點用過的安瓿,并提醒值班醫生補開搶救醫囑,待醫生補開醫囑后丟棄使用過的空安瓿。護士甲協助護士丙及時做好護理記錄,與護士丙一起和下班護士進行重點交接班。

第五步:病人病情平穩,護士乙通知病人家屬,并作好護理宣教,提醒家屬有任何情況及時呼叫護士。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并加強對病人的巡視。

第六步:護士長對整個演練進行評價,提出不足之處并進行改進。

演練效果

評價

人員到位情況:□迅速準確

□基本按時到位

□個別人員不到位

履職情況:□職責明確,操作熟練□職責明確,操作不夠熟練□職責不明,操作不熟練

物資到位情況:

□現場物資充分,全部有效

□現場準備不充分

個人防護:

□全部人員防護到位

□個別人員防護不到位

□大部分防護不到位

組織情況:□準確、高效

□協調基本順利,能滿足要求

□效率低,有待改進

應急小組分工:

□合理、高效

□基本合理能完成任務

效果評價:

□達到預期目標

□基本達到目的

□沒有達到目標,需重新演練

配合部門協作:

□配合、協作好,能及時到達

□配合、協作差,未及時到達

處理結果:

□處理到位

□部分處理不到位

□大部分處理不到位

急救意識:

□急救意識強

□急救意識薄弱

□急救意識差

存在問題

改進措施

總結

篇2:患者突然發生猝死應急預案演練記錄

患者突然發生猝死的應急預案演練記錄

演練時間*年*月*日

演練地點

演練內容

患者突然發生猝死的應急預案演練

角色設置

值班醫生,護士甲、護士乙、護士丙、病人張力

演練目的

提高護士對住院病人突然發生猝死的應急能力,使護士遇到病人突發猝死時能及時采取搶救及護理措施,使病人得到及時救治,挽救病人生命。

場景布置

病床一張、輸液架一個、心電監護儀一臺、供氧裝置一套、氧氣筒一個、搶救車一臺、聽診器。

人員分工

護士丙:站病人左側位,主要負責循環系統,快速建立靜脈通路,執行所有口頭醫囑用藥,認真查對,詳細記錄搶救過程和用藥,完善護理記錄。

護士甲:與醫生輪流進行緊急心肺復蘇,間歇期站病人頭位,協助醫生判斷患者大動脈搏動及意識,負責呼吸系統,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輔助通氣,必要時配合氣管插管,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負責搶救現場的全程指揮。

護士乙:負責外圍聯絡通知工作,作好同室患者的安撫轉移和病人家屬的溝通工作,維持現場有利搶救環境。搶救結束后作好患者家屬的宣教和指導護理工作,巡查病房。

演練記錄

第一步:X月X日X時X分,內科病區護士甲巡房至25床病人張力所在的病室時,聽到病人呻吟一聲并發現心電監護示波為一條直線,立即判斷患者意識及呼吸、大動脈搏動情況,判斷患者發生猝死,

護士甲立即邊大聲呼叫護士乙、護士丙協助搶救,邊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術。聽到呼叫,護士乙立即通知值班醫生,負責通知科室主任、護士長和麻醉科,同時負責通知病人家屬通知家屬,搶救緊張可通知院總值班,由院總值班通知家屬。,做好同室患者的安慰、轉移工作。護士丙立即推搶救車(上有除顫儀,下有醫療廢物處置桶)至病房。

第二步:護士甲判斷患者心跳呼吸停止,需要行心肺復蘇,隨即為病人進行胸外按壓。護士丙到位為病人建立靜脈通道,協助護士甲取出簡易呼吸囊,開放氣道進行人工通氣醫生未到達之前,協助護士甲進行心肺復蘇。,值班醫生到達病房,立即對病人進行檢查(判斷)。

第三步:值班醫生下達口頭醫囑,護士甲復述一遍,與護士丙確認無誤后根據醫囑執行治療,給予腎上腺素針、阿托品針、尼可剎米針等藥物,在執行過程中認真執行查對制度。值班醫生與護士甲輪流對患者進行持續心肺復蘇術。經過積極搶救病人恢復自主心律(心跳)和呼吸。如患者搶救無效死亡,應等家屬到院后,再通知殯儀館將尸體接走。

第四步:護士丙進行搶救過程和用藥的記錄,搶救結束后與護士乙清點用過的安瓿,并提醒值班醫生補開搶救醫囑,待醫生補開醫囑后丟棄使用過的空安瓿。護士甲協助護士丙及時做好護理記錄,與護士丙一起和下班護士進行重點交接班。

第五步:病人病情平穩,護士乙通知病人家屬,并作好護理宣教,提醒家屬有任何情況及時呼叫護士。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并加強對病人的巡視。

