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生態縣創建工作方案
根據全市林業工作會議的工作部署,為全面推進我市林業生態建設,組織好創建林業生態縣工作,按照省府辦《印發廣東省創建林業生態縣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辦〔20**〕29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重要思想和
*****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以“生態建設、生態安全、生態文明”為核心,緊密圍繞建設生態綠城,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和提高生態安全意識的目標,實施林業生態重點工程,依法治林、科技興林,穩步推進森林分類經營改革,建立布局合理、結構科學、質量優良、功能齊全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在全社會形成熱愛森林、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實現全市經濟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和諧共進。
二、創建時間
我市創建林業生態縣工作分三年完成,具體是*年陽春市達到林業生態縣的標準,*年陽西縣達到林業生態縣的標準,*年陽東縣、江城區、海陵區達到林業生態縣的標準,從而在*年底全面實現林業生態市。按照創建時間表,各縣(市、區)要以漠**流域水源涵養林、沿海防護林、道路主干線綠色通道、野生動植物及自然保護區、城市林業及森林公園等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為重點,不斷加強森林資源培育和管護,促進宜林地的造林綠化,構建穩定的森林生態體系。
三、創建標準
(一)森林覆蓋率:森林覆蓋率山區達65以上、半山區和丘陵區達45以上、平原區達25以上(注:陽春市為山地類型縣,陽西縣、陽東縣、江城區和海陵區為半山區丘陵縣)。
(二)林木蓄積量:森林活立木蓄積量連續3年年凈增率達4以上。
(三)生態公益林功能等級:生態公益林中一、二類林比例達到80以上。
(四)防護林建設:沿海防護林帶、農田防護林網的綠化率達到90以上,沿海宜林灘涂的綠化率達80以上,水土流失生物治理率達95以上。
(五)保護區體系:保護區體系(含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小區、森林公園)占國土面積比重,山區達9以上、半山區和丘陵區達6以上、平原區達3以上。
(六)綠色通道:綠色通道綠化率達95以上(線路綠化率達95以上,通道兩側山地綠化率達95以上)。
(七)縣城綠化: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5以上,綠地率30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0m2以上。
(八)村莊綠化:村莊林木覆蓋率20以上。
(九)林地保護管理:林權證發證率達95以上,征占用林地審核率連續三年達100。
(十)森林資源保護:森林火災受害率連續三年控制在0.5‰以下;病蟲害成災率連續三年控制在0.5以下;連續三年無重大盜伐、濫伐林木案件和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林地保護法律法規的案件。
四、工作步驟
(一)成立相關領導機構
林業生態縣創建工作涉及多個部門,必須加強協調、統一領導,市委、市政府已經成立了**市創建林業生態縣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任組長,林業、水利、國土、公路、交通、城建、市政等部門領導任成員,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創建生態縣工作的指導協調工作。各縣(市、區)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具體組織創建工作。
(二)確定具體工作任務。
按照創建林業生態縣的十條標準,創建工作涉及山地造林,水土流失區生物治理(含石場復綠),沿海海岸綠化,保護區體系建設,鐵路、縣道以上公路、高速公路、通航水道線路兩旁和兩側山地綠化,縣城綠化,村莊綠化,林地保護管理,山林權發證,森林防火、防蟲,防止盜伐、濫伐林木及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等多項內容。各縣(區)要在充分調查研究摸清各項指標建設現狀的基礎上,對照十條創建標準確定工作任務,并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
(三)籌措資金
創建林業生態縣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資金來源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同時大力開拓多種渠道,吸納社會資金。各級政府要嚴格按照《廣東省森林保護管理條例》的要求,對林業建設的資金投入不少于當年財政總支出的1;各職能部門也要根據各自的建設任務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創建林業生態縣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以森林為主體的陸地生態系統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開展林業生態縣創建工作是“做優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改善人居環境,爭創環境新優勢和打造經濟新品牌的具體體現。各地要加強領導、統一部署,把創建工作與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全面推動創建林業生態縣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加強溝通,爭取支持
