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師做課題》學習體會

《教師做課題》學習體會

2024-08-01 閱讀 8682

自從20**年成功申報市級課題《提高初中英語書面作業批改實效研究》以來,如何做好課題研究一直是我琢磨的問題。為把課題研究工作做好做扎實,學習了由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李沖鋒教授撰寫的《教師如何做課題》一書。通過學習,讓我明白了以前很多模糊不清的問題。

一、教育案例與教育課例

教育案例是記錄教師教育轉化學生的過程或教育事件處理過程的例子。側重于記錄教師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班級管理等方面的內容。教育案例的價值是以案析理。

教學課例是對課堂教學進行分析研討或反思后所形成的具有研討價值與啟示意義的教學研究樣例。它是對真實的課堂教學的研討,而不是單純的課堂教學實錄或描述。側重于記錄或描述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內容。具有教學事件真實性、教學問題復雜性、研討價值典型性等特點。它是教師研究課堂、改進教學、促進專業發展的最佳載體之一,也是教育課題研究中重要成果形式。教學課例的撰寫要以準確地呈現課堂教學過程或情景為基礎,需要通過錄音、錄像等方式記錄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然后將其轉化為文字。不論是課堂教學的全程記錄還是片段選擇,都要注意所選內容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誠信研究課題,遵循研究行為底線

誠信是研究基本道德要求。課題研究中一切違背誠信的行為都是的。有人出于各種目的,在研究中對研究數據或研究資料造假,本來沒有的說成有,本來有的說成沒有,本來不達標的說成達標,本來達標的說成不達標。這是一種欺詐行為,是研究大忌。

還有與研究誠信有關的另一件事是剽竊成果----把他人的研究成果東拼西湊,改頭換面之后,變成自己的研究成果。成果剽竊不僅是一種欺騙,而且盜竊了他人辛苦勞動得來的研究成果,是一種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因此,尊重他人研究成果,堅決杜絕成果剽竊,是課題研究必須遵循的行為底線。

愿我在教育科研之路上越走越寬廣,豐富我的職業人生,提升教學質量,給我的教育教學帶來一片明媚的天空。

篇2:《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的學習體會

《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的學習體會

在繼續教育學習中,我認真學習了《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這本書,通過學習我了解到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怎樣做好課題研究。針對這一題目,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首先要選好課題

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象力。

1、課題從哪里來?

過去比較多的是從上之下,下達課題,往往大而空;書中告訴我們要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如,小學生學習生活習慣的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等。

2、選題的基本原則

(1)前瞻性原則:新意--對象新、視角新:如,小學生抄寫題目與解決題目正確率關系的研究。這個課題視角就比較新奇。

(2)科學性原則:如,利用氣功提高學生自理能力的研究就缺乏科學性。

(3)可行性原則:與主客觀條件相符,有實現的可能性。如,開發大腦潛能的研究,可行嗎?對于一線教師顯然不適宜研究。

(4)價值性原則:看其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

一是理論價值(學述價值):指課題對檢驗、修證和發展教育理論,建立科學教育理論體系的作用

二是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于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如,新課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實驗與研究

(5)明確性原則:要求選題能準確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內涵與外延,并且表述準確。

(6)倫理性原則:符合倫理道德、法律規范

3、選題注意事項

(1)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

(2)不要貪大求全。如小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假如改成小學生學習數學概念思維特點的研究,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

(3)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善于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么不喜歡舉手發言?”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里因素地影響?等等。假如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學生交談,去調查一下,作一些個案分析,就會發現學生上課不舉手發言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欲強,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滿腦子的問號。但他們為什么在課堂上不想問?在課堂上為什么選擇沉默?這就是問題。于是,我們就可以確定一個課題:“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參與意識的研究”

(4)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大家知道,近兩年來,不少學校開展了教育敘事的研究,將回歸經驗總結法的問題提出來。教師將教學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激發出的新思考、新創意記錄下來,通過講自己的課程故事和案例來闡述新的思想理念。實時的反思就是是經驗總結,往上升華就是課題研究。觀察中小學相關研究,真正引起共叫的是那些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高度的專家型教師的案例,而且課題研究越深入越是這樣!因為這是教師真正能夠模仿,真正能夠受益的。前蘇聯成就的一批教育家大多都有這樣的背景。何克抗教授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教育家出在中小學,不在高校。這句話的確意味深長。

(二)選題從哪些方面入手

1、選教育科研的前沿課題

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達到特色創新的統一。把教學需要做為第一選擇,在學科間尋找交叉點與結合部,圍繞熱門問題下功夫、做文章。如,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方式關系的研究

2、選擇應用研究型課題

與應用研究相對的基礎研究。基礎研究以抽象、一般為特征,主要是增加科學知識的組織體系,并不一定會產生直接的實際價值的結果。應用性研究以具體、特殊為特征,主要是解決直接的實際問題,增加科學知識的目的是第二位的。一般地選擇帶有典型性教育實踐經驗為題,在司空見慣的教育現象中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法。如,《開放教育與普通教育實踐性環節比較研究》、《現代漢語網絡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理研究》。一線教師應當以應用研究為主。這是因為學校是教育實踐的核心,它時刻產生著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應用性研究的成果實用性、操縱性強,可以推廣開來,并有效的使更多的老師運用這些成果。

3、選擇主觀條件比較成熟的課題

實事求是。從專業特長、愛好愛好、研究能力出發,選體驗深、實踐多、研究透的課題。如,課堂教學中如何營造和諧氛圍的研究

4、選客觀條件比較具備的課題

理論條件資料信息設備工具氛圍環境

5、選擇大小較適宜的中觀、微觀課題

通常情況下,題域越窄,題目越小,越輕易把問題講透徹;題域越寬,例證說不清楚,道理講不明白,面面具到,點到為止,沒有深度難成佳作,題目小一點、格調新一點、討論透一點。食品噴碼機對教材、教法、教學對象的研究都可以有深度。如,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意識培養的實驗與研究等。

(三)做好方案

一個詳盡的課題方案,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曾不止一次地聽搞科研的專家說:課題方案制定好了,課題也就做好了一半。

設計方案的基本框架

(1)課題名稱(2)問題的提出(3)研究的依據和研究假設

(4)研究的內容(5)研究的方法(6)研究對象

(7)研究步驟(8)研究保障(9)成果預測

(10)課題組的組成及分工(11)經費預算(12)資料附錄

總之,要想做好課題研究,選好課題非常重要。做好設計方案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