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2024-08-01 閱讀 3172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工作總結

第六冊小學語文課本按照全套教材致力于加強小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能力的訓練,為他們全面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一編寫宗旨,確立了四個指導思想,現就這四條,作一學期的總結:

一、注意良好習慣的培訓:

第六冊培訓的良好習慣作為全套教材關于良好學習習慣培訓的系統之一,是重視學生語文學習習慣養成的教育思想的反映。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不但強化本冊要求的良好習慣,而且繼續鞏固以往的五個習慣,從中發現,有些同學的習慣非常不好,而他們竟習以為常,這就需要教師持之以恒地耐心糾正、提醒。可以看到,絕大多數同學在老師的教育下,都能向好的方面發展,到期末考試,全班不良習慣已大大減少。

二、減輕學生的過重負擔:

教材對生字有明確規定“只要求認識”的生字不列入考試范圍,學生的習作以學寫片斷為主……這些安排都是為了切實減輕學生的過重負擔,以保證兒童的身心健康,因此,在課內外,我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如:精心設計作業,讓學生趣味學語文,在課外舉行各種活動:演課本劇、講故事、猜謎語、續講故事……這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鞏固了語文知識,提高了語文水平。對于家庭作業,我力求突出新課標的要求,又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創造、想像能力。我有時布置:今天我當家,有時布置:我家的環境;有時調查:家庭成員的生日、愛好……我的姓名來歷……這讓學生興趣盎然,樂此不疲。這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提高了學習興趣。

三、重視滲透思想教育:

課本在德育方面,仍然是注重潛移默化,注意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習做人。因此,我在平時的教學中能注意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聯系課內外,讓學生既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熱愛新時代風貌。把語文與思品結合起來,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四、寫好字,寫好作:

在平時的寫字中,我能嚴格要求學生“端端正正寫字。”對于寫字較差的學生,我讓他們依寫學“三步曲”:描紅、仿影、臨寫。這樣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一學期來,我堅持舉辦“優秀作業展”、“家庭作業展”、“寫字角”讓學生在比中學,在學中進。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習作以片斷為主,為了讓他們熟悉作文、熱愛作文,我既帶領他們走向社會、走向自然、又堅持讀范文,例文給他們聽,讓他們“有話可說,有物可寫”。

以上就是這一學期的學科總結,語文的教育是方方面面的,不可能一一陳述,但我相信。好的經驗是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出來的。

篇2:蘇教版三年級(下)語文教材分析

蘇教版三年級(下)語文教材分析

二、教材編排

本冊課本主要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6)”、“課文”、“習作”和“練習”組成。

全冊課本安排了8個單元,每單元安排“課文”3~4篇,共26篇。每單元安排“習作”l篇,共8篇。每單元安排“練習”1個,共8個。

1.關于課文。

全冊教材安排課文26篇,其中韻文2篇。所編選的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為學生學習祖國語文,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促進全面和諧的發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從內容看,既有反映歷史人物的課文,如《李廣射虎》,又有展示當代人物精神面貌的課文,如《微笑著承受一切》;既有贊頌革命英雄人物的課文,如《菩薩兵》,也有表現少年兒童日常生活的課文,如《雪兒》、《趕海》;有的課文主要介紹風景名勝,如《美麗的南沙群島》、《廬山的云霧》,有些課文則主要介紹自然科學常識,如《恐龍》、《海底世界》等,從體裁看,除記敘文,還有詩歌、童話、民間傳說、寓言故事等。以上特點,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識,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還能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擴大他們的閱讀視野。

本冊的生字均安排在課文里。生字安排繼續采用“識寫分流”的辦法。全冊共安排生字388個,其中要求會寫的為245個,另外的143個生字只要求認識。所謂“只要求認識”的生字,在本冊的要求是讀準字音,認準字形,能初步結合詞語理解字義,主要幫助學生掃清閱讀課文時的障礙,不列入生字考核的范圍。每篇課文安排生字6~21個,其中要求會寫的字都在課文后面的田字格中一一列出;只要求認識的字則列在田字格的上面。課本最后按課次安排了生字表,以便復習、鞏固。

