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中學教研處工作總結
**-**年度(下)中學教研處工作總結
**年度學校教研處以《溫州市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永嘉縣**年“促進有效學習”課改工作推進方案》為指導,結合我校教育教學科研發展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改革,積極開展教育科研,把教育理論與教改實踐結合起來,尋找教育規律,解決教育存在的問題,為學校教育行政決策服務,為教育教學服務。在本年度結束之際,將完成的工作總結如下:
1.加強學習,推行有效學習課堂1+6變革模式
以學習實施“促進有效學習變革項目”為契機,緊緊圍繞新課程改革,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益,以深化初中課堂變革為重點,面向全體學生。繼續探索開展初中各科“掌握學情,以學定教變革實驗項目”為核心,規范教學行為,通過研究和深化教學改革,積極探索“輕負擔高質量”的1+6課堂教學模式。1指45分鐘的前面五分鐘的激情朗讀(或閱讀)(注:各學科按照自己學科特征具體安排內容來開展);6指課堂教學的六大環節:導、思、議、展、評、測。要求教師公開課要上1+6教學模式的課。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認真做好中青年教師培養工作,組織青年教師參加上級開展的教學研究活動、開展骨干教師研修培訓,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組織開展市、縣組織的學科素養考試、基本功比賽和教師學科知識競賽,收集疑難問題,確定研究主題,發動教師撰寫精品課例,案例,引導教師研究教材,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3.加強教研組長隊伍建設
定期組織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學習理論,更新教學觀念,強化問題意識,提高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提高教研活動的策劃、組織能力。加強校本教研指導,提高校本教研質量。通過優化教研組建設、做好優化備課過程、優化課堂教學、優化作業設計與反饋、優化質量測評,繼續關注后三分之一學生的學習。
4.研究教學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加強新課程評價研究,做好各科期中、期末的考試試卷質量分析工作,引領教師研究學業評價,改進教學行為。貫徹落實教育局關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精神,開展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5.開展“三小”活動,提高學生素養
開展學科基地學?;顒?,做好“三小”的培養工作。通過學生學科素養大賽、小論文評比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優秀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進一步得到發展。
6.加強學校學生學科知識競賽工作,每學期除了參加學區級、縣級、市級的競賽外,每年組織學生參加省睿達杯數學、科學競賽、全國希望杯的競賽,充分發揮學生的智慧,為學生發展搭建平臺。
7.開展教師、班主任教育教學論壇活動,讓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的工作經驗向學校老師們交流,匯報。我校陳賢華、朱萍、汪遠鋒、謝李義、吳文文、季建微等教師都參與學校論壇活動。
篇2:高中教研處工作總結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高中教研處**年度工作總結
根據我校**年度教學工作重點,高中教研處本年度繼續堅持求新務實作風,深入開展各項教研活動,著力夯實各項常規管理,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服務于走班選修實踐,扎實有效地促進了我校教學教研工作的持續發展。
一、抓實師資培訓工作
(一)外出學習先進
