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工作心得體會:做一名有境界的教師
教師工作心得體會:做一名有境界的教師
教師要有什么樣的境界?怎樣才算是一名有境界的教師?我不想在這里講更多的大道理,只想從如何把握“五個度”這一角度談些個人理解和體會。
一、做一個有溫度的教師
充滿溫情和愛心是教師的第一素質要求。教育需要以愛作支撐,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沒有愛心的老師就不可能愛崗位,愛學生。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必須以一種寬容、理解和接納的態度來認識和看待學生,從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教育學生,以心換心。
教師是用一份特殊的愛打造人類靈魂的職業。特別是在當前經濟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教師有沒有一種智慧的、深遠的大愛精神、博愛精神,是關系中國教育走向成功未來的重要保證。教師應該無條件地關愛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以真情、真心、真誠教育去影響學生,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教師的愛潤物無聲,教師的愛感天動地,教師的愛純潔無暇。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會有發現;有發現的地方,就會有欣賞;有欣賞的地方,就會有愛;有愛的地方,就有了希望。
愛是具體的,教師的愛是多方面的。我想,要在以下方面體現出具有職業特色的深深師愛:
一要俯下身子,做學生傾訴心聲的聽眾。在生活中,有些學生將自己的見聞感受、學習煩惱、成長困惑都憋在心里,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心理問題。我們應該處處留心,給學生提供傾訴的機會,俯下身子,耐心傾聽。很多時候,學生并不是一定要老師幫他解決多少問題,給他多少幫助,老師也不是萬能的,很多問題也無法解決,關鍵是理解萬歲,溝通無價。它讓師生的心貼得更近、更緊。學生“親其師”也就會“信其道”。
二要放下架子,當學生快樂學習的朋友。在過分強調知識教學的課堂上,教師不知不覺成為僅僅具有“知識傳遞功能”的人,而學生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知識的接收容器,成為無個性、無思想的“復印機”。這樣的師生關系是純粹的“教”與“學”的關系,是缺乏理解和溝通的關系。只有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放開學生的手腳,放飛學生的思想,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討論,使課堂成為師生心靈相通、融洽對話的平臺,學習才能真正成為學生主動參與的快樂活潑的過程,學習才可能有所收獲。
三要摘下鏡子,成為學生幸福成長的導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教師應該用賞識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對于“后進生”,教師一定要摘下有色鏡子,用發展的眼光,傾注更多的時間和耐心來對待他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們并非“朽木不可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教師是育人,不是打造升學機器。人的一生很長,學生的發展也不可限量,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教師要寬容理解,而不應該小題大做。
我們要充滿斗志和激情。任何時候,我們的工作都不可能沒有困難,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困惑甚至迷茫,這是正常的,這是事業心和責任感的體現。我們要學會處理希望與失望、自尊與自卑的矛盾。越是困惑,越要堅守;越是迷茫,越是不能放棄追求。只有堅守,才能體現我們的價值;只有對職業理想的不懈追求,我們才能體驗到收獲的快樂。我不太贊成把老師比作蠟燭,“蠟燭成灰淚始干”的形象太悲切;我欣賞把老師和學生比作火箭和衛星,我們就是要和學生一起飛翔!
