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上語文學業質量分析報告
一、命題意圖
第一題:我會聽。考察學生的聽力、審題及拼音掌握情況。
第二題:我會選。考查拼音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的分辨。
第三題:看拼音寫詞語照樣子寫一寫。本題考查學生拼音的靈活運用。
第四題:圈出三拼音節。本題考查學生對三拼音節的掌握和分辨。
第五題:看圖選擇音節。本題考查學生對音節的掌握和做題的認真細心。
第六題:看圖補充音節。本題考查學生對拼音的靈活運用。
第七題:連線。本題考查學生認字情況。
第八題:本題考查學生對生字筆順的掌握和生字的積累。
第九題:閱讀題。本題主要考察學生對已學過生字的掌握古詩的積累的情況和創新能力。
第十題:看圖寫話。本題考查學生寫話能力和拼音的運用。
二、學生整體表現
聽力部分:大部分學生能得到滿分,有幾位同學因為拼音掌握的不好而扣分。
積累運用部分:學生基本上能夠做到書寫端正,保持卷面整潔。在做這部分題時,大部分學生能正確答題,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扎實,不夠靈活和粗心而做錯。
閱讀理解部分:在短文的閱讀與理解方面,學生表現較好。大多數學生能夠按要求仔細作答,理解到位。
看圖寫話部分:從閱卷情況來看,好的方面有以下幾點:一是字體工整;二是內容豐富多彩,語句優美流暢;三是有創新意識。不好的方面也有以下幾點:一是解題能力有待提高;二是語句不夠完整;三是拼音使用不當,出現聲調忘加或寫錯的情況。
三、學科知識維度上的表現、
學科知識部分學生基本上能夠做到書寫端正,保持卷面整潔。在做這部分題時,大部分學生能正確答題,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拼音掌握不夠扎實,不夠靈活。
四、學科能力維度上的表現
大部分學生都能準確理解題目要求,一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大型考試,學生沒有見過比較靈活的題型,有些學生在理解題意方面還需要努力。
五、典型核心問題試題分析(結合具體數據、圖示)
第三大題照樣子,寫一寫。juǎn→j-(ü)-(ǎn)考查小ü見到jqx的省寫規律知識點,有近一半的學生這道題出錯,反映出學生沒有很好地掌握這一知識點,還需要反復的練習。
第六大題看圖把音節補充完整。有部分同學漏題,拼音忘記加標點。反映出很多學生粗心,沒有養成檢查卷子的好習慣。
第十大題看圖寫話。有個別學生只寫出了詞語沒有寫出完整的一句話,很多學生因為拼音、聲調等出錯。以后應該加強說話、寫話的訓練并且提高解題能力。
六、教學建議與改進措施
(一)更加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小學低年級正是好習慣養成的黃金階段,良好的習慣可以使人終身受益。就本次考試來看,試卷中有些出錯問題是因為而學生讀題不夠認真,而造成不應該出現的錯誤。平時沒有養成認真讀題的好習慣。我要從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抓起,做題前先讀題至少兩遍,并思考題目要求,在最后檢查的時再次讀題,確保不出現審題失誤。
(二)對學生的書寫提出更高要求。
要求學生認真寫好每一個字,并做到整潔、工整。不在試卷、作業本上亂涂亂畫。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避免出現因為字體不清楚而失分。要具體體現在平時的每一次作業上,對學生每次的作業進行評比獎懲分明。激發學生熱愛寫字,認真寫字,寫好每一個字的興趣。
(三)加強基礎知識的積累,并能靈活運用。
1.從本次考試暴露出的問題來看,有部分學生對拼音的掌握還有待提高。下階段我將加強對學生拼音的鞏固,做到每日練習每日進步,并進行個別輔導逐步提高作業的正確率,重點在學生學習生字詞時采取更靈活更有趣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2.著重進行舊知識的復習與運用,做到溫故而知新。雖然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基礎知識,但是有些學生并不能靈活運用,題型稍微變化,就不知怎么答題。今后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進行多種不同題型的訓練。
(四)貼近學生生活,加強口語交際訓練
普通的口語交際都是一些日常用語,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但是要想把一個簡單的意思完整地表達出來,并完整的寫出來并不簡單。很多學生能說好卻寫不出來,有的學生寫得不夠完整……這些都是需要努力的地方。熟能生巧,只有讓學生多讀、多說、多練,有了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的飛躍。
(五)要做好自我反思。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在本次考試中有一部分學生出現的錯誤是平時就曾出現過的。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學生并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沒有認真去改正,導致出現了重復失誤。針對這個問題,我計劃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加強反思。教師的自我反思和學生的自我反思并行。教師反思總結學生在學習中易錯的知識,學生準備一個錯題本,把每天作業當中寫錯的字、詞、句等抄錄到錯題本上。著重復習易錯的和曾經錯過的知識,保證“不在一個坑里跌倒兩次”。
篇2:小學五年級語文學業質量評價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了全面、準確地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也是為了全面、全程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課程實施,根據《小學語文五年級下期教學標準及評價指南》并結合我校教學改革思路,我們年級語文組制定了該方案,力爭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實施動態教學評價,以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促進學生學生聽說讀寫個發面的能力為為實施目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評價原則
1、主體性原則,即以學生為評價主體,落實學生在課堂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2、發展性原則,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發展,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增強學生主動發展的內驅力;同時也促進語文教師的發展;
3、全面性原則,即在評價的內容構成及評價的指標構成兩個方面體現全面
性,既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又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4、過程性原則,評價作為促進學生發展的工具,要貫穿在學生語文課堂學
習的全過程,學生語文素養及綜合素養發展的全過程;
5、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6、多樣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三、評價目的
語文評價的目的在于對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行形成性評價,著眼于學生能力的發展過程,學科的積累與運用、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五大領域入手,努力實現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著眼于全體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語文學習評價應突出內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突出方法的多樣性,加強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的結合;并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性。
四、評價對象
五年級全體學生
五、評價內容
本學期語文學業的評價分為過程性評價、階段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三部分。
過程性評價:
(1)學習習慣
是否養成按時預習、復習的習慣,上課是否專心聽講、積極回答問題,作業是否按時并認真工整的完成。
(2)識字寫字
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會認200個,會寫150個以及單元后出現的詞語盤點。寫好寫對筆畫、筆順、間架結構,把字寫端正。
(3)閱讀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學習瀏覽。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按要求完成規定書目的閱讀。
(4))口語交際
能根據每次訓練要求學習內容、清楚表達訓練內容。
(5)習作能力
是否能達到每次單元習作訓練要求,一周一次的命題作文是否做到主題突出。
(6)綜合性學習,要提高學生策劃、規劃自己學習的能力,用多種途徑、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掌握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2、階段性評價主要以配套的單元測試卷為依據。
3、終結性評價主要以期末測試卷為依據。
六、具體方法:
(一)過程性評價
1、學習習慣評價
評價內容:(預習、復習、作業、每日讀書四方面內容)表格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