本冊教材所列出的常用的多音字,均在其右上角加*以示區別。多音字仍然只在要求會寫的生字出現其他讀法時列出,也仍然不計人生字總量。

本冊課文篇幅短小,語言規范,便于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復述、口語交際等訓練。插圖精美細致,饒有童趣,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其形象思維能力。

每篇課文后面的作業題一般安排了如下內容:

一是朗讀、背誦、默讀、復述等常規訓練,意在讓學生認認真真地讀書,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繼續培養語感,并增加其規范化語言的積累。

二是要求學生用鋼筆描紅。以每課要求會寫的生字為內容,提供鋼筆書寫的樣字,意在讓學生扎扎實實地練好寫字的基本功。

篇3: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起步階段寫作教學策略探究

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起步階段寫作教學策略探究

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南門小學余春

【摘要】寫作能力是小學語文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長期困擾廣大教學工作者的一大難題。本文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營造樂寫的習作氛圍,構建賞識的評價機制,運用多變的組織形式,創造應用需要等方式,為小學生的作文起步教學開辟新的思路。

【關鍵詞】三年級作文起步教學策略

寫作能力是小學語文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寫作能力的提高,是最讓教師頭痛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學生想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或情感時,不是沒有語言詞匯的積累,就是不能順暢有序地表達。長期以來,小學生起步作文一直是作文教學的瓶頸。如何改變這一被動局面呢?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營造樂寫的習作氛圍

良好的習作氛圍給學生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這不僅能激發學生良好作文動機,還可以促進自由聯想,使記憶清晰,思路敏捷,語言順利表達。這種習作氛圍的營造包括物質和心態兩大部分。物質的主要是指教室的環境和學生的活動。例如在教室墻壁貼學生佳作,在板報設“名作欣賞”“作文天地”;在黑板上辟名言警句欄;在班上辦圖書角,創班級專刊。課前五分鐘讓學生講每日見聞,故事接龍;在午休讀報聽故事;每周進行手抄報比賽,好書推薦會等等。這些設置與活動讓學生一踏進教室,就被一種練習寫作的親切愉悅的氣氛所感染。而心態主要指教師用自己真摯的情感、愛心、和親切的笑臉點燃學生學習寫作的激情。教師一方面要以飽滿的熱情,旺盛的精力投入教學過程中,用自己昂揚的激情調動學生對作文的高漲情緒;另一方面,也要表現出對學生的關心、熱愛和真誠的尊重。教師在課堂上的愉快的語調,激勵的目光,欣賞的口氣以及與學生的個別交談都能引起學生心理的共振,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

(二)構建賞識的評價機制

三年級學生是獨立意識急劇增長時期,有強烈的表現欲望,希望能得到教師家長的稱贊,得到同伴的羨慕。因此,在習作起步階段,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各種習作的外部條件,用賞識去點燃學生習作的熱情。筆者曾在三年級的習作評價中嘗試運用了以下的評價方法,效果顯著。

1.分層設標,因材施評

心理學表明,只要那些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最能激發學生的動機。因此,在習作目標的制定上要注意不提過高的要求;不出無話可寫的題目;不用嚴厲的批語。習作教學要拋棄一刀切的教學要求,設計多層次的彈性目標,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在訓練重點之外,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自由確定自己的習作目標。例如在習作時間、數量、書寫、運用詞句上為自己定目標,在評價時再對照目標,達到的就可以加上一個星。這樣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2.挖掘亮點賞識評價

教師的賞識要向面向全體,貫穿全程。教師要鼓勵他們想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只要作文達到了本年段習作的要求和自己制定的目標就要打高分,多表揚。針對不同的學生,大力肯定習作中的優點,增強他們寫作的自信心。對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要避免他們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教師在指出他們習作中的優點的同時,要客觀地指出不足,使他們明確努力的方向。對形象思維不夠強、害怕寫作的學生要始終堅持以鼓勵為主,只要他們的習作中有閃光點,哪怕是一句話寫得優美,一個詞用得準確,甚至是一個字、一個標點用得恰當,老師都要給予呵護與贊揚。讓學生在賞識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從中獲取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