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聲樂校本課程教學工作總結

聲樂校本課程教學工作總結

2024-08-01 閱讀 1064

聲樂校本課程教學工作總結

文昌華僑中學肖秀波

本學期本人參與學校音樂校本教學工作,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和實踐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聲樂教學”音樂校本課程教學的成功: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按學校的計劃,我開設了大聲樂教學”音樂校本課程。每周三下午第七節上課,平時課外活動時間訓練。學習聲樂是一種很好的藝術實踐。對于音樂課少、學習緊張的初中生來說,學習唱歌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是大有裨益的。學生們平時就對唱歌很感興趣,在教學中一般難度不大,只是民族唱法的教學稍微難一點。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現在學生愉快地掌握民族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能唱出幾首難度不等的歌曲。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在學習中互相比較、互相交流,構成一種玩中學、學中玩的愉快學習氛圍。合唱訓練學習時學生能全身心的融進音樂中,使整個身心都受到熏陶,是一種難得的美感享受,也是一種凝聚力的完美體現。學習過程培養了隊員們的自信、自律、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同學們在不同方面都有了很大進步。

二、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反思:

1、學生音樂基礎差,練習時間不足:

有些學生沒有經過一些音樂方面的學習和訓練,音樂音樂基礎差,所以在學習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所以再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多加強音樂素養和樂理方面的學習和培養,從而彌補學生基礎差的問題。還有學生平時的學習太忙,沒有時間去認真系統練習也會影響到學生的聲樂學習,其實每天學習累了的時候,練習一會既調整了學習狀態,也練習了一門技能,何樂而不為呢?主要這個問題主要還是在學生和家長的觀念上。

2、學校的硬件建設還須加強:

希望今后能夠加強各個方面的配備,比如電腦投影多媒體等設施過于陳舊,以及購置部分光盤音像資料、聲樂學習教程書籍等供教師輔助教學和學生參考。

3、自身水平還有待提高:

在今后要多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多學習,多充電,以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從而更好的去教授學生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音樂教育是實施德育、美育、進行音樂文化素質教育的必修課。法國大文豪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樂。”中學音樂教育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諸方面和諧、主動的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審美創造能力作為重點。

通過總結和反思,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上我會更踏實、認真,希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學習一門技藝有所收獲,而且也能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并為以后人生道路增添光彩。

工作,課程,教學

篇2:城海二小校本課程總結

城海二小校本課程總結

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滿足全體學生的興趣愛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我校開發校本課程,實施校本課程全面教學,至今已經開課四個學年度了,為了總結經驗,汲取教訓,推進下步工作,現將本學期校本課程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我們根據教師和學生的愛好及需求,根據每個季節的不同特點,以學校和教師為主體,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將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校園歌曲,古詩詞,氣候的變化,節日文化等內容進行選擇、改編、重組、整合、補充、拓展等方式,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和社區的特點。我們稱之為“四季之歌”。《四季之歌》分為:春之聲、夏之戀、秋之實、冬之夢四個部分,又將每個部分均分為四項內容--歌聲飛揚、詩園漫步、科學發現、節日探訪。

通過學校課程開發的實踐探索,我們感到學校課程就在我們身邊。現將我校對校本課程開發的探索和思考簡述如下。

第一、對《四季之歌》開發的探索歷程

首先,探索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小學生是人生中愛唱歌的年齡,但他們審美能力低下.什么都拿來唱。要使小學生成長為健康、有用的人才必須加以引導。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正確發揮音樂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我們選擇以校園歌曲作為突破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其次,從“學校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出發,發動老師積極參與《四季之歌》開發與探索。(一)開發“四季校園歌曲”,旋律優美,易學易唱,具有濃郁的校園生活氣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二)“四季之詩”,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激勵著學生熱愛祖國,積極奮進的精神風貌;(三)節日探訪,中國是一個古老而傳統的民族,我們的祖先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節日。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樹正氣、揚美德、顯智慧、懲惡揚善的民族精神。“五四”、“七一”、“八一”、“十一”,這些記載著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我們的國家所走過的光輝歷程。這些節日雖然產生于不同的年代,它們的歷史意義也不盡相同,但是它們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的光輝篇章,中華人民永遠為它們感到自豪,振奮和感動。(四)“四季科學探索”,激發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第二、校本課程內容與實施。

