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某學校防御臺風方案

某學校防御臺風方案

2024-08-01 閱讀 2777

為切實保障我學校師生員工的生命和學校財產的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臺風造成的損失,現根據《岱山縣防御臺風預案》,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防御臺風方案。

一、抗臺組織機構

組建由郭央松校長為抗臺領導小組組長,全面負責抗臺工作;孫波付組長,具體落實臺風的防御過程;成員:方毅敏包海紅湯曉娜。下設值班小組:第一組:金科女(組長)魯軍輝林利波。第二組:方毅敏(組長)吳四海

二、防御操作措施

(一)臺風消息階段:

1、學校各部門密切關注臺風動向。

2、學校各部門加強對各自防御對象的檢查,對檢查出的各類隱患,及時處理。

3、抗臺小組組長根據臺風的動向發布“抗臺準備等級”的命令。

(二)臺風警報階段:

1、組長發布“二級準備”命令。

2、安排好值班人員,并將值班人員的名單、聯系電話上報局機關。

3、各部門做好重點部位的防御措施,特別是加強對課件中心、多媒體教室,電腦、空調、程控電話以及線路等管理、巡查,確保重要設備的防護工作。

(三)臺風緊急警報階段:

1、組長發布“一級準備”命令。

2、學校抗臺領導小組全體人員到位,各自到自己的崗位值班。同時隨機抽調部分教師補充抗臺力量。

3、總務處安排好相應的搶險物資和搶險工具,如必要的手電筒、雨衣等。

4、抗臺防汛期間,總務處及時向校長室報告災情。

(四)臺風警報解除階段:

1、組長發布“臺風警報解除”命令。

2、對學校所損壞的校產設施、設備等,組織相關人員及時搶修,確保學校盡快開展教學工作。

3、總務處做好受損記錄和統計,上報校長室,然后校長室上報局機關。

篇2:街道防御臺風工作預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浙江省防汛防臺抗旱條例》、《舟山市普陀區防御臺風預案》等有關法律法規、條例的要求,并結合勾山街道實際情況,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防汛工作方針,特制定本預案。

一、基本概況

街道位于普陀城區西北部,東與東港相連,南接沈家門街道辦事處和舟漁公司,北靠展茅街道,西與定海臨城街道相接。

街道區域總面積44.1平方公里,轄6個農村新社區、一個城市社區,人口3.2萬。按區域分布現狀,自然形成蘆花、勾山、舵岙三大片。

街道現有山林面積24612畝,耕地面積15135畝,其中水田9143畝,旱地5992畝。

街道有三個工業園區。已有入園企業112家,*年街道工農業總產值64億元,人均收入10818元。

二、防臺、防洪現狀分析

1、水庫河網現狀

街道區域內現有小二型以上水庫6座,小山塘13座,總蓄水量641.72萬立方米,其中沙田岙水庫、蘆東水庫、南岙水庫、應家灣等四座水庫由市水務局管理,蓄水量為435萬立方米。這些水庫、山塘在蓄洪、灌溉、飲用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工農業生產及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有些水庫、山塘雖進行過維修、保養,但由于這些水利工程大部分建于50-70年代,受當時財力、物力、人力等各方面的限制,致使防洪標準偏低,特別遇臺風、暴雨天氣,易出現險情,危及下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去年三防檢查中,勾山水庫被鑒定為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基本結束。

河流按自然形成劃分勾山河、蘆花河、舵岙河,總長度為41.435公里,蓄水量為129.3萬立方米,從*年開始街道對河道進行整治,已完成了28公里主河道標準河道建設,但由于3條河道的入海口距離較長,加上境內有的河流比較狹窄,遇臺風或暴雨天氣易造成農田被淹,影響社會穩定。

2、海塘、矸閘

新花標準海塘總長337米,于99年在二線塘的基礎上已建成50年一遇標準海塘。有矸閘10座,24孔共42.5米,其中海矸出水口三座,9孔共18米。這些水利設施在抵御自然災害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新塘矸在*年被三防鑒定為危險矸閘,現正在同省設計所聯系,準備在今年擴建為2m/4孔的電動矸閘。

