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初三學期政治教學工作總結

初三學期政治教學工作總結

2024-08-01 閱讀 7550

初三學期政治教學工作總結

本人本學期擔任初三政治科教學任務,在學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圓滿地完成的這個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在這個學期的教育教學中,本人不斷地研究這一學期的教學經驗,反思和總結這一學期的教學成果,具體總結如下:

一、把握時代脈搏,使政治課永遠充滿濃郁的時代氣息

政治課是一門時代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脫離時代的政治課除了一味的說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氣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嘗試,我認為時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時政知識于政治課的基本觀點和原理之中,把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如我在講述“當今時代的主題”時,聯系“臺灣兩黨領導人訪問大陸”、“聯合國成立60周年”;在講述“兩岸關系”時聯系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和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與此同時,還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聯系、分析、說明實際問題的能力,輕松愉快地形成對書本知識的綜合、遷移、拓寬和加深,從而達到我們預期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使“理論聯系實際”的樸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裝飾,而真正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

二、以學生為主體,實施開放式教學

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因其呆板、僵滯而早已明日黃花。必須不斷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強調師生共同活動,克服教師為中心的傾向,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致,變封閉型教學為開放型教學,從而使雙方真正領略愉快教學的美學價值。在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辯論賽。

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原理分析實際的能力;辯證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讓學生在辯論中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觀點。步驟:選定論題,如講解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時,第一課時:就國家應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這一命題,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理論,供全班學生討論正確與否,并闡述理由,認為正確的一方為正方,認為錯誤的一方為反方,要求雙方學生各推四名代表就各自的觀點加以論證,并對對方可能提出的觀點加以反駁。第二課時:正反雙方代表分列在講臺兩側,正式展開辯論。第一步,先由正反雙方各推一名代表分別在五分鐘內,表明自己的觀點;第二步,雙方自由辯論十分鐘,在第一步基礎上進一步論證自己的觀點并對對方觀點提出質疑;第三步,由其他學生補充正反雙方的觀點,時間為十分鐘;第四步,由教師根據雙方觀點提出的理由充足與否,論證是否嚴密來裁定那方獲勝,在總結雙方優缺點的同時,闡明自己的觀點,并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

2、專題討論。

活動的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基本原理分析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結合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熱點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共同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歷史結論、社會發展常識的基本原理分析。師生雙方通過平等探討,暢所欲言,溝通思想,從而就某一問題達成正確認識,澄清模糊認識,糾正錯誤認識。如在學階級社會的時候,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如何認識階級社會”大討論,讓學生在對階級社會生產力、階級矛盾、發展趨勢的分析中,潛移默化的樹立了全面的看問題和辯證的分析問題的意識,提高活動的預見性,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3、社會調查。

理論只有和實際相結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讓學生走出書齋、走向社會,才能讓學生體會到理論不只是虛無縹渺的空中樓閣,而是來源于沸騰的社會生活。調查式的第一步是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調查課題,尋求符合實際的調查對象和調查步驟,明確社會調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開展調查,掌握大量的和課題有關的數據和材料,并對之進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然后再一次走向社會,加以進一步的充實和提高。第三步:撰寫社會調查報告,一方面使書本知識得到檢驗和完善;另一方面也為改造社會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

4、開辟“時事論壇”(班每堂課5分鐘)。

通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基本原理分析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由學生自己準備和主持,要求運用所學原理分析同學們關注的社會熱點現象如:臺灣領導人訪問大陸,“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構建節約型社會等。

此外,本著能力比知識更重要的觀點,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還組織了同學寫政治小論文,經濟小論文;畫漫畫等活動。

三、質疑導思、激活思維

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有許多看似淺顯明白的道理,學生未真正領會。教師可以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于“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教師的“問題”要提得準確,有一定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趣。例如講到建設政治文明中“三個尊重”時,提出“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是否允許信教”的問題;當講到“我國經濟建設遇到資金困難的問題”時,引出“能否靠多發行人民幣來解決”的疑問,學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師進行引導,便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

