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最美村官心得體會:學習馬懷蘭
尋找最美村官心得體會:學習馬懷蘭
中央電視臺啟動了“尋找最美村官”大型公益活動,第一期播放的是馬懷蘭和丈夫周銀柱為村民修公路、帶村民共致富的事跡,對此我寫下如下的心得體會。
在城里經商雙雙罹患癌癥的馬懷蘭和丈夫回鄉休養,并出資7萬元建成了一條鄉村公路,村人看在眼中,適逢村委會選舉,馬懷蘭全票當選村主任,接著馬懷蘭和丈夫又出5萬元修了村中道路。馬懷蘭和丈夫商量,除治病留一些,不再給孩子留錢,全部用到村里。
“我覺得人受罪不怕,受苦不怕,能為家鄉父老鄉親辦點事,心里舒坦?!瘪R懷蘭自己是這樣說的,而馬懷蘭的丈夫也說:“我們給了村民感動,而村民給了我們更大的感動?!?/p>
馬懷蘭和丈夫奮斗在農村改革發展一線,他們對黨忠誠,信念堅定,一心為民,腳踏實地,真抓真干,以對農民的真摯情感、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展現了他們的崇高品格,并贏得了農民的擁護。
馬懷蘭和丈夫的行動,贏得了群眾的信任。他們一邊和死亡做斗爭,一邊帶領村民走上富裕之路,實現屬于他們的中國夢。學無止境,干無止境,為人民服務更無止境。我們一定要學習馬懷蘭這種義無反顧、義不容辭以農廉工作為基礎的精神,把全村的事情辦好,把老百姓的事情做得更好。
正因為有著像馬懷蘭一樣的村官,我相信我們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我們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篇2:優秀村官工作經驗心得體會分享
優秀村官分享工作經驗心得體會
不知不覺,我來到碭山縣官莊壩鎮岳莊壩村擔任大學生村官這個崗位已經快四個月了。在這幾個月的日子里,我在村里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在不斷的摸索實踐中慢慢適應了農村的生活,并學會了如何去當好大學生村官?,F把它們分享一下。
突破“思想關”。放下架子,擺正姿態。受過高等教育,經過城市熏陶的我們剛來到農村,環境的落差容易喚起我們心中的自大。既然來到了農村,必須放下自己大學生的光環,摒棄自己比村民高一頭的思想。把自己和他們放在一個平臺上,做到心平氣和,和藹可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從心里接受和承認自己的工作,才可以做好大學生村官工作。
突破“語言關”。入鄉隨俗,融入民情。農村是一個大的集體,村民生活和城市里的樓居鄰居生活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想要融入農村,語言是一個關鍵點。剛剛到村任職,人生地不熟,不能用農民的語言和農民交流,容易與群眾產生隔閡。果斷放棄我們已經習慣的普通話,在農村就要說“土話”。用群眾語言與群眾溝通,融入農村,與群眾“打成一片”。這樣村民才會把你當成自家人,才能更好的做好工作。
突破“環境關”。不怕吃苦,艱苦奮斗。作為“吃住在村的大學生村官”,生活環境當然比不上城市,比不上學校,甚至比不上自己家里。我想說既然選擇了大學生村官這個崗位,就應該抱有吃苦的態度。多想想來到農村是為了什么,不是來享福的,不是來鍍金的。與村民同吃同住,才能更了解當下農村的艱苦,才能在思想上鞭策我們多為農村出力,更好的建設新農村。
突破“孤獨關”。投身村里,尋找樂趣。告別了城市的繁華熱鬧,也慢慢遠離了曾經的舍友、朋友、學校。來到了農村,一下子就從學校里的熙熙攘攘變成了自己一個人。每個人心里都會產生一種孤獨感,或多或少。重新尋找樂趣,讓我們的心重新充滿快樂和希望。農村缺少城市的硬件條件,但是有它獨特的魅力。沒有了KTV,我們有了樹林里的深情歌唱。告別了網吧,大樹底下的象棋盤多了我們的身影。沒有健身房,果園的水果,田里的莊稼,工廠里的產品一樣能帶給我們鍛煉的熱情。有時候一個人河邊靜靜地讀書不也是人生中的一種幸事嗎?
突破“方法關”。學習經驗,發揮才能。農村不比學校,農村環境復雜,工作繁瑣,大學生村官要想在農村基層站穩腳跟,打開工作局面,與群眾建立深厚的感情,就必須有過硬的本領。就必須學習農村工作的方法,多向村兩委領導班子學習,在學習中尋找經驗,找到方法。并要發揮自己大學所學專業技能,積極為全村發展出謀劃策,真正成為引領當地群眾致富的好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