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度第一學期小學英語學科研究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英語課程標準》理念為宗旨,以全面實施新基礎教育為抓手,以課題研究為切入點,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整合優質資源,以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益為中心,以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為目標,為我校小學英語課改實驗,為推進素質教育提供有效指導和優質服務,從而提高我校英語教學研究整體水平,努力構建有利于學生語言學習能力發展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以此促進師生的主動發展,進一步提升我校英語教學的整體質量。
二、現狀分析
1.教師隊伍分析
英語組有專職教師6名,兼職教師3名,都是青年教師,活潑開朗,善于與學生溝通;在技術職稱比例上,高級職稱1名,占12.5%,中級職稱5名,占62.5%,還有兩名新教師,結構較為合理;在學歷比例上,本科學歷為60%,大專學歷占40%,學歷層次較高;在專業成長比例上,市骨干和市能手2名,占全體英語教師的25%,所占比例一般。在這五名專職教師中第一梯隊教師分別是市骨干黃小紅老師和市能手吳霞仙老師,這兩位老師業務素質高,有一定的引領作用,第二梯隊教師分別為趙亞珍、陳海燕等老師,教學基本功扎實,教學有特色,但主動學習意識有待提高。包麗檬老師和路遙老師是新鮮血液,教學熱情高,但還未入門。
2.教學現狀分析
我校從三年級開設英語課,一年級開設英語校本課程,這幾年來開設英語口語興趣班,并開設了英語社團,從各個途徑為學生提供學習英語的平臺。英語組一直發揚團結協作,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承擔全校各個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形成了一定的風格。首先: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板書設計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非常的漂亮;其次:在課堂活動的設計理念上,注重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情感教育也成為我校英語學科的特色,將學科教學和育人相結合,形成了一種特有的學科文化。在課堂中不僅僅是語言知識的教學,還滲透情感教育和熱愛生命教育,課堂中的語言輸入量也比較大,學生接受的課外知識非常豐富。
3.存在問題
(1)教師方面:首先雖然上課的理念有所更新,但是理論與實踐還有一定差距,理論沒有很好的指導教學實踐。因此教師平時雖然注重集體備課和快餐式備課,并且在集體備課中集中了集體的智慧,又在快餐式備課中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情況做了相應的改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但課后反思能力不強,平時不注重積累和整理自己的教學反思。其次課堂教學已經模式化,教學活動的設計上缺乏創新,更缺乏整體設計的意識,解讀教材不到位,特別是對教材的前后聯系上把握不到位,存在就課論課的現象,沒有很好的做到“前移后續”。再次教師發展不均衡,個人專業化發展層次有待提高。綜觀全體英語教師,雖然有些教師具備了相關的專業,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但仍顯不足,年輕教師也急需快步成長。最后教師的專業素養也有待提高,特別是語言素養。
(2)學生方面:學生兩極分化嚴重,后進生多,且特別后進的學生有五到六位,分數基本在20-30之間。在這些后進生中偏科現象比較嚴重,個別是三差,大多數是偏科,就英語學科差。所以英語學科的整體質量也亟待提高。
(3)原因分析
首先教師對理論的理解、內化和運用還沒有達到一定的自覺和嫻熟;其次對實踐的把握,包括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反思的結構化、整體化、深度都不夠,因此導致對教材的駕馭能力和靈活處理的能力還不強;再次因為我們身處農村,缺乏學習英語的環境,對日常專業學習環境的營建也很欠缺,所以教師自身的語音及用英語表達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最后因為課堂教學已經模式化,教師的語言又很貧乏,課堂中缺乏吸引學生的“精彩之處”,學生缺乏興趣,導致個別學生偏科。
三、工作目標
1.更新教育理念,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2、以課題研究為抓手,重點加強課堂教學系列化研討,切實提高集體備課效率。
3、通過積極參加區骨干教師評選,增添1-2名區骨干教師。通過積極參加各種競賽活動,力爭在區駿馬杯獲一等獎,并力爭出線。
4、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和競賽,以第三屆英語節為依托,爭取在漢英模塊競賽中獲一、二等獎,市區小學生朗誦比賽中獲得一二等獎,激發學習英語興趣、提高英語學習素質。
5、利用課外資源,營造英語氛圍,構建**小英語教學文化和學習文化。
四推進措施
(一)建立學習制度,加強教師學習。
為了轉變教師的觀念,因此要進行系統化和專題化的學習。