多媒體能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信息等眾多信息集于一體,能在視覺、聽覺上產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靜態的知識形象化,無序的內容系統化,使枯燥的理論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記憶。我積極參與教研活動進行參評,利用多媒體教學,得到了師生的好評。

五、積極進行德育滲透

指導思想:教育要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培養和形成學生的健全個性和精神力量,使學生生動活潑的健康的成長。

第一,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

尊重學生是教育原則和教育本質的要求。教師把學生當作發展中的人,并創造各種條件引發他們無限的創造力和潛力。(編輯:制度大全)在開展各種活動之前,鼓勵同學們積極參加,廣泛征求學生意見,這些活動大都由學生們自己策劃、組織、總結,收到較好的效果。

第二、發展學生個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的和諧的發展

素質教育倡導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強調受教育者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的發展。因此教學必須以學生個性的弘揚,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為目的。各種活動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它要教師通過一系列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展學生個性,通過活動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能力素質。對于每一次活動,我都進行動員和總結,甚至組織同學寫心得體會,要讓學生通過每次活動都有大的收獲,真正做到寓德育于活動之中。

通過一學期的努力工作,在幾次模擬考試中,我科都獲得了較優秀的成績,這與平時的勤奮工作和積極鉆研是分不開的。今后,我畢將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追求更好的教育教學成績。

篇2:初三政治教學幾點心得體會

初三政治教學幾點心得體會

  初三畢業班的教學工作是繁重的壓力是很大的。在工作中,穩抓實干,大膽探索、敢于突破與創新。經過近兩年來教學的不斷總結與思考,我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現在將方法介紹如下,希望各位同行們多多指教。

一、 把握好課堂的45分鐘,提高課堂效率

  在幾年的初三教學和眾多次測練的經驗總結里,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新課講授一定要請深講透,不能總是存有僥幸心理:假如問題講不清、講不透,可留待復習時補缺補漏,但這樣所達到的效果已稍遜一籌了。因為學生聽到的第一印象是最深刻的,假如講錯或講得不完整,那往后要糾正,就得多做好幾倍的工作才行。因此,提高課堂效率就極為重要

  1、把握重點、難點,明晰知識系統結構。在講授新課時,首先要把握好重點、難點通過列舉數據和例子,把問題講清、講透。再而,要疏理好每一課每一節每一框的知識結構,讓學生明白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如:定義的理解、原因的分析、做法的概括等等。

  2、善于理論與時政相結合。在講授重點知識時,可以先收集相關的時政熱點,設成問題,讓學生邊學邊練邊鞏固,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講授思想道德建設時,可與誠信建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聯系起來,設置相應的題目讓學生練習,逐步培養他們的解題能力。

二、 注意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

  1. 審題解題能力的培養

  審題是解題的關鍵,而要審好題必須教會學生找出關鍵字眼,這在平時的測練中可多加訓練,讓學生自己劃出關鍵字眼,如是什么類型題目的關鍵字眼常見的有:說明了;表明;蘊含了道理;反映了......等為什么類型的關鍵字眼常見的有:原因;意義;作用;重要性等。做法類有:如何、獻計獻策、建議、怎么樣等,此外還有課本知識點的關鍵詞,要找出課文內容的關鍵字眼,還要培養學生熟悉課本內容的能力

  2. 培養學生熟悉理解和運用課本知識的能力

  作為教師最頭痛的問題就是學生不看書,對課本內容一問三不知,這樣絕對做不好開卷題的。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自覺地看書呢,方法可以說是軟硬兼施。軟者就是動之以情,用老師的熱情和信心感動學生,讓他們相信你所教的做法是對的,是有用的,令他們自己想去看書;硬者就是用小測、測驗等方法強迫他們看書,讓他們知道不看書無法拿到高分,如小測有時不一定只考選擇題,也可考一道開卷題,而且可以由易到難,讓學生嘗到一點短甜頭才會有動力堅持看書;也可以在每次測驗后評卷前,提前發卷給學生,讓他們把每道題在書本的頁數標在旁邊,然后給他們分析哪些題直接是書本的知識,熟悉課本就能得分的,但卻失分的,這樣來引起他們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