除陽春市外,我市各縣、區創建
林業生態縣工作剛剛鋪開,各地要及時主動向省有關部門匯報工作的進展情況,爭取省在信息、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要積極向創建成功的先進地區學習,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各創建的縣(區)要加強溝通交流,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總結經驗,推動該項工作的進展。
(三)組織協調,分類指導
創建林業生態縣工作涉及的各職能部門
要主動承擔責任,在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各自的職責確定相應的工作目標和制訂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依時完成任務;市直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指導,提供資金扶持和技術服務。
(四)廣泛宣傳,擴大影響
創建林業生態縣是一件惠及子孫后代的公益事業,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各界的大力支持。報刊、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單位要以全面提高人們的生態安全意識為主要內容開展廣泛宣傳,從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大力開展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社會氛圍,確保按時按質完成創建生態縣的工作任務。
篇2:街道創建文明生態村實施方案
根據省、市、區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要求,皖東辦事處在轄區三個村深入開展創建活動,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重要思想和*大精神為指導,以“整治環境、關愛健康、提高素質、創建文明生態村”為總體工作思路,以提高農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目的,以經濟發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實、環境良好為主要內容,以實現“三化”,建立“功能齊全,設備配套,環境優美”的人居環境為突破口,以實現“三個好”為目標,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抓好農村“三個文明”的協調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二、按照區文明委制定的創建標準(五個好),系統負責,落實到人,嚴格考核。重點督促,確保任務完成
1、生態環境好。一是街院凈化,推行“四個一”長效衛生管理機制,確保制度、人員、設備、場所的“四落實”,村容村貌整潔優美。二環以外的村(皖新村)要建立養殖小區,實行集中養殖,村內建座水沖式公廁,村內實現“三凈、五無”要求,即街凈、院落凈、廁所凈;無雜物亂擺、五亂搭亂建、無垃圾亂倒、無臟水亂潑、無禽畜亂跑。二是道路凈化。三是村院綠化,今村綠化面積占村面積的40%以上。
2、道德風尚好。實現“三有四無”有村規民約,上墻公開,家喻戶曉,有兩會一錄一戶(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并發揮作用)。《公民道德新風錄》《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有“四室、一校、一經、一場、一欄”和群眾文化活動隊伍。即有一間不小于30平米并配備必要器材(電視機、vcd)、棋牌、文化器材(樂器、道具)、健身器材的文化活動室,一間面積不小于30平米,藏書3000冊左右的圖書閱覽室,一所方便村民的衛生室,一間廣播室,一所不小于30平米(有黑板、桌椅、教學器材、電視機、vcd)的市民文明學校,一條健身器材不少于5件的全民健身路徑,一塊面積不少于100平方米,有固定場地,有照明設施,有名稱標志,有文體器材的綜合性文體活動場地,一個報刊達3種以上的多功能閱報欄和若干個業余文化活動隊伍。無封建迷信活動、無黃賭毒現象、無計劃外生育、無虐待老人婦女兒童現象。
3、治安秩序好。實現“三有六無”即有專職治保村干部,有治安防范隊伍,有治安防范措施,有民事調解組織;六無是:無惡性刑事案件,無重大經濟案件,無惡劣治安案件,無嚴重責任事故,無黑惡勢力團伙,無非法宗教及*活動,農民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得到提高。