二、做一個有深度的教師
我認為,教師的深度著重要體現出教師的職業素養。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作為一名教師,更加需要靜下心來多學一點、學深一點、學好一點,爭做一名有素養的教師。
一要有書香氣。古時讀書人都家藏萬卷圖書,打開書箱翻閱書籍時,就會有一股香氣撲面而來。有道是“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自然應該身上常留書香氣,用書香滋養心靈,以書香成就人生。
二要有書生氣。人們說得好,“越單純越幸福”。坐在一個小小的書房里,手捧書籍,在淡淡的燈光下,與古今中外的名家進行心靈的對話與交流,是一份難以言喻的喜悅與享受。心與書的交流,是一種滋潤,也是內省與自察。伴隨著感悟和體會,淡淡的喜悅在心頭升起,讓自己始終保持著一份純凈而又向上的心態。
三要有書劍氣。李白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龔自珍說:“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這是何等豪情壯志與開放大氣!這就是我所說的“書劍氣”。只有豐厚的讀書和大膽的實踐才能賦予人這種氣質,這種氣質作為一個教師非常需要,因為只有擁有了這種書生意氣和英雄豪氣,才能自覺地推進教育改革,才能放飛學生想像的翅膀,才能拓展心靈空間和精神世界。
如何做一個有深度的教師?我認為,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努力:
一是要不斷地加強學習,與時俱進。教師需要終身學習,教育需要用書香去浸潤。雖然我們都曾經受過一定的專業教育,但社會在飛速發展,知識在不斷更新,教育技術也是日新月異,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迎接時代的挑戰。政治素質不高,業務素質不精,專業特色不明,教學業績不優,就不是一個有深度的教師,也談不上是一個好教師。
二是要不斷地研究教育藝術和教學規律。觀念平平,固步自封,停滯不前,算不上一個有深度的教師。教育是藝術,有法又無定法。面對新生代,如果我們還是老辦法,有時候可能真的“沒辦法”了。新的一代,思想更活躍,視野更寬闊,不研究教育藝術,不學會從他們的角度去想事情、看問題,我們就難以走進他們的心靈,就難以開展有效的教育。
三是要善于反思。教育的智慧來源于每一次教育實踐后的反思和總結。通過反思和總結,尋找到對今后教育實踐更有參考價值的東西。通過反思,我們的教育理念會更加先進,我們的教育方式會更加科學,我們的教育行為會更加高效,我們的教育藝術也會更加成熟和獨具特色。這是我們必備的一種能力。
三、做一個有高度的教師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這就是教師“高度”的具體概括。
人格形象要高。教師是育人的職業,塑造著學生的靈魂。教師的人格形象是一種看不見的教育力量,時時刻刻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教師人格高尚、完善,就對學生有感染力、輻射力,能讓學生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響,受益終生。
政治意識要濃。中國實行的是共產黨領導下的教育體制,教師是為黨和國家培養人才,必須強調忠誠于黨、忠誠于國家、忠誠于人民,把堅定的政治方向作為人生的第一目標,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人生的第一要領,把創辦人民滿意教育作為職業的第一追求。教師要從大局出發,關注國家、關注社會、關注世事,才能始終帶領學生走在正確的發展軌道之上,才能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要有點思想和精神。*說,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對于我們老師來講,就是要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創造屬于自己的思想。教育需要有思想的教師,去解釋教育現象,揭示教育的真諦,預見教育的未來。
“觀念改變,行動就會改變;行動改變,命運就會改變”。命運的改變,遠遠不只是個人命運的改變,也將是整個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改變。因此,首先要改變思想。只有個性才能造就個性,只有思想才能點燃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培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去鼓舞人心,課堂生活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
一個人如果沒有精神家園,即使物質家園再好,也是不會幸福的。一個有追求、有理想的教師,必然要點亮思想之燈,百折不撓,鍥而不舍,用豐富的思想打造精神家園。教書的日子很長很長,我們會失去很多很多,同時也會收獲很多很多:有傷痛,有感動;有失敗的淚水,也有成功的喜悅,這些都會成為我們生命的歷程、人生的財富。
職業道德要好。各行各業都有職業道德,教師職業道德更加受人關注。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是還未走入社會的純真學子。如果沒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我們為社會輸送的可能是次品,可能是廢品,甚至是毒品。教育關系到民族的未來,教師關系到學生的未來。因此,教師職業道德要高尚。這種高尚主要體現在對崗位真心所系,對學生愛生如子,對事業情有獨鐘,同時,不受世風所困擾,不受名利所誘惑,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方面重品行、做示范、樹形象,以此對學生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以身示范,用良好的師德、師風、師品影響和教育學生,這是我們教師應有的職業要求和社會責任。
四、做一個有風度的教師
黑格爾說:“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師看似外在的“風度”,實際上是我們的職業思想、職業道德和職業情操的集中反映。我們要當一個好老師,不僅要在專業素養上加強內功修煉,也要善于“潤色”自己的外表行為,給學生呈現一個良好的形象。這是我們職業的特殊需要。
穿戴要與身份相稱。要端莊、整齊而不華麗,清新、優雅而不造作。看似簡單的穿戴,其實也在詮釋著我們的品行、修養、才學和見識。
舉止要優雅得體。應該呈現給學生自然灑脫的儒雅風范,即使是在特殊情況下,我們也要努力地保持鎮定,控制好情緒,開動腦筋,藝術地、智慧地去處理問題,化解危機。
談吐要講究藝術。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場合,我們要做到文質彬彬,溫和樸實,不盛氣凌人。我們的語言要力求生動、富有激情和幽默感,才能更好地表達豐富多彩的情感,緩解緊張的學習氣氛,增強教學實際效果。
表情要親切溫和。平易、親切的表情有助于拉近師生距離,提高學習效率。要做到自然放松,不夸張、不做作。即使是在學生犯錯的時候,也應盡力避免橫眉怒目、高聲呵斥。
身心要健康向上。在努力工作的同時,我們要加強身體鍛煉,合理調節自己的生活,抵制不良的嗜好,努力保持自己身心健康,始終向學生呈現健康、陽光、向上的姿態。從尊重生命和以人為本的角度,我們不提倡“帶病堅持工作”,更不希望看到我們的老師又“暈倒在講臺上”!我們要為學生創造美好的生活做出表率和榜樣!
