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數學上教學工作總結
**年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工作總結
金雞嶺學校黃文英**.01.11
不知不覺中一學期又要結束了。在這半年中,我擔任的是四年級一個班的數學課?;仡櫼粚W期來的教學工作,可謂有條不紊,腳踏實地,在平凡中有創新,在忙碌中有收獲?,F將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在教學工作中認真鉆研業務、準確傳授知識
1、能認真備課,學生進入四年級后學生的的空間概念加強了,動手實踐的內容增多了,教師如何將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挪入課堂,這是當今教師能力的體現。和三年級相比每一節課的課后練習量有所增加。數學活動課后也有一定量的練習,同時學生還要面對課外活動學習的壓力。所以備課時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充分了解學生現狀的基礎上,不能存在任何死角。特別是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備課時先想到他們。
2、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精講要針對每一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用少題精題使全班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達到舉一反三、甚至達到舉一反十的作用。這些精選題也可以在課后練習、也可以進行提高練習。此時的練習使學生的家庭作業量有所減少。即達到了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目的。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達到對知識能準確的掌握和靈活的運用。
二、精心設計作業提高作業的含金量:
布置作業做到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特別對后進生課本上的課后練習不一定要求學生全都做完,布置的家庭作業要盡量避免大量的重復。也可以設計為“基本題”,“技能題”,“能力題”的模式。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進。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并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后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后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習,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松,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欲也會隨之增加。
本學年來,本人經過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教學反思”的力量。教學反思對于教師來說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沖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學反思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因為教學反思讓我覺得我每天都在成長,每天都在進步,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反思我每天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啟發。
四、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數學教學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多閱讀有關數學方面的書籍,探討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爭取家長的支持,力爭取得更好的成績。
篇2:四年級數學上階段計算錯因分析及改善方法
關于四年級數學上階段計算錯因分析及改善方法
本班學生的計算錯誤原因,采取針對性糾錯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計算技能和正確率。結合實際我的做法是:先分析錯誤原因,再采取糾正措施。
一、分析原因:
學生在計算中出現錯誤原因是多方面的,實踐中我發現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識方面的原因
概念不清,算理不明。數學知識是建立在一系列數學概念的基礎上的。學生只有正確掌握了與四則運算的有關概念,才能正確地進行計算。但是實際往往學生口算不熟,筆算不準,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口算能力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茖W地組織口算訓練,有助于提高筆算的速度和計算正確率。
(二)學生心理方面原因
感知比較籠統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品質差。由于計算本身沒有情節并且外顯形式簡單,這樣更容易造成小學生感知粗略、籠統、不夠具體,再加上學生看題、讀題、審題、演算過程中又急于求成,因而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致使把計算式題中的數字、符號抄錯。瞬時和短時記憶易出錯。記憶是學習的基礎、知識的儲存、積累和更新都要依賴于記憶,無論是口算還是筆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時記憶力做保證。一些學生由于短時記憶力發展較差,直接造成計算錯誤。情緒不穩定。小學生在計算時,總希望能很快得到結果。因此,當遇到計算題里的數據較大或算式顯得繁時會產生排斥心理,表現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認真地審題,沒有耐心去選擇合理算法,從而導致錯誤出現。
(三)習慣方面的原因
有的學生在計算時不認真審題,做完后不愿檢驗;書寫時馬馬虎虎,字跡潦草,0寫得像6,6寫得像0,5寫得像8,把3寫成8等,有的筆算不打草稿,無論數字大小,一律用心算,有的沒有專用草稿本,亂打草稿。這些不良習慣,也是導致計算結果出錯的重要原因。
二、糾正措施:
(一)加強基礎知識教學是計算的關鍵