4、經濟發展好。實現產業結構合理,特色主導產業發展較快,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提高。農民從事二、三產業的比例逐年增加,個體私營經濟不斷壯大,農民收入逐年增加,病殘孤寡特困農民的生活得到保障。
5、領導班子好。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兩委班子關系和諧,依法行政,干群關系融洽,能夠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村內重大事項按規定民主討論決定,村務公開規范及時,群眾滿意度達到85%以上,黨員隊伍素質高,發揮作用好,落實黨員掛牌示范工作。
三、創建要求
1、建立有力的領導機制,成立以街道黨工委書記為組長的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名單附后)。各村也要由一把手掛帥負總責的領導機構負責對活動的組織協調、檢查督導,調查研究和經驗推廣等工作,建立上下貫通、協調一致、一抓到底的領導機制。同時建立辦事處領導干部聯系村和區直單位幫建制度,包村名單附后,保證創建活動的順利開展。
2、建立多元的投入機制。要推行以村集體和農民投入為主,政府獎勵補貼,動員社會力量等舉措,有關部門幫扶為輔的辦法,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共投共建,*年重點對皖新村進行幫扶。各村按照民主、公開、自愿的原則組織農民投資出力,號召轄區內企事業單位捐助,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籌資共建。
3、建立嚴格的責任機制。班子成員責任人要對照文明生態村創建標準和幫建內容,對所負責的工作進行認真研究,明確任務、明確時限、明確目標、明確進度。各村要搞好本村的創建規劃,各村要把創建活動同本村的建設規劃結合起來,研究制定長期發展規劃和近期建設目標,規范村民的建設行為。
4、建立完善的帶動機制,采取典型引路、全面鋪開的方式推動工作的開展,街道設示范村,村設示范街,街設示范戶,形成人人搞創建,全民齊參與,干群齊動手的良好創建氛圍。
5、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堅持義務與利益相統一的原則。要克服重集體整治,輕鞏固提高的傾向,堅持創建與鞏固并生,建設與管理并舉,把創建活動同其他各項制度結合起來。保證創建工作按時達標。
6、建立嚴格的考核機制,按照創建要求,街道黨工委將此項工作作為評價三個村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包括(辦事處各村干部),列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年度考核目標。對按時完成創建任務,通過市委、市政府驗收的村,按區委、區政府要求,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沒有完成任務的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將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
篇3:鎮創建文明生態鎮活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市《*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要點》有關規定,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結合*鎮實際,經研究,在全鎮范圍內開展以創建文明生態村(部門、企業)為重點的文明生態鎮創建活動,特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創建文明生態鎮的指導思想
創建文明生態鎮活動要堅持“**”重要思想和*****為指導,以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為總體目標,弘揚生態理念,倡導綠色文明,不斷提高干部群眾綜合素質,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改善農村環境,推動農村“三個文明”健康協調發展,依托村及各部門、企業文明生態單位的創建使*鎮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文明生態小城鎮。
二、創建范圍
全鎮83個行政村,鎮直各部門,上屬駐*各部門,各企業。
三、創建文明生態鎮的規劃目標、主要內容
創建文明生態鎮的總體規劃是:用16年的時間把全鎮90%以上的行政村,95%的鎮直部門、駐*上屬部門、各企業建設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人民群眾生活富裕的文明生態單位。
創建文明生態鎮的標準要求是:
1、硬件建設。加快小城鎮建設,規劃好民營經濟園區,近期以央贛路兩側民營經濟長廊為重點,盡快與市北區、市南區聯成一體;提高16個城區村新批建房要求,與市區開發規劃同標準、同要求;各行政村以建設文明生態村為載體,以建花園式村莊為起點,徹底美化環境,消滅柴草亂垛、糞土亂堆、污水亂潑、垃圾亂倒、禽畜亂跑等現象,改善交通條件,村村通柏油,村村設路燈。在主要街道兩旁栽植綠化樹木和花草,村周圍有綠化林帶,農田實現林網化,保證農村植被和造林步伐,村容村貌整潔優美,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各部門、企業美化綠化步伐加快。