五、做一個有較高社會滿意度的教師
創辦人民滿意教育是對教育提出的最高目標。教師做到讓學生滿意,讓家長滿意,讓社會滿意,讓組織滿意,讓自己滿意,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創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目標。當前,從教師隊伍的現狀來看,以下五個方面的滿意要求至關重要:
思想觀念要滿意。教師是學生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燈。思想要純潔,觀念要先進。教師要始終站在塑造靈魂的高度,靜心教書,潛心育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師德師風要滿意。教師不僅要注重言傳,更要注重身教。目前的教育環境不很好,社會期望值過高,教師壓力很大。正因如此,教師更應該加強師德修養,為人師表,愛崗敬業,廉潔從教,教書育人,不斷樹立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
專業素質要滿意。教師的知識和業務水平決定著教育的發展。社會在進步,形勢在變化,教育領域相應地出現了很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對教師的專業素質也提出了新挑戰與新要求。我們要更新教育觀念,成為課改新理念的實踐者;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要處理好教學與研究的關系,成為教學的研究者。一句話,只有專業化才更有影響力,才更能受到社會的尊重。
教研水平要滿意。當今的社會,要求我們再不能只是一個平庸的“教書匠”,再不能只憑“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課本”去教書,而應該不斷學習,深入鉆研,要當學者型專家型的教師。過去說,“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今天來看,“教師要有一江水”,才能滿足需要。教師要學為人先,與時俱進,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做適應時代要求的科研型教師。
教學質量要滿意。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這里所說的質量并不單單指考試成績(當然,考試成績至關重要。)它還包括學生的道德品質、學識水平、動手能力、審美情感等多方面的要求。最終,我們是要培養能夠在未來社會健康生存、和諧發展、幸福生活的“人”。質量好不好,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希望,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穩定,關系到民族未來的實力。所以,教學質量來不得絲毫馬虎大意,需要我們全體教師傾注智慧和心血,付出真心和汗水,無私奉獻,一生堅守!
篇2:新教師履職學習心得體會
新教師履職學習心得體會
周家河小學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會上,強調指出,要落實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黨委、紀委或其他相關職能部門都要對承擔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做到守土有責。“兩個責任”的提出,抓住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關鍵環節,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一個重點。各級黨委、紀委,尤其是中央國家機關黨組織和紀檢監察機構,必須不斷強化“兩個責任”意識,把思想認識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來,加強擔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把落實好“兩個責任”作為當前一件大事抓緊抓實,確保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將履職盡責落實到以下幾點:
第一,熱愛學生。如果教師和藹可親,師生關系則比較融洽。師愛最受公眾期待。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女一樣來愛護,愿意與學生成為朋友,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學生一視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
第二,愛崗敬業,盡職盡責。這是教師基本的職業道德。教師職業是“人類幸福和自我完善”結合的職業。一方面,教師立足本職崗位,認真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培養合格人才;另一方面,在平凡的崗位,撒播愛心,享受充滿活力的人生幸福。教師從事的是一種培養人、教育人的事業,這對社會文明進步發展起一個推動作用,因此,教師職業關系著千千萬萬的自我價值和人生幸福,關系著學生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程度。
第三,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它關注著教師的教育事業心、正確的教書育人、以及嚴謹的工作態度。愛崗敬業是一種對事業全身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奮斗的動力,以及事業成功的保證。教師的職業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講究職業良心,它的平凡才能創造出不平凡的事跡,如果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師崗位看作個人謀生的手段,那它永遠也得不到成功。在教師崗位上,沒有悠閑自在的舒適和安逸,只有默默無聞的奉獻。認真負責、工作嚴謹是教師的需要,是道德責任感的體現,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在一行,愛一行,千萬不能坐在這兒,這山望著那山高。
第四,愛崗敬業,勇于創新。在現實中,許多教師,存在與這相背的現象,只追求享受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固步自封,庸碌無為,走進課堂,無精打采,談起玩樂,神采飛揚;工件飄浮,好大喜功,心態浮躁,急功近利,對待備課、聽課敷衍了事,只知道貪圖享受、奢侈浪費,不求真,不務實,更談不上開拓創新。只有銳意進取,才能勇于創新。我們教師對知識要精益求精,不斷進取,探索教研教改以及學術論文,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節奏,在求真務實中開拓進取。
