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未來版小學三年級下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未來版小學三年級下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2024-08-01 閱讀 9081

未來版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學目標:

1、懂得鄰居之間要和睦相處,和睦相處不僅大家都愉快,還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

2、能利用簡單的圖形畫出學校的平面圖,知道學校的發展變化,在了解學校的物理空間、體察學校內在精神和傳統歷史的基礎上,激發對學校的親切感、認同感、歸屬感,增強小主人意識,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校建設。

3、認識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許多普通的勞動者,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他們。

4、引導學生關注理解身邊處境困難或不幸的人,增強主動關心弱者的意識和情感,通過“伸手“活動,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培植愛心,并逐步養成主動關愛處境困難或者不幸人的行為。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關注理解身邊處境困難或不幸的人,增強主動關心弱者的意識和情感,通過“伸手“活動,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培植愛心,并逐步養成主動關愛處境困難或者不幸人的行為。

四、教學難點:

能利用簡單的圖形畫出學校的平面圖,知道學校的發展變化,在了解學校的物理空間、體察學校內在精神和傳統歷史的基礎上,激發對學校的親切感、認同感、歸屬感,增強小主人意識,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校建設。

五、教學措施

1、從人道的角度出發,尊重兒童的差異與感受。如:在涉及到家庭、父母、親情的教學時,要考慮自己班上是否有離異家庭,怎樣做才能使部分學生的自尊不受到傷害。

2、在學生需要的基礎上,要讓班上所有學生都有參與教學過程的平等機會。學生的平等參與不僅是為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理重要的是為使他們都感受到老師和其他同學對自己的期望。

3、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為學生提供發展的資源。根據學生需要的差異考慮教學資源的分配,為所有孩子的發展提供他所需要的教育服務。

4、尊重學生的理性思考,特別是在涉及個人體驗與判斷的問題上,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把握“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不把既定結論強加于學生。

六、課時劃分:(14課時)

時間周次教學內容

2月第一周1、認識周圍的鄰居

3月第二周2、鄰居之間怎樣相處”

3月第三周3、共建鄰里好環境

3月第四周4、介紹我們的學校

3月第五周5、感謝您,老師

4月第六周6、學校的發展變化

4月第七周7、不同的生活環境

4月第八周8.為我們生活服務的人

4月第九周9、公共場所的文明

5月第十周10、獻出我們的愛心

5月第十一周11、家庭安全不能忘

5月第十二周12、交通安全不能忘

5月第十三周13、公共安全多提防

6月第十四周復習

篇2: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第一單元《我們學?!方虒W實錄

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們的學?!方虒W實錄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我們的學校。今天,讓我們把視野放遠些,去了解了解各種各樣的學校。

教師用課件出示研究課題:

1.不同地區的學校;

2.不同時期的學校;

3.不同類型的學校。

課前,同學們組成了三個學習小組,分別對這三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學習。下面,就請各組派代表上臺匯報。各組先商量商量吧。

(學生分組討論、商量怎樣匯報;教師巡視指導。)

師:準備好了嗎?請第一組上臺匯報。

第一組眾生:生1:我們這組研究的問題是:“不同地區的學校”。

生2:(展示從互聯網下載的文字、圖片資料)這是一所城市的小學──“北京師范附小,該校占地……”

生3:(展示搜集的照片)這是一所農村的小學──“渝北區鴛鴦鎮中心小學。這是學校的老師辦公室,設施很陳舊;這是教室,桌椅都很破舊了;這是……”

生4:(展示電子繪畫作品)這是我媽媽曾經去過的新疆的一所小學,它是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出,少數民族小朋友也能在嶄新的教學樓里讀書了。(教師隨機插話:“圖畫真漂亮,是誰畫的呀?”學生:“是我和媽媽一起在電腦上畫的。”教師:“真不錯!”)

生1:同學們,剛才我們介紹了城市、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我們的匯報完了,謝謝大家?。◣熒R鼓掌)

師:[教師走上臺]感謝第一組的同學。老師也搜集了一些圖片,請看──(課件展示幾張少數民族學校的圖片)大家說,這是什么地區的學校呀?

生:少數民族的學校。

師:對,他們身后的茅舍就是他們的教室。在一些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他們的教學條件還是比較落后的。好,接下來請第二組代表上臺。

第二組眾生:生1:同學們,今天我們用表演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不同時期的學校”。請看,由*、*、*同學表演古代的學校。

(學生上臺表演私塾上課的情景)

生1:下面,請*、*、*等同學表演現在的學校(學生上臺表演上各種課的情景;旁白:“現在我們在學??梢詫W習英語、音樂、計算機等好多知識,我們的學習生活真快樂。”)

生。:這是我和*、*同學一起設計的未來的學校。(學生展示想象畫)將來,我們在家里可以通過互聯網就可以聽到老師上課。我們的學校也有了機器人來承擔保安和環境清潔等工作,學校的設施設備會更加現代化。

生1:我們的匯報完了,謝謝大家?。◣熒R鼓掌)

師:第二組的匯報很有創意,真精彩!老師也想給大家介紹一些資料,行嗎?(課件展示孔子講學的圖畫)這也是古代人們學習的方式,大家在樹陰下席地而坐,聽老師講授知識。那時,一間屋子可能就是一個學校。(課件展示我校過去校舍照片)大家看,這是哪里?