2、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村民純收入增幅明顯,村內五保戶及失去勞動能力村民、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問題得以妥善解決。企業經濟效益增幅加快、對退休職工、困難職工家庭落實多種幫扶措施。
3、精神文明建設。村風民風好,創評活動堅持不懈,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帶動效果顯著,文明戶比例要達到80%以上;村內兩個議事會活動正常,積極做兩委班子的參謀,參與村內事務處理,民主管理、村規民約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規章制度健全,上街上墻。各部門企業做到“三個堅持一個滿意”一是評比制度健全,堅持年度評選先進生產者,先進工作者,二是堅持組織積極向上的文藝娛樂活動調動企業、部門職工工作積極性。三是堅持安全生產,積極開展平安單位創建活動。“一個滿意”是干部職工對部門、職工對企業組織建設、管理模式、領導作風滿意。
創建活動的主要內容:
創建文明生態村(鎮),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以行政村(鎮)為單位,以群眾為創建主體,努力構建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文明健康的生態文化。
1,建設生態環境。主要以治理臟亂差、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著眼點,以“六化”(指村鎮綠化,硬化、凈化、亮化,美化、文化)、“五通”(指通電、通柏油路、通電話、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兩改”(指該灶。改廁)為重點,建設生活便利、花草相宜、人與自然和諧的良好生態環境。各部門、企業主要以實現“六化”為主。
2、發展生態經濟。就是大力實施“三化”,即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國際化,引導農民按照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外向的要求,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和外向型經濟,使農村經濟的發展,環境的優化和農民的富裕融為一體。
3、建立生態文化。通過建立和完善必要的文體場所和文體設施,組織開展符合農村、部門企業實際和干部職工意愿、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一系列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使干部群眾自覺移風易俗,反對封建迷信,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塑造講文明、學科學,守法紀、求發展的新型公民。
四、創建活動的方法步驟
第一階段,初見成效階段(*年到*年底)。通過宣傳發動,提高群眾對建設文明生態單位的認識,引導群眾自覺參與到活動中來,并確定7%的村,10%的部門、企業為首批試點單位,探索創建經驗,全面落實文明生態單位示范標準。重點加強村莊綠化美化工作,全鎮完善好55華里林果長廊建設,擴大植樹造林成果,招商引資對項目提高準入門檻,腌漬、養殖等對環境造成污染的項目一律拒之門外,建成“綠色生態鎮”。到*年底,20%以上的村,35%的部門、企業文明生態達標。省、市級文明單位要率先完成創建任務。
第二階段,深入創建階段(20**年至20**年底)。再利用五年的時間,使50%左右的村、70%的部門和企業進入文明生態單位行列,建成文明生態鎮。達標村實現“三化”(硬化、凈化、綠化),村莊內有簡易的文體活動場所。70%以上的部門自身生態環境建設、協調生態單位建設工作成績顯著,在部門評議工作中滿意率達到80%,企業環境優美、文化活動豐富多彩、企業經濟效益連年攀升,為地方經濟推動能力進一步增強。建成文明生態鎮。
第三階段,鞏固提高階段(20**年至20**年底)。把全鎮90%以上的行政村,95%以上的部門、企業建成文明生態單位。全鎮消滅臟、亂、差之類的落后村,力爭所有的行政村實現“六化”、“五通”、“兩改”,后進班子全部轉化,群眾安居樂業,部門評議滿意率達到90%以上,企業建立代化生產管理模式,經濟社會效益同步提高。文明生態鎮進一步鞏固。
五、工作措施
一是健全機制,加強領導。鎮政府成立由一名副書記任組長,宣傳委員任副組長,各村黨支部書記、有關部門、各企業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創建文明生態鎮領導小組。抓好活動的領導和督促檢查。各單位相應成立創建領導小組,并將實施計劃上報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將對創建成績突出的單位,積極進行總結表彰,并上報市創建活動領導小組,推廣經驗做法。對工作不力,不積極參與的進行通報批評。
二是分類規劃,全面實施。全鎮文明生態單位創建活動按各單位基礎條件和經濟條件由強到弱的順序依次進行,對一、二、三類村和不同條件的部門、企業分階段定立創建目標,下達創建任務。
三是加強監督,確保投入。創建活動中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各村居、部門、企業要發揮自身優勢,多渠道籌集創建資金,以單位自身籌集為主,在確保不增加干部群眾負擔的前提下,按照上級有關規定,動員農民群眾、干部職工出錢出力建設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