第五,淡泊名利,志存高遠。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一定要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為人梯,樂于奉獻,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既然我們是教師,就要愿將青春許孺子,甘為盛世做人梯;既然我們是教師,就要一輩子用愛心去點亮一盞盞心燈,在照亮學生未來的同時,也輝煌自己的人生。正如泰戈爾所說:“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就讓我從事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綠蔭的`。”浪花選擇大海,雄鷹選擇藍天,而我選擇了三尺講臺!我時刻銘記著教師的責任。
第六,時刻以法律和廉政準則為鏡,鑒照自己的行為,在靈魂深處樹立共產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從思想深處根絕貪圖享受、拜金主義、目無法紀等錯誤思想,不斷反省自己,慎獨、慎微、慎權、慎欲,做到自警、自省、自重、自律。 現在正值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教育教學大改革的時期,社會的發展需要高能力高素質的人才,站在新的歷史高度上,我沉甸甸地意識到使命在肩,責任如山。我將在這一片讓心靈守護者熱血奔涌的神圣沃土上,不斷充實自己,展示自己,勇于進取,開拓創新,讓我們輕揮一只粉筆,書寫青春永不衰。
篇3:教師履職盡職心得體會
教師履職盡職心得體會
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在這個職業范圍內必須盡職盡責。教師是人類的工程師,背負著培養下一代的責任,教師應該用自己的心來對待每一個孩子。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崇高的思想道德,獻身教育事業正是體現了教師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責任。能否自覺地把黨和國家的利益、社會主義的利益放在首位,堅定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是衡量教師道德水準高低的重要標準。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意在表達教師這一職業的無私和偉大。
所以,教師從自己執教之日起,就應該對教師這一職業有充分的認識,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獻給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也只有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特點、社會意義和道德價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對本職工作產生自豪感并有樂于奉獻的精神,才能不為名、不為利,在教學實踐中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價值,把培養好下一代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天職。
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師忠于人民教育事業的具體表現。教師熱愛學生應該表現在對學生全面關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傾注到每個學生身上,對他們做到既嚴格要求,又尊重信任。不侮辱學生人格,不諷刺挖苦學生,熱愛每一個具有不同性格的學生,使他們發展各自正當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諄諄教誨,都體現了人民教師的愛心。自古以來,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一直被視為教師的美德。其內涵至少包括:第一,教師在教學與教育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熱情、耐心和毅力。第二,要主動關心,善于觀察和了解學生。第三,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這要求每一位教師要了解學生、關心學生、信任學生、熱愛學生。教師對事業的熱愛就是通過傾注在對學生的熱愛上,教師對民族、對人民的感情融會于對學生的培養上。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人師表”是教師最崇高的榮譽,也是教師的神圣天職。作為一位人民教師,擔負著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提高全體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責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師為人師表的水平,才能勝任人民教師的歷史使命,無愧于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這就要求教師要時時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我國教育史上對教師的根本道德要求是言傳與身教相結合,言行一致,處處事事努力做學生的表率。葉圣陶先生說: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學生在校學習,往往把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化為自己學習的內容、仿效的榜樣。教師不僅處處事事都應嚴于律己做到身正為范,還要以自己的良好形象來教育和感化學生,必須從衣著、發式、坐、立、行的姿勢,以及表情、動作、行為習慣等細節方面嚴格要求自己。
選擇了教師職業就要終身不斷學習,不斷開拓,更新自己的知識,就必須具有崇高的奉獻精神。胸無點墨,混跡社會,腰纏萬貫者大有人在,但我們無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個濫竽充數的教師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講壇。所以,教師要有進行教育所需的扎實而寬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要透徹地懂得所教學科。特別是在當前課改的前提下,教師的知識不但要淵博還要寬闊。因為正在成長中的少年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從遠古時代到未來世界他們什么都想探究個明白,并期待能從老師那里得到答案。這種好奇心加求知欲是發展智力的動力,教師應循序漸進地引導,而不能扼殺學生個性發揮。
一名教師全心全意的為了每一個孩子是應盡的責任,把一顆真誠的心交個每一個學生是教師思想上最崇高的。為了國家,為了培養優秀的下一代,教師應把愛生,愛崗當作自己工作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