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九年級(下)語文第二單元教學小結

九年級(下)語文第二單元教學小結

2024-08-01 閱讀 7757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九年級(下)語文第二單元教學小結

人教版九(下)語文第二單元的文體屬小說。學生已經了解小說體裁的基本特點,九(上)語文學過《談談小說》的短文,所以,教師的精力應放在引導學生認識小說的社會深刻意義和寫作技巧上,同時,可以把新課當課外閱讀材料使用,而不要過多分析肢解。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初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面介紹我的具體操作方法。

教學《孔乙己》,我先讓學生自學,用300字借助記敘六要素縮寫故事情節。講評的時候,告訴學生大家運用的語言表達方式就是“記敘”,不同于第三單元散文作者運用的“描寫”。這兩種表達方式是學生習作中最常用到的,也是課外閱讀時經常遇到的主要表達方式。第二步,我請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人物的語句,并分析孔乙己貧窮、遭人取笑的內在原因,歸納孔乙己的個性特征。之后,讓學生分析孔乙己跟哪些魯鎮人發生交往聯系,透過他們的語言表情分析他們對孔乙己的態度優劣及其靈魂美丑。這樣,學生對孔乙己這個形象及其生存的社會環境――魯鎮有了個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布置學生改寫《孔乙己》,可以改寫結局,可以增加情節,該文必須寫成記敘文,而且要適當運用一些描寫。同時,喜歡寫議論文的同學可以以《孔乙己是我的鏡子》、《孔乙己悲慘命運給我的啟示》為題,寫寫讀書心得。從批閱學生習作的反饋來看,《孔乙己》只用兩節課,但學生收獲頗豐,既復習鞏固了舊課,也得到最新的學習成果。在教學過程中,值得教師點撥的是環境描寫及其表達效果。魯迅喜歡運用凄涼的自然環境描寫,來渲染主人公的悲慘命運,像《故鄉》也是這么做。

教學《變色龍》,我改變了以往很多教師采用的分角色朗讀課文的做法,因為那樣操作很花時間,學生得到的往往是空洞的印象。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我采用先小測后講評的辦法。小測花一節課時間,題目如下:

1、小說的主人公是誰,作者運用哪些描寫的方法來刻畫他?請用幾個簡潔的詞語歸納他的個性特征。

2、請找出寫奧楚蔑洛夫軍大衣的語句,并根據上下文簡析他說話時的內心狀態。

3、從課文第一段找出關于社會環境描寫的語句,并簡析小說的故事是發生在怎么的社會背景下的,反映當時的俄國處于怎樣的社會經濟狀況?

4、我們學過的小說課文里,像奧楚蔑洛夫這樣的人物形象還有嗎?請舉例說明,用幾句話概括說說他們在特定環境中的可笑情狀。

5、本文大量運用了對話描寫,對話對小說的結構和表現人物方面,分別起了什么作用?

教師通過批改小測,全面了解學生閱讀能力達到什么層級,第二課時進行講評,讓學生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關于《蒲柳人家》和《熱愛生命》的教學,經了解,得知兄弟學校沒有教。我則采用折中的辦法,即布置任務讓學生自主完成。比如,可以利用周末寫日記的機會,讓學生縮寫課文。如果不愿意縮寫的,可以寫讀書心得,或者模仿兩文分別編寫兩個故事片段,既可依據原文,也可大膽創新。

總之,進入初三了,教師的教法可以順勢而動,不拘泥于老一套。語文教學活動的最高目標無不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優質課教學設計反思:魚我所欲也(初中語文九年級教案)

教學設計學科名稱:《魚我所欲也》(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人教版)

所在班級及學生學情分析:九年級〈2〉班,共有學生45名。作為九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經有兩年半的文言文學習經歷,有一定的文言文的積淀,有一定的文言語感。所以本節課將努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激情,努力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體驗,自主探索,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師角色,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和學習伙伴;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中,對話探究,共享成果;

教學內容分析:

孟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一書在宋朝時被朱熹列為《四書》之一,成為儒家經典。孟子思想在歷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在學習本文字句的同時,對孟子的思想體系略作剖析,這有助于學生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魚我所欲也》一文主要是議論。其論證方法,學生不易掌握,因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那些表述其觀點的語句和他常用的術語加以分析,講深講透,并以此來剖析他的“舍生取義”的思想,以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教學過程中還應加強朗讀,使學生加深體會文章的內容和文章的氣勢,從而體現孟子善于論辯的特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擴充文言詞匯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張,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

能力目標

1.強化朗讀訓練、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2.把握古人運用具體事例、正反對比或比喻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觀點。

德育目標

引導學生正確選擇,摒棄一己之私利,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重點

1.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內涵,辨析“失其本心”與“舍生取義”的關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具準備:

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這是文言文教學最實用的教法,可采取多種形式的讀,如墨讀、齊讀、跳讀、精讀、美讀等。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感受語言,體會文意,進行文化熏陶。

2.質疑法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問,或對文章觀點提出自己的見解,或就淪證過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大膽質疑。鼓勵學生自主質疑,有利于發展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鑒賞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作者情況介紹,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查找的資料來完成,教師選出具有代表性的課件,向大家展示。

孟子(約前372

篇3:九年級下語文畢業班教學工作總結

九年級下冊語文畢業班教學工作總結

由于這一學期是學生初中階段的最后沖刺階段,是學生比較重大的第一次人生選擇,教學的成敗往往會改變學生的命運。介于此種原因,我作為**級2班的班主任,又作為科任教師,也引起了足夠的重視。我在這一百多個日日夜夜里,把整個身心都奉獻給了這神圣的三尺講臺。我忘記了春暖花開的繽紛,也忘記了夕陽西下的絢爛,任青春在我的身后默默地流失,我卻猶如未覺地在這方寸之間沉醉。回首這一段艱辛的歷程,我無怨無悔,因為我沒有辜負這半年的時光。在這一段時間里,我主要做了一下一些工作:

一、認真處理了教材

(一)以閱讀教學為主,共完成6個單元共24篇課文的閱讀教學。每個單元一個主題,達到相應的學習目標。

1.圍繞“土地情思”這個主題,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加深對祖國和家鄉的感情。關注詩中飽含著詩人思想感情的具體形象,反復朗讀課文,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欣賞凝練的詩歌語言。

2.圍繞“人物畫廊”這一主題,在了解小說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小說的主題,學習欣賞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進一步了解小說多樣化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

3.圍繞“生命”這一主題,引導學生認識生命形式的豐富多彩、生命成長的規律、生命過程的艱難曲折,認識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

4.引導學生學習戲劇劇本和影視劇本,了解戲劇文學和影視文學的一些特點,更好地欣賞戲劇和影視,豐富對生活的藝術感受,進一步培養文學鑒賞能力。

5.學習了先秦諸子散文,強調朗讀、背誦,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所闡述的道理。

6.繼續學習了古詩文,引導學生掌握了文言常用詞語,理解詞義和句式,反復朗讀、記誦,逐步積累語言材料,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二)完成了六次綜合性學習,繼續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篩選信息的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腳踏一方土》,引導學生從各個層面對我們腳踏的這一方土地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使學生了解我們國家的土地資源狀況,認識到土地對于人類的重要性。《走進小說天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視野,引導讀書方法,陶冶情操;用普通話復述小說情節,介紹小說人物;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學習虛構故事,嘗試進行小創作。《關注我們的社區》,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語文、應用語文;在社區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樹立社會責任感,更好地發展個性;提高語文能力尤其是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乘著音樂的翅膀》,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讓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對他們的思想和主張有初步的認識,并從中汲取營養。《歲月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