“校本課程”開發內容由三方面決定:一是學生的需要,二是教師的開發能力,三是學校的教育理念,三者綜合形成學校的特色。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選擇性開發:由教育系統或學校提供一系列供選擇的清單,學校或教師根據需要和能力確定開發項目。

2、課程改編:“主要是指教師對正式課程的目標和內容加以修改以適應他們具體的課程情境。”包括引進課程的翻譯和本土化改造。

3、課程整合:指“超越不同知識體系而以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來安排學習的課程開發活動”。課

程整合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識系統聯結起來。

4、課程補充:指“以提高國家課程的教學成效而進行的課程材料的開發”,包括必要的練習、報刊、聲像材料、電影短劇、電腦光盤等。

5、課程拓展:指“以拓寬課程的范圍為目的而進行的課程開發”。

6、課程新編:指全新的課程開發,比如突出學校特點的“特色課程”、地方性專題課程、時事專題課程等。

第三、課程實施:

具體實施中,我校全體老師團結協作,將校本課程常態化。

1、主講教師要根據學校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制定課程綱要,包括課程目標、實施策略、課程內容(課程安排表)、評價建議四個部分。

2、教學要符合總體目標要求與學生的年齡特點與知識結構特點。按照綜合學科四項常規要求進行設計,每次教學活動結束后要注重記錄與反思,收集與整理學生有關作品。例如設計教學過程,低段可按這樣的程序:讀一讀,演一演,寫一寫,比一比,找一找。總之,教學設計思路簡單,讓自己與學生都能上。

第四、評價與考核

學生方面:

(1)校本課程不采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以學生體驗感悟為主,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待定"記錄。

(3)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演出等形式展示。

教師方面:

(1)教師從教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3)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4)一學期每位上校本課程教師要上交優秀教材、教案兩篇,開展一次優秀教案評比。

存在困惑與設想

(1)盡管我們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是仍難免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與困惑。

1、教學方法與教學思路上還存在著一定的模糊現象。如校本課程研究與國家課程在課堂教學的方法與思路上有什么異同,校本課程究竟要講到什么程度才是合適狀態。

2、教材問題。現在,學生手里沒有教科書,原因是資金問題,學校承擔不起,又不能向學生收費。

(2)下步設想。

1、加強教師培訓,加強教學方法與教學思路的探索與研究。

2、努力探索資金解決途徑,力爭盡快讓學生拿到實驗教科書。

篇3:屯東小學二年級校本課程總結

屯東小學二年級校本課程總結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積極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條件。二年級小學生年齡還比較小,穩定性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變這種現象,必須使小學生對數學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了對學習的興趣,他們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那么,怎樣才能使使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呢?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創設問題情景是在教學中不斷提出與新內容有關的情景問題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信心。

因材施教,減少坡度,保持興趣。減少坡度,這一點對差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差生就好象公路上的爛殘車,不堪負重,如何使這部爛殘車平穩地行使呢?就是讓他們選擇比較平坦的道路上行走,坡度大的路只能使這部“爛殘車”拋錨,打擊學習的信心,這一點作為教師是值得注意的。

二、結合基礎知識,加強各種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重視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同時,也發展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的判斷、推理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三、充分利用校園內的各種植物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校園內的植物-樟樹、玉蘭樹、水杉等。并且在教育過程中,在完成知識的教育外,還應該對學生進行綠色植物與我們生存環境關系的教育,從小就要養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好習慣。

教育學生用后的紙千萬不能亂丟,應養成講衛生,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知道良好的行為習慣應從小培養。

由于二年級的學生太小了。自主能力比較差。所以導致教學工作有一定的難度。但我一定會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