1、在學期初深入學習并以集體學習的方式學習《英語課程標準》,正確領會課標精神。利用每月一次的理論學習時間系統學習《新基礎英語學科綱要》、《課題研究指南》。從教師的不同需求出發,采取“參與式”“研討式”等多種學習形式,提高理論學習的效果。使教師轉變教學思想,接收、融合、運用新的教育理念為目標,著眼課堂教學,深化學科教研,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水平。
2、在學期初教材分析時請專家引領,系統學習3a-6a教材,(對每個單元教材內容編排意圖、結構、單元之間的前后溝通、適當的重組整合、資源拓展等進行研討,有一個基本思路,再具體落實到某個人去細化形成教學要求。)培養教材整體意識和單元整體意識。提高解讀教材的能力和處理教材的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所體現,并形成英語教學的話題意識和交際意識。
3、利用業余時間自學英語專業類書籍,可充分利用網絡、視屏、歌曲,加強英語的聽說,關注自身口語的提高,不斷優化自己的語言素養,做到與時俱進。
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以“帶”為先,充分調動青年教師的積極性,采用多種形式,促學習,讓學習轉化為教師自我成長的內需。并且實行人人導讀、自主學習制度,做到理論和專業學習定時、定人、定內容,將學習的責任、學習的策劃、學習的選擇重心下移,充分發揮全體教師的主動性,做到學習主題化、系統化。
(排出具體活動時間表,將學習內容、引領責任人、研討主題、反思心得撰寫等的人員、時間、地點一一落實)
(二)以研促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以校本教研為抓手,提高研究質量。
本學期校本教研主要圍繞各單元話題,結合英語組研究課題“小學英語課堂中情景創設預設的研究”,進行課堂教學系列化研究,在上學期每單元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研究的基礎上,繼續研究。這部分的研究主要針對課前教學情景的預設研究,主要體現在備課中。在備課中要進行整個教學過程的情景預設,包括復習導入的情景預設、新授過程中教學活動大情景的預設、鞏固活動中情景的預設以及板書的預設等等。在日常研討課的教學過程中要關注課堂的實和深,包括常規積累的點面結合,課堂組織形式的多樣實效,學生反饋的共享和利用等,都將分工到個人。同時我們不僅把我們校本教研中所得的經驗運用到常態課中,而且把我們常態課中存在的不足通過校本教研凸現出來。因此,常態課中出現的問題的研討也是我們本學期校本教研的一項重要內容。
本學期校本教研主要以研討課和案例反思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是要求教師在聽課的過程中,進行不同切入點的分工,分別由2-3位老師關注一個點,每次校本教研關注2-3個點進行研討。在評課時,結合研究主題,根據聽課的切入點進行研討,先交流碰撞,后總結提煉,最后重建,做到各個擊破。這樣循環操作,切實解決一些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在案例反思方面,一以案例反思為主,根據自己研究關注的主題,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每月一到兩個案例,并發至校園網。二是經驗共享。在新課程理念框架下,在新基礎理論的指導下,形成個體行動理念。同伴互助,教師間相互幫助,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提倡個人反思,寫好課后反思與重建,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從而形成個人獨特的教學風格。
2、加強常規管理,提高教研組的整體素質。
以“區骨干教師評選”為契機,
讓每個教師“優”起來,從而譜寫**小英語的新篇章。也應該繼續認真貫徹落實“減負”精神。嚴格要求教師按“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教學,堅持杜絕隨意加快教學進度、拔高教學要求,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現象,積極為推進素質教育創設寬松的環境與條件;同時要妥善處理好常規保證與教育創新的關系,確保基本學習要求的有效落實,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扎實的基礎。因此要抓好常規。
(1)備課,尤其抓好備課和快餐式備課。教案是教師實施教學的藍本。要備好課,必須鉆研課程標準,鉆研教材,熟悉教材的內在聯系和編寫意圖,目的要求和重點、難點;必須研究面對的學生,熟悉他們的已有認知和能力,讓他們處在智力的最接近發展區;必須發揮組內每位教師的優勢,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豐富教案;必須善于反思,不斷總結課堂實踐中的得失,優化自己的教案,使其更切合實際,從而更有效。以集體備課為抓手、以快餐式備課為保障,努力備好每節課,特別是校本研究課。那么不同階段的教師在備課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對于有一定經驗的專職教師而言,備課的主要關注點就在于對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更有實效;對于剛剛工作的新教師則更應該關注一節課的重難點的把握,應該備詳案。
(2)上課。課堂教學是所有教學環節的中心環節,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和情感,要關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提升。獲得語言知識和發展語言技能并不是基礎英語課程的全部內容,英語課程還要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這一目標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關注學生非語言目標方面的發展;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過程,語言活動過程要呈現逐步深入和上升的推進過程;要關注語言的運用。在上課的過程中結合校本研究的主題,要把校本研究的成果推廣到平時的常態課,更要關注語境的真實、自然;要關注活動的設計,更要關注活動的有效性。
