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下學期語文三年級教學工作總結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一轉眼,一個學期即將在忙碌中結束了,回首往事,有苦亦有樂!先將本學期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注重朗讀,讓課堂“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
二、提煉生活,培養寫作能力
三年級是寫作的初始階段,在作文教學中我主張讓學生寫自己的真實生活,述自己真實的心里想法。于是在這學期的作文教學中,我除了指導學生完成各個單元的習作外,我還引領學生走進生活,寫寫自己身邊事,讓他們真正地做到有話可將,有情可抒。如,這學期4月份的時候,我和學生一起種下了鳳仙花,從播種到發芽、長葉,再到現在的開花結果,學生都傾入了自己的心血,他們是一步一步精心培育著自己的花兒,也親眼見證花兒的生命歷程。于是這便成了我們這學期系列性的作文題材,每一次經歷、每一個發現我都鼓勵學生即使記錄下來,寫在自己的觀察日記本上,學生也都做到了,從他們的作文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們對鳳仙花的喜愛,感受到他們培養花兒的那份快樂!再如,在學校組織的每次活動中,我都會和學生一起參加,和他們一起寫下自己的感受。并會利用多媒體和學生一起分享習作的快樂,還會指導學生利用課間時間和同學一起評讀自己的作文,可以做上適當的評語。一學期下來,學生的習作能力有了明顯的改進。
三、注重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
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對小學生來說,做好課外閱讀,不僅可以大大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語文能力,還可以豐富學生的人文涵養,塑造良好的品質和健康的人格。許多作家、學者成功的經驗表明,語文素養的提高,大都得益于大量且廣泛閱讀。披文而入情,讀書重在激情。我們要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使學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個喜歡閱讀的教師更容易帶出一批喜歡閱讀的學生。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利用一切適當的機會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每日一誦”是我們班的特色,主要的內容為經典古詩詞,我和學生一起背,他們的盡頭就更足了,才三年級,已有一部分學生能順利背下《小學生必備古詩詞80首》了,當然他們也就得到了相信的等級與獎品。另外,每天中文上課前30個小時,為我們班的課外閱讀時間,學生在這段時間內可以盡情地看自己喜歡看的書,但要求必須把自己喜歡的段落抄下來,并寫下自己的感受。到目前為止,我們班有部分學生已積累了厚厚的一本“采蜜本”了。有些學生還自豪地告訴我們自己一個星期可以看兩三本書呢!在學校的讀書節活動中,我們班積極響應,還專門開辦了“班級好書交流會”,學生激情飛揚,他們懂得了什么叫分享。
本學期我雖然盡了自己的責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要求尚差甚遠,今后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斗!
篇2:蘇教版三年級(下)語文教材分析
蘇教版三年級(下)語文教材分析
二、教材編排
本冊課本主要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6)”、“課文”、“習作”和“練習”組成。
全冊課本安排了8個單元,每單元安排“課文”3~4篇,共26篇。每單元安排“習作”l篇,共8篇。每單元安排“練習”1個,共8個。
1.關于課文。
全冊教材安排課文26篇,其中韻文2篇。所編選的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為學生學習祖國語文,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促進全面和諧的發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從內容看,既有反映歷史人物的課文,如《李廣射虎》,又有展示當代人物精神面貌的課文,如《微笑著承受一切》;既有贊頌革命英雄人物的課文,如《菩薩兵》,也有表現少年兒童日常生活的課文,如《雪兒》、《趕海》;有的課文主要介紹風景名勝,如《美麗的南沙群島》、《廬山的云霧》,有些課文則主要介紹自然科學常識,如《恐龍》、《海底世界》等,從體裁看,除記敘文,還有詩歌、童話、民間傳說、寓言故事等。以上特點,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識,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還能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擴大他們的閱讀視野。
本冊的生字均安排在課文里。生字安排繼續采用“識寫分流”的辦法。全冊共安排生字388個,其中要求會寫的為245個,另外的143個生字只要求認識。所謂“只要求認識”的生字,在本冊的要求是讀準字音,認準字形,能初步結合詞語理解字義,主要幫助學生掃清閱讀課文時的障礙,不列入生字考核的范圍。每篇課文安排生字6~21個,其中要求會寫的字都在課文后面的田字格中一一列出;只要求認識的字則列在田字格的上面。課本最后按課次安排了生字表,以便復習、鞏固。
