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八年級歷史下教學計劃及教學進度人教版

八年級歷史下教學計劃及教學進度人教版

2024-08-01 閱讀 8039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八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及教學進度人教版

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為了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配合好學校的各項工作,進一步落實貫徹好教育教學方針,我依據學校的工作計劃制定了如下的教學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八年級歷史課,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實,大多數學生課堂上缺少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不注意知識點的整合,缺乏歸納分析能力,這些都是教學的不利條件,有待于進一步加強、改善。

二、教材內容分析

《歷史》八年級下冊,內容主要包括了中國現代歷史部分,歷史時空跨度大、歷史問題高度概括、具有歷史現實感和社會實踐性、滲透了較強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它承接《歷史》八年級上冊中國近代史發展線索,設置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建設有***主義”等五個學習單元,概述了20世紀后半葉中華人民在前進道路上歷經的兩次歷史巨變,反映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和gg開放、走有***主義道路的歷史發展過程。

三、教學任務和目標:

1、八年級下冊歷史教學,力求向學生傳授中國現代歷史基礎知識,基本線索,讓學生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歷史人物的歷史功績,了解現代中國基本國情,認識新中國的建國史、探索史、發展史、外交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

2、繼續傳授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學會歸納整合歷史知識,學會從眾多歷史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揭示歷史規律,開啟聯想和想象,自主探究,從學會到會學。

3、通過中國現代愛國史實,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社會主義國情教育,領袖人物的開拓教育,民族團結教育,使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具有創新和開拓才能,掌握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的本領。

四、具體措施

1、本學期繼續以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為己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增強學生素質、思想、培養能力,按質按量完成教學教育任務,使學生掌握中國現代時期的的歷史。

2、重點學習前五個單元的內容,為中考打好基礎。

3、認真鉆研課標、教材、教參;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每一個導學案,上好每一堂課;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4、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發現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5、積極探索多種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

6、積極組織開展教研活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搞課題研究,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

7、優化課堂教學。嚴抓紀律,采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閱讀、自學等方式,啟發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和學會學習和做人。

五、教學資源的開發:

利用學校圖書室、網絡及其它媒體開發教學資源,相關歷史背景資料、影片等播放給學生觀看,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對歷史資料的理解。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

1第一課

2第二、三課

3第四、五課

4單元復習測驗

5第六、七課

6第八、九課

7第十、十一課

8第十二、十三課

9期中復習

10期中考試

11第十四、十五課

12第十六、十七課

13單元總結測驗

14第十八、十九課

15第二十、二十一課

16第二十二、二十三課

17單元復習測驗

18期末復習

19期末復習

20期末考試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篇2:初二八年級上歷史第一次月考試卷分析反思

初二八年級上冊歷史第一次月考試卷分析反思

一、試卷分析

1、試題結構

10月7日舉行的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題型結構和題量總體穩定,試題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堅持“立足基礎”和“提高興趣”的命題理念,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注重試題素材的正面教育功能和積極的價值取向,提倡整合學科知識以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和探究能力。

2、試題特點:

第一、依據課程標準,突出主干知識,注重基礎性。

第二、試卷整體性強,能力立意,三維能力有機結合。

第三、注重材料閱讀,考察學生的材料閱讀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四、形式靈活,銳意創新。

3、考試內容

考試內容

考試目標(課標要求)

1

*戰爭

了解虎門銷煙,*戰爭的經過、中國失敗的原因、《南京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2

第二次*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列強侵華的罪行、火燒圓明園。

3

收復新疆

左宗棠收復新疆。

4

甲午中日戰爭

黃海大戰,《馬關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5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洗劫北京,《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4、學生答卷情況分析

這一次歷史學科考試人數292人(我所任教的6個班級),全卷總平均分63.869,試題難度0.419,

選擇題

總得分:11644,考試人數總共:292人,平均得分:39.876分,平均失分:20.124試題總分60分,難度系數為:1

篇3:八年級上歷史科期中測試卷質量分析

八年級上冊歷史科期中測試卷質量分析

這次期中考試的試題有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每部分都有錯題。選擇題以3、6、7、11、13、題做錯的人數較多,審題不清,個別知識點換種方式出現,學生就不會運用;對個別歷史事件的時間容易混淆。第21題考查的是第二次*戰爭的相關知識點,難度適中,大部分學生答得不錯。第22題考查的是1901-1921年的幾個歷史事件,前兩個問題學生還是可以做出來的,第三、四個問題需要學生的理解能力,難度較大。第23題考查的是第二單元的知識點,這部分學生做的一般,主要是審題不清楚。第24題考查的是第三單元的內容,第2、5個問題的難度較大,大部分學生沒有完成,學生失分非常嚴重。

問題和分析

1、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本次試題基礎題占一半,容易題占一半左右,從答題情況看,材料題失分相對較多,主要原因是基礎不扎實,課本知識掌握不夠。

2、教師課堂雖對重點,難點花足功夫,細致講解,重復強調。但課后,由于學生沒能自覺及時做好復習,練習鞏固,使學生知識消化不良,課本基礎知識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亂,沒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適當的識記,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3、學生考試過程中審題作答存在隨意性,考試技巧有待提高等問題,導致知識無法得以有效運用,客觀題失誤頻頻;主觀題有一部分學生語言表述不規范,要點不突出,邏輯性不強;

閱讀不認真,有效信息獲取不足,概括歸納信息的能力欠缺;舊教材的知識點學生了解的少,得分不多。

改進措施

1、繼續抓基礎,反復練習。

2、放慢新授課的速度,使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達到更好的效果。

3、培養學生閱讀、概括、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4、考試作業的批改,評講要及時,應注意審題技巧,答題規范性等問題的指導與訓練,對癥下藥,適當的訓練是鞏固和理解知識點的必備途徑。

5、加強學法指導,指導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