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府部門預算制度建設及執行情況調查報告

府部門預算制度建設及執行情況調查報告

2024-08-01 閱讀 7682

主任、各位副主任:

根據*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安排,本次主任會議將聽取和審議政府部門預算制度建設及預算執行情況的匯報。為提高會議審議質量和了解到實際情況,x月x日,由*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部分常委會委員、財經工委委員組成調查組,先后到民政局、人事勞動保障局等單位實地了解預算制度建設及預算執行情況,聽取了財政局等單位對此項工作的情況介紹和存在的問題。現將調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政府部門預算制度建立逐步完善,預算執行情況良好

預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預算執行的基礎,是*區發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保證。*區人民政府積極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加強建章立制,建立健全部門預算債務考核制度,預算工作逐步走上科學化、法制化、規范化軌道。

(一)部門預算制度建立逐步完善。一般部門預算編制采用“兩上兩下”的穩序進行,將過去由財政部門、只管部門和預算單位分別編制預算的辦法,改為由財政部門。主管部門和預算單位通過“兩上兩下“的穩序共同編制預算。上述預算編制穩序,基本體現了預算部門、主管部門和預算單位分公協調、上下結合的原則,有利于充分考慮主管部門和預算單位的意見,從而進一步細化預算編制,為增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提供保證。

(二)預算改革成效逐步顯現

1、實現了由基數法向零基預算的轉變。部門支出預算,按照預算年度內所有因素和事項的輕重緩急測算每一項目的支出需要。個人工資性支出,按照編制內實有人數和國家工資標準編制。公用經費,根據各部門特點分類分檔按定額逐項核定。專項支出預算,按照輕重緩急建立項目庫,推行滾動預算。

2、改變了單純按收入類別和支出功能編制預算的傳統做法,把部門作為預算編制的基本單位,從基層開始編制預算,自下而上,層層匯總生成。預算經人大常委會批準后,由財政部門直接將預算批復到預算單位,提高了預算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3、實現了資金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的轉變。實行財政性統一賬戶管理,逐步推進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實行工資統發,積極穩妥地推進政府采購預算,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4、預算單位的基本支出得到了保障,財務收支的計劃性不斷加強,隨意性逐步減少。支出預算到項目、到人頭,按時間、按進度、按來源撥付資金,改變了以往層層留消減,東扯西挪沖擊預算的現象,預算單位的基本支出進一步規范。

(三)穩步推進“鄉財縣(區)管”,加強農村稅費改革。加強鄉鎮財政管理,規范鄉鎮收支行為,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行鄉鎮財政管理方式改革的通知》文件精神,嚴格遵循“賬戶統設、集中收付、采購統辦、票據統管”的管理模式,結合*區實際,完成了債權債務清查,實行了預算統編、票據統管、財務軟件記賬,“鄉財區管鄉用”改革工作穩步實施。參照“零基預算”,對鄉鎮的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按統一標準進行了核定,按時予以撥付,確保了基層組織的正常運轉。針對轉移支付資金基數不足等問題,結合國營農村稅費改革工作,目前正在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支持。

(四)積極化解鄉(鎮)、街道債務,緩解縣(區)、鄉財政壓力。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堅決制止發生新的鄉村債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39號)及《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清理鄉村債務的通知》精神,*區對所轄的鄉*個行政村的債務進行了全面的清理。經審計局審核認定,鄉村兩級債務全額為**萬元。截至*年x月x0日,*區以償還鄉鎮債務*萬元,占財政部門應承擔鄉鎮債務的*%。占當年計劃償還數*萬元*%。

(五)完惠民政策,促農村經濟發展。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黨委、政府涉農相關政策,通過“一卡通”發放政府直接補貼農民資金*x萬元。*年付各種補貼資金*x萬元。目前,*區因政府直補農民政策,受益農戶**戶、**人,穩定了糧食生產,保證了糧食增產增收,促進了農村和農村經濟的和諧發展。

(六)國有資產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年區劃調整以來,*行政事業單位歷經了撤消、合并、改變了隸屬關系以及撤鄉并鎮等機構改革,有些單位多年以來財政管理不規范,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資產管理混亂、“家底”不清、賬賬不符、賬實不符等現象。按照財政部《關于開展全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核實暫行辦法》(財辦[*]19號)及有關規定,對所有行政事業單位進行了資產清查工作。通過清查發現了各預算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方面的內部控制問題并提出了改進意見,寫出專題報告,進一步加強了國有資產的管理,促進了國有資產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

