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心理健康學科教學工作總結

小學心理健康學科教學工作總結

2024-08-01 閱讀 6265

為了更好的推進素質教育,近兩年,我校不斷加強對心理健康學科的建設工作。本學期在鞏固已有成績的同時,本著促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健康地發展,我們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從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入手,完善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立體網絡,還不斷加大宣傳力度,拓寬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繼續推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健康、系統、全面、有效地展開。回顧總結本學期我們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在規范性、有序性、系統性方面取得顯著的進步。

首先,保證每班一位心理健康教師,由班主任兼職。每班兩周一次心理健康課,納入課程表,配套教材到位。

其次,從規范課堂教學著手,保證上課的質量。一是加強集備。在開學初,我們就集中所有任課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的培訓,而且規范了上課的內容和上課的進度,使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系統化,有序化,避免了心理健康課的無序化和隨意化。二是和學生制定課堂契約,規范學生的課堂行為。

二、積極參加片區心理學科教研活動,提升教師能力。

本學期,我校教師積極參加金北片區的心理健康教研活動。每兩周一次的教研活動,都會按時參加,并積極準備教研時要用到的各項材料。個案分享、沙盤游戲等活動中,認真聆聽,積極參與發言,學習兄弟學校、教師好的經驗,并把在活動中所得帶回本校,在教師群中資源共享。

三、扎實工作,拓寬渠道,加強學生的個別心理輔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心理輔導在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正確認識自我及社會,充分發揮潛能,有效適應環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學期,在個別心理輔導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顯著的成效。實行了輔導員工作制度,心理輔導員值班時間:每周五中午為面對面咨詢時間,有什么心理方面的問題可以向本班心理老師咨詢。

四、群策群力,打造心理健康精品課例。

本學期,我校積極參加中心校組織的心理健康希望杯、金碩杯教學活動,張老師代表我校參加了心理學科的課堂比賽。在本校內進行了三次試講,每一次講,老師們都積極參與,為張老師提出修改建議,張老師也是一次又一次進行改進。最后,張艷琴老師的心理健康課《眾人劃槳開大船》,在活動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在本學期的心理健康學科工作中,我們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就是和本學科相關的學生互動組織得太少了。要想真正做到全體學生參與,學生在熱烈有趣的活動中情感得到體驗,必須多開展相關的活動。如:心理健康板報,可以加強本學科的宣傳,使學生更生動地了解心理學科;心理健康漫畫、手抄報評比,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的積極性。

今后我們要繼續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特別是廣大教師要轉變觀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真正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健康、溫馨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

篇2: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嘗試

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嘗試

陳霞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北關小學

論文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顯得至關重要,語文教學中必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我的教學嘗試:構建和諧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使孩子樹立自信心;確立榜樣陶冶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孩子學有目標;搭建盡情渲泄的心理健康教育平臺,使孩子擺脫心理壓力。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語文教學

現代社會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關注,這里所說的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兩個方面。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的缺陷及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良好地社會適應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質。心理健康為人們重視的程度是與社會的發達程度相關聯的。一般來說,社會發展的程度愈高,人們所承受的社會壓力愈大,心理健康的問題就愈突出。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日益為人們所重視,正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反映了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當今社會的中小學生有相當數量的存在各種心理困惑、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當代教育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眾所周知的“馬家爵事件”以及屢見不鮮的中小學生離家出走、自殺的報道,讓我們肩負教育責任的各科教師感受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培養中小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不是一門“心理健康教育課”課程所能完成的,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怎樣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的嘗試是:構建和諧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使孩子樹立自信心;確立榜樣陶冶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孩子學有目標;搭建盡情渲泄的心理健康教育平臺,使孩子擺脫心理壓力;創設心理健康教育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使孩子們能夠在學習、生活中克服困難,戰勝困難。

一、構建和諧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教學中,教師應和諧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個性,把他們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情感相融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無拘無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圍。幫助他們在學習上下工夫,幫助他們分析造成學習障礙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輔導。

試想,一個長期處于落后狀態的學生,一個極少享受過成功喜悅的孩子,怎么可能在長大之后,有一個“自信”的形象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呢?可實際情況又是:一個班級,學生人數過多,能力優劣懸殊。生活環境差異較大,特別是對于學習困難學生來說,往往更是缺乏自信。他們害怕上課回答問題、害怕做作業,其關鍵就是對自己不自信。為此,我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問題有深有淺,作業有易有難,任務有輕有重,難度有高有低。比如,課文學完后,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不同層次來設計安排作業,使他們都有作業并都能完成作業。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孩子各盡其能,特別是讓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有時,教師還可以把本單元將要測驗的內容告訴學習困難學生,并告訴他們,老師將重點檢查你們。我想,學生在課外一定會認真復習老師即將檢查的知識,因為又有哪個學生不希望自己能夠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呢?

