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創新實施辦法
山東黃河河務局激勵創新實施辦法(試行)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激勵創新,提高黃河治理開發與管理的現代化水平,根據《黃河水利委員會關于激勵創新的實施辦法》,結合我局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局屬各單位、機關各部門和全體治黃職工。
第二章創新的內容
第三條創新包括站在科學技術前沿,做前人沒有做過的原始性創新;采取新理念、新方法改變現有工作模式和方法,獲得比傳統做法更加科學、效率更高的繼承性創新;應用其它先進技術成果,推動本行業發展的應用性創新。
第四條創新涵蓋黃河治理開發與管理的各個層面,內容包括治黃、改革與發展中的理論創新,技術創新,體制、管理創新和具體工作實踐中群眾性的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等。
第三章激勵措施
第五條創新是各單位(部門)的工作職責和每一個職工的義務。各級領導要鼓勵創新,支持創新,把創新活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列入年度目標任務,落實管理部門,明確工作職責,積極組織和發掘創新點,營造人人勇于創新的寬松氛圍。
第六條省局設立“年度創新獎”、“年度重大創新成果獎”和“年度創新組織獎”。對獲得“年度創新獎”、“年度重大創新成果獎”的個人,予以通報表彰,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對獲得“年度創新組織獎”的單位(部門)頒發獎牌和獎金。
第七條“年度重大創新成果獎”、“年度創新獎”獲得者的業績,記入本人檔案,作為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評選,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
獲得省局“年度重大創新成果獎”的第一完成人,獎勵一級工資。
“年度重大創新成果獎”獲得者,在省局職稱評審時加7分,一、二、三等“年度創新獎”獲得者,在省局職稱評審時分別加5分、3分和2分(5年內有效)。
第八條獲得“年度創新組織獎”的單位(部門),按照《山東黃河河務局目標管理考核辦法》的有關規定,年終考核時予以加分。
第九條產生經濟效益的創新成果,其效益分配按《山東黃河河務局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管理辦法(試行)》(魯黃科發[*]6號)執行。
第四章創新獎的申報與評審
第十條年度創新獎每年評審一次。由省局辦公室負責創新成果評審的日常管理,受理創新成果的申報、形式審查、登記、匯總,組織評審、獎勵、歸檔等項工作。
第十一條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局屬各單位都要明確創新管理部門,對創新成果進行審查,擇優申報。幾個單位(部門)共同完成的創新成果,由第一完成單位(部門)上報。
第十二條申報年度創新獎,須認真填寫《山東黃河河務局年度創新獎勵成果申報書》,提交創新總結報告和應用情況、經濟效益等證明材料,一式三份,于每年10月15日前報省局辦公室。特殊情況下,可以隨時申報。
第十三條省局設立創新獎勵評審委員會,下設“理論、技術”、“體制、管理”和“三小”三個初審組,分別由科技處、人勞處和山東黃河工會負責初審組的工作。
第十四條省局“年度創新獎”,分為“理論研究”、“應用技術”、“體制、管理”和“小革新、小發明、小創造”四個類別,分別設立一、二、三等三個獎勵等級。
第十五條“理論研究”類創新成果是指在有關治河、防洪、水土保持、水資源調度、利用和保護、水文等基礎研究領域,有創新和突破,創造性地提出的新理論或新方略。
一等獎評審標準:技術難度大,創新點5個以上,學術價值高,對促進治黃技術進步具有顯著作用;
二等獎評審標準:技術難度較大,創新點3個以上,學術價值較高,對促進治黃技術進步具有較顯著作用;
三等獎評審標準:有一定技術難度,創新點1個以上,有一定學術價值,對促進治黃技術進步具有明顯作用。
第十六條“應用技術”類創新成果是指在研制、引進、推廣
應用先進技術方面有創新和突破,或在治黃實踐中應用的新設備、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等。
一等獎評審標準:技術難度大,創新點5個以上,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水利行業可推廣范圍內推廣40%以上,年增收節支60萬元以上,對推動治黃科技進步有顯著作用;
二等獎評審標準:技術難度較大,創新點3個以上,具有較廣闊的應用前景,在水利行業可推廣范圍內推廣30%以上,年增收節支40萬元以上,對推動治黃科技進步有較顯著作用;