學校投資100余萬元先后安排骨干教師160余人次外出學習,參觀考察浙江走班先進學校,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研討培訓會、高考備考會、優質課觀摩、省骨干教師培訓等,汲取外地先進經驗。教研處規范外出培訓制度,制定《高中部教師外出學習、培訓登記表》、《外出學習、培訓教師須知》,參訓教師回校后書寫感受、作報告,業務水平快速提升。
(二)全員教師培訓
暑期組織全體教師集中學習,表彰優秀,匯報成長,展示課堂教學改革成果,效果良好。
(三)名師工作室“教師講壇”
外出學習教師在本學科工作室開講壇作報告十余場,自我提升,先進共享。
(四)新教師業務培訓
假期為新上崗教師進行專門崗前培訓。3月份和9月底各開展一次新教師“上崗公開課”。組織兩次師徒結對活動,發放《新教師業務成長手冊》,督促師徒共同經歷的專業化成長的學習過程。新教師“上崗課”后及時點評總結并評獎。
二、有序開展各項教研活動
(一)上半年創新舉辦“課例分析式”大教研活動
兩個年級同學科教師集中觀看高二年級“成果展示”活動中的課堂現場錄播,仔細觀察、分析教師、學生在各環節中的表現。邊觀看、邊思考、邊交流、邊總結,充分研磨各環節細節,各學科歸納結論匯總到報告書,再次進行實踐與思考。教研處總結十條努力方向,促進教師、學生課堂行為的規范和有效。
(二)“微課”作品評選及展播
4月份組織全員學習“微課”具體制作程序;5月份每人上交1件“微課”作品參評;6月份推薦優秀作品參加全國第三屆微課大賽;暑期獲獎作品在微信公眾服務平臺展播,較好推動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三)下半年有效開展“同課同構異課堂”對比展示活動
高二年級每學科選拔兩名教師作全校公開展示。同一學科的兩名教師同授一個課題,使用同一個學案;聽課教師分角度觀察在相同環節上授課教師所展現出的不一樣的應用。在對比觀察中發現更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方法與技巧;在對比評課*同破解“拖堂”、導學案使用不科學不規范、討論空洞化、合作形式化、自主虛假化、評價不到位等課改難題,使課堂效果日趨完善。
教研處參與聽課、評課全過程。直播課堂現場,鏈接錄播網址、分組留存照片、對比記錄發現、文字總結得失、整理評課匯報,全方位、多角度細致、有效開展活動各環節,效果明顯。
(四)有序展開“走班及選修”系列研討活動
針對“走班”和“選修”6月份、9月份兩次利用論壇進行網上學習研討,11月份舉行“嘗試初體驗”交流活動,促進改革年級、改革學科工作的順暢。
(五)及時促進高三復習出成效
3月份調研**屆高三年級試卷講評課,研討試卷講評課有效課型;9月份調研**屆高三年級一輪復習情況,檢驗小組合作式復習成果;11月份、12月份兩次召開“二輪復習”備考研討交流會,促進高考復習的有效、高效。
(六)務實開展“五個一”活動
鼓勵每位教師“上一節公開優質課,寫一篇優秀課例反思,做一個精品微課,完成一篇教學論文,獲得一個專業獎項”。1月初驗收各項擇優編輯???、在微信公眾平臺展播或推薦到上級參加各類評選,幫助教師進步、成長。
(七)安排組內公開課四次,240余節
深入到每節公開課課堂,和教師們一起聽課,督促網上評課反思。建立聽、評課制度,檢查教師《聽課教師課堂觀察分析記錄》本三次。不定時聽推門課、常態課,了解各年級教學實況,促使教師備好課、上好課;轉課觀察數學、英語學科分層走班情況,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協商解決方案;制定《課堂教學情況巡查記錄表》,對高一高二年級的每周巡課進行督察。
三、優化學習交流平臺
(一)充分發揮“教研論壇”主陣地作用
每月為教師開展主題教研、問題教研、聽課評課、好文章推薦等活動做布置與驗收工作并于學期末完成各項優秀的評選。每月初發布網上研討大主題,高一高二側重研討“課堂教學改革”和“走班選修”實踐,高三重點總結“高考備考”策略。本年度研討大主題12個,發帖1388個,跟帖8300余條;推薦好文章1500余篇,回帖評論達萬余條,形成濃厚的教研氛圍。每月擇優在校園網“教研天地”專欄集錦并在微信公眾平臺展示,方便教師再次學習。
(二)編輯出版《教育科研》??汀督逃蒲小泛唸?/p>
結合學校教學教研活動本年度編輯出版四期??謩e為“優秀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改革階段總結”、**“分層走班”與“校本選修”實踐和“高考備考”經驗交流。制作七期《教育科研》簡報,報道最新教學教研信息、表彰先進。
