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初三班主任工作總結
初三上學期班主任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了九年級(2)班的班主任,雖然八年級也是自己帶過來的,但是畢竟是第一次擔任初三的班主任,所以對于一些管理并不是很到位,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終于有了一點成效。現對這一學期的班主任工作進行總結:
首先,是關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問題。因為是畢業班,所以對學生的要求比較嚴格一些,要求學生每天都能在七點鐘準時到校。在任務剛下達的那幾個星期,學生們是非常乖,基本上都能夠準時的到達,個別不準時經過幾次談話,也能夠到。讓學生早到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培養學生早上朗讀的習慣。主要朗讀語文跟英語,尤其是英語,這次中考增加了英語朗讀的考試,所以要求學生要早點開始練習朗讀,在考試的時候能夠游刃有余。但是畢竟是初三的學生,很多學生經過一個暑假的休息加上年齡的增長,開始在思想上出現了極大的變化,特別是一些后進生,如楊建偉,吳光勤,方文杰,曹高信等,他們擺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神態,抱著混日子的心態。他們常常以為自己已經長大,不再需要這些條條框框的約束,因而在思想上有了很多的麻痹、松懈。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我適時地在學期伊始之際,召開班會,重新讓學生進行學習,并體會遵守規范的重要,從思想上給學生以深刻的認識。在實際工作中,抓住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課上睡覺、不完成作業甚至出現與教師頂嘴的現象等行為,對同學進行“換位”思考,并進行積極教育,讓學生在反省中受教育,得真知,約束自己,培養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
再者,本學期的任務之一積極培養學生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會同各學科老師多方面、多角度地激發學生地學習興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針對中學生此階段的心理狀況,適時的抓住學生中存在的問題,開展各種形式的班級討論會、演講會、讀書報告會等活動,或者跟部分學生談心地方式,樹立自己的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第三,積極配合各學科教師管理好學生,探討教育學生的方法,用大家的智慧解決問題,積極的向各位教師學習先進的班級管理、學生教育的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特別是對待我們初三的這些學生,讓他們充分意識到中考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使命,重視中考。
與此同時,積極同家長聯系,及時了解、掌握學生情況,共同管理教育學生。尤其是在期中考試以后,借鑒了其他班級的方法,采用交流冊以及量化評比匯報單的形式積極同家長聯系,及時反映學生情況,并及時的了解、掌握學生情況,達到共同管理教育學生的目的。
最后,由于本學期的特殊情況-----甲流感漫延嚴重,高樓地區也是一樣。為了大家的健康,為了孩子的學習,我專門利用班隊會課,給學生講流感的癥狀,流感的知識,流感預防的措施。學校每天做好兩檢一消毒,我配合學校每天也做好晨檢和午檢各一次,并做好檢查的詳細記錄。如有發熱或類似甲流的癥狀者,及時匯報學校,以便做好合理安排。
與此同時也注重了安全教育。俗話說,教育無小事。而安全,是教育中最重大的事。作為班主任,我時刻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常把安全掛在嘴邊。下課時,記得叮囑一句:別打鬧!別亂跑!別追逐!放學時叮囑學生:路上要小心!注意安全!直徑回家!我還利用四次班隊會課,給學生講安全知識,預防甲流感,并教育他們學會自我保護意識,如與陌生人接觸、遠離病區、防煤煙、防震、冬季取暖等,這學期,我班沒有出現任何安全事故。
當然也有問題存在:在管理方面,還欠缺更加科學、民主;學生的知識能力層次不一,落后面大,在處理問題時還有一些急躁,對于學生的部分心理,還不能更好的掌握,關心、愛護學生還不能夠全面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努力,爭取更優異的成績。
總而言之,在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使自己做得輕松自在,但又決不放松對班集體的管理,自紿至終我都在追求一種奮發向上的班集體氛圍,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整個班集體在我的悉心指導下正向著更高更美的目標前進。
篇2:班主任經驗交流:如何做好初三班主任
班主任經驗交流:如何做好初三班主任
初三學生面臨著嚴峻的升學問題,同時獨立意識增強,逆反心理加劇,反抗父母和老師的傾向更加明顯。在這雙重因素的作用下,厭倦、煩躁、緊張、焦慮和無奈在教室里和學生中間彌漫著、擴散著,作為初三學生的班主任,應該在這時有所作為。