本冊教材所列出的常用的多音字,均在其右上角加*以示區別。多音字仍然只在要求會寫的生字出現其他讀法時列出,也仍然不計人生字總量。
本冊課文篇幅短小,語言規范,便于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復述、口語交際等訓練。插圖精美細致,饒有童趣,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其形象思維能力。
每篇課文后面的作業題一般安排了如下內容:
一是朗讀、背誦、默讀、復述等常規訓練,意在讓學生認認真真地讀書,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繼續培養語感,并增加其規范化語言的積累。
二是要求學生用鋼筆描紅。以每課要求會寫的生字為內容,提供鋼筆書寫的樣字,意在讓學生扎扎實實地練好寫字的基本功。
篇3: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起步階段寫作教學策略探究
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起步階段寫作教學策略探究
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南門小學余春
【摘要】寫作能力是小學語文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長期困擾廣大教學工作者的一大難題。本文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營造樂寫的習作氛圍,構建賞識的評價機制,運用多變的組織形式,創造應用需要等方式,為小學生的作文起步教學開辟新的思路。
【關鍵詞】三年級作文起步教學策略
寫作能力是小學語文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寫作能力的提高,是最讓教師頭痛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學生想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或情感時,不是沒有語言詞匯的積累,就是不能順暢有序地表達。長期以來,小學生起步作文一直是作文教學的瓶頸。如何改變這一被動局面呢?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營造樂寫的習作氛圍
良好的習作氛圍給學生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這不僅能激發學生良好作文動機,還可以促進自由聯想,使記憶清晰,思路敏捷,語言順利表達。這種習作氛圍的營造包括物質和心態兩大部分。物質的主要是指教室的環境和學生的活動。例如在教室墻壁貼學生佳作,在板報設“名作欣賞”“作文天地”;在黑板上辟名言警句欄;在班上辦圖書角,創班級專刊。課前五分鐘讓學生講每日見聞,故事接龍;在午休讀報聽故事;每周進行手抄報比賽,好書推薦會等等。這些設置與活動讓學生一踏進教室,就被一種練習寫作的親切愉悅的氣氛所感染。而心態主要指教師用自己真摯的情感、愛心、和親切的笑臉點燃學生學習寫作的激情。教師一方面要以飽滿的熱情,旺盛的精力投入教學過程中,用自己昂揚的激情調動學生對作文的高漲情緒;另一方面,也要表現出對學生的關心、熱愛和真誠的尊重。教師在課堂上的愉快的語調,激勵的目光,欣賞的口氣以及與學生的個別交談都能引起學生心理的共振,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
(二)構建賞識的評價機制
三年級學生是獨立意識急劇增長時期,有強烈的表現欲望,希望能得到教師家長的稱贊,得到同伴的羨慕。因此,在習作起步階段,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各種習作的外部條件,用賞識去點燃學生習作的熱情。筆者曾在三年級的習作評價中嘗試運用了以下的評價方法,效果顯著。
1.分層設標,因材施評
心理學表明,只要那些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最能激發學生的動機。因此,在習作目標的制定上要注意不提過高的要求;不出無話可寫的題目;不用嚴厲的批語。習作教學要拋棄一刀切的教學要求,設計多層次的彈性目標,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在訓練重點之外,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自由確定自己的習作目標。例如在習作時間、數量、書寫、運用詞句上為自己定目標,在評價時再對照目標,達到的就可以加上一個星。這樣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2.挖掘亮點賞識評價
教師的賞識要向面向全體,貫穿全程。教師要鼓勵他們想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只要作文達到了本年段習作的要求和自己制定的目標就要打高分,多表揚。針對不同的學生,大力肯定習作中的優點,增強他們寫作的自信心。對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要避免他們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教師在指出他們習作中的優點的同時,要客觀地指出不足,使他們明確努力的方向。對形象思維不夠強、害怕寫作的學生要始終堅持以鼓勵為主,只要他們的習作中有閃光點,哪怕是一句話寫得優美,一個詞用得準確,甚至是一個字、一個標點用得恰當,老師都要給予呵護與贊揚。讓學生在賞識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從中獲取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