篇2:中小學英語學科骨干教師培訓方案
為切實提高我縣中小學英語教師的素質,培養一批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領頭雁”,促進我縣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整體提升,根據《浙江省農村中小學教師“領雁工程”實施辦法》和《紹興市教育局關于組織實施農村中小學教師“領雁工程”的意見》,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培訓方案。
一、培訓指導思想
以*****為指導,以新時期對我縣中小學英語教師的要求,以及中小學教師教師在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現實背景,以提高骨干教師的課堂教學執教能力、專業引領能力為重點,整體設計培訓工作,整合培訓資源,優化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模式,增強培訓實效,提高培訓質量。
二、培訓對象
政治素質好,熱愛農村教育,有強烈的事業心與良好的職業道德。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探索,能起到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的中小學英語教師。已在省、市各類研修班、培訓班學習過的教師不再安排。
三、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的師德修養和課堂教學能力、課堂教學科研能力、校本培訓能力、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等有顯著提高。具體目標如下:
1、良好的師德修養。通過理論學習、榜樣示范、吸收內化等,進一步提升師德修養和綜合素質。
2、較強的課堂教學能力。了解國內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動態和發展趨勢,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從整體上把握中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系統領會學科教材體系和編寫意圖,了解并掌握在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小學英語學科教學方法,創新教學設計;提高骨干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增強解決課程實施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的能力。
3、一定的課堂教學研究能力。了解現代中小學英語發展前沿與教育創新,增強教育科研意識,掌握科研理論與方法,學習、掌握教學診斷技術,從實際情況出發承擔實驗課題和專題研究。
4、引領校本培訓能力。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策劃、組織及活動等途徑,進一步提升引領校本培訓能力。
5、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學習,和課件制作等方面的實踐訓練、進一步提高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
四、培訓內容和方法:
根據骨干教師成長的一般規律,培訓內容分為理論學習、課堂實踐、教學探究、交流考察四塊。集中培訓時間為兩個月,共計320學時。理論學習主要是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及對學科知識全面深入的理解;實踐主要是通過有意識的聽課、評課、說課、上課及觀摩研討等活動進行;研究主要是掌握教科研的方法,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課題進行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一)理論學習:理論培訓的內容圍繞提高教師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能力進行,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師德修養,樹立素質教育新理念,掌握現代教育的理論和方法,開展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研究教材、研究教學、研究學生的活動,也為自身的發展增加后勁。
(二)教學實踐:主要是根據所學的理論和方法有意識地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逐步實現從經驗到科學、從無意識到有計劃、從憑直覺到有目的明確的飛躍。實踐活動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開展互相聽、說、評課活動;開展上公開課、分析評價公開課活動;觀摩、討論優秀教師的公開課;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等。
