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花生單粒精播高產配套技術示范推廣項目實施方案

花生單粒精播高產配套技術示范推廣項目實施方案

2024-08-02 閱讀 2699

花生單粒精播高產配套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總體實施方案

為全面完成花生單粒精播高產配套技術示范推廣項目規定的各項任務指標,根據山東省財政廳《關于下達20**年中央財政支持農業技術推廣資金預算指標的通知》(魯財農指〔20**〕97號)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義

單粒精播是培育花生壯苗,建立適宜基本苗最有效的栽培技術措施,是提高群體質量的基礎。花生單粒精播高產配套技術能夠顯著提高群體質量,提高生殖生長期群體的光合能力,延長光合時間,充分挖掘花生高產潛力。花生單粒精播高產配套技術示范推廣是花生高產高效栽培的有效途徑,對提高我省花生生產水平,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二、主要技術內容

(一)精選種子。選用增產潛力大的中熟花生新品種,精選種子。種子大小均勻一致,發芽率≥95%。

(二)平衡施肥。配方施用化肥,確保養分全面供應。增施有機肥,精準施用緩控釋肥,確保養分平衡供應。

(三)深耕整地。適時深耕翻,及時旋耕整地,隨耕隨耙耢,徹底清除雜物,做到地平、土細、肥勻。

(四)適期晚播。魯東地區適宜播期為5月1-12日,魯中南區為4月25日至5月15日。

(五)單粒精播。單粒足墑播種,畝播13000~15000粒,播深2~3厘米,膜上筑土高3~4厘米,確保播種質量。

(六)肥水調控。花生生長關鍵時期,科學進行肥水調控,確保土壤墑情適宜和養分供應。

(七)適時化控。盛花末期,適量化控,防止無效生長。

(八)防治病蟲。采用綜合防治措施,嚴控病蟲害,確保不缺株、葉片不受危害。

三、實施地點、規模和任務

(一)實施地點

在濟南市長清區、鄒城市、沂水縣、莒南縣、高唐縣、棗莊市薛城區等6個縣(市、區)組織實施。實施地點要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花生常年畝產300公斤以上的地塊。

(二)實施規模與任務指標

1.面積、產量指標。每縣(市、區)建設1處萬畝示范片,其中要建設十畝高產攻關田、百畝高產示范田各1處,完整實施“十、百、萬”花生高產示范工程。十畝高產攻關田畝產量指標600公斤(夏花生500公斤),百畝高產示范田畝產量指標500公斤(夏花生450公斤),萬畝示范片畝產量指標380公斤(夏花生350公斤)或比前三年平均畝增產40公斤以上。

2.技術創新指標。十畝高產攻關田:選擇土壤肥沃的水澆地,采用人工(或機械)作業方式,嚴格實施8項關鍵技術,技術到位率達到100%,切實做到提高播種質量和科學管理。百畝高產示范田:選擇土層深厚的生茬地,主要采用機械作業的方式,嚴格實施8項關鍵技術,技術到位率達到80%以上,達到花生高產、高效、輕簡栽培的技術要求。萬畝高產示范片:重點抓好種子精選、平衡施肥、精細整地、精量播種、適時化控等關鍵技術,技術到位率達到60%以上。

四、承擔單位與任務分工

(一)省農技推廣總站

1.制定省級項目總體實施方案。確定項目的任務目標、實施內容及實施進度。

2.組織技術培訓。邀請有關專家,編寫培訓教材,針對關鍵技術內容,對項目區縣、鄉技術人員進行集中培訓。

3.召開現場觀摩會議。選擇合適的示范區,根據農時季節,組織各項目區技術人員、種植大戶等參加現場觀摩會議。

4.做好檢查督導工作。省級項目領導小組不定期對各項目區的項目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督導。技術小組在關鍵農時季節,進行巡回指導,幫助解決生產上出現的問題。

5.做好信息宣傳。在省級以上媒體發表宣傳稿件5篇以上。

6.做好驗收總結。花生收獲前,在縣級花生產量初測的基礎上,邀請有關專家,對十、百、萬示范方進行復測。項目結束后,對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匯總、總結。

