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家初中校園網建設管理規劃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自全面啟動中小學“校校通”工程以來,全國各地中小學校都積極投入到校園網建設中。坐落于乳山北部山區的馮家中學也在醞釀著信息化建設的啟動。乳山馮家中學是馮家鎮唯一的初級中學,校長李乃友對自己學校的未來發展有著清晰的規劃,力爭在3年之內將學校創辦成省示范初中。李校長在規劃學校的未來的同時,也一直在深深地思索著一個問題――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半年來,他先后走訪了不少的學校。通過了解,他發現:大部分學校都只是花錢買來了電腦、服務器和教育軟件,搭成了網絡環境。由于一些學校對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和管理毫無整體思路。因此,最后的結果就是,教學和管理水平沒有提高,校園網卻成了老師們上網打牌的工具。李校長覺得,這樣的教訓實在令人心痛。同時,他也接觸了許多的廠商。可是,令李校長失望的是:這些廠商的工程師一上門,不是使出渾身解術推銷產品和方案,就是大肆泛談信息化的背景和好處,但一問到校園網如何才能用起來,就變得瞠目結舌。這樣的廠商是不可能提出自己對教學和管理的建議的。通過調研,李校長暗下決心:馮家中學的校園網建設基礎架構的搭建只是整個信息化建設的工程部分。工程必須在規劃指導下完成。如何分配校園網建設的人、財、物?李校長總結出“三個三分之一”的獨特理論:基礎建設占三分之一,資源建設占三分之一、隊伍建設三分之一。校園網建設的整體規劃一基礎建設:樓宇之間采用千兆主干光纖連接。百兆交換到桌面,每個教室都有一個專門的接入信息點,為學校將來的發展作好準備。通過乳山教育網與Internet相連。二資源建設:采用乳山市提供的教育教學資源庫、電子圖書庫、影視庫。在此基礎上,后續運行階段,學校自建資源非常重要,是積累優秀教師智慧的最佳途徑。三應用建設:采用聯想網絡教學系統、聯想校園網視頻服務系統。四隊伍建設:這也是李校長最關注的部分。學校將在不同時間針對不同對象舉辦不同內容的培訓。基礎培訓面向全校老師,主要內容為計算機應用培訓、Internet應用培訓。應用培訓面向教學骨干和青年教師,內容為Windows98、Word2000、Excel、Frontpage。對學校的技術核心骨干將邀請技術專家進行研討、學習。插上教學管理騰飛的翅膀在"整體規劃"的基礎上,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制定"兩步走"的分布應用計劃。由于該校領導一直非常重視隊伍建設,通過學校前期投資建設的微機教室和多媒體教室的應用,使學校老師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一、網絡中心本年度的工作計劃:1、進一步加強繼續建設的準備工作,盡量做到周全仔細,為校園網下一步的順利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2、規劃合理的網絡投資,做好校園網建設工作。3、進一步加快校園網絡的技術培訓工作,以便今后能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校園網。4、逐步組織人員實施某些實用性應用軟件的學習工作。5、進一步完善校園網絡的主頁設計工作,作好對外宣傳工作。6、做好網絡管理、網絡運行、網絡服務三大塊的調研工作,以吸取其他學校校園網的經驗教訓等。7、加強網絡管理,健全校園網的管理規章及制度。8、在調研的基礎上提出校園網的合理應用策略。三、規劃:第一、網絡硬件平臺建設由于學校的網絡建設投資基本到位,爭取在年底建成一個先進、可靠、穩定的校園網絡,這將是本年度網絡中心工作的核心。1、校園網骨干網設備的規劃由于我校布線點數較多,部分地方點數較密集,如教學大樓,這就決定了必須采用層次結構的交換分布,即多個分中心共存。因此,對骨干網應用和流量進行分析,制定出設備定型方案,對原有方案進行適當調整、優化,使之更符合我校實情。2、IP地址規劃我校已經申請了因特網IP地址,如何利用和管理好IP地址,關系到我校校園網絡以后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很有必要做好IP規劃與分配。3、網絡應用軟件系統建設規劃校園網的應用主要包括文件服務、軟件下載、多媒體、VOD視頻點播和遠程教育系統等。針對我校具體情況,建議對通用性較強,影響面廣、開發周期長的應用系統原則上采用購買為主的方針;而通用性較弱,影響面較窄、開發周期較短的應用系統則采用學習與自主開發為主,軟件下載中心、廣播電臺、VOD視頻點播系統等。第二、網絡管理規劃加強中心隊伍人員素質的建設和培養。加強校園網絡技術的改造和更新。加強管理工作,實現管理規范化、制度化,為校園網全面實現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加強兄弟學校計算機網絡管理和維護技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中心的管理水平。健全校園網的管理規章及制度。在調研的基礎上提出校園網的合理應用策略。馮家初中網管員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2:中小學校園網建設現狀分析及應對策略
淺析中小學校園網建設現狀分析及應對策略
論文摘要:伴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校園網絡建設已成為衡量一個學校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本文通過對當前中小學校園網建設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存在的問題,并且對中小學校園網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校園網現狀、信息化
1中小學校園網建設現狀
2000年11月14日教育部發出《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實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校校通”工程的目標是:用5~10年時間,使全國90%左右的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能夠上網。到目前為止,全國各地投入大量資金建成了各級地方教育信息網,互聯各個學校的校園網,并連接市、省教育信息網絡中心,形成省、市、縣、鄉一體化的教育網。
2校園網在建設與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2.1部分設備安裝不到位,配件不齊全
