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初一學生學期工作總結

初一學生學期工作總結

2024-08-02 閱讀 4414

初一學生學期工作總結

一學期的初一生活眨眼之間就過去了,頭腦中還清晰的記著剛來時的情景,沒想到這么快就面臨期末考試。回想這四個月來我的學習生活,既清閑又忙碌,在清閑中我學會了與他人交流,在忙碌中我學到了該學的知識。

是了初一,感受一種新的教學,我倍感榮幸。從一個開始還對計算機心存恐懼的我,四個月下來我也可以感用它、習慣用它了。對我來說,學習技術是個難題,可我看到其他一樣的同學都可以學我也鼓足了勇氣,爭取讓自己明白些,會一些。在這里,雖然沒有哪一個老師手把手的指導我、教我學,可我正式在這樣一種環境下懂得了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而且,因為這樣,我有無限的選擇權利,我可以學自己感興趣的幾何畫板、虛擬世界。雖然沒有一樣能學得通,可我知道,技術是個長期學習的過程,沒有持久力就不會有成功。

每次和別人交流時,我都以為自己在學校里每天都一無所獲,可是在總結學習、收獲成果時,我才清楚地看到我沒有白白地度過四個月。

我喜歡數學,同時我又害怕數學,我怕會聽不懂、學不會。事實證明,大學數學確實有些難,在我的學習過程中也確實遇到了困難。時間充足時,我可以預習課程,老師講時也勉強聽得懂,作題是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不能把老師講的內容應用。看著一道道不餓基本題我真的不想做了,可是這樣又不行,只得硬著頭皮細細地想例題,慢慢地分析例題,總結它的解題方法,做的多了也就逐漸回用了。在開學初期,我可以花大量的時間來做這樣一道程序,可越到最后越忙,我擠不出時間去預習,甚至課后沒時間做練習、問問題。在課上只能接受老師的那么少的信息,沒時間鞏固,而且數學內容又逐漸變難,最終我又到了低谷,那時我只好干脆放下數學,忙過了最急的事后再拿出時間總體復習。這段復習的時間里好困難,有時幾個小時只做出二十幾道題,可我還是堅持下來了,基本上撿回了失去的內容。

英語的學習也是個難題,我一向厭惡英語,更不會學英語,英語分級考試分到二幾是很正常的。以前有考試領著我還勉強可以過得去,可到這完全要自己學,我就不知所措了。了解了英語考試的形式后,我開始轉移了以前的學習重點,在各個老師和同學的引導下,我開始喜歡說英語了,也有些喜歡學。我認為這詩歌好的開始,不論結果如何,我都是有所收獲的。

本以為信息技術是個很簡單的科目,考試前背一背就可以了。期中考試給了我一個警鐘――什么想學好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信息技術也是如此。所以期中以后我更加用心地學它,雖然都是些理論的東西,可是這些知識能讓我對計算機有更深入的了解,不是只停留在初步會用它,并且有些理論也可以聯系實際操作。學習這門課我受益非淺。

其他課程的學習也并無用處。比如思修課可以提高我的思想修養;體育課教我如何科學地鍛煉……

在這幾個月里我深深體會到,一切知識的學習、新鮮事物的接觸都會對自己有指導作用,就看自己是不是用心去想它、真心想用它。一旦真正結合為自己的實際行動,我想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和升華。

篇2:小學下學期綜合實踐課題研究與教學教研工作總結

一個學期緊張繁忙的課題研究、教學教研工作即將告一段落,四個多月120多個日日夜夜,可謂一路探索、一路艱辛、一路欣喜、一路收獲。本學期,我繼續主持實施泉州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與品德學科的綜合與滲透研究”課題子課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四大領域有機整合目標設計有效性的實驗研究”,采取研究與教學相結合、理論研討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采用總體規劃與個別指導、集中研修與分散實踐相結合的組織形式,組織本校課題組成員集中研討8次,為本校課題組成員舉辦綜合實踐活動方法指導專題講座兩場;作為課題負責人,參與了泉州市綜合實踐活動研討會、晉江市進修學校組織的綜合實踐活動研討會議(兩次)、東石中心小學的課題研討活動,在本校主辦的課題研討活動中為全體與會者展示了一節綜合實踐活動常態化公開課;加入教育部中小學教師新課程**年秋季遠程研修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團隊,負責對山東省濟南、濟寧兩地200名學員的研修,實踐持續4個月。下面,將本學期課題研究和教學教研工作做一總結:

一、學情分析本學期我執教三年級二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每周兩課時。該年級同學均是第一次接觸綜合實踐活動。該班同學特點:活潑好動、自制力差、紀律不好、不愛動腦筋、興趣轉移快、做事虎頭蛇尾。鑒于該班同學實際狀況,第一個學期的入門指導、啟蒙教育非常重要,決定著今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該班是否能夠長期有效的實施。

二、本學期目標:走入社會,認識社會環境,探究社會問題,引導同學運用科學的觀察方法主動觀察身邊的事物,培養觀察能力;熟悉并遵守社會行為規范,發展人際交往,融入集體,具有合作品質;啟發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親身實踐,嘗試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運用調查訪問、上網查詢等方法收集和處置信息,運用寫作、繪畫、表格等多種方式,表達想法、創意和探究結果。