二、存在的問題

(一)個別預算單位的財務人員及主管財務的領導,對部門預算的嚴肅性認識不夠,執行預算時隨意性過大。擠占項目資金時有發生:有資金不抓緊辦事,造成年終大量資金沉淀,降低了自己的使用效益。

(二)對預算外收入不能夠全面、系統、準確的掌握,雖然編制在整體預算中,實際運行中并不規范,造成資金統籌使用效果不明顯。

(三)公用經費支出定額標準不能滿足個別預算單位需求。公共資源和日常消耗缺乏統一標準,存在超標準配備現象

(四)區域調整后,管轄范圍擴大,財政供養人員成倍增加,財政管轄人員沒有增加,導致財政監管不到位。

三、意見和建議

(一)要建立健全預算制度,實施“二上二下”,推薦“三上三下”部門預算機制,增強預算的準確性、公開性和透明度;要細化預算,強化執行力度,確保專項專用;加強監督檢查,確保把有限的財力用到“刀刃”上爭取發揮財政資金的最大效果。

(二)建議政府財政主管部門舉辦財務人員及單位主管財務領導培訓班,學習有關法律法規,提高對財務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增強預算執行的嚴肅性。

(三)進一步強化綜合預算管理工作,加大對預算單位應繳財政性資金的征管力度,全面、系統、準確掌握預算單位的預算資金,規范運行,合理統籌使用。

(四)按照有關規定盡快制定公共資源和日常消耗統一標準。嚴格按照超標準配備現象發生。

(五)政府應積極主動、多方協調,增加財政管理人員,充分發揮財政作為預算執行主體的財政監督管理作用。

(六)建立健全部門預算債效考評制度,對預算的執行過程和完成結果實行全面的追蹤問題,不斷提高預算資金的使用效果。

報告當否,請予審議。

篇2:第1人民醫院財務預算執行情況考核辦法

第一人民醫院財務預算執行情況考核辦法

1、按照國家的方針、政策、規定做好收入管理工作。

廣開門路、擴大服務項目。積極組織收入,把應該收和可以收的各項收入,正確、及時、足額地收起來。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注意不斷地組織收支的平?。

2、貫徹勤儉節約,勤儉辦事業的方針。

按照核定的支出預算和執行事業計劃的需要,及時合理的安排、運用資金,做好支出管理工作,嚴格掌握各項開支,履行節約,反對浪費,要發揮資金的使用效果。

3、做好收支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考核工作。

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及時或定期進行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考核。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推動預算的順利執行。

(1)分析、考核收支預算執行的進度是否與單位事業計劃的需要和進度相適應。

(2)分析、考核各項支出是否按照計劃和制度標準掌握開支。

(3)分析考核各項業務收入的組織否按政策、計劃辦事。

篇3:B醫學院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監督辦法

醫學院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監督辦法

第一條為保障學院及各部門預算的嚴格執行,進一步加強財經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保證審計工作質量,推動學院各項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根據教育部第17號令《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和教育部《高等學校預算執行情況審計實施辦法》,結合學院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學院審計處依法對學院及其各部門預算執行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審計監督。學院計劃財務處在編制、上報年度預算、決算的同時,應將預算、決算情況報送審計處,并配合審計處做好預算執行審計工作。學院各部門應加強預算管理,精打細算,依法組織、規范管理預算收入,嚴格按規定安排支出,保證預算執行的嚴肅性。

第三條審計處對預算管理進行審計的主要內容:

1、預算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制度的執行情況如何;

2、預算編制的原則、方法及審批的程序是否符合國家、上級主管部門和學院的規定,預算編制是否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的原則,預算編制的嚴肅性、公開性怎樣;

3、各項收入和支出是否按規定統一納入學院財務預算管理,收入預算是否堅持穩健原則,支出預算是否堅持統籌兼顧、保證重點、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等原則,有無赤字預算;

4、預算調整有無確需調整的原因及明確的調整項目、數額、措施和有關說明,是否符合規定的程序,是否報經學院及上級主管部門審定后執行;