7.開展績效評價。結合現場考察、檔案資料審查、項目執行等情況,按照《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暫行辦法》,分別對各項目實施單位進行項目中期考核和總體績效評價。

(二)基層實施單位

1.制定本項目區項目實施方案。根據省級總體方案的要求,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技術小組,制定本項目區切實可行的項目實施方案。

2.落實具體實施區域。將高產攻關田、示范田具體落實到村、到戶、到田。

3.開展技術培訓。組織對縣、鄉農技人員和示范戶進行技術培訓,培訓2期,每期100人以上。

4.進行技術指導和物資服務。利用廣播電臺、電視臺、信息網等媒體,舉辦技術講座2期以上。印發技術資料和明白紙2000份以上。幫助鄉鎮農技站和示范戶落實高產攻關和示范品種等物資。

5.做好信息宣傳。在市縣級以上媒體發表宣傳稿件3篇以上。

6.建立健全項目實施檔案。根據生產進程,做好相關的生產和技術記載。建立項目資金使用臺賬,做到專款專用。

7.做好項目測產驗收工作。花生收獲前,組織技術人員對十畝高產攻關田和百、萬示范方花生產量進行自測。項目結束后,對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并及時上報。

8.做好績效評價自評工作。按照《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暫行辦法》中的“農業技術推廣專項資金部門評價”要求,做好項目績效評價自評工作,自評報告與所有能夠證明工作業績的相關資料一起及時上報省農技推廣總站。

五、資金用途

項目資金嚴格按照《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魯財農〔20**〕41號)進行管理,合理使用資金,做到專款專用。

(一)省級項目資金用途

本項目省級資金10萬元,主要用于省級總體方案制定、技術培訓和指導、檢查督導、總結驗收及績效評價等。具體如下:

1.省級總體方案制定和項目部署費1萬元。主要用于省級總體方案的制定、論證,召開項目部署會議等。

2.技術培訓和指導費6.5萬元。主要用于組織專家編寫培訓教材,印發技術資料和明白紙,舉辦技術培訓班等。

3.檢查督導費1.5萬元。主要用于組織專家對各項目區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督導。

4.總結驗收和績效評價費1萬元。主要用于項目結束后,對各項目區實施情況進行績效評價,對整個項目工作進行總結和驗收。

(二)基層實施單位項目資金用途

鄒城市農技站、濟南市長清區經作站、沂水縣高橋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項目資金30萬元,山東高鑫種業有限公司(高唐)、莒南縣國立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棗莊市薛城區農技站的項目資金20萬元,具體用途如下:

1.技術培訓費9~14萬元。主要用于組織專家編寫培訓教材,舉辦技術培訓班,召開現場觀摩會等。

2.技術指導費3~4萬元。主要用于印發技術資料和明白紙,開展技術咨詢,對種植戶進行田間指導等。

3.試驗、示范補助費4~6萬元。主要用于新品種引進、種子補貼、勞務費、試驗示范土地租賃等物化補助。

4.新型機具購置費2~3萬元。主要用于項目實施所需新型農機具的購買補貼。

5.測產驗收和總結考評費2~3萬元。主要用于組織專家對項目區進行測產驗收、項目執行情況總結等。

六、進度安排

項目實施工作分四個階段進行:

(一)備播。20**年11月-20**年4月,制定項目實施方案,進行項目區規劃。部署任務,落實地塊、農戶。開展技術培訓、冬耕整地,落實花生品種、肥料、機具,做好備播工作。

(二)播種。20**年4月下旬-5月上中旬,各項目縣指導項目區農戶按實施方案要求,適期播種。

(三)田間管理。20**年5月中下旬-8月下旬,進行苗情考察,制定花生田間管理技術意見。舉辦示范戶花生田間管理技術培訓班,指導農民因地制宜開展管理工作。

(四)驗收考評。20**年9月上旬-12月,組織花生“十、百、萬”示范工程測產驗收,進行項目總結考評,撰寫總結考評報告,提出進一步示范推廣的意見。

七、保障措施

項目采取自上而下行政領導負責制和技術指導責任制。為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擬采取如下組織和保障措施。