3、工程建設

隨著工業園區開發力度的增加,特別是一些在建工程,大型廣告牌等都存在事故隱患,容易對人員造成傷害。

4、危房戶及簡易工棚

街道有危房共有42戶,分別為蒲東社區、曙光社區、南岙社區、蘆花社區、紅旗社區、蒲岙社區。因這些房子建造年代比較早,有的房子陳舊老化,而且大多數又是比較困難群眾,還有大量居住在勾山區域內的外來民工,很大一部分人員都居住在簡易工棚里,安全意識比較淡薄,而且居住也比較分散,存在一定的事故隱患。

三、主要防御對象

1、水庫、山塘在三防檢查中,蘆花施家岙點大灣山塘建在屋脊之上,除險加固工程基本結束,但還是被列入三防重點,仍需加強巡查和觀察。今年街道對勾山水庫大規模進行維修,降低了蒲岙片的防澇蓄水能力,遇臺風天氣需重點進行巡防。由農業科負責落實抗臺措施。

2、河網,三條主要河道已進行了28公里的標準化建設,還有兩公里勾山河五期正在建設中。仍需對河網的阻礙物,加強檢查清除,現已落實河道管理人員,特別對矸閘旁的阻礙物加強檢查、清除,以免影響排洪,由農業科負責處理。

3、海塘,雖然已建造了50年一遇的標準海塘,仍需加強巡查,已落實海塘巡查員對該海塘的巡查觀察,以免突發性事故發生。由農業科落實。

4、矸閘,所有矸閘已落實管理人員,但新塘矸閘在三防檢查中,已列入病危矸閘,現作了加固等工程處理。除管理人員加強觀察外,仍需紅旗社區密切注意,已同省水利設計所聯系準備修建(矸閘管理人員名單見附表二)。

5、危房42戶已同社區干部聯系,遇臺風天氣,迅速轉移安置點,由社發科、各社區落實處理(危房戶責任分工見附表三)。

6、外來民工,主要分布在樂業公寓、在建工程、簡易工棚以及各社區,特別在原徐家村和原劉家灣交界點,以及原施家岙村、原蘆花村的簡易工棚和租用廢棄的民房,遇臺風天氣易造成不安全隱患,根據實際情況,統一轉移到安全地帶,由經貿科、社發科及各社區負責處理。

7、安全避災中心。

紅旗片如應家灣水庫一旦發生險情和特大災害性天氣,迅速組織村民轉移到安全地帶,然后再到紅旗社區辦公樓避災,該避災中心可容納600人。

蘆花片如蘆東水庫、沙田岙水庫、南岙水庫一旦發生險情和特大災害性天氣,迅速組織村民轉移到安全地帶,然后再到南岙社區辦公樓和蘆花社區辦公樓及敬老院進行避災,

該兩個避災中心可容納800人。

蒲東片如低洼地一旦發生險情和特大災害性天氣,迅速組織好村民(包括外來居住者)轉移到安全地帶,然后再到浦東社區辦公樓進行避災,該避災中心可容納300人。

勾山片如勾山水庫、小蒲岙水庫一旦發生險情和特大災害性天氣,迅速組織好村民轉移到安全地帶,然后再到蒲岙社區辦公樓(包括救助中心)和勾山街道文廣站辦公樓進行避災,該兩個避災中心可容納1000人。并請社發科、財政科安排生活及日常用品,平陽派出所、醫院要組織救護小分隊進行搶救和防疫等工作措施。

8、企業單位、工業園區建設單位以及在建工程要加強督查。隨著工業園區的擴大,蓄洪能力有所減弱,更要注意工程建設中,由于圍壩砌筑等原因,一旦遇暴雨不及時拆壩泄洪,極易造成農田和民房受淹。因此施工隊隨時做好拆壩準備,由經貿科、建設規劃科、城管科和農業科負責處理。