生:我們學校過去的樣子。

師:(課件展示我校現在的校舍照片)那這里呢?

生:現在的學校。

師:通過我們學校過去和現在的對比,你們有什么感想呢?

生1:我們學校的變化真大!

生2:我為學校而自豪!……

師:是呀,51年過去了,我們的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有著現代化的教學設施,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渝中名校。其實,我校的發展變化只是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學校都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最后,請最后一組上臺匯報。

第三組眾生:生1:同學們,我們研究的是“不同類型的學?!薄U埓蠹易屑毬犖覀兊慕榻B,待會兒我們會提出問題,答對有獎!

生2:(展示文字、圖片資料)這是重慶市巴蜀小學,該校有教職工……它是一所小學;這是江西的一所中學……;這是北京大學……

生3:這是美容學校、這是醫學院校、這是廚師學校……

生1:我們的介紹完了。現在我們提問,請大家舉手回答。

生4:我們剛才介紹了哪所小學?

生:巴蜀小學。

生4:答對了,送你一個獎品。第二個問題:你知道全世界有多少所中學?

(全班啞然,教師上臺)

師:看來這個問題有點難。我建議你們把問題改一下,好嗎?(生點頭)可以這樣問:剛才我們介紹了哪些類型的學校?

生1:有小學、中學、大學;

生2:還有醫學院、廚師學校、美容學校。

師:其實,醫學院、廚師學校、美容學校等這些培養專門職業人才的學校,我們稱為職業學校。

生:我們的介紹完了,謝謝!

師:(課件展示一張聾啞孩子正在學習的照片)同學們,在我們身邊還有一些小伙伴不能和我們一起學習。他們在什么學校學習呢?

生:聾啞學校。

師:對,這些就是特殊教育的學校。(課件展示從事不同職業的人物,以及與其相應的學校圖片)你知道從事這些職業的人們,又曾經讀過哪些類型的學校嗎?

生:演員──藝術學校;解放軍──軍事學校……

師:每個人都曾經是學校的學生,盡管學校有不同的類型,但是它們都為社會培養了各行各業所需要的人才。張老師從小就想當一名光榮的教師。于是,為了實現這個理想,我選擇了到師范學校讀書,畢業后當了老師。同學們,你們又有些什么理想?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你準備選擇什么類型的學校學習呢?

生:我想當個科學家,所以我要爭取讀大學。

師:希望你能實現理想。

生:我要當老師,所以要讀師范院校。

師:熱情歡迎你加入教師的行列!

生:老師,我想做個飛行員,那我要讀什么學校呢?

師:誰來幫助他?

生:培養飛行員的學校。

師:航空學院。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了解了各種各樣的學校,大家學得很好。下課!

篇3:屯東小學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

屯東小學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

《品德與社會》這一門課程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設置的一門新課程。它的設置反映了加強和改革德育課程的時代要求,也順應了課程綜合化的時代潮流。新課標要求:《品德與社會》的內容標準由6個主題構成,即:我在成長、我與家庭、我與學校、我的家鄉(社區)、我是中國人、走近世界。本冊教材劃分為五個單元:《我學習,我快樂》、《家庭因我更美麗》、《共享友愛陽光》、《謝謝你,家鄉的勞動者》、《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體現了“同心圓擴大”的教材設計框架。為了更好的上好本冊教材,我積極學習研究教材特點,鉆研新課標的要求,盡量做到一課一得,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讓學生學有所獲?,F就本學期《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如下:

一、明確課程性質,在教學中貫徹新課標精神,使孩子們的文明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得到較好培養。本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范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例如我在講授《我學習,我快樂》這一單元時,我積極開展“把各種有趣的一分鐘記錄下來,說說自己的感想”的活動。要求學生設計自己的學習時間表并總結自己好的學習方法,建立自己的學習檔案。班上學生都建立了自己的小檔案,這對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的養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二、讓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從身邊的人或事影響孩子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系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例如在講授《謝謝你,家鄉的勞動者》這一單元時,我要求他們做一回小記者,采訪身邊或者親人中的打工者,寫下自己的采訪記錄。尋找身邊的做出了一定成績的人物,了解他們的事跡,自己制作一張“狀元榜”。孩子們都做得很認真,不僅了解了身邊的勞動者,還樹立了勤勞致富的觀念,形成了熱愛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范、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范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如換位觀(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雙贏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觀(我離不開你,你也離不開我)、分享觀(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難同當難減少)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并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在教學中有機地結合《共享友愛陽光》這一單元,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學會珍惜師生之情、同學之情,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四、樹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潛能生的轉化。學期初,我制定了潛能生的轉化計劃。我采取多跟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從而更好地引導他們,讓他們的性情慢慢改變,學習態度端正了,學習興趣更濃厚了,并且跟他們的家長經過幾次交流,讓家長也感覺到孩子在自己的悉心引導下,一天天在成長,一天天在進步,對孩子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劉思佳和樊青嵩兩個孩子明顯進步。

五、儉以養德,創設情境,提高孩子們的環保意識。保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在我的教育教學中,我隨時隨地引導孩子們做一個保護環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我通過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身邊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環保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做一個環保的好公民。

本學期由于改革了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教學,大大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聽其形”、“觀其聲”、“動其情”、“悟其理”,從而強化了感知理解,豐富了想象思維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觀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