(一)建立領導和技術組織。項目領導小組由省農業廳分管廳長任組長,廳財務處、科技處、山東省農技推廣總站及項目縣(市、區)農業局負責同志為成員。負責項目的統一部署、組織實施、協調和運作,保證按項目要求順利實施。

項目技術小組由承擔單位、參加單位技術骨干和特邀花生專家組成。負責制定和落實技術方案,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指導和組織驗收、總結等工作。

(二)建立目標責任制。山東省農技推廣總站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在項目總的實施方案框架下,項目區各縣按照分解的任務,制定出針對當地實際、可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并由山東省農技推廣總站與項目縣農業局落實目標責任。

(三)建立項目實施檔案。為保證項目實施工作具體化和制度化,項目承擔和參加單位都要對項目的實施活動和環節進行全程記錄,收集保存好圖片、文字、影像等資料,歸檔整理,建立全程的工作、技術檔案。

(四)建立項目資金管理檔案。嚴格按照《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加強資金管理,按照項目預算使用資金,實行專賬支付,建立資金管理檔案。

(五)建立攻關田、示范方。在項目區內按照產量指標由高到低、面積由小到大建立高產攻關田、示范田,設立十畝方、百畝方、萬畝方,層層輻射,以點帶面。

(六)采取多種宣傳形式,提高農民素質。通過培訓班、現場會、技術講座、媒體宣傳等多種形式,推廣普及花生單粒精播高產配套技術,制定和印發技術規范(程),提高項目區農技人員和農民的科學種田水平。

(七)做好檢查督導和驗收考評工作。承擔項目的縣(市、區)農業局要及時上報項目進展情況,省農業廳在關鍵生產環節抽調人員做好檢查督導,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應對措施。花生收獲前先由有關縣(市、區)農業局組織好產量自測,然后由省農技推廣總站統一組織安排產量驗收和考評工作。項目完成后,召開專題總結會,做好工作和技術總結。

篇2:縣糧食優質高產創建活動工作方案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省農業廳《關于在全省開展糧食優質高產創建活動的通知》要求,為我縣*年爭創“全國糧食生產標兵縣”奠定基礎。根據省、市委安排部署和我縣農業生產實際情況,經縣政府

研究決定,x年在全縣開展糧食優質高產創建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目標和任務

總體目標是穩定糧食面積,擴大雙季稻生產,優化糧食結構,提高糧食單產,提高種糧效益,進一步促進糧食生產的發展。

具體目標是糧食播種面積突破140萬畝,比上年擴大1萬畝以上,糧食總產62萬噸,比上年增加0.8萬噸,糧食單產比上年提高約1.2個百分點,優質稻面積95萬畝,比上年增加10萬畝,提高11.8個百分點,其中高檔優質稻面積20萬畝以上,比上年增加8萬畝;玉米面積14.5萬畝,比上年增加0.5萬畝。

主要任務是緊緊圍繞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確保基本農田的穩定;落實最低價收購價格制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購機補貼等惠農政策,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二、重點工作

(一)推廣優質高產良種。各鄉鎮要在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主導品種的基礎上,大力推廣優質高產良種,把糧食作物優質高產良種推廣行動落到實處,確保優質高產良種覆蓋率在85以上。

(二)推廣重大適用技術。農業部門要根據我縣自然條件和生產實際,總結經驗,主攻薄弱環節,突出成熟技術的組裝配套,促進良種、良法、良田、良制相結合;各鄉鎮要因地制宜,做好新技術推廣應用工作。水稻重點推廣盤育拋秧、測土配方施肥、病蟲綜合防治、機械收獲等高產高效節本的適用栽培技術,推廣稻鴨共育、頻振式誘蛾燈殺蟲、沼渣肥田等生態種植技術,推廣雜交早稻配高檔優質晚稻種植模式。