第六步:護士長對整個演練進行評價,提出不足之處并進行改進。

演練效果

評價

人員到位情況:□迅速準確

□基本按時到位

□個別人員不到位

履職情況:□職責明確,操作熟練□職責明確,操作不夠熟練□職責不明,操作不熟練

物資到位情況:

□現場物資充分,全部有效

□現場準備不充分

個人防護:

□全部人員防護到位

□個別人員防護不到位

□大部分防護不到位

組織情況:□準確、高效

□協調基本順利,能滿足要求

□效率低,有待改進

應急小組分工:

□合理、高效

□基本合理能完成任務

效果評價:

□達到預期目標

□基本達到目的

□沒有達到目標,需重新演練

配合部門協作:

□配合、協作好,能及時到達

□配合、協作差,未及時到達

處理結果:

□處理到位

□部分處理不到位

□大部分處理不到位

急救意識:

□急救意識強

□急救意識薄弱

□急救意識差

存在問題

改進措施

總結

篇3:工作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應急處理預案

工作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應急處理預案

  本規定中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是指: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意外通過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損皮膚或或胃腸道外途徑(針刺、人咬傷、擦傷和割傷等途徑穿透皮膚或粘膜屏障)接觸HBV、HCV、HI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狀態。

  醫院工作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后,應立即按下述程序處理:

一、局部處理

  1. 肥皂液和流動清水清洗污染局部皮膚。

  2. 污染黏膜時,應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對黏膜進行沖洗;

  3. 如有傷口時,輕輕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傷口,避免擠壓傷口局部,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 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沖洗傷口。

  4.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劑,如用70%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

二、報告程序

  1.在局部處理完成后,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寫職業接觸登記表備案。

  2.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職業接觸級別、病毒載量水平等評估感染風險、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必要時征得源患者同意后進行經血傳播疾病病原檢測 。

  3.發生HIV接觸后,由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西安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科:85521006 85525625 節假日:衛曉麗 13060422155)。

三、根據接觸病原體的種類采取相應的預防處置措施。

  (一)乙型肝炎病毒(HB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原抗體情況,了解既往免疫狀態。

  2.無保護性抗體者,應在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種乙肝疫苗。

  3.有保護性抗體者或為乙肝病毒感染者,無需處理。

  4.在最后一劑疫苗接種1個月~2個月之后進行病毒抗體追蹤檢測。

  (二)丙型肝炎病毒(HC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無接觸后預防措施。

  3.接觸6周后檢測病毒RNA;6個月之后進行丙型肝炎抗體追蹤檢測。

  (三)艾滋病病毒(HI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接觸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3.接觸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個月時對艾滋病病毒抗體進行檢測。

  (四)梅毒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預防性應用長效青霉素。

  3.接觸后3個月檢測梅毒抗體。

  (五)若發生其它血源性傳播疾病職業接觸,由傳染科、防保科、醫院感染管理科共同制定預防處理方案。根據疾病的平均潛伏期進行追蹤檢測。

四、群體性職業接觸處理報告、處理

  1.報告程序:當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3名以上工作人員在從事針對同一源患者的醫療活動而發生的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事件,立即進行核實、調查,確定為群體性職業接觸事件者向院領導匯報。

  2.風險評估: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人數、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

  3.預防處置措施:

  ①對于HBV、HC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群體性接觸事件,由醫院感染管理科依據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暴露級別、接觸者免疫狀況等因素指導接觸者進行相應的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并進行隨訪、監測。

  ②對于HIV群體性接觸事件,盡快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暴露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五、預防處置費用及補償政策:

  (一)本院正式職工及合同制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各項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費用均由醫院承擔。進修、實習、試工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發生職業接觸,其檢測費用由醫院承擔,但預防用藥及免疫接種費用由個人自付。

  (二)發生職業接觸的醫務人員在隨訪期內確診已感染了血源性疾病,參考損傷時執行醫務人員職業防護規定程度,醫院給予適當的補償:

  1.按照規定防護發生意外傷害的感染者,按照工傷申報程序進行申報鑒定,在鑒定結果未確定前,醫院承擔醫保費用中的全部自付部分,鑒定結果出來后按結果規定對待。

  2.由于他人的違規操作造成當事人受傷而致感染的,違規者應承擔一定比例的費用及責任。

六、總結、分析:

  每年對發生的職業接觸個案進行匯總,確定多發科室、多發人群、多發地點及危險因素;對群體接觸事件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找出醫務人員自身防護不足之處,進行相關知識培訓、補充防護用品等,將接觸機率降至最低。

  本預案與國家或上級部門法規有不符之處,按照國家或上級發布的法規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