三等獎評審標準:有一定技術難度,創新點1個以上,具有一定的應用前景,在水利行業可推廣范圍內推廣20%以上,年增收節支20萬元以上,對推動治黃科技進步有明顯作用。
第十七條“體制、管理”類創新成果是指結合我局實際,在防汛、科研、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水土資源開發利用、計劃財務、經營開發、人事管理等方面,對現有體制進行深化改革,有創新,有發展,或制定了大力推動工作發展的規定、制度、辦法、實施意見等。
一等獎評審標準:技術難度大,創新點5個以上,實施后改變了傳統的管理模式,顯著提高了綜合管理能力、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或年節支60萬元以上;
二等獎評審標準:技術難度較大,創新點3個以上,實施后改變了傳統的管理模式,較顯著地提高了綜合管理能力、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或年節支40萬元以上;
三等獎評審標準:有一定技術難度,創新點1個以上,實施后改變了傳統的管理模式,明顯地提高了綜合管理能力、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或年節支20萬元以上。
第十八條“小革新、小發明、小創造”類創新成果是指根據治黃工作實際,開發研制出具有使用價值的新產品,或對原有的機械設備等進行技術改造,提高了勞動效率等。
一等獎評審標準:技術難度大,創新點3個以上,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推廣應用30臺(套)以上,年增收節支15萬元以上,對推動治黃科技進步有明顯作用;
二等獎評審標準:技術難度較大,創新點2個以上,具有較廣闊的應用前景,推廣應用20臺(套)以上,年增收節支10萬元以上,對推動治黃科技進步有明顯作用;
三等獎評審標準:有一定技術難度,創新點1個以上,具有一定的應用前景,推廣應用10臺(套)以上,年增收節支5萬元以上,對推動治黃科技進步有一定作用。
第十九條單位(部門)獲得省局“年度創新獎”并具備以下條件的,可獲得“年度創新組織獎”候選資格。
濟南市局、東平湖管理局、河口管理局獲四項(其中一等獎一項)以上“年度創新獎”;其它市局、工程局、設計院獲三項以上“年度創新獎”;其它局直單位(部門)獲二項以上“年度創新獎”。
第二十條省局辦公室于每年11月初,將通過形式審查的創新成果歸類送三個初審組進行初審,初審組在11月中旬完成初審工作。
第二十一條初審會議由初審組組長主持,須有80%以上初審組成員出席,方可舉行。
初審主要審查申報材料,對創新成果的水平,作用、效益,應用價值等做出評價,推薦獎勵等級。
結果經到會初審組成員簽字后,交省局辦公室。
第二十二條初審結束后,由省局辦公室組織召開評審會議。評審會議由創新獎勵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主持,須有80%以上的評委出席,方可舉行。
省局辦公室向評審委員會匯報初審結果。
評審委員會評出獎勵成果及獎勵等級,提出“年度創新組織獎”獎勵建議。
第二十三條初審和評審時,初審組成員和評委會委員須按照有關回避規定主動回避。
第二十四條評審結果經局長辦公會議討論通過后,在省局辦公自動化網絡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自公示發布之日起十日內為異議期。在此期間,任何單位(部門)和個人對獲獎成果有異議,均可向省局辦公室書面提出,省局責成主管單位(部門)提出處理意見,由創新獎勵評審委員會裁定。
第二十五條獎勵標準。
省局“年度創新獎”一等獎獎勵前七名,獎勵金額1萬元;二等獎獎勵前五名,獎勵金額0.5萬元;三等獎獎勵前三名,獎勵金額0.3萬元。
“年度重大創新成果獎”獎勵前九名,獎勵金額5萬元。
“年度創新組織獎”獎勵金額1萬元。
第二十六條多人完成的創新成果,第一完成人的獎金額度不低于40%。
第二十七條局屬單位職工“年度創新獎”的獎金,由申報單位頒發;“年度重大創新成果獎”,“年度創新組織獎”,省局機關職工“年度創新獎”的獎金,由省局頒發。
第五章創新成果的管理與運用
第二十八條獲得省局“年度創新獎”的成果,符合黃委年度創新獎勵申報條件的,由省局推薦申報黃委創新獎勵。
第二十九條對應用前景廣闊,能帶來顯著經濟效益的創新成果,省局給予啟動資金進行推廣應用。
第三十條獲得“年度創新獎”的項目,如需繼續深入研究和實施的,省局予以資金和技術支持。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一條獲獎創新成果如發現有弄虛作假或剽竊行為者,經查明屬實,撤銷其獎勵,退回獎金,并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或建議有關部門給予紀律處分。