一、從學生自身感受出發,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初三學生更加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獨立性增強,“成人感”萌芽,針對這些特點,我們開展了“青春感言”、“我想對同伴說”、“我想對父母說”、“如何提高學習效率”、“考試前后的心理調適”等主題班會,學生從自己的親身體會談起,充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全班學生的行為表現和良好的班級氛圍,可以看到同學現身說法和自我教育的效果。
二、注重學習策略的指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有效的學習策略能夠幫助學生將緊張煩躁的學習變成輕松愉快的學習。學生常常因為缺乏必要的學習策略,學習效果不佳、學習熱情減退、學習的主動性下降,有的甚至厭倦或放棄學習。因此,對于學習壓力越來越大的初三學生,注重和加強學習策略的指導非常重要。
1.掌握不同學科的學習特點。
初三的課程可以分為文科和理科兩大類。學習文科知識,主要運用形象思維,更需要記憶的參與。而學習理科知識,主要依靠抽象思維,更需要理解的參與。此外,不同的學科,也有不同的學習方法。例如,語文學習中更強調理解、背誦和寫作,英語學習中更強調聽、說、讀、寫訓練,數學和物理則更強調做題訓練等等。教師必須引導和幫助學生掌握學科學習的有效方法,才能減輕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2.加強預習和復習。
初中一、二年級的學生,由于知識相對簡單,課業壓力較少。因而大部分學生沒有自覺預習和復習的習慣。進入初中三年級,隨著學科數目的增加,知識難度的增加,課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因而,指導學生學會預習和復習非常重要。具體做法是指導學生課前瀏覽下一次將要講的內容,使學生在上課時,更加關注重點問題或自己不太理解的問題,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同時,巧妙運用遺忘規律,讓學生在自習或晚上的時間,對當天的學習內容進行及時的復習和鞏固,以便提高記憶的效率。
3.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率。
每個學生的學習時間是相同的,但是學習效率卻因人而異。因此指導學生在學習中提高注意能力,進行文理搭配,把集中學習和分散學習相結合,運用多樣化的學習策略,就能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成績。
三、及時解決學生的困惑,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初中階段是一個半成熟、半幼稚的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開放性和封閉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對于初三學生來說,他們承受著來自課業負擔重、家長和教師的期望高、學習成績不穩定、身心成長困惑多等各方面的壓力。考了一個好成績,或做了一件好事,就可能沾沾自喜、自以為是;而發生了一次失誤,或遭到一點挫折,又會不知所措、灰心喪氣,甚至影響學業成績和身心發展。因此,對于那些成績時好時壞的學生,應做到心中有數,經常提醒督促敲邊鼓:成績好時,不要驕傲,成績下降時,不要氣餒,找到原因,及時改進和提高。對于本來學習就吃力,面臨加重的課業負擔而情緒低落的學生,應及時和他們談心,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長處,表揚他們的點滴進步,激勵他們堅持就是勝利。
此外,對異性有好感、有朦朦朧朧的愛意也是初三學生的一個特點。針對這個問題,可利用班會引導學生分析青春期的困惑,端正他們對青春期生理和心理變化的認識;或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他們營造異性之間正常交往的環境,增進異性之間的了解和友誼。只有準確把握初三學生的特點,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進行耐心、細致而富有針對性的指導工作,才能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各種困難,順利地度過這一特殊時期,并為今后的人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篇3: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初三班主任工作總結與反思
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初三班主任工作總結與反思
--讓學習和考試成為孩子成長的鋪路石
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初三(19)班班主任z,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讓學習和考試成為孩子成長的鋪路石》。
轉眼,秋意漸濃,初三正不緩不疾地鋪陳開來,初中三年教學循環開始奏起高潮。這是一個不同于以往的制高點,站在初中的尾巴上,難免回首眺望,亦難免或憧憬或憂慮于前路,面對小小教室里朝夕相對的一張張無比熟悉卻又悄悄變化的臉龐,面對一張張牽動著家長老師學生心弦的成績單,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心中的起落喜憂如此清晰地每日上演。
這必將又是一場為分離為目的的相遇。
英國一位女心理學博士曾說過:“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這是一句相當經典的話,推而廣之,老師對學生也是如此。
這個學期語文課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