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得體會:相融就是愛
教師心得體會:相融就是愛
孩子的世界是最純真的,只要你攜著一顆真正的愛心,他就會敞開懷抱接受你。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是發展素質教育的基礎,對學生品德的培養、學業的提高、身心的健康都有極大的裨益。
新型的師生關系需要建立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只有充分理解學生,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熱情地關心他們、愛護他們,才會消除師生間的心理隔膜,在思想和情感上產生共鳴。教師尊重學生,才會贏得學生的尊重,“教育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尊重學生”,尊重才會幫助他們找回自尊,找回自信,找回健康的心態。
開學伊始,我們做了一次練筆習作《我的老師》,打開學生作文本,陳楊的作文赫然在目,他在寫我,歷數了我平時為他做的幾件小事。一反往日的百字文,一下寫了近六百字。雖然他的敘述較少感情流露,但從那樸實的語言中,我觸摸到了孩子那顆渴望被關懷、被理解的心。我平日談心式的日記評語,我幾次面對面的循循善誘,我主動慷慨的借書,已讓這個家庭條件不好、成績中下、性格內向而自卑的孩子感受到了師愛的溫暖。一股責任感油然而生,如何幫助他樹立自信,拉近和他的距離,提高他的語文成績呢?我打開了我的日記本,循著他的思路和語言風格,加入了飽含深情的細節刻畫和心理描寫,把他的作文進行了改寫。
上課了,我讓他到前面讀作文,他驚詫地望著我,同學們也投來不解的目光--這是開天辟地頭一遭。我含笑告訴同學們:“陳楊這篇作文取自生活,寫得很樸實,很真誠。”在同學們靜靜的期待中,陳楊局促地讀起了作文,聲音很小。我輕聲地鼓勵他,他陡然多了一份勇氣,聲音響亮了許多,讀得也流暢了。在同學們的掌聲中,陳楊回到了座位上,我一邊迎著他期待的目光,一邊對同學們說:“從這篇作文中,我們可以看出陳楊很聰明,知道文章從生活中來;也很細心,老師做的事很小,他卻牢記在心;他還很重感情,雖然不善表達,但從同學們的掌聲中可以看出,大家讀懂了他的愛心。相信,聰明、細心加愛心,他一定會寫出更好的文章!”陳楊目不轉睛地望著我,他的臉也紅了。
接著,我讀了我的改寫文,教室里鴉雀無聲。讀罷掌聲再次更熱烈地響起。陳楊也鼓起掌來。我想他參透了老師的用意,正如后來他的日記中寫道:“我的作文本來寫得不好,但老師卻沒有在同學面前揭我的短,反而在全班表揚我寫得真實、真誠,還用改寫文使我明白了自己作文一貫的毛病。老師多理解我呀。老師,謝謝你!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這不正是學生強烈的“向師性”嗎?對此,如果我們都能報以真誠的“向生性”,學生不就會健康、自信地成長了嗎?
在這次作文課上,我不僅以我的理解和尊重幫助陳楊找回了自信,同時也讓全體同學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熱忱的呵護、耐心的培養、友好的幫助、誠懇的尊重,讓他們在和諧、融洽、健康、愉悅的師生關系中快樂地學習。
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一種親和力,會使學生受到道德的激勵,去追求真善美。學生從我們身上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但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學到的治學和做人的精神卻可能陪伴終生。
篇2:新教師履職學習心得體會
新教師履職學習心得體會
周家河小學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會上,強調指出,要落實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黨委、紀委或其他相關職能部門都要對承擔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做到守土有責。“兩個責任”的提出,抓住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關鍵環節,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一個重點。各級黨委、紀委,尤其是中央國家機關黨組織和紀檢監察機構,必須不斷強化“兩個責任”意識,把思想認識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來,加強擔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把落實好“兩個責任”作為當前一件大事抓緊抓實,確保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將履職盡責落實到以下幾點:
第一,熱愛學生。如果教師和藹可親,師生關系則比較融洽。師愛最受公眾期待。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女一樣來愛護,愿意與學生成為朋友,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學生一視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
第二,愛崗敬業,盡職盡責。這是教師基本的職業道德。教師職業是“人類幸福和自我完善”結合的職業。一方面,教師立足本職崗位,認真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培養合格人才;另一方面,在平凡的崗位,撒播愛心,享受充滿活力的人生幸福。教師從事的是一種培養人、教育人的事業,這對社會文明進步發展起一個推動作用,因此,教師職業關系著千千萬萬的自我價值和人生幸福,關系著學生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程度。
第三,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它關注著教師的教育事業心、正確的教書育人、以及嚴謹的工作態度。愛崗敬業是一種對事業全身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奮斗的動力,以及事業成功的保證。教師的職業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講究職業良心,它的平凡才能創造出不平凡的事跡,如果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師崗位看作個人謀生的手段,那它永遠也得不到成功。在教師崗位上,沒有悠閑自在的舒適和安逸,只有默默無聞的奉獻。認真負責、工作嚴謹是教師的需要,是道德責任感的體現,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在一行,愛一行,千萬不能坐在這兒,這山望著那山高。
第四,愛崗敬業,勇于創新。在現實中,許多教師,存在與這相背的現象,只追求享受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固步自封,庸碌無為,走進課堂,無精打采,談起玩樂,神采飛揚;工件飄浮,好大喜功,心態浮躁,急功近利,對待備課、聽課敷衍了事,只知道貪圖享受、奢侈浪費,不求真,不務實,更談不上開拓創新。只有銳意進取,才能勇于創新。我們教師對知識要精益求精,不斷進取,探索教研教改以及學術論文,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節奏,在求真務實中開拓進取。
