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名師報告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聽名師報告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3月21日我參加了在z區z禮堂舉行的z市小學數學教師成長與發展論壇。在那里有幸聆聽了z日向友好學校的z老師做的專家報告《享受高品位的教師職業生活》。早就久仰王老師的大名:z老師是山東省數學教學能手、z市特級教師、z區小學數學學科帶頭人。。。。。。王老師頭上的光環可謂很多,她到底是一位怎樣的教師呢?帶著無限的崇敬,跟隨王老師的報告,走進了她的世界。
初見王老師,她給我的印象是大氣、干練、漂亮且富有親和力。在報告中王老師和大家分享了自己成長的心路歷程。她有過從一名中學語文老師到小學數學老師,該怎么教的迷茫;也有過全校教師到班里聽課的緊張與惶恐。但是王老師通過大量的閱讀豐富自己、在專家引領下提升專業素養、在主動反思中獲得專業提升、在同伴互助*享提高,最終成就了今天的輝煌。她的成功使我想到一句話: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王老師的報告非常實在。既有教學理論的高度又有鮮活的教育案例。她的很多做法對于青年教師很有借鑒意義。
一、根據兒童的心理制定教學策略。
比如作業等級制:根據學生作業質量分A、B、C三個等級,A等作業必須是書寫認真、對題率高、改錯及時的。一周作業全得A就能免周末作業。這一做法對于小孩子來說無疑有著巨大的誘惑力,為了能得到周末免作業的獎勵孩子們的作業都寫得又對又好。
二、勤于動筆、善于積累。
王老師把平日教學中的好做法、生活中的感悟、與學生之間的小故事都記錄在自己的博客中。比如《我班的粉筆穿著衣服》、《蘋果蠟、小鏡子和信》、《遠方的信任》、《梅梅語錄》等等文章記錄了王老師的思考和故事。她的博客訪問量高達20多萬次,擁有眾多的粉絲。我想大家喜歡的就是這些原創的故事與感悟。
三、主動反思。
“主動的反思性實踐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最有力推手”,“寫一輩子教案還是教書匠,寫三年反思,就能成為名師。”王老師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例如在講《可能性》一課時有一個讓學生摸球的活動:學生從4個紅球、3個黃球、1個白球中任意摸一個球,猜測可能是什么顏色的。大家都認為紅球的可能性最大,從理論上說也的確如此。結果學生連續摸了5次都是黃球。對于這樣的結果,如何處理?當時王老師就讓學生課下再研究一下。如果是我可能也就這么處理了。可是王老師課后馬上反思自己為什么沒有把握住課堂上生成的這么好的資源。隨后她查閱了大量資料,并在下一個班級講課時調整了教學策略。從此,王老師每一節課前都做足了功課。再如:王老師委托班里的一名學生調查同學們對數學課堂教學的看法,從中了解孩子們喜歡怎樣的課堂,并且進一步反思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正是源于不斷的主動反思,王老師的課堂“把學數學變成了一件有趣的事。”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成功源于積累,源于不斷地主動反思。這就是王老師帶給我的啟示。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聽z報告有感)-梅梅老師-我的教育理想:把學數學變成有趣的事。
篇2:聽名師報告有感:多元智能理論與寫字教學
聽名師報告有感:多元智能理論與寫字教學
9月27日有幸聆了李家棟老師的報告,在報告中李老師主要講了兩點,一母語教育的思想不穩定,不知道語文教學是干什么的。二是忽視了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不能以學定教,不知應教給學生什么。不少語文教師受自身素質的制約,面對眾多的新理念、新方法,無所適從,不知該如何入手。那么在課改實施中,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究竟該如何去教低年級的語文?特別是一年級的寫字教學。
多元智慧理論對于規劃孩子的教育,開發他們的智慧潛力,提高綜合素質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嘗試著用多元智慧理論來指導識字教學。在課堂上,我不斷變換講課的方法,從語言到視覺再到音樂等等,經常以創新的方式激活孩子不同的智慧,活躍課堂氣氛,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抽象枯燥的漢字符號變得具體可感,學生易于接受也樂于接受。
一、說一說--發展語言智能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盡量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及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識字,表達“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
例如在教《識字1》中的生字時,我問學生:“離開了拼音朋友的幫忙,你還能認識詞語寶寶的名字嗎?你記住了哪個生字?是怎么記住的?”一學生說:“我記住了‘木’,我叫林嬌倩,把我的‘林’‘木’去掉一個,就是‘木’了”;還有人說:“我記住了‘寶塔’的‘寶’,我在電視上看到過‘媽咪寶貝’的廣告,我就認識了‘寶’。”......聽了他的回答,我不僅感嘆學生的知識面的廣博,識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由此可見,當漢字僅僅作為符號單獨存在時,它對學生是沒有意義的,而沒有意義的識記又是非常困難的。可一旦把漢字放在具體的環境中,讓它與生活密切地聯系起來,就不僅能引起兒童的注意和學習興趣,更關鍵的是學生在介紹識字方法的同時,又能夠發展孩子的語言智能。
另外,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也能極大地激活孩子的語言智能,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例如,《識字1》中的生字時,我讓學生看著文中的插圖用上所學的生字詞來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興致很高,有的雖然只說了兩三句,但只要把句子說通順了,我都覺得很滿意,畢竟還只是一年級的孩子!每個孩子,天生就喜歡聽故事、講故事,那么在我們低段教學中,何不利用這個特點作為我們設計教學環節的組織策略和依據,來促進學生語育智能的發展和提高呢?