第三十二條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及有關人員研究黃河,或與我局合作取得的治黃創新成果,可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十三條局屬各單位可根據本辦法,制定相應具體的創新激勵措施。
第三十四條本辦法由省局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三十五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試行。
篇2:激勵創新實施辦法范例
激勵創新實施辦法
山東黃河河務局激勵創新實施辦法(試行)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激勵創新,提高黃河治理開發與管理的現代化水平,根據《黃河水利委員會關于激勵創新的實施辦法》,結合我局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局屬各單位、機關各部門和全體治黃職工。
第二章創新的內容
第三條創新包括站在科學技術前沿,做前人沒有做過的原始性創新;采取新理念、新方法改變現有工作模式和方法,獲得比傳統做法更加科學、效率更高的繼承性創新;應用其它先進技術成果,推動本行業發展的應用性創新。
第四條創新涵蓋黃河治理開發與管理的各個層面,內容包括治黃、改革與發展中的理論創新,技術創新,體制、管理創新和具體工作實踐中群眾性的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等。
第三章激勵措施
第五條創新是各單位(部門)的工作職責和每一個職工的義務。各級領導要鼓勵創新,支持創新,把創新活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列入年度目標任務,落實管理部門,明確工作職責,積極組織和發掘創新點,營造人人勇于創新的寬松氛圍。
第六條省局設立“年度創新獎”、“年度重大創新成果獎”和“年度創新組織獎”。對獲得“年度創新獎”、“年度重大創新成果獎”的個人,予以通報表彰,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對獲得“年度創新組織獎”的單位(部門)頒發獎牌和獎金。
第七條“年度重大創新成果獎”、“年度創新獎”獲得者的業績,記入本人檔案,作為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評選,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
獲得省局“年度重大創新成果獎”的第一完成人,獎勵一級工資。
“年度重大創新成果獎”獲得者,在省局職稱評審時加7分,一、二、三等“年度創新獎”獲得者,在省局職稱評審時分別加5分、3分和2分(5年內有效)。
第八條獲得“年度創新組織獎”的單位(部門),按照《山東黃河河務局目標管理考核辦法》的有關規定,年終考核時予以加分。
第九條產生經濟效益的創新成果,其效益分配按《山東黃河河務局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管理辦法(試行)》(魯黃科發[2000]6號)執行。
第四章創新獎的申報與評審
第十條年度創新獎每年評審一次。由省局辦公室負責創新成果評審的日常管理,受理創新成果的申報、形式審查、登記、匯總,組織評審、獎勵、歸檔等項工作。
第十一條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局屬各單位都要明確創新管理部門,對創新成果進行審查,擇優申報。幾個單位(部門)共同完成的創新成果,由第一完成單位(部門)上報。
第十二條申報年度創新獎,須認真填寫《山東黃河河務局年度創新獎勵成果申報書》,提交創新總結報告和應用情況、經濟效益等證明材料,一式三份,于每年10月15日前報省局辦公室。特殊情況下,可以隨時申報。
第十三條省局設立創新獎勵評審委員會,下設“理論、技術”、“體制、管理”和“三小”三個初審組,分別由科技處、人勞處和山東黃河工會負責初審組的工作。
第十四條省局“年度創新獎”,分為“理論研究”、“應用技術”、“體制、管理”和“小革新、小發明、小創造”四個類別,分別設立一、二、三等三個獎勵等級。
第十五條“理論研究”類創新成果是指在有關治河、防洪、水土保持、水資源調度、利用和保護、水文等基礎研究領域,有創新和突破,創造性地提出的新理論或新方略。
一等獎評審標準:技術難度大,創新點5個以上,學術價值高,對促進治黃技術進步具有顯著作用;
二等獎評審標準:技術難度較大,創新點3個以上,學術價值較高,對促進治黃技術進步具有較顯著作用;
三等獎評審標準:有一定技術難度,創新點1個以上,有一定學術價值,對促進治黃技術進步具有明顯作用。