二、確立榜樣陶冶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很多小學語文教材中都有歌頌具有良好、健康心理特征的人和事的課文,像《藍樹葉》,《校園里的畫》,《蜜蜂引路》,《豐碑》《放棄射門》等。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利用這些人和事,及時地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暗示:學習《藍樹葉》,知道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不要小氣;學習《校園里的畫》,學會克服嫉妒心理,與同學們和睦相處;學習《蜜蜂引路》學會仔細觀察,謙虛好學;學習《豐碑》,懂得舍己為人的高尚情操,學習《放棄射門》學會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高尚體育精神等等,引導學生把這些人和事作為榜樣,樹立在心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或是具體、明確,或是間接、潛移默化地教育影響了學生,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凈化了心靈,陶冶了情操,形成了健全的人格。這樣的方式會收到非常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篇3: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心理健康

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

湖北省利川市涼務鄉馬前初級中學孫安燈

我在教學中非常關心我的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他們的身體大多數都是十分健碩的,胖乎乎的,班上的有些學生都比我重些。很多學生現在都比我高了。他們剛來的時候都是小屁孩,現在都是小大人了。

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我覺得現在我關注的不夠,但我覺得它非常的重要。從長遠的眼光看,它比學習成績更重要。它是不易察覺的,影藏的很深,長時間潛藏很容易變成陰影,也有可能變成一個定時炸彈,說不定什么時候會爆。

心理健康跟身體健康一樣重要,這應該是一個常識,但長時期留守在家的爺爺奶奶和在外務工的父母很容易忽略這一問題。我觀察到雙親都在外長時間務工的學生性格大多數特別的內向,寡言少語,自卑,孤僻。

我在教孩子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我經常在思考一個問題,我爸爸媽媽是怎么教育我的,而且在他們身上我確實學到了許多終身有益的東西,他們是怎么做到的?我媽媽是文盲,我爸爸讀到小學三年級就停下來了,他們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他們卻有素養,能夠在社會上行走。

記得有一次我看《道德經》,看到“行不言之教”五字時,我感覺說的太對了,特別的親切,然后我會聯想到“無為而治”這四個字。不言就是言,他們用行動來教我,行勝于言。無為就是無目的性,注重過程,過程很重要。

我特別的喜歡講《世說新語》中“王子猷雪夜訪戴”的故事。王子猷深夜讀書,突然憶起了遠方的好友戴安道,然后穿蓑衣戴斗笠駕著一葉扁舟去見他的朋友。那一晚下大雪,天上碎玉般。快到了戴安道的家時,他卻折返了,沒有進朋友的家門。別人問他為什么沒有進去,他回答道:“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我的理解是,他看飽了這一晚的美景,他完全沒料到天地有這般美,這種美是文字難以記述的,而需要我們不期而遇,切身感受的。剛好那一晚被他撞上了,所以朋友也懶得去見了,何必見戴,忘記了目的,過程本身已然美不勝收。

我覺得教育應該也是這樣的,是潤物細無聲,長時間的相陪的。教育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還應該有溫暖在,要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老師是在關心他(她),而不僅僅是一天到晚死摳著他(她)的成績。我非常明白成績意味著什么,但我更想說,我愿意關心每一個學生,而不是只有成績好的學生才有資格獲得我的肯定。我的關心不需要任何高昂的成本,只需要我多多看他們幾眼,偶遇時向他們揮手拍拍他們的肩膀。放假的時間,在他們面前不以老師身份自居,而以一個熟人自居,看著他們的眼睛饒有趣味的聽他們講東講西。我一方面渴望我的學生今年能夠創造奇跡,考一個很好的成績,一方面我又在想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的學生很多人不可能考的很理想,那么我該怎么對待這批學生呢?放棄他們?我絕對是做不到的,希望奇跡降臨到他們身上?我也不敢奢望,我只能希望他們初三有一個美麗的回憶,我愿意陪著他們,跟他們一起面對困難,活在當下。學業的困難他們可能暫時克服不了,但我跟他們一起奮斗的回憶,我卻難以忘懷。天空沒有留下我的足跡,但我已飛過。

教育要關注人,就像文學要關注人一樣。但由于各種實際利益的驅使,教育很多時候不再關注學生的真正的成長。教育變得無情,變得麻木,變得非常的膚淺和庸俗。有一個老師跟我講,現在很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后,就去當老師,然后借老師這個跳板去做其他行當考公務員。教育變得有些下三濫。首先,我覺得有些年輕人的就業心態有問題;其次,教育行當當下確實令人唏噓。

我希望并且相信我們這些靠著良心工作的老師們,能夠在提高學生的成績的同時,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用我們的關愛讓學生少一些憂郁自閉,多一些陽光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