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學總結:月考小結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中學教學計劃總結:月考小結
這次考試是第二次月考,總的來說選擇題得分率較高,多是學生平均分在33分,說明多數學生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理解能力較強。非選擇題得分率較低,多數學生的平均得分在15分左右,得分率為37%。說明多數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沒有達到系統化。61題純屬基礎知識題,得分率較高但是還是體現了學生對于做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牢固。對于62題學生生搬硬套現象嚴重思路狹窄。63題考查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發散思維,反映了學生缺乏正確的思維方法,知識范疇不清晰,自相矛盾。64題得分率較高,說明學生對于這類題的答題技巧比較高,答題思路較完善。
檢測中反映了幾個具體問題:首先多數學生對于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掌握仍停留在死記硬背的水平上,缺乏重建和整合能力,至少把知識堪稱一個孤立的知識點,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知識進行遷移和轉化。由于中考不考地理所以學生缺少必要的地理素質,對于最基本的地理地圖知識缺乏,最基本的地圖無法辨識。
從學生們的答題情況上對于以后的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啟示。要轉變觀念,注重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發展。首先狠抓記住知識和基本理論,并學會融會貫通。要“準”:準確理解每一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含義和規定性,并把只是放在整體中去把握。要“活”:對于所學知識能運用靈活,學會對知識的遷移轉化,學會運用基礎知識去分析一些實際問題。其次要重視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只是都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一個知識體系,地理課也不例外。多以一定要在基礎知識上將只是整理為知識網絡,這樣就能隨時將知識從大腦的記憶庫中調動出來。最后要突出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創新素質,這是考試綜合化的一個趨勢,所以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引導學生關注現如今人類面臨和關心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創新素質,是學生能實現知識,能力和思想覺悟的統一。
*中學的學生地理基礎較差,自身自制能力差,通過幾次月考成績可以看出整體水平太差,所謂的高效課堂在這里真的行不通,學生們與想象的大相徑庭,所以根據與實際組織教學勢在必行。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2:初二八年級上歷史第一次月考試卷分析反思
初二八年級上冊歷史第一次月考試卷分析反思
一、試卷分析
1、試題結構
10月7日舉行的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題型結構和題量總體穩定,試題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堅持“立足基礎”和“提高興趣”的命題理念,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注重試題素材的正面教育功能和積極的價值取向,提倡整合學科知識以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和探究能力。
2、試題特點:
第一、依據課程標準,突出主干知識,注重基礎性。
第二、試卷整體性強,能力立意,三維能力有機結合。
第三、注重材料閱讀,考察學生的材料閱讀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四、形式靈活,銳意創新。
3、考試內容
考試內容
考試目標(課標要求)
1
*戰爭
了解虎門銷煙,*戰爭的經過、中國失敗的原因、《南京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2
第二次*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列強侵華的罪行、火燒圓明園。
3
收復新疆
左宗棠收復新疆。
4
甲午中日戰爭
黃海大戰,《馬關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5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洗劫北京,《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4、學生答卷情況分析
這一次歷史學科考試人數292人(我所任教的6個班級),全卷總平均分63.869,試題難度0.419,
選擇題
總得分:11644,考試人數總共:292人,平均得分:39.876分,平均失分:20.124試題總分60分,難度系數為:1
篇3:初二八年級語文上第二次月考測試卷10月份試題
初二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次月考測試卷
一、基礎知識(每題2分,共12分)
1.下列加點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A.憎惡(zèng)瑣屑(xiè)涎水(xián)
B.詰問(jié)惦記(diàn)胡同(tòng)
C.哀悼(dào)奔喪(sāng)取締(dì)
D.頹唐(tuí)糟糕(zāo)骷髏(kū)
2.下列詞語中不含錯別字的一組是()‘
A.蹋敗和藹煩躁噩耗
B.仲脹懼憚尷尬呵斥
C.潦倒交卸渴幕焦灼
D.跋涉賦閑狼藉伎倆
3.下面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觸目傷懷(心,心中)人頭濟濟(形容人多)
B.情不能已(停止)猝然昏厥(出乎意料)
C.情郁于中(聚集)猶豫再三(重復三次)
D.識文斷字(判斷)從容不迫(不慌不忙)
4.依次填人下列句中空缺處,恰當的一組詞語是()
④有人在外的家屬一時陷入恐慌,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