(三)創建優質高產示范樣板。縣農業部門要重點在*、*兩個鄉鎮各創辦一個一萬畝高檔優質稻生產示范區,在*、*各創辦一個水稻新品種示范基地,在*創辦玉米和馬鈴薯新品種示范基地。所在鄉鎮要積極配合,做好宣傳發動和協調工作,確保基地建設真正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各鄉鎮要建立相應的示范基地,其中高檔優質稻基地連片面積不少于*x畝。屆時,縣政府將組織縣直部門和鄉鎮有關人員到重點示范區現場觀摩學習。

三、申報條件、辦法和時間

以鄉鎮為單位,開展糧食優質高產創建活動。根據“創建活動”績效,評定全縣糧食生產先進鄉鎮。根據縣政府決定,全縣共評定x個糧食生產先進鄉鎮,每個先進鄉鎮獎勵x萬元,并安排專項工作經費*元。糧食生產先進鄉鎮由縣農業局按條件組織評選。各鄉鎮要根據創建活動的目標,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才能進入申報范圍,并在20**年11月中旬將申報材料報縣農業局。具體條件如下:

1、認真貫徹落實發展糧食生產各項政策,出臺了有力配套措施。

2、有效組織開展優質高產創建活動,做到領導重視,思路創新,目標明確,工作有力。

3、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健全,支持保障有力,重大技術推廣和重大疫病防治行動快、效果好。

4、糧食面積、總產連續三年穩定增加,區域和品種品質結構優化,糧食單產水平處于全縣領先地位。

5、糧食人均占有量多,商品率高。

在創建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要突出工作重點,抓好糧食生產面積、單產水平、生產總量、品質結構和國家發展糧食生產政策的落實,抓好糧食生產技術推廣,抓好耕地保護和地力提升。各鄉鎮(經開區)、縣直有關單位要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農技隊伍的作用,認真總結和經驗,及時反映“創建活動”的情況。

篇3:花生單粒精播高產配套技術示范推廣項目實施方案

花生單粒精播高產配套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總體實施方案

為全面完成花生單粒精播高產配套技術示范推廣項目規定的各項任務指標,根據山東省財政廳《關于下達20**年中央財政支持農業技術推廣資金預算指標的通知》(魯財農指〔20**〕97號)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義

單粒精播是培育花生壯苗,建立適宜基本苗最有效的栽培技術措施,是提高群體質量的基礎。花生單粒精播高產配套技術能夠顯著提高群體質量,提高生殖生長期群體的光合能力,延長光合時間,充分挖掘花生高產潛力。花生單粒精播高產配套技術示范推廣是花生高產高效栽培的有效途徑,對提高我省花生生產水平,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二、主要技術內容

(一)精選種子。選用增產潛力大的中熟花生新品種,精選種子。種子大小均勻一致,發芽率≥95%。

(二)平衡施肥。配方施用化肥,確保養分全面供應。增施有機肥,精準施用緩控釋肥,確保養分平衡供應。

(三)深耕整地。適時深耕翻,及時旋耕整地,隨耕隨耙耢,徹底清除雜物,做到地平、土細、肥勻。

(四)適期晚播。魯東地區適宜播期為5月1-12日,魯中南區為4月25日至5月15日。

(五)單粒精播。單粒足墑播種,畝播13000~15000粒,播深2~3厘米,膜上筑土高3~4厘米,確保播種質量。

(六)肥水調控。花生生長關鍵時期,科學進行肥水調控,確保土壤墑情適宜和養分供應。

(七)適時化控。盛花末期,適量化控,防止無效生長。

(八)防治病蟲。采用綜合防治措施,嚴控病蟲害,確保不缺株、葉片不受危害。

三、實施地點、規模和任務

(一)實施地點

在濟南市長清區、鄒城市、沂水縣、莒南縣、高唐縣、棗莊市薛城區等6個縣(市、區)組織實施。實施地點要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花生常年畝產300公斤以上的地塊。