三、課題研究與教學實驗的實施過程:

(一)目標分解、任務明確

我把自身制定的學期總目標分層次滲透于活動主題的每個環節中,體現目標的結構性與個別化、具體化、情景化,追求目標設計的有效性,以活動主題為載體來達成目標。

本學期初,我通過創設情景,和同學一起討論,生成了活動主題“走進動畫片”,然后指導同學對他們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分類、歸納,確定了三個活動專題:一、好看的動畫片;二、動畫片知多少;三、制作我的動畫片。

“走進動畫片”活動目標:在教師引導下,同學留意身邊的事物,能通過觀察自主提出問題;針對自身的問題,設計簡單可行的解決方案;運用觀察、調查訪問、上網等等方法收集與自身的問題相關的資料,并能對資料進行整理;能客觀、具體地描述活動過程、表達自身的觀點和想法,愿意與他人一起分享效果,注意傾聽他人的觀點,尊重他人,樂意與同伴合作。

(二)過程清晰、環節緊扣

本學期已完成一、二兩個活動專題的教學計劃。第一個活動專題《好看的動畫片》,用了8周的時間,基本流程: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歸納問題,確定三個活動專題--實施第一個活動專題--指導同學設計簡單的活動方案--交流、評價,改進活動方案--同學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實踐并寫出實踐的過程--各小組選出一名同學參與全班交流展示--評出5個獎項--結合檔案袋和階段效果評出最佳組員,寫出活動心得(偏重同學的表示、評價、寫作能力的培養)。

第二活動專題《動畫片知多少》,用了8周的時間,基本流程:同學針對動畫片提出問題--設計問題單--學習、運用合適的發解決問題--匯報交流、梳理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困惑--繼續解決問題單的問題--匯報交流--動手制作手抄報--手抄報效果展示(偏重同學問題意識的培養,創設情景指導同學學習運用收集信息的方法,提高同學解決問題能力和動手能力。)

(三)關注細節、有效指導

本學期,我緊緊圍繞目標,密切關注同學學習活動過程的每個細節,在同學真正需要指導時和時給予到位的指導。

活動專題一的評出5個獎項的活動環節中,我發現8位同學評審員的評價規范不一致,原因是沒掌握每個獎項的評價要點(例如“最佳創意獎”的評價要點是同學扮演時所體現出來的與眾不同的創意,這些創意可以從語言和道具等方面來考慮)。我沒有急于對同學評審員進行糾正,而是引導全班同學深入分析每個獎項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同學很快發現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并認為原因是他們起先沒有真正理解每個獎項的實質,忽視了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導致評價的不公正;在各小組選最佳組員時,我發現同學不懂得觀察和比較,就連對兩份作業質量進行比較也不會,甚至有一兩個小組還知道要做什么。針對這個問題,我和時在班上進行集中指導,再次指導同學對比自身設計的評價表,根據評價的各個要素,搞清楚究竟從哪幾個方面來評,怎么評,比方我建議每個組員輪流看相互的作業,一起觀察和比較,然后一起討論和商定該份作業應該得幾顆星。

各小組推薦出最佳組員的環節共進行了兩節課,相對充沛的小組評比有助于同學通過組員之間作品的觀察、對比,了解和學習他人的優點,促進自身的反思和改進自身的缺乏,認識自身的缺乏,進而改進自身的作業。兩節課結束后,我發現有10幾個同學重新修改完善了自身的作業,說明交流合作的目標達到了。

在討論同學提出的“動畫與漫畫有關系嗎?”時,同學說上網查不到這方面的資料,我發現根本原因是同學不會分析問題。于是,我引導同學對首先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先上網查“什么是動畫?”“什么是漫畫?”,然后對二者進行比較,找出相互間的關系,得出最后的結論,使同學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活動,同學從剛開始的淡漠到喜歡到最后的欲罷不能,經歷了過程,豐富了體驗,掌握了方法,獲得了發展,同學的各種能力出現螺旋式的上升,再次驗證了我的理念---因為老師的用心,同學是幸福的;看到自家小朋友的生長,家長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給予充沛的認可。

(四)規范管理、科學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

理與評價是制約這門課程常態化實施的瓶頸,特別是過程中的管理與評價又是瓶頸中的瓶頸。我把評價貫穿于每個環節中,依照班級公約,每節課都評出5名紀律星,教學秩序越來越好,使得同學也越來越注意認真傾聽了;我還結合同學在活動中的表示評出5個獎項,結合檔案袋和階段效果評出最佳組員,10個星星可以晉級為一個月亮,10個月亮可以晉級為一個太陽;通過多次的激勵和矯正,同學在自信、熱情、人際、考慮問題的方式、反思的意識、專項技能、綜合技能等方面得到多次的鍛煉,于是,良好的意識、習慣、能力便形成了(引用課程團隊高啟山老師的話);學期終結時我采用期終評價表來進行評價,通過設計一些問題讓同學、同學、家長、老師回答,引導同學對整個學期進行反思和總結,也為本學期目標達成度進行檢測提供重要依據,還可以贏得更多家長對這門課程的了解和支持;最后,評選出20名優秀組員進行獎勵。這些管理和評價的落實,有效的激發了同學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有力地促進這門課程的持續發展。