(三)定期召開教研組長、版主經驗交流會
發揮集體智慧,齊心協力做好各項工作。每月校園網推介優秀教研組弘揚先進,每學期評選優秀教研組、優秀版主予以表彰、鼓勵。
(四)穩步推進名師工作室工作
為進一步發揮名師專業引領作用,加速教師專業化發展,三月份高中部成立了十個學科名師工作室。教研處在教研論壇“教師成長”版塊為每個工作室建立業績發展檔案,并制定了《高中部“名師工作室”年度考核評價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保障了工作室工作的正常運行。目前各工作室活動開展有序,為促進我校教學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年終將第一次進行過程性總結評價。
四、指導課題研究工作
根據上級課題管理要求,教研處本年度組織和指導四項課題立項,三項省教育學會“十二五”規劃課題結題,并對10項課題研究進行了中期指導和檢查,使課題研究工作切實推動我校教育教學改革進程。
五、其他工作
(一)組織選拔教師126人次參加國家、省、市級優質課、論文、教學設計、微課、教學案例、公開課展示、課件、教研成果等各項評比,89人次獲獎。其中全國第三屆微課大賽我校21名教師獲獎,衛國強等三人榮獲一等獎;李書卷老師榮獲全國教研成果一等獎。
(二)全年為我校參加各級優質課評比活動的教師錄課140余節。
(三)撰寫**-**年高中教研處亮點工作匯報,高質量完成《開拓奮進的四年軌跡》PPT。
(四)總結整理我校高中教學改革和網絡教研工作,撰寫5000字匯報《上下求索謀突破課改花開吐芬芳――*邢臺外國語學校高中教學改革紀實》發表在**年4月21日《邢臺日報》。
(五)組織安排“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網上曬課活動。制作“PPT曬課易操作教程”,整理上報三個校區教師教學實錄及教學設計百余件。
(六)微信公眾平臺管理。整理、編輯校園網高中部各科室、各年級發布新聞稿件每周三次分批推薦到微信公眾平臺。
(七)進一步完善教研處各項規章制度,細化各項管理。收集各年級各處室亮點工作,撰寫創建5A級學校交流匯報順利通過驗收。
高中教研處
**年12月31日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3:上半年中學教研處工作總結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年上半年中學教研處工作總結
本學期學校教研處堅持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認真落實縣中學研訓部進一步貫徹“研訓一體”的宗旨,以教育科研與評價為先導、以教師專業化成長為目標,圍繞教育熱點、教育真問題開展教研工作,進一步提升教研實效,積極參與課程課堂改革,深入開展“1+6課堂教學模式變革”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活動,創新研訓的工作新模式,為學校發展和師生成長服務。值此學期結束之際,總結一下本學期學校教研工作。
第一方面主要完成一下工作
1.課堂改革工作
(1)對1+6的課改模式深入研討,各大組本學期必須開六次全組的研討公開課,分別對6環節進行研究(各備課組分到2次)
(2)本學期做好發展中心對我校貫徹1+6的課堂模式進行檢查的準備
(3)本學期公開課教師要真上課,備課組長要發校訊通知,要發到博客,要有人聽課、要有內容、記錄、照片。
(4)教師公開課前教研員、組長、備課組長要加強指導,公開課至少有三位以上教師來聽,公開課后一定要開展議課,有記錄
(5)公開課、集體備課(有待改進)材料由備課組長負責上傳
(6)大組公開課、專題講座(有內容、時間、地址、圖片)材料由學科組長負責上傳
(7)師徒結對指導有學科教研員協助教研處工作
(8)本學期對1+6的課改模式實踐的經驗總結
陳##陳##潘##李##瞿##提煉6如何做的問題
學科教研員金##、汪##、蔡##、謝##、朱##提煉1如何做的問題。
2、課程改革
積極開展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研究。做好學校課程方案、學科課程實施計劃、拓展性課程開發與建設、精品課程建設(課程綱要、教材編寫、教學設計)的調研、培訓、指導、評比工作。
積極開展試點校課改、問題研討、成果展示等活動,及時提煉成果,總結經驗,打造我校課改品牌項目。
