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幼兒園第二學期美術組教研總結
德明幼兒園20**年度第二學期美術組教研總結
幼兒園生存、發展和進步是以科研為根本的,沒有科研工作的幼兒園是沒有生命力的幼兒園,幼兒園要發展就必須以科研為基礎不斷前進。“科教促教、科研興園”是幼兒園發展的新理念。本學期,我園圍繞“傳統音樂教材二度開發與利用的實踐研究”的課題內容,通過開展相應主題的太倉市園本教研活動,來不斷改善教師的實踐行為,提高教師素質。通過各位老師的努力,鉆研,我們幼兒園的教研工作已取得了一些成績。現就將本學期的教研工作做一個簡單的小結:
學期初,我們教研組根據課程改革的需要,進行了藝術領域美術活動的課程審議,將課程中的美術活動與課程的密切程度、活動本身的價值取向等做了系列的審查,是個年級的美術活動內容更優化、更具可操作性,也更符合幼兒的實際需要。
因為本學期沒有教研課的任務,所以我們把重點放在了理論學習上。首先,我們根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情況,學習了《聚焦幼兒園教育教學:反思與評價》這本書,在集中學習活動中,我們主要學習了第六單元“教學案例研究”,系統的了解了教學案例的涵義,知道了如何來選擇教學案例的主題,也對教學案例研究的基本過程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在具體的撰寫案例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本書是讓教師在整個學期中來學習的,所以每次的教研活動開始時,我們都會交流一下在其中看到的各種案例,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想法等,確實讓教師拓展了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發展。
其次,我們還根據形勢的發展,學習了一些體現新理念的文章,如華愛華教授的《用自由的游戲點亮孩子的生命》一文。我們還一改以往“一人讀、大家聽”的信息理論的方式,而是為文章設計了問題分成了幾個章節,每個老師都認領章節,在讀完文章內容后還要談談自己的感想或者是舉例說明,讓問題更明朗化,這種形式得到了老師們的欣賞和喜愛,也使學習理論的教研活動更有效。最后,我們還將理論運用到時間中,是幼兒的活動和游戲更有生命力,老師們些的總結性論文也更具理論性,思路也更廣了。
本學期,我們主要進行了太倉市園本教研活動“音樂活動教學方法的探討”,通過音樂欣賞活動“木瓜恰恰恰”和舞蹈活動“頑皮的小紳士”兩個案例,為教師們搭建平臺,對傳統音樂教材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挖掘,研討了“木瓜恰恰恰還能以說明形式切入?”、“還有哪些老教材可以一課多上?”、“舞蹈教學方法有哪些?”“還要哪些傳統舞蹈中可以用到這些方法?”等,本次園本教研活動融合老師們的集體智慧,閃光點很多,確實為以后的課題開展和集體教學活動的組織指明了方向,也得到了領導和同行的肯定和贊揚。
由于我們不斷進行教研工作,使得我們幼兒園的教師整體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足以證明每位教師都有上進、開拓、不斷創新的教育理念意識,能夠充分吸收幼教的新觀念、新動態。總之,本學期我們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由于本學期忙于安保活動,在對教研的觀摩、研討力度上還不夠,還不能養成隨時寫心得的習慣。因此,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以上只是我對本學期教研工作方面的一點總結。為了使我園能夠得到持續性的發展,在以后的教研工作中,我們將不斷地充實、豐富和完善自己,用科學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
篇2:美術組基礎素描教學方法的反思
美術組基礎素描教學方法的反思
從事高中特長生的基礎素描教學工作已有許多年,多年來,我遵循傳統的素描教學方法,按部就班地對學生進行訓練,這種傳統的教學手段完整嚴密、系統科學,在這一點上,無疑是讓人信服的。然而,人類的文化是在不斷地演變和發展的,在今天多元化的藝術形式中,基礎素描教學體系已滿足不了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需要了。
數年來,素描基礎教學中,我們一直關心的中心課題是如何通過研究造型的基本規律來達到對客觀形體的真實再現,使得學生的思維方式與表現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束縛,盡管在形體表現真實性方面或者在某些細節處理上積累了許多經驗,然而那種把對客觀形體的認識和表現的簡單化、概念化,甚至按套路去進行操作的方式,卻導致了畫面平庸、呆板、令人乏味的弊病,畫面缺少神似特征與藝術靈感。所以,素描基礎教學的含義,也并非是達到解決形體表現中所要求的比例、結構、透視、明暗之準確為最終目的,更不應該滿足于客觀形體的單純模仿,而應該在對客觀形體特征感知的同時,伴隨著豐富的聯想以及諸多潛在心理因素來實現素描造型中諸種因素的要求,以此改變以往習慣了的觀察方式,最終逾越形體酷似單純模仿的圈子。
