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培養(yǎng)方案
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培養(yǎng)方案
豫辦實驗學校
一、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的意義
規(guī)范我校學生語言文字是遵法守法的體現,是貫徹《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的要求,是積淀學校文化底蘊的需要。我們要求學生從身邊做起,堅持說普通話、用規(guī)范字,重視文明言談,樹立良好的現代小學生的形象。
2、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的目標及內容
1.說普通話。要求語音規(guī)范和詞匯、語法規(guī)范。小學生言語規(guī)范、得體、文明,堅決抵制網絡、影視節(jié)目中的不良語言。
2.寫規(guī)范字。及時改正錯別字。
三、學生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措施
1.從管理制度上規(guī)范
(1)組織保障。學校成立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教導處具體負責各項工作的落實,科室負責人、語文組全體老師共同參與,組織開展小學生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活動。
(2)制度保障。學校制定各項規(guī)章制度,增強師生的語言文字規(guī)范意識,為提高小學生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2.從教師引導上規(guī)范
組織教師自學《現代漢語常用字表》,語文教師還增加學習《標點符號用法》、《漢語拼音正字法基本規(guī)則》,提高師生語言文字知識水平,增強教師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的法律意識。
3.從課堂教學上規(guī)范
(1)強調“讀準確、寫正確”。學生學習規(guī)范的語言,是從學習課本語言開始的。教師要以課文為范例,在字詞教學中,教師作為引導者,應當規(guī)范地板書好每一字,做出正確的示范引導。教師在帶田字格的小黑板上規(guī)范指導書寫,向學生示范書寫每個字的全過程,逐步引導學生讀規(guī)范音、寫規(guī)范字。
(2)糾正方言,規(guī)范詞匯。本地方言直接影響學生的規(guī)范口頭語言的發(fā)展,在日常教學及與學生交談中,時時處處要注意學生口頭語言的表達,及時糾正不規(guī)范的方言口語,提高其用詞的準確性,并提醒他們表達完整的意思。
(3)加強朗讀背誦,積累豐富、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語言規(guī)范、詞匯豐富的名篇佳作,學生熟讀成誦,書本語言自會變成自己的語言,成為學生自己的儲備和財富。
4.從語文綜合性學習上規(guī)范
(1)尋找身邊錯別字。凈化語言文字環(huán)境是我們每個師生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電視中、街道上、書籍里以及學生的作業(yè)本上錯別字鋪天蓋地,組織學生對我們身邊的規(guī)范化用字、用語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提高寫規(guī)范字的意識。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每學期,開展講故事比賽、詩歌朗誦、演講比賽、寫字比賽、手抄報比賽等,以班級為單位每天進行課前好書推薦、背誦古詩詞等等。
5.從學校文化建設上規(guī)范
(1)“雙推”宣傳。學校加強校內外的“雙推”宣傳工作,每周開展宣傳活動。利用學校宣傳欄、黑板報傳播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知識。
(2)營造氛圍。教學樓樓層設置“說普通話,寫規(guī)范”等永久性標語牌。
(3)學校宣傳欄、黑板報、標志牌、校報、網站等杜絕出現不規(guī)范用字,及時糾正,將不良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
6.從教育教學評價引導上規(guī)范
(1)開展一年級學生漢語拼音過關測試,規(guī)范普通話語音。每年對一年級新生開展兩個多月的漢語拼音教學,隨后分筆試和口試兩部分進行過關測試。一年級老師認真分析測試情況,分析錯誤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2)開展語文能力分項測試,將口頭表達、明讀背誦、寫字等項目納入學生學業(yè)評價體系,并將每項成績分別記入學生的學年考核中。
篇2:在閱讀教學中增加學生語言文字運用機會
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增加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機會
這次活動的主題是“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增加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機會”。
我認為這個研討話題極有共性和針對性。為什么要“增加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機會”,我想這是對當下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反思,教師問得多,講得多,播放課件多,拓展延伸的多,大大擠占了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實踐的機會。**版的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從中不難看出**版的新課標十分強調“語言文字的運用”。
那今天我們來的老師都是帶著這個問題聽課、記錄和思考的。剛才老師們的意見我很贊同,大家說的很好。我就我個人的想法也說兩點:
一、兩位上課的老師很優(yōu)秀。肖玲娟和林發(fā)蓮老師的課我們今天有目共睹,實在讓人佩服。她們不僅僅課堂表現得游刃有余、灑脫自然,最使我敬佩的是他們虛心的精神。上個禮拜我們在網上對兩位老師的教案(初稿)進行研討,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沒有,我們共收到140多條評論,兩位老師都一一瀏覽,且盡量回復。在老師們的意見中她們表現的那么謙虛、寬容。修改、試講,再修改、再試講,正因為有了這樣艱苦的過程,我們今天才領略到她們光鮮的風采,我想,這樣的成熟非一日之寒。所以她們的敬業(yè)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二、語言運用的機會在課堂上最大可能的給了學生。我們在聽兩位老師的課時都有同感,不論是玲娟老師的第一課時,還是發(fā)蓮老師的第二課時,都不失時機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最大化的給學生提供語言文字運用的機會。讓“在閱讀教學中增加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機會”這一主題基本上得到了落實。
例如:玲娟老師的讓學生借助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居然、開辟、喜出望外”等詞語;重點指導“居然”一詞,理解、比較、分析、運用和評價,整個理解詞語的教學過程清晰,訓練實實在在。難得可貴的是“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識已經建立,學生動手、動腦,概括歸納,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了自主的學習能力。
又如發(fā)蓮老師設計的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用填寫表格的形式讓學生比較桃子、石榴、蘋果和花生的不同,用“不但……而且……所以”這些關聯詞把花生的好處連成一個句子,最后還設計了一個小練筆,等等這些都是在有條不紊地給學生提供運用語言文字的機會。
當然兩節(jié)課還是存在學生動口不動筆的現象,如第一節(jié)課學生只是標了一下自然段,就再也沒有動過筆,假如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把“茅”這個生字寫幾遍,假如每人都用“居然”這個詞寫幾個句子,假如把要抄寫的段落抄寫抄寫……第二節(jié)課有一個小練筆,學生只是寫了一句贊美老師的話,顯得有點膚淺,沒有深度,訓練的意義也不大,如何讓小練筆更加有效還有待我們好好研究。以上是個人所見,還有待商榷。
篇3:突出語文工具性加強語言文字教學
突出語文的工具性,加強語言文字教學
佛山市石灣區(qū)環(huán)市鎮(zhèn)鎮(zhèn)安小學李翠玲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開明宗義地指出:“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教學這門學科,對于學生學習其他各門學科,獲取新的知識;對于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主動地發(fā)展,培養(yǎng)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對于提高民族素質,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這段話,地于語文的性質,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任務,以及教學的意義,說得夠明白不過了。按照時圣陶先生的說法:“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這樣看來,語文京是語言文字,就是工具。語文教學,首先是語言文字教學,教學生學會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掌握學習和工作的這門基礎工具,具有讀、寫、聽、說的能力。而在教學過程中,要發(fā)散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社會主義道德情操,進行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于語文教學的過程之中。
但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較普遍的現象是未能將著力點放在基礎工具上,語言文字教學上,因而成了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一大因擾。理在,我們已認識到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但光有認識還不夠,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還必須加強語言文字教學。語文教學如何回歸到它的工具性,基礎性上來,如何從課文內容分析模式回歸到從語言教學為主這方面來?這是一個很值得深入探討的難題。以下就談談個人的幾點淺見。
首先,應是教學觀念上要真正轉變、更新。
我們要認識到語文學科是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語文教學還負有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發(fā)展智力,培訓良好的學習習慣等任務;其他學科也有這些任務,是各學科共有的任務。“特有任務”和“共有任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學過程中,二者關系處理得當有利于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要敢于擺脫困擾教學效率提高的以灌輸為主的課文內容分析主紅,精講巧練,講練評結合,著為于語言文字教學的新模式,新模式的建立其目標應在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使學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語文工具。必須真正地切實地把語言文字教學和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并落到實處。
第二,要研究和梳理語言文字教學的基本內容,探索和總結語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
布魯姆強調,基礎教學的任何學科,基礎知識是重要的教學目標。語言基礎知識兇括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字詞的音、形、義、標點符號,詞法和句法即漢語語言的構造形式及其規(guī)律,修辭和語言邏輯等。掌握這些知識的目的在于更自覺更熟練地運用語言這一工具。所以,語言基礎知識教學不能單純的孤立的機械地進行,只有充分利用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