動員教師積極參加楠溪文化課程群開發,構建我縣當地文化課程的結構體系。
3.做好課題申報、研究、課程建設、教科研成果推薦評比工作
本學期參與課題申報研究有胡中月、金亦珍、孫淑懷、陳招東、李偉文等。我校應小明老師參與楠溪文化課程群開發研究。推薦陳招東、張幫立的課改成果參加市評比。
4.做好教師的基本功比賽等工作
推薦教師胡##、謝##、胡##、麻##等參加縣命題比賽,取得一定成績。開展全校一線教師進行學科知識解題比賽。
5.做好三小推薦評比工作
本學期推薦鄭瑞奇參加縣里評選,榮獲縣小數學家提名獎
6.承擔教師培訓任務
(1)校內培訓
**.4.11邀請溫州王##做《微課制作》講座,學校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政教師全部參加培訓。各教研組開展集體教研活動,如組內講座,公開課、集體備課等
(2)承擔上級教師培訓
**.4.13縣社會中考復習會在我校舉行;4.15縣語文中考復習會在我校舉行。
**.6.1縣初中科學1+6課堂教學研討會在我校舉行等
(3)做好教師的省平臺培訓與考核工作
完成教師平臺培訓報名工作160多人次,完成教師平臺培訓考核工作
7.做好學生學科比賽工作
如我校學生婁一閣**年市初中學生科學實驗能力競賽一等獎指導師李##
廖##**年市初中學生科學實驗能力競賽二等獎指導師李##
葉##**年市初中學生科學實驗能力競賽二等獎指導師陳##
鄭##永嘉縣第四屆“小數學家”評選提名獎指導師胡##
王##市中小學讀書征文《有書伴足矣》初中組三等獎指導師金##
陳##市中小學讀書征文《書在我》初中組二等獎指導師黃##
做好七、八、九年級縣、學區數學競賽;七年級學區作文競賽,八年級縣社會學科征文比賽。其它不一一介紹。
第二方面:教科研工作存在問題
1、部分教師對學校課改不重視,還是舊觀念;
2、一部分教師對學校教研工作不積極參與;
3、教師高級職稱評定后,大部分人不思進??;
4、不重視課題研究工作。
第三方面:我校教科研今后努力方向
1.聚焦課堂變革活動,提升學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研組工作以“1+6課堂變革模式”為重點,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校本教研活動,優化課堂教學,開展學科課改項目活動。“以學定教、合作探究、當堂達標”是新課程對課堂教學的總體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在主動建構中習得知識與方法,在感悟、體驗中發展情感、態度、價值觀。
2.深化教研組的常規管理、提高校本教研實效
首先組織各備課組制定教學計劃,把握教學進度,積極開展集體備課、主題發言等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積極開展校本教研,教研活動做到有四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主題、定主講人,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實效。加強以“有效學習”為主題的研究,打造精品課堂,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不斷提高教研活動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3.構建平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繼續開展“老帶新”和“師帶徒”活動,要求新教師要多聽課,虛心向師傅學習。師傅要認真負責,按要求完成聽課指導,對他們進行培養,凸顯問題困境,幫助他們修改教案,傳授教學方法和技巧,充分發揮由名優骨干教師的示范輻射作用。
4.發揮科研在教育教學中的基礎性作用
(1)規范教育科研活動。強化過程管理,倡導真實性研究,實施“真問題、真觀點、真數據、真案例、真探究、真反思”六項規定,倡導實踐性研究,優先選擇基于上級研訓活動,自主選課培訓,優質課評比,集體備課,主題教研,主題學習(閱讀、觀摩、考察、交流)等六項實踐性活動中形成的研究成果。
(2)打造“五題”研修項目。積極開展“選題、開題、研題、煉題、結題”研究,努力培養教科研骨干、重點課題負責人的策劃力、設計力、研究力、指導力、評價力、全力打造科研項目品牌。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