第五,淡泊名利,志存高遠。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一定要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為人梯,樂于奉獻,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既然我們是教師,就要愿將青春許孺子,甘為盛世做人梯;既然我們是教師,就要一輩子用愛心去點亮一盞盞心燈,在照亮學生未來的同時,也輝煌自己的人生。正如泰戈爾所說:“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就讓我從事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綠蔭的`。”浪花選擇大海,雄鷹選擇藍天,而我選擇了三尺講臺!我時刻銘記著教師的責任。
第六,時刻以法律和廉政準則為鏡,鑒照自己的行為,在靈魂深處樹立共產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從思想深處根絕貪圖享受、拜金主義、目無法紀等錯誤思想,不斷反省自己,慎獨、慎微、慎權、慎欲,做到自警、自省、自重、自律。 現在正值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教育教學大改革的時期,社會的發展需要高能力高素質的人才,站在新的歷史高度上,我沉甸甸地意識到使命在肩,責任如山。我將在這一片讓心靈守護者熱血奔涌的神圣沃土上,不斷充實自己,展示自己,勇于進取,開拓創新,讓我們輕揮一只粉筆,書寫青春永不衰。
篇3:教師履職盡職心得體會
教師履職盡職心得體會
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在這個職業范圍內必須盡職盡責。教師是人類的工程師,背負著培養下一代的責任,教師應該用自己的心來對待每一個孩子。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崇高的思想道德,獻身教育事業正是體現了教師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責任。能否自覺地把黨和國家的利益、社會主義的利益放在首位,堅定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是衡量教師道德水準高低的重要標準。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意在表達教師這一職業的無私和偉大。
所以,教師從自己執教之日起,就應該對教師這一職業有充分的認識,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獻給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也只有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特點、社會意義和道德價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對本職工作產生自豪感并有樂于奉獻的精神,才能不為名、不為利,在教學實踐中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價值,把培養好下一代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天職。
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師忠于人民教育事業的具體表現。教師熱愛學生應該表現在對學生全面關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傾注到每個學生身上,對他們做到既嚴格要求,又尊重信任。不侮辱學生人格,不諷刺挖苦學生,熱愛每一個具有不同性格的學生,使他們發展各自正當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諄諄教誨,都體現了人民教師的愛心。自古以來,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一直被視為教師的美德。其內涵至少包括:第一,教師在教學與教育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熱情、耐心和毅力。第二,要主動關心,善于觀察和了解學生。第三,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這要求每一位教師要了解學生、關心學生、信任學生、熱愛學生。教師對事業的熱愛就是通過傾注在對學生的熱愛上,教師對民族、對人民的感情融會于對學生的培養上。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人師表”是教師最崇高的榮譽,也是教師的神圣天職。作為一位人民教師,擔負著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提高全體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責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師為人師表的水平,才能勝任人民教師的歷史使命,無愧于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這就要求教師要時時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我國教育史上對教師的根本道德要求是言傳與身教相結合,言行一致,處處事事努力做學生的表率。葉圣陶先生說: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學生在校學習,往往把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化為自己學習的內容、仿效的榜樣。教師不僅處處事事都應嚴于律己做到身正為范,還要以自己的良好形象來教育和感化學生,必須從衣著、發式、坐、立、行的姿勢,以及表情、動作、行為習慣等細節方面嚴格要求自己。
選擇了教師職業就要終身不斷學習,不斷開拓,更新自己的知識,就必須具有崇高的奉獻精神。胸無點墨,混跡社會,腰纏萬貫者大有人在,但我們無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個濫竽充數的教師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講壇。所以,教師要有進行教育所需的扎實而寬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要透徹地懂得所教學科。特別是在當前課改的前提下,教師的知識不但要淵博還要寬闊。因為正在成長中的少年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從遠古時代到未來世界他們什么都想探究個明白,并期待能從老師那里得到答案。這種好奇心加求知欲是發展智力的動力,教師應循序漸進地引導,而不能扼殺學生個性發揮。
一名教師全心全意的為了每一個孩子是應盡的責任,把一顆真誠的心交個每一個學生是教師思想上最崇高的。為了國家,為了培養優秀的下一代,教師應把愛生,愛崗當作自己工作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