三、目標達成度的檢測與評估

80%的同學能初步懂得運用多種途徑來獲取信息,能合理運用采訪調查、上網收集信息的方法,能初步設計簡單的活動方案,能和同學分享效果,能逐漸認識到自身的缺乏和優點,并進行評價,能通過評價逐步約束自身的行為。

四、取得的效果

(一)同學方面

1.有形效果本學期共完成兩個活動專題;每位同學完成實踐作業13份;全班共完成調查方案40份、手抄報35份、問題單80張、活動感受100篇、過程性評價70份、學期評價40份。

2.無形效果70%的同學每周都能完成作業;90%的同學喜歡這門課程;同學越來越喜歡考慮問題,膽量變大了,逐步能傾聽他人的發言,課堂變得有序了。

(二)教師方面

對教師有效指導戰略的體會:[小學教學設計網

1.教師要深入地了解同學,這是活動勝利的基礎,同時讓老師的指導更有針對性

2.根據年齡靈活制定學期目標和活動主題目標

3.根據同學的年齡和本班同學的實際情況,對活動方法進行分層設計,體現能力的遞進上升

4.堅持活動過程的連續,注重時間上的連續,追蹤同學的活動進程

5.多渠道開發課程資源,爭取家長的更多的支持。本學期初聘請一些熱心的家長當課外輔導員,請家長走進課堂聽課,在班上展示同學的效果,為了讓更多的家長了解這門課程,把一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相關的內容打印貼在班級的墻上;從期末的評價表中,95%的家長支持學校開展活動,5%的家長還不了解這門課程,有疑問“開展活動對學習有協助嗎?”家長們寫道:“小朋友的膽量變大了;較以前喜歡考慮問題;動手能力提高了;對寫作水平有協助;會觀察事物了;這種課要堅持上…..”同時更為感動的是張美棋同學的家長提出了珍貴的意見:“老師應多提供方法指導,比方印發資料,告訴家長應該提供哪些支持和協助….”

張薪同學的媽媽自告奮勇幫班級打印期終評價表,幫班級拍課堂實錄…..有這樣堅強的后盾,我們還有理由說家長不支持嗎?還有理由不踏踏實實去實施嗎?我們還會說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很難嗎?其實一切都是“你做了,才知道”,一切回到本真的狀態,一切以小朋友的發展為宗旨,讓我們的小朋友吸收著陽光,快樂地呼吸和生長。

五、存在的問題:

1.匯報的形式比較單調,同學的對于階段匯報的思路還不能考慮周全,如何讓匯報形式多樣,又不增加同學很多負擔,不占用同學的很多課余時間?

2.同學在活動中獲取的信息不夠不科學、不夠嚴謹

3.同學分析問題能力、篩選整理問題的能力不好。

4局部同學的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注意力不夠集中。

六、下學期的工作思路

1.活動中注意培養同學的傾聽習慣。

2.加強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

3.活動方法的設計目標提高。

篇3:小學五年級下學期教師個人工作總結述職報告

**-**學年度第二學期小學五年級教師述職報告范文**年新教師個人述職報告老教師年度工作述職報告語文數學英語班主任述職工作總結自我鑒定小學五年級教師思想政治表現師德總結,小學五年級教師年度工作總結小學五年級教師寄語評語

我是*x年x月出生,**年x月由*師范畢業分配進入鎮中小學工作至今。9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98年被評為小學語文高級教師。過去的一年,我主持學校政教處工作、負責校長辦公室的日常事務處理工作、從事五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現對一年來的工作小結如下:

一、思想工作方面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本學年,我能夠自覺學習黨報黨刊上的文件精神,在思想上,行動上和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學習教育教學法規、學習教育局“四條禁令”,并落實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樹立高尚的師德。通過學習,我能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視自己,提高自身素質。

二、教育工作方面

這學期,本人擔任五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我能自覺做到認真鉆研新大綱、吃透教材,積極開拓教學思路,把一些先進的教學理論、科學的教學方法及先進現代教學手段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創新等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嚴格執行“日練周測單元過關月考”制度,用錯題集來訂正學生的錯誤。~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工作之余,我還認真總結教學經驗,撰寫的《孩子,你能行》、《為有源頭活水來》、《高效的作文》、《追尋新教育之夢》等4篇教育論文發表在省級刊物《教師博覽》、《教書育人》、《校園文學》上,我還被評為縣“讀書活動先進個人”。撰寫的博客被評為縣優秀博客。

今年,我還參加了縣畢業會考語文學科的命題工作,參加縣五年級教案的編寫工作,為10多個鄉鎮的教師培訓10多場。

三、德育活動方面

為了磨練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的吃苦精神,政教處組織五六年級學生進行了遠足活動;為了培養知農愛農的情感,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組織五年級學生到綜合實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