9、為確保勾山的經濟發展,落實企事業防臺人員和措施,由經貿科負責(企業責任分工見附表四)。

10、廣告牌等遇臺風天氣,極易被臺風刮落,影響行人的安全。由城管科負責(根據實際情況加固或拆除)。

11、學校、交通、電力、通信等。

學校共有5所,根據臺風的強度,適時宣布停課(區教育局),由社發科負責處理。

交通:遇臺風天氣,由于路面較滑和視線差,遇紅、綠燈停電,需交警指揮,由浦西交警隊負責處理。

電力:電桿由于年久老化,易斷桿、斷線,影響排洪、照明和安全,由浦西供電所負責巡查搶修。

電信:在臺風期間斷線,影響群眾報警呼救,由浦西電信支局負責維修(確保通訊設備暢通)。

廣播電視:在臺風期間斷線,影響群眾接收臺風訊息,由廣播站負責維修。

四、工作機構、職責:

1、指揮部主要職責:

勾山街道三防工作指揮部組成人員如下:

指揮:劉明永、劉根忠

副指揮:沃其宏

成員:陳豪、戴全軍、李華國、忻滿海、樂萬平、唐飛國、韓啟國、王玉芬、劉裕祥、陳文平、陳達(派出所指導員)。下設辦公室,戴全軍任辦公室主任。

全面部署落實、督查全街道的防臺工作;發布抗臺指令;處置突發事件,發布搶險命令,貫徹執行上級命令;宣布臺風解除,組織群眾開展災后自救工作。

2、指揮部下設組織和職責:

(1)、面上組

負責領導:沃其宏。聯絡地點:二樓小會議室。組長:戴全軍,成員:史全根、唐海濤、金開恩、陳靜、郭萍、繆富強、余岳信。

主要任務:在黨政領導和“三防”小組統一領導下,部署全街道防臺防汛工作,組織面上搶險隊伍,檢查、落實水庫、山塘、矸閘、海塘、河道蓄水情況等安全防汛排澇工作,及時傳達上級指示,了解情況,布置任務,調劑三防物資,調度搶險隊伍,應付突發情況,統計災情,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防臺抗災情況,收聽記錄臺風消息,并及時向領導匯報。

(2)、曙光社區

負責領導:周吉敏。聯系地點:曙光社區辦公室。組長:唐飛國,成員:劉蓉璐、李華國、忻滿海、黃偉、張善忠、吳信定、陸友初、裘敏軼及社區工作人員。

主要任務:勾山矸、新花矸、五眼矸、三益堂矸、中橫矸、荷花矸、海塘安全和低洼地住戶及危房戶撤離等防汛抗臺工作,并及時組織村干部和所屬學校教師做好抗臺搶險救災工作。

(3)、浦東社區

負責領導:郭武軍、陸春娟,聯系地點:浦東社區辦公室。組長:方海峰,成員:李新建、趙婷婷、翁存其、吳海波、陳科覲、蘆靜兒、李月飛及社區工作人員。

主要任務:負責平陽浦矸閘、觀矸頭矸閘、半潛龍矸閘安全及危房戶撤離等防汛抗臺,并組織村干部和所屬學校教師做好抗臺搶險救災工作。

(4)、蒲岙社區

負責領導:林盛國、李俠。聯系地點:蒲岙社區辦公室。組長:黃一平,成員:陳志德、李維漢、李桃女、王松祥、陳華夫、張素銀、陳小芬、丁侃敏、嚴伶俐、李浩、陸舟江及社區工作人員。