中小學校園網建設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門統一規劃,統一招標。最終由某個公司負責建設項目。中小學校只負責協助工作,具體不參與建設工作。最終由教育行政部門統一驗收項目工程。各個專家在最終驗收時,只是對核心交換機、防火墻等主要設備進行檢查。在保證網絡能正常、安全運行的情況下就認定是工程合格了。這也是合理的。只是在實際運行中,管理員發現部分設備不能正常運行,比如個別磁盤、服務器柜上方的風扇等等。另外,部分設備自帶的說明書、數據線等標準配置所附帶的設施都沒有。這為后來的管理與維護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但經專家驗收已經合格了,所以再要索要這些東西就沒那么容易了。
2.2各個學校缺乏計算機及網絡相關專業技術人員
各中小學校信息技術課時數少,加之又是非考試課目,教育部門和各學校都不重視計算機相關專業教師的引進。造成好多學校沒有一名專業的計算機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另外,好多學校存在著一種怪現象:計算機老師很多,卻沒有一個能真正懂計算機的。這些教師大多數是后來進修計算機專業的,屬半路出家,工作以后為了混文憑,也沒有進行系統的相關知識的學習。根本無法勝任工作需要。領導認為能搞工作、干好工作的老師很多,卻實際上沒有一個能勝任,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校園網的管理工作與維護。
2.3重硬輕軟,資源匱乏
中小學校園網建設由政府出資,統一采購,設備在當前可以說是一流的。完全可以滿足中小學日常教學、管理工作需要。單純的硬件設備并不能叫做校園網,網絡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軟件來實現,軟件建設應是校園網的核心內容。然而中小學校園網建設中存在重硬輕軟的傾向。有的學校認為配置越高越好,熱衷于購買新高檔機,盲目追求潮流,致使購買設備使用率不高,成了顯示辦學條件的陳列品。例如,學生機房中無多媒體網絡教室軟件。教師在上課時無法控制學生上機行為,導致學生自由渙散,上課時聊天、玩游戲、上網。教師顧此失彼,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另外,教育資源網上的資源少之又少,而且更新速度慢,無法滿足廣大師生的需求。教師只好在互聯網中尋找所需的資源。這樣增加了教師信息檢索的時間和難度。
2.4資金的一次性投入,校園網的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我國公立中小學校全部是財政撥款單位,學校不收學費,經費由各級政府部門全額預算。建設校園網的設施同樣由政府出資。政府部門一次性購買校園網所需的各種設備。各個中小學樣無需資金負擔。但在以后的運行中,管理與維護的費用由各學校自己出資。好多學校由于生源差,財政經費預算少,維護日常的教育教學開資的經費都比較困難,更不用說來管理和維護校園網了。學校為了省電費和維護的費用,學校web服務器、ftp服務器等平時處于關閉狀態,只在迎接上級部門檢查的時候啟用。
3解決的策略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筆者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以下解決方法。
(1)教育主管部門(電教中心)應該加強各學校的監管力度。各學校網絡管理人員也要積極配合教育部門做好校園網設備的查收與登記工作。同時管理員將廠家提供的所有硬件設備配置說明清單與實物進行對照檢查,列出所缺設備及存在的問題,及時報告相關主管部門,教育主管部門根據與廠家簽訂的設備售后服務承諾合同規定,及時聯系廠商,進行設備的更換與完善。
篇3:中學校園網絡建設與應用有利于實現計算機輔助管理
淺談中學校園網絡建設與應用有利于實現計算機輔助管理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中學校園網絡建設目的:建好校園網絡有利于實現計算機輔助管理;建設校園網絡應做到經濟性、實用性、安全可靠性、可擴展性的原則;建網工作思路:兩個現代教育技術系統,四個現代技術教育中心;加大校園網絡應用,各部門實現計算機輔助管理,組織成立課件制作組,組建校園電視臺,對師生進行信息技術培訓,以國際互聯網為拓展,多方位多渠道充分利用校園網絡進行計算機輔助管理。
關鍵詞:中學校園網絡建設,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輔助管理,校園網絡應用,師生信息技術培訓
正文: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在信息社會里首先要求教育信息化,教育現代化,教育網絡化。在中小學應用計算機輔助管理將大大提高辦學效益,而計算機及校園網絡建設是中小學計算機輔助管理的"重中之重"。普通中學已經有必要而且可能建設校園網絡。現在許多省重點中學在建網工作中做了不少探索。我校作為福建省一級達標中學,也高標準地建設了季延中學校園網。我們在長期的實踐與管理中得出:首先要建設好校園網,同時也要努力用好校園網,充分發揮校園網絡資源在計算機輔助管理中的作用。
1、建好校園網絡有利于實現計算機輔助管理
以Internet為代表的網絡技術已經逐步進入社會的各個領域,
一、中學校園網絡的建設
也進入了普通中小學的教育。建設校園網絡增強了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能力,從而更加有利于推行計算機輔助管理。各種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網絡資源共享能讓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優化配置,大大提高了學習和工作效率。Internet為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非常廣闊的信息源泉,從而讓師生有一個學網、用網場所,能盡快適應現代化技術教育。
2、建設校園網絡注意事項:
我國國情決定了發展中國家辦大教育,校園網絡建設更不能搞"一哄而上,一刀切"。在建設中應根據本地區本學校的實際情況努力做到:經濟性、實用性、安全可靠性、可擴展性的原則。"物美價廉"同樣適合于建設校園網絡,不能盲目追求形式,盲目攀比,要做到經濟實用。同時也要加強管理應用,應該對學校師生進行必要的培訓,鼓勵他們多應用校園網絡于日常教學生活中去,不能只是為了學校"達標上檔次",而讓網絡單純成了參觀的對象,讓資源成為擺設。
3、校園網絡具體建設實踐:
下面以晉江季延中學校園網絡為例簡單闡述校園網絡具體建設的一些做法:
A.操作平臺的選擇
采用NovellNetWare網絡操作系統和MicrosoftWindowsNT4.0網絡操作系統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