(三)教學研究:教科研是理論學習和開展實踐兩者有機的結合,也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主要途徑,因此要求在掌握教科研一般知識的基礎上確立好自己的研究課題或研究方向,并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收集資料,開展實驗、總結、研究,完成自己的研究課題,并形成書面材料。
五、培訓考核
1、教師發展中心將建立完備的培訓檔案。具體包括:培訓方案、實施計劃、培訓教材資料、培訓通知、學員登記表、培訓管理規章、日課表、學員考勤記錄、實踐活動記錄、學員作業、學習成效鑒定、學員培訓反饋意見表等。
2對學員的學習考核采取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自評、互評、專家評定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理論考核以課程作業、讀書心得、結業論文等形式進行;實踐考核以案例分析、交流研討、教學設計、技能操作等方式進行。具體內容:
1.教學設計(診斷課教學設計和提高課教學設計)各1份;
2.同伴課堂教學診斷分析報告1篇;
3.自我課堂教學診斷分析報告1篇;
4.自我或同伴課堂教學實錄及反思報告或課堂教學研究論文各1篇;
5.課堂教學觀察報告1篇;
6.讀書報告1篇;
7.校本培訓活動設計方案1份;
8.制作教學課件1份。
其中診斷課教學設計和提高課教學設計須經答辯通過。
學員修滿規定學時,經考核合格后,由縣教育局發給“領雁工程”培訓結業證書。對成績優秀的學員頒發“領雁工程”培訓優秀學員證書。
六、實施計劃
第一階段(12月10日~12月24日):時間為兩個星期。由紹興文理學院外語學院負責培訓。培訓主題:教師的人文素養、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知識與專業素養,開設的課程由文理學院外語學院制訂。
第二階段(12月25日~1月8日):時間為兩個星期。由教師發展中心負責培訓。培訓主題:中小學英語教材教法研究、英語課程資源開發、英語教育教學研究的方法。
培訓時間
內容
形式
授課人
12.25
上午
教育科研方法
講座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研訓部主任張豐
下午
課題的選題與寫作
講座
12.26
上午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專業的素養
講座
紹興市教育教學研究院
沈江峰
下午
分班教育
講座
紹興縣教師發展中心
教研員王麗英、駱海軍
12.29
全天
(小學)小學英語教學案例評析
講座
浙江省教研室小學英語
教研員鄭文
全天
(初中)初中英語有效教學研究
《goforit》教材分析
講座
浙江省教研室中學英語
教研員李冬梅
12.30
全天
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規范
講座
嘉興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員張健
12.31
上午
中小學英語課堂觀察方法
講座
紹興市中小學英語教研員周智忠
下午
(小學)全國優質課觀摩(錄像)
講座
教研員駱海軍
(初中)課堂教學觀摩(錄像)
講座
教研員王麗英
1.4
全天
(小學)有效課堂教學研究
講座
溫州實驗小學(全國賽課一等獎)夏恩力
全天
(初中)閱讀課教學
講座
湖州湖興區教研室吳佳
1.5
全天
(小學)《小學英語教學教材教法問題分析》《如何開展小學英語評課》
講座
越城區教研員李應紅
全天
(初中)初中英語說課和磨課
講座
嵊州市教研員方雁燕
1.6
上午
中小學英語課件制作與實踐
講座
王壇中學省教壇新秀
鄭斌
下午
操作
1.7
上午
(小學)小學英語命題技巧
講座
實驗中學曹剛陽
(初中)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管理
講座
實驗中學王國峰
下午
(小學)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
講座
實驗小學詹洪法
(初中)初中英語命題技巧
講座
實驗中學曹剛陽
1.8
上午
小學英語教學設計與教學技巧
講座
教師發展中心駱海軍
上午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研究
講座
教師發展中心王麗英
第三階段:時間為3個星期。由教師發展中心負責培訓。培訓主題:課堂教學實踐
實踐基地:
(初中組)縣實驗中學、柯巖中學、王壇鎮中、秋瑾中學、齊賢鎮中、錢清鎮中
(小學組)縣實驗小學、柯橋小學、平水鎮小、福全鎮小、齊賢鎮小、錢清鎮小
異地考察:待定
第四階段:時間為1個星期。由教師發展中心負責培訓。培訓主題:課題結題、學員小結、考核、總評、結業典禮。
篇3:英語聽力比賽策劃書
英語聽力比賽策劃書
一、活動宗旨:
為豐富廣大同學的課余生活,加強英語的學習和交流,提高同學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為此舉辦英語聽力比賽。
二、活動形式:
本次比賽一次決定,由商學院各個有興趣的同學參加。
三、策劃承辦部門:大學生英語部
四、活動時間地點:下周,教室
五、活動流程:
每個選手拿到一張聽力的卷子,然后放英語聽力,根據所聽到的內容選出正確的選項,到結束時間停止答卷,上交卷子。
1、工作人員入場進行比賽前的準備活動
2、評委和選手入場
3、評委介紹此次比賽并宣布開始比賽
4、正式進行比賽
5、批改卷子
6、評獎,選出獲獎選手并進行頒獎,做總結詞
六、獎項設立: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
七、評分標準:滿分為100分,根據答對的題數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