(二)實施規模與任務指標

1.面積、產量指標。每縣(市、區)建設1處萬畝示范片,其中要建設十畝高產攻關田、百畝高產示范田各1處,完整實施“十、百、萬”花生高產示范工程。十畝高產攻關田畝產量指標600公斤(夏花生500公斤),百畝高產示范田畝產量指標500公斤(夏花生450公斤),萬畝示范片畝產量指標380公斤(夏花生350公斤)或比前三年平均畝增產40公斤以上。

2.技術創新指標。十畝高產攻關田:選擇土壤肥沃的水澆地,采用人工(或機械)作業方式,嚴格實施8項關鍵技術,技術到位率達到100%,切實做到提高播種質量和科學管理。百畝高產示范田:選擇土層深厚的生茬地,主要采用機械作業的方式,嚴格實施8項關鍵技術,技術到位率達到80%以上,達到花生高產、高效、輕簡栽培的技術要求。萬畝高產示范片:重點抓好種子精選、平衡施肥、精細整地、精量播種、適時化控等關鍵技術,技術到位率達到60%以上。

四、承擔單位與任務分工

(一)省農技推廣總站

1.制定省級項目總體實施方案。確定項目的任務目標、實施內容及實施進度。

2.組織技術培訓。邀請有關專家,編寫培訓教材,針對關鍵技術內容,對項目區縣、鄉技術人員進行集中培訓。

3.召開現場觀摩會議。選擇合適的示范區,根據農時季節,組織各項目區技術人員、種植大戶等參加現場觀摩會議。

4.做好檢查督導工作。省級項目領導小組不定期對各項目區的項目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督導。技術小組在關鍵農時季節,進行巡回指導,幫助解決生產上出現的問題。

5.做好信息宣傳。在省級以上媒體發表宣傳稿件5篇以上。

6.做好驗收總結。花生收獲前,在縣級花生產量初測的基礎上,邀請有關專家,對十、百、萬示范方進行復測。項目結束后,對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匯總、總結。

7.開展績效評價。結合現場考察、檔案資料審查、項目執行等情況,按照《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暫行辦法》,分別對各項目實施單位進行項目中期考核和總體績效評價。

(二)基層實施單位

1.制定本項目區項目實施方案。根據省級總體方案的要求,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技術小組,制定本項目區切實可行的項目實施方案。

2.落實具體實施區域。將高產攻關田、示范田具體落實到村、到戶、到田。

3.開展技術培訓。組織對縣、鄉農技人員和示范戶進行技術培訓,培訓2期,每期100人以上。

4.進行技術指導和物資服務。利用廣播電臺、電視臺、信息網等媒體,舉辦技術講座2期以上。印發技術資料和明白紙2000份以上。幫助鄉鎮農技站和示范戶落實高產攻關和示范品種等物資。

5.做好信息宣傳。在市縣級以上媒體發表宣傳稿件3篇以上。

6.建立健全項目實施檔案。根據生產進程,做好相關的生產和技術記載。建立項目資金使用臺賬,做到專款專用。

7.做好項目測產驗收工作。花生收獲前,組織技術人員對十畝高產攻關田和百、萬示范方花生產量進行自測。項目結束后,對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并及時上報。

8.做好績效評價自評工作。按照《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暫行辦法》中的“農業技術推廣專項資金部門評價”要求,做好項目績效評價自評工作,自評報告與所有能夠證明工作業績的相關資料一起及時上報省農技推廣總站。

五、資金用途

項目資金嚴格按照《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魯財農〔20**〕41號)進行管理,合理使用資金,做到專款專用。

(一)省級項目資金用途

本項目省級資金10萬元,主要用于省級總體方案制定、技術培訓和指導、檢查督導、總結驗收及績效評價等。具體如下:

1.省級總體方案制定和項目部署費1萬元。主要用于省級總體方案的制定、論證,召開項目部署會議等。

2.技術培訓和指導費6.5萬元。主要用于組織專家編寫培訓教材,印發技術資料和明白紙,舉辦技術培訓班等。

3.檢查督導費1.5萬元。主要用于組織專家對各項目區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督導。