5、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各級經濟責任制是否建立健全,各項經費收支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所有收支賬目是否完整、清楚。

第四條審計處對學院及各部門收入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的主要內容:

1、應當納入預算管理的各項收入,包括財政補助收入、上級補助收入、事業收入、經營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款和其他收入,是否納入學院預算,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核算;

2、應當納入預算管理的各項收入是否及時足額到位,有無隱瞞、截留、挪用、拖欠等問題或設置“帳外帳”、“小金庫”等問題,非稅收入是否及時足額上繳財政專戶;

3、學院及各部門的各項收入是否符合國家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有關政策規定,各項收費是否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收費范圍和標準,有無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準等亂收費、亂集資等問題;

4、各項收入的會計核算和資金管理是否合法合規。

第五條審計處對學院及各部門支出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的主要內容:

1、各項支出,包括事業支出、經營支出、自籌基本建設支出、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是否按計劃執行,是否存在無預算和超預算的支出、虛列支出、以領代報等問題,專項資金是否專款專用;

2、各項支出是否嚴格執行國家和上級主管部門有關財務規章制度規定的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有無虛報虛列、違反規定發放錢物和其他違紀違規問題;

3、各項支出的會計核算是否合規,有無賬賬不符、賬實不符等問題;往來款項是否嚴格管理、及時清理,有無長期掛賬和被其他單位和個人占用等問題,有無利用過渡性科目隱瞞收支或直接列支等問題;

4、各項支出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何,有無損失浪費等問題。

第六條審計處對學院及各部門預算執行結果進行審計的主要內容:

1、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的實際執行情況如何,與計劃有何差異,有無赤字;如與計劃差異較大或出現赤字,原因何在;

2、學院及各部門為保證預算的完成采取了哪些加強管理、增收節支的措施,這些措施是否合法、有效;

3、各項收入和支出是否真實、合法、合理,會計核算是否合規,效益如何,有無重大違紀違規問題;

4、預算執行的效果如何,經費自給率、預算收支完成率、人員支出與公用支出分別占事業支出的比率、資產負債率、生均支出增減率怎樣。

第七條審計處對學院及各部門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的方式及時間是:

1、事前參與:在編制預算期間,主動了解各部門預算計劃及學院預算管理部門預算編制的情況,及時提出加強預算管理的意見和建議,為事中和事終審計打下基礎。

2、事中審計:審計處根據實際需要和工作安排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隨時審計或審計調查,檢查預算收支進度,發現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3、事終審計:每年初對上年度的預算執行情況及結果進行審計,全面評價預算執行情況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第八條審計處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時,有權要求有關部門限期提供下列資料:

1、有關預算編制、管理的規定、辦法和制度;

2、學院審查批準的預算;

3、預算調整方案及批準文件,預算管理臺帳等;

4、被審年度的會計憑證、賬冊、會計報表等;

5、被審年度編制的財務決算和財務報告;

6、與預算執行情況有關的其他資料,如收費依據等。

第九條對于違反預算的行為或者違反有關規定的財務收支行為,審計處在職權范圍內,區別情況可以責成被審計部門:

1、限期繳納、上繳應當繳納或者上繳的預算收入;

2、限期退還被侵占的國有資產;

3、限期退還違法所得;

4、沖轉或者調整有關會計賬目;

5、采取其他糾正措施。

第十條學院各部門應當積極配合審計處依法依規進行的審計監督工作。被審計部門違反預算管理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審計處視情節給予警告、通報批評或建議學院核減部門下年度支出預算;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建議有關部門或學院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1、拒絕、阻礙審計或者拒絕、拖延提供與預算有關的財務情況和會計資料的;

2、隱瞞預算收入,設置賬外賬和"小金庫"的;

3、提供虛假事實、數據、合同、發票等,編制虛假預算、騙取預算支出的;

4、擅自變更預算,改變預算用款方向或性質,造成預算資金損失浪費的;

5、預算執行中擠占、挪用、轉移、虛列預算資金的;

6、突擊花錢,明顯鋪張浪費的;

7、其他違反預算管理規定的行為。

第十一條審計處和審計人員進行預算審計時,應當嚴格執行審計程序,做到客觀公正,廉潔奉公,保守秘密。對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依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二條本

辦法由學院審計處負責解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