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一年級下學期語文工作總結

小學一年級下學期語文工作總結

2024-08-01 閱讀 8165

篇一:一年級下學期語文工作總結

時間不停地走著,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也快一年了。這段時間里,我在迅速地成長著。一年級是整個小學階段的基礎,這個基礎打得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整個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興趣及成績。所以本學期的教學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為了總結自己工作中的得與失,進一步改進自己的方法,提高教學成績,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成績

在本年級各位老師的幫助指導下,在全體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學生的整體成績不斷提高。

這學期,我切實做好備課工作;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作業的布置做到合理;抓好培優補差工作,給了學困生以更多的關注,使教學有所成效。

對于學生則要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抓好寫字訓練。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在課上板書時給學生一個很好地示范,強調學生的握筆姿勢及坐姿等。

二、班級管理

1.常規習慣,常抓不懈。

由于一年級學生的自覺性和自控力都比較差。于是,我經常利用班會、課前、課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加以處理,及時教育。給他們講明道理及危害性,從而使學生做到自覺遵守紀律。

2.具體要求,指導到位。

比如掃地、擺桌子,我會親自給他們示范,學生通過觀察、模仿很快便會學會。

3.注意培養小助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管好班級,養成良好的班風,只靠老師的力量是不夠的。在學生中開展“優秀之星”評選活動,激發了優差生的學習信心,調動了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可謂一舉兩得。

三、存在不足與前進方向

1.班級發展不平衡,一年級的學法指導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教學成績仍然欠突出,還需提高。

2.教學以傳統方法為主,缺少創新意識。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認真地研究教材,尋求更加適合學生的方法,充分重視學生動手動腦的訓練,使學生盡可能全面的發展。

教學工作雖然是一項既艱辛又幸苦的工作,但是我也從中體會到了無盡的樂趣。不管如何辛苦,我也要將普通而又平凡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好。我會同孩子們一起努力,做得更好!

篇二:一年級下學期語文工作總結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自己深知責任重大,工作中不敢有絲毫懈怠,本學期,本人努力完成了教學任務,下面就個人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備好課,上好課

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任務繁重,要求學生能正確的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并且認識常用漢字257個,多音字12個,會讀會寫漢字224個,這么大的學習量如果不講究科學合理的方法,而讓學生單調的讀,重復的寫,長此以往,學生將對拼讀、識字產生厭惡,后果不堪設想。由于一年級小朋友以不隨意記憶為主,課堂上經常會發生這樣那樣想不到的狀況。面對本班的52名學生我采用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主,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課堂上看到學生求知的眼神,我感到什么叫幸福,一切的銀庫都變成了樂趣。課后,我針對教學實際,堅持進行反思,努力調整教學策略,爭取每天細微的進步。

二、在語文教學中抓常規。

我知道要讓學生喜歡自己的學科,首先要讓學生喜歡自己,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上課前準備充分,給了我底氣,讓我的新充滿自信。基于這點,面對一群新生,我首要的工作就是抓心,心齊了。注意力集中了,課堂常規自然跟上了。課堂上,我努力營造和諧、活潑的氛圍,努力讓自己的言語變得更加親切,充滿激情。我特別注重課堂上的過程性評價:“請注意讀書的正確姿勢”“你的聲音真美”“你的回答太精彩了”......簡短的評價,更讓學生滿心歡喜,積極思考。在生生、師生不斷互動中,學生學習的興趣日漸濃厚,學習成績不斷進步。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我感到:課堂常規不是教條式的,不是軍訓一樣進行機械式的動作排練,要想學生在整個課堂興趣盎然,老師教學的策略以及駕馭課堂的能力是相當重要的,這也是我一直努力在做的。

三、平靜對待差異,面向全體學生

基于學生教育起點不同,在能力上必然是存在著差距的,為了減少各種差異,在課堂上我的提問任務驅動不同,是有不同的梯度的。針對學生各自特點,請出相應的學生回答問題。經過一學期下來,因人而民異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進步比較明顯。另外,在對待學生的作業上,我進行了分層布置,避免了學生學習時的茫然,我也盡可能的進行面批,這樣能更好的掌握學生運用知識的情況,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每個同學予了相同的關愛。

四、多與家長溝通交流,獲得家長的支持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為了學生更好的發展成長,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本人能注重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及時和家長探討學生的行為表現,一起研究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和習慣培養,以對學習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小學一年級語文自助開放式課堂教學反思

“自助開放式”課堂分為兩方面:“自助”和“開放”。“自助”要求孩子自主學習、自悟學習、自得學習。簡言之就是學會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孩子獲得知識的渠道也應是多種多樣的,這和新課標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致的。

我在教一年級漢語拼音《b、p、m、f》時,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利用孩子感興趣的拔蘿卜、爬坡、捉迷藏、老爺爺拄拐杖圖片引出四個聲母的學習,通過拼讀讓學生將這四個聲母與前面所學的六個單韻母進行比較得出發音輕短的結論。學習完b、p后,讓孩子通過觀察比較出兩者的區別,強化孩子對這兩個聲母的印象。拼讀完以后,我繼續出示課本13頁的四幅圖,讓孩子們找一找這四個聲母都藏在哪?這里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的注釋功能讓孩子自己到前面來畫一畫,孩子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參與的熱情很高。在拼讀的過程中,很多孩子在暑假里都學過了漢語拼音,都會讀,這時老師就要少讀,把讀的機會讓給孩子,讓拼讀能力強的孩子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將課堂展示的機會讓給每一個孩子。對于那些拼讀能力較弱的孩子,也要讓他們站起來,大聲地讀出來,讓其他孩子幫助他們糾正錯誤。課堂應該成為每個孩子展示自己的舞臺,當這還需要老師不時地鼓勵和肯定,肯定每個孩子的優點,最大程度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學生學習的知識不能局限于書本,學生學習的空間也不能局限于課堂,學生的學習應該是開放的。我們學習語文原本就是實踐的需要,是服務于生活的。我覺的一年級孩子學習漢語拼音時,也要引導孩子聯想到生活的事物。我們實小每到寒暑假都會給孩子布置一項特殊的作業

篇3:小學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

小學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

會山鎮中心學校東平小學戴倩倩

聽了林戀老師執教的《小書包》和梁玉波老師執教的《秋天》給我感觸很深。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有效地指導閱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文章很多,但具體針對小學一年級學生的閱讀教學卻很少,我試圖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實際,在語文閱讀教學上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從養成良好的閱讀姿勢做起。如每次讀書之前,可引導學生誦讀讀書歌:“小朋友們,讀書啦!讀書啦!身坐正,腳放平,眼離書本一尺,左手輕輕按,右手慢慢移,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字字過目,按標點正確停頓。”這是最開始指導閱讀的兒歌,就是養成良好的閱讀姿勢,以及最基本的讀課文的要求就是把課文讀正確。良好的閱讀姿勢和閱讀習慣的養成并非易事,需要時刻糾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閱讀習慣,這個過程必須貫穿整個一年級乃至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

二、激發朗讀興趣,多讀以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通過故事引入,設置懸念,激發學生興趣,直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小學低年級學生都對故事特別喜歡,特別是童話故事,更受他們親睞。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很多都可以運用故事來導入。

2、采用謎語或兒歌引入,切入主題。

3、談話引入,創設情境。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了“語文學科的性質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面對人文性較強的文章,就可采用談話引入,由聲情并茂的談話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述的境界里。

課程改革,年級語文,小朋友,文章,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