4.總結驗收和績效評價費1萬元。主要用于項目結束后,對各項目區實施情況進行績效評價,對整個項目工作進行總結和驗收。

(二)基層實施單位項目資金用途

鄒城市農技站、濟南市長清區經作站、沂水縣高橋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項目資金30萬元,山東高鑫種業有限公司(高唐)、莒南縣國立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棗莊市薛城區農技站的項目資金20萬元,具體用途如下:

1.技術培訓費9~14萬元。主要用于組織專家編寫培訓教材,舉辦技術培訓班,召開現場觀摩會等。

2.技術指導費3~4萬元。主要用于印發技術資料和明白紙,開展技術咨詢,對種植戶進行田間指導等。

3.試驗、示范補助費4~6萬元。主要用于新品種引進、種子補貼、勞務費、試驗示范土地租賃等物化補助。

4.新型機具購置費2~3萬元。主要用于項目實施所需新型農機具的購買補貼。

5.測產驗收和總結考評費2~3萬元。主要用于組織專家對項目區進行測產驗收、項目執行情況總結等。

六、進度安排

項目實施工作分四個階段進行:

(一)備播。20**年11月-20**年4月,制定項目實施方案,進行項目區規劃。部署任務,落實地塊、農戶。開展技術培訓、冬耕整地,落實花生品種、肥料、機具,做好備播工作。

(二)播種。20**年4月下旬-5月上中旬,各項目縣指導項目區農戶按實施方案要求,適期播種。

(三)田間管理。20**年5月中下旬-8月下旬,進行苗情考察,制定花生田間管理技術意見。舉辦示范戶花生田間管理技術培訓班,指導農民因地制宜開展管理工作。

(四)驗收考評。20**年9月上旬-12月,組織花生“十、百、萬”示范工程測產驗收,進行項目總結考評,撰寫總結考評報告,提出進一步示范推廣的意見。

七、保障措施

項目采取自上而下行政領導負責制和技術指導責任制。為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擬采取如下組織和保障措施。

(一)建立領導和技術組織。項目領導小組由省農業廳分管廳長任組長,廳財務處、科技處、山東省農技推廣總站及項目縣(市、區)農業局負責同志為成員。負責項目的統一部署、組織實施、協調和運作,保證按項目要求順利實施。

項目技術小組由承擔單位、參加單位技術骨干和特邀花生專家組成。負責制定和落實技術方案,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指導和組織驗收、總結等工作。

(二)建立目標責任制。山東省農技推廣總站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在項目總的實施方案框架下,項目區各縣按照分解的任務,制定出針對當地實際、可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并由山東省農技推廣總站與項目縣農業局落實目標責任。

(三)建立項目實施檔案。為保證項目實施工作具體化和制度化,項目承擔和參加單位都要對項目的實施活動和環節進行全程記錄,收集保存好圖片、文字、影像等資料,歸檔整理,建立全程的工作、技術檔案。

(四)建立項目資金管理檔案。嚴格按照《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加強資金管理,按照項目預算使用資金,實行專賬支付,建立資金管理檔案。

(五)建立攻關田、示范方。在項目區內按照產量指標由高到低、面積由小到大建立高產攻關田、示范田,設立十畝方、百畝方、萬畝方,層層輻射,以點帶面。

(六)采取多種宣傳形式,提高農民素質。通過培訓班、現場會、技術講座、媒體宣傳等多種形式,推廣普及花生單粒精播高產配套技術,制定和印發技術規范(程),提高項目區農技人員和農民的科學種田水平。

(七)做好檢查督導和驗收考評工作。承擔項目的縣(市、區)農業局要及時上報項目進展情況,省農業廳在關鍵生產環節抽調人員做好檢查督導,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應對措施。花生收獲前先由有關縣(市、區)農業局組織好產量自測,然后由省農技推廣總站統一組織安排產量驗收和考評工作。項目完成后,召開專題總結會,做好工作和技術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