第十六條“應用技術”類創新成果是指在研制、引進、推廣
應用先進技術方面有創新和突破,或在治黃實踐中應用的新設備、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等。
一等獎評審標準:技術難度大,創新點5個以上,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水利行業可推廣范圍內推廣40%以上,年增收節支60萬元以上,對推動治黃科技進步有顯著作用;
二等獎評審標準:技術難度較大,創新點3個以上,具有較廣闊的應用前景,在水利行業可推廣范圍內推廣30%以上,年增收節支40萬元以上,對推動治黃科技進步有較顯著作用;
三等獎評審標準:有一定技術難度,創新點1個以上,具有一定的應用前景,在水利行業可推廣范圍內推廣20%以上,年增收節支20萬元以上,對推動治黃科技進步有明顯作用。
第十七條“體制、管理”類創新成果是指結合我局實際,在防汛、科研、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水土資源開發利用、計劃財務、經營開發、人事管理等方面,對現有體制進行深化改革,有創新,有發展,或制定了大力推動工作發展的規定、制度、辦法、實施意見等。
一等獎評審標準:技術難度大,創新點5個以上,實施后改變了傳統的管理模式,顯著提高了綜合管理能力、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或年節支60萬元以上;
二等獎評審標準:技術難度較大,創新點3個以上,實施后改變了傳統的管理模式,較顯著地提高了綜合管理能力、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或年節支40萬元以上;
三等獎評審標準:有一定技術難度,創新點1個以上,實施后改變了傳統的管理模式,明顯地提高了綜合管理能力、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或年節支20萬元以上。
第十八條“小革新、小發明、小創造”類創新成果是指根據治黃工作實際,開發研制出具有使用價值的新產品,或對原有的機械設備等進行技術改造,提高了勞動效率等。
一等獎評審標準:技術難度大,創新點3個以上,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推廣應用30臺(套)以上,年增收節支15萬元以上,對推動治黃科技進步有明顯作用;
二等獎評審標準:技術難度較大,創新點2個以上,具有較廣闊的應用前景,推廣應用20臺(套)以上,年增收節支10萬元以上,對推動治黃科技進步有明顯作用;
三等獎評審標準:有一定技術難度,創新點1個以上,具有一定的應用前景,推廣應用10臺(套)以上,年增收節支5萬元以上,對推動治黃科技進步有一定作用。
第十九條單位(部門)獲得省局“年度創新獎”并具備以下條件的,可獲得“年度創新組織獎”候選資格。
濟南市局、東平湖管理局、河口管理局獲四項(其中一等獎一項)以上“年度創新獎”;其它市局、工程局、設計院獲三項以上“年度創新獎”;其它局直單位(部門)獲二項以上“年度創新獎”。
第二十條省局辦公室于每年11月初,將通過形式審查的創新成果歸類送三個初審組進行初審,初審組在11月中旬完成初審工作。
第二十一條初審會議由初審組組長主持,須有80%以上初審組成員出席,方可舉行。
初審主要審查申報材料,對創新成果的水平,作用、效益,應用價值等做出評價,推薦獎勵等級。
結果經到會初審組成員簽字后,交省局辦公室。
第二十二條初審結束后,由省局辦公室組織召開評審會議。評審會議由創新獎勵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主持,須有80%以上的評委出席,方可舉行。
省局辦公室向評審委員會匯報初審結果。
評審委員會評出獎勵成果及獎勵等級,提出“年度創新組織獎”獎勵建議。
第二十三條初審和評審時,初審組成員和評委會委員須按照有關回避規定主動回避。
第二十四條評審結果經局長辦公會議討論通過后,在省局辦公自動化網絡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自公示發布之日起十日內為異議期。在此期間,任何單位(部門)和個人對獲獎成果有異議,均可向省局辦公室書面提出,省局責成主管單位(部門)提出處理意見,由創新獎勵評審委員會裁定。
第二十五條獎勵標準。
省局“年度創新獎”一等獎獎勵前七名,獎勵金額1萬元;二等獎獎勵前五名,獎勵金額0.5萬元;三等獎獎勵前三名,獎勵金額0.3萬元。
“年度重大創新成果獎”獎勵前九名,獎勵金額5萬元。
“年度創新組織獎”獎勵金額1萬元。
第二十六條多人完成的創新成果,第一完成人的獎金額度不低于40%。
第二十七條局屬單位職工“年度創新獎”的獎金,由申報單位頒發;“年度重大創新成果獎”,“年度創新組織獎”,省局機關職工“年度創新獎”的獎金,由省局頒發。