有些計算錯誤是由于運算的基本概念和算理不清造成的,為防止學生出現算理方面、計算法則方面的錯誤。教學時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加強算理計算的教學,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算理、計算法則,這是正確地進行計算的前提和基礎。如果學生不能將基礎知識掌握,靈活運用計算法則和計算技能,那么,學生的計算正確性就不能得到保證。如在教學四則運算時,學生必須掌握運算的順序和簡算方法,運算順序搞錯,那么計算結果也就錯了。再如教學多位數的乘法中,面對每次乘得的積的對位問題,有的學生只是記住了豎式的對位形式,可是遇到了乘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情況,錯誤率就會增加,因為學生的認知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對算理的理解也是模糊的。針對基礎知識出現的錯誤,平時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每天都讓學生做十道用豎式計算并驗算,對每位學生的計算我采取認真批改并加以評比。貴在堅持,學生的計算興趣和能力等方面都提高了。
(二)加強口算訓練是計算的基礎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筆算能力是在口算準確、熟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沒有口算的基礎,筆算就無從談起。因此,培養計算能力,要從加強口算著手。計算一道筆算四則運算題,有時用兩三個,多則用二十多個基本的口算,而這些基本口算中若有一個出現錯誤,那么整道筆算題就全錯了。對進位加、退位減,表內乘法和除法,更應讓學生熟練計算,每天堅持3~5分鐘口算訓練,形式應靈活多樣,并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谒憔毩曇龅教焯炀殻鸩绞炷苌?。要求學生做到正確熟練、脫口而出。通過堅持不懈口算訓練,使學生形成熟練的口算技能技巧,達到正確、迅速、靈活的口算目的,學生的計算水平和正確率取得了明顯成效。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是計算的保證
學生在計算中出現的錯誤,大多數是粗心大意、馬虎、字跡潦草等不良習慣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保證。平時計算時要求學生做到:認真核對數字和符號,計算題是由數字和運算符號組成的,比較單調。計算過程中容易產生視覺感官的疲乏,相似的數字和符號容易混淆。因此,抄題和每步計算時,都應當及時和原題或上一步算式進行核對,以免因為抄錯數字或運算符號而白忙一場。認真書寫、審題和計算,特別演草本要認真書寫。作業、練習的書寫一定要工整和規范,數字間要有一定的間隔,豎式要相同數位對齊,條理清楚。計算時必須先審題,弄清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沒有簡便的計算方法,然后再動筆計算。養成自覺驗算習慣,不僅可以看出計算過程和結果是否正確,還能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能力,使學生養成仔細、嚴格、認真的良好習慣。檢驗時做到耐心、細致,逐步檢查,發現錯誤及時糾正,教師應教給學生一些常用的檢驗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這樣能保證計算的正確率高。
通過對本班學生計算題失誤成因的分析研究,采取對大量的錯例分析,采取一些具體可行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計算正確率,減少、避免了計算中一些不必要的錯誤;通過研究學生在計算中的一些不良心理,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促進了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通過整個研究與實踐,我總結了以上提高學生計算正確率的有效教學策略。
篇3: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電子計算器使用公開課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算術型計算器表面各按鍵的功能。
2、了解算術型計算器工作的基本過程。
3、掌握算術型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計算器的鍵盤結構,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投影。哪個同學和老師比賽?看誰做的快?
57+26=82-49=12×27=351÷13=
36+47=41-18=26×28=544÷16=
師:同學們想知道老師為什么做的又對又快嗎?這節課老師就把這中間的奧妙告訴你們,相信你們知道后比老師做的還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電子計算器的使用。
(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一)計算器的認識
1、師:關于計算器,同學們都知道哪些知識?(學生自由發言)
2、師:大家說的都不錯,下面我們請計算器博士給大家介紹一下電子計算器方面的知識。(課件一下載)
3、師:聽了計算器博士的介紹,我們對于電子計算器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那么如何使用呢?我們繼續研究。(學生拿出準備的計算器)
4、出示思考題
(1)計算器包括哪些按鍵?
(2)這些按鍵的功能是什么?(學生通過實驗自己驗證)
5、匯報結果
(1)哪些是數字鍵?按下數字鍵在哪里顯示?他們什么關系?
教師任意報數,學生練習輸入
(教師強調輸入要從高位輸起)
(2)要完成加減乘除運算并顯示計算結果,還需要什么鍵?(四則運算鍵和等號鍵)(板書)練習12÷4(說出過程)
(3)
A、如果發現輸入錯誤,怎么辦?(清除鍵)(板書)
例如:9-3,
教師強調:清除鍵只清除錯誤輸入的4,前邊輸入的數據仍然保留。
B、如果一道題計算完畢,需要計算另一道題,這時應該怎么辦?
C、如果需要清除前邊的所有數據,應該怎么辦?為什么?
下面我們通過幾道四則運算式題,檢驗一下大家的學習效果。
(二)計算器的應用
1出示例1:用計算器計算389+260(板書)
學生自己試做,然后匯報過程。
教師關鍵要強調輸入數據和使用運算鍵的方法。
練習:
750+1473=2983-627=32×68=
1548÷43=49×39=17805-3976=
小結:加、減、乘、除的單項運算,只要選擇相應的四則運算符號就可以了。
2出示例2:計算68+5×25(板書)
單數組學生用筆算,雙數組學生用計算器計算。然后匯報結果。
1)提問:為什么大家的計算結果不一樣呢?誰來說說你是怎么計算的?
筆算:先算乘法5×25,再算加法+68,結果是193
計算器:
2)教師說明:算術型計算器由于沒有先乘除、后加減的自動識別功能,所以造成計算結果錯誤。
3)正確按鍵順序:
練習:
783+56×2157+272÷1794+184×3
3出示例3用計算器計算3024÷(167-83)
提問:
3)歸納總結
在什么情況,不需要記錄第一步計算的結果?
(第二步是加法或是乘法)
在什么情況,需要記錄第一步計算的結果(需要使用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