主要任務:負責勾山水庫、小蒲岙水庫及危房戶撤離等防汛抗臺工作,并組織村干部做好抗臺搶險救災工作。

(5)、南岙社區

負責領導:任建軍,繆科平。聯系地點:南岙社區辦公室,組長:陳豪,成員:陶庭彬、楊羚弘、唐富強、虞

篇3:防御超強臺風應急預案

前言

根據中國氣象局“關于實施熱帶氣旋等級國家標準”(gbt19201-*),熱帶氣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風速劃分為六個等級:超強臺風即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51.0米/秒,16級或以上;強臺風即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41.5~50.9米/秒,14~15級;臺風即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32.7~41.4米/秒,12~13級;強熱帶風暴即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24.5~32.6米/秒,10~11級;熱帶風暴即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7.2~24.4米/秒,8~9級;熱帶低壓即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0.8~17.1米/秒,風力為6~7級。按照省、臺州市防汛防旱指揮部的要求,吸取*年8號超強臺風“桑美”的經驗教訓,特制訂本預案,作為《溫嶺市防汛防臺抗旱應急工作預案》的補充預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切實做好防御超強臺風的各項工作,及時處置因超強臺風帶來的突發性災害,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以最快速度恢復生產生活,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特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本預案編制主要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浙江省防汛防臺抗旱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浙江省防汛防旱應急預案》、《溫嶺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規定及《浙江省防御超強臺風戰略研究報告》。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市范圍內超強臺風災害及各類次生、衍生災害的防御和應急處置。

1.4工作原則

防御超強臺風災害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及分級分部門的崗位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快速反應,部門聯動,依法實施,科學調度,立足基層,群防群治”的工作原則。

1.5工作重點

防御超強臺風突出以人為本,以人員安全轉移為重點,防避為主,全民發動,統一指揮,必要時可依法強制轉移安置。主要內容為:

1.5.1存在安全隱患的水庫(山塘)下游居住人員;

1.5.2山體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影響區域居住人員;

1.5.3三、四類危(舊)房戶、沿海直接迎風的二類房戶、沿海作業(近海養殖、造船企業、施工企業等)人員、易被大風吹倒的構筑物、高空設施及在建工程附近人員、臨時房和低洼地及其他危險區域居住人員;

1.5.4可能出險的一線海塘(涵閘)內居住的人員;

1.5.5各類船只回港避風人員;

1.5.6工廠、商店、教堂、廟宇、學校滯留人員,路上行駛車輛人員、街道及道路行人、游客、外來人員;

1.5.7水文、氣象測報人員、搶險突擊隊員、救援人員、醫護人員、新聞媒體和防臺工作人員的自身安全。

2組織指揮體系

2.1市防汛防旱指揮部

防御超強臺風,在上級防汛防旱指揮機構和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由市防汛防旱指揮部統一指揮、部署和實施“防、避、搶、救”工作。

市防汛防旱指揮部指揮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擔任,副指揮由市水利局局長、市府辦分管副主任、市水利局分管副局長擔任。

市防汛防旱指揮部成員由市人武部、預備役營、市委宣傳部、市監察局、市公安局、市水利局、市氣象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建設規劃局、市交通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旅游局、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市發展和改革局、市財政局、市工業經濟局、市農林局、市衛生局、市建工局、市供電局、市貿易與糧食局、市人防辦、溫嶺海事處、中華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溫嶺市支公司、浙江電信有限公司溫嶺市分公司、中國聯通有限公司溫嶺分公司、浙江移動有限公司溫嶺分公司等部門和單位負責人組成。

2.2辦事機構

市防汛防旱指揮部下設應急辦事機構和日常辦事機構。應急辦事機構由專家組、搶險救災組、查災核災組、宣傳報道組、后勤保障組、防洪抗旱調度組、信息綜合組七個機構組成,分別由相關職能部門牽頭負責。日常辦事機構(以下簡稱市三防辦)負責防臺日常工作。

2.3各鎮(街道)和其他防汛防旱指揮機構

各鎮(街道)設立防汛防旱指揮部和日常辦事機構,落實辦公場所和配備2~3名專職人員。各部門要明確防汛責任人(ab崗)和防汛聯系人。城鎮社區、村(居)等基層組織,以及企事業單位、水工程管理單位、重點工程建設單位

要設立防汛防旱辦事機構,明確專職人員和職責,按照市防汛防旱指揮部的指令和預案,做好防臺工作。

3超強臺風防御標準分級

超強臺風防御標準從低到高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