第五章創新成果的管理與運用
第二十八條獲得省局“年度創新獎”的成果,符合黃委年度創新獎勵申報條件的,由省局推薦申報黃委創新獎勵。
第二十九條對應用前景廣闊,能帶來顯著經濟效益的創新成果,省局給予啟動資金進行推廣應用。
第三十條獲得“年度創新獎”的項目,如需繼續深入研究和實施的,省局予以資金和技術支持。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一條獲獎創新成果如發現有弄虛作假或剽竊行為者,經查明屬實,撤銷其獎勵,退回獎金,并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或建議有關部門給予紀律處分。
第三十二條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及有關人員研究黃河,或與我局合作取得的治黃創新成果,可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十三條局屬各單位可根據本辦法,制定相應具體的創新激勵措施。
第三十四條本辦法由省局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三十五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試行。
篇3:廚師菜品創新激勵方案
廚師菜品創新激勵方案
為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司內部日常經營服務運行機制、創新機制和激勵機制,切實轉變餐廳員工在取得廚(面點)師等級后不思進取、一勞永逸的思想,有效地調動廣大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開創性,充分發揮和挖掘餐廳全體員工的潛能,尤其是各等級廚(面點)師的智慧和潛能,以推動餐廳菜肴、面點制作創新工作持久有效開展并滿足廣大就餐者的不同需求,特制定本辦法。
一、菜肴、面點制作創新參與對象
1、凡各餐廳在編員工并取得技術等級的廚(面點)師,每人每月必須申報1-2只創新菜肴或面點;
2、凡各餐廳非在編員工且在聘任時屬廚(面點)師崗位的,每人每月必須申報1只創新菜肴或面點;
3、以上人員由各餐廳上報名單經公司辦公室確認后統一造冊。
二、菜肴面點開發創新的含義及基本要求
1、創新品種是指采用新原(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加工制作的新品種,包括主食和副食類且餐廳過去從未制作、出售過的。品種開發創新的途徑大致有自主創新、模仿創新和合作創新三種,各餐廳廚(面點)師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靈活主動地進行菜肴、面點的品種開發;
2、菜肴、面點品種開發創新的特點及基本要求:
①創新品種的特點:選料講究、加工制作精細,色香味形俱佳;
②創新品種的基本要求:
Ⅰ創新品種必須是餐廳廚(面點)師通過自主開發創新制作或模仿他人制作的有關品種經過改良后色香味形俱佳,營養衛生,經濟實惠,投入市場后深受師生歡迎和好評;
Ⅱ創新品種由各餐廳根據自身等級廚(面點)師人數按月合理安排輪流制作,并從產生之日起掛牌公布、出售、接受就餐者對創新品種質、價、量的評議;
Ⅲ創新品種由各餐廳每星期用書面形式向公司進行申報,申報時必須寫明創新品種名稱、創新制作途徑、主副材料的數量、單價、金額、成本核算、售價、操作人、申報時間,由餐廳主任簽名,并經公司辦公室審核確認后方可有效。每星期申報創新品種時,除本部餐廳和古蕩灣校區餐廳同時申報同一品種按先申報者有效外,其余校區餐廳每人可同時申報一次,同一品種每餐廳每年只能申報一次(特受師生喜歡的除外)。
三、評議、考核、獎勵與處罰
1、各餐廳已申請的創新品種公司將每月分類建檔存放,作為對餐廳及廚(面點)師個人工作業績月(年)度考核依據;
2、對各餐廳申報的創新品種公司將在其展銷期間和每月底組織有關部門領導、老師、學生生活自律委員會同學、餐廳主任、廚師長等進行打分評議,按得分多少依次評選,一、二、三等獎各一名(同一品種按先申報者有效),分別獎勵120元、100元、80元,如獲獎品種屬廚(面點)師自主設計、制作(烹飪)完成,其獎金全部歸個人,集體創作的按設計人員40%、制作(烹飪)人員40%、管理人員20%發放;
3、對因質優價廉、深受師生員工歡迎、持續銷售一個月以上、效益顯著的創新品種,經餐廳主任和公司領導確認后可申報特等獎并獎勵200-400元,獎勵辦法同上;
4、各餐廳現有廚(面點)師(根據上報名單)每人每月無特殊情況必須按規定申報1只以上創新品種。否則,每少一次扣罰其當月效益獎50元,同時所在餐廳及個人年終不得評為先進餐廳和先進個人;
5、此辦法于2010年6月18日起試行,不足之處將在實踐中不斷健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