二、畫一畫--發展視覺空間智能
低段兒童對記憶材料是以視覺加工為主,即主要是以看來進行記憶。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生動直觀的圖畫和鮮明的色彩,強烈的視覺刺激除了能夠引起視神經中樞的興奮外,還能在他們的“心靈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識字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象形文字的直觀性,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作栩栩如生的描繪,如:象形字“鳥”的教學,出示“鳥”的象形符號的漢字“鳥”,讓學生思考它們的聯系,說一說,畫一畫,寫一寫,學生就知道“鳥”字的每一筆所表示的意義。又如在教“雨”這一個生字時,有個小朋友把這個字生動地畫了出來:“雨”字上的一橫就代表雷電,一豎跟橫折鉤就代表一間房子,里面的一豎就是閃電,直穿房子,把房子都打了一個孔,那么房子就漏水了,那里面的四點就是漏進來的雨水。
識字與畫畫巧妙地結合起來,使抽象的漢字符號變成一個個美麗的圖畫記號,讓學生在畫的過程中不僅受到美的熏陶,記住了這些漢字的形狀,而且發展了視覺空間智能。這種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教學設計我想可能比老師直接把知識灌輸給他們要深刻得多。
三、唱一唱--發展音樂智能
兒歌是一種將所學內容本身轉化為音樂智能的最便捷、最直觀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對于愛說愛唱的低年級孩子來說,尤為喜歡。在識字教學中,無論是教字的讀音,還是教字的形狀,我都運用了大量的兒歌。例如:坐──兩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星──星星寶寶哪里來?太陽媽媽生出來;雖──一口吃下一條蟲。
由此可見,通過兒歌,學生不僅可以記住字的音、形,而且還創設了一種充滿韻律的課堂節奏,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說唱,在流動的節奏感中發展了音樂智能。
四、玩一玩--發展肢體運作智能
對于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如果不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那么他們將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注意力難以集中。在識字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生用肢體、手勢來進行“手舞足蹈”。例如,《識字1》時,在理解“拔”的意思時,讓孩子們演一演“拔”的動作,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孩子們興奮不已。可見他們小小的軀體里潛藏著非常豐富的知識表現力,只要教師善于引領、挖掘,孩子的肢體運作智能就會得到非常完美的體現。又例如,在教學“跳、扔、、拍、打、”這類動作詞時,讓學生運用想象,給生字配上身體動畫,讓字形在腦海里如動畫般流出來,讓一個個靜止的生字都活起來,這種練習形式兒童非常喜歡。我在課堂上還開展“找朋友”、“摘蘋果”、“送信”等游戲,這些活動使學生的大腦從多方面進行分析綜合,形成暫時聯系,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又發展了他們的肢體運作智能,使學習從被動變為主動,學起來輕松愉快。
篇3:聽名師報告會有感:直擊教師專業發展
聽名師報告會有感:直擊教師專業發展
聽了日向友好學校z老師的講座《直擊教師專業發展》,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內涵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王老師從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心態,做法,如何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具體我該怎么做等方面講述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歷程。
王老師說工作的品質決定著生活的品質,是的,一個人只有有了自己喜歡的工作,有了追求的目標才能夠找到生活的價值和意義,因為成長是自己的事情。那么對于一個教師來說提高自己工作的品質是什么呢?王老師說就是將教師從普通人變成專業化發展的過程。是指教師專業知識結構,專業技能和道德素養方面。
那么如何實現教師找到專業發展呢?首先要加強師德修養,作為一名教師要有奉獻意識和責任意識。教育工作是人與人的細致入微的心靈接觸,是以人格教育人格,以性情培養性情,以心靈感動心靈的過程。因此奉獻意識和責任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其次,王老師強調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反思。反思自己平日教學過程當中的優點和缺點,找出背后的原因。再就是要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堅持教科研,不斷加強反思和交流。
那么具體我該怎么做呢?曾經有一位我們教育學界的泰斗說過“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要一桶水”。這句話也曾在教育界流行,那么在新時期,只有一桶水是不夠的,大多數的教師經過長時間的專業學習,應該說,都已經具有一桶水看了,但是不是裝滿了這桶水就表示能勝任教師的工作呢。其實光滿了是不夠的,還牽涉到水的質量以及能不能把水倒出來的問題。
現實中,很多教師盡管滿腹經綸,但是卻不能將自己的知識交給學生,這樣的老師當然不能算是合格了。另外光有一潭死水也是不行的,新時期的教師要有一眼活泉,要不斷學習,要不斷的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隨時“添水”、“換水”,不要使自己的一桶水成為“陳年老水”。
最后王老師提到了教育的終極目標:幸福快樂地享受高品質的教育生活。我也想將這個作為我的目標,但是要達到這個目標,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