但是,傳統素描并非過時,其價值目前為止是誰也否定不了的,只是我們應該在基礎教學階段給學生補上“素質課”,我們應該繼承傳統素描教學中合理因素,例如通過觀察客觀對象培養空間意識,學習造型規律,提高繪畫技巧,以及由潛入深、由簡到繁的科學系統的訓練程序,同時,應加入我們今天對造型的新理解,新認識,例如濃縮、提煉造型有關知識,重新組合訓練課題,遵循繪畫自身規律,強調基本功與藝術創作的一致性,加強對繪畫語言的認識及掌握,尋求新的表現形式等等。在基礎訓練階段有意識地加強諸如結構意識、組合意識、抽象意識、新空間意識、符號意識和設計意識等方面的訓練,有助于讓學生拓寬視野,最大可能地調動學習積極性,在掌握基本技能和思維方法的同時,充分發現和運用自己的創造潛能,為今后在藝術上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我們要走出傳統素描教學的某些誤區,改變觀念,以適應今天美術教學發展的需要。
篇3:美術組素描教學后的教學反思
美術組素描教學后的教學反思
教學往往在不斷的反思中改進、完善和提高的。在素描教學后我進行了思考,發現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設計了未來教學的改進方向。
一、在寫生中感受素描。
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寫生不太熟練,更多的是臨摹。這樣可能影響了學生對素描知識的體驗。所以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去寫生、去體驗、去感受。經過寫生這一過程,學生對觀察的事物了解得更透徹,也對這寫生、體驗的過程記憶深刻。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作畫技能。可能會有“一舉兩得”的效果。
二、在觀察、發現中學習素描。
觀察是學習素描的基礎,沒有觀察能力就無法學習素描。而學習素描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教學中我雖然已經意識到了觀察的重要性,也在教學中盡可能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觀察力的培養,但還是覺得做得不夠好,在以后的教學中更需加強。
觀察和發現是一對密不可分的伙伴,觀察后沒有發現那樣的觀察是徒勞。不觀察而發現那就是想象。在教學中,我是帶領著學生去探究和發現,學生在我的問題指引下觀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我后來發覺自己犯了一個錯誤,剝奪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機會,教學中未能體現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我忘記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而將自己的主導地位給擴大了。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讓學生自主去觀察去發現,老師只是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可能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來說會更好些。更何況素描知識只有經過觀察和發現才能學得更好、更牢固。
三、在欣賞中感受素描的美。
生活中的事物和幾何體都有著或近或遠的聯系。可以更確切的說,我們的生活和幾何體密不可分。學生的桌子、鉛筆盒......是長方體的,學生的鋼筆、教師用的粉筆......是圓柱體的;我們住的房子由幾何體組成的......若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時能感受到美,那一定會對學習起到促進作用,也一定能學好素描知識。在我的教學中或許是太強調素描的嚴謹了,沒能讓學生去很好地感受它的美。所以從學生的反應中我覺得在教學中忽略了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圖片欣賞、實物欣賞以及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些幾何體的美,這樣可能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素描知識。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生活是精彩的、美麗的。生活里有我們想認識和了解的一切。我們走進生活就走進了“百科全書”,從生活中我們能找尋到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