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幼兒社會教育總結

幼兒社會教育總結

2024-08-01 閱讀 7050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幼兒社會教育總結

幼兒社會教育是指以發展幼兒的社會性為目標,以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引導幼兒的社會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教育。

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應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并加以指導。

在本學期,社會領域小組人員開展了多次的學習會議,研討和總結了在開展社會領域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和方法:

一、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則,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對幼兒提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對幼兒的行為作出補充和修正,在維護幼兒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滲透課程的要求。具體來說有如下幾方面:

1、以積極的方式對幼兒提出要求。我們在希望幼兒做一件事而不是另一件事情、按照這樣的方式去做而不是按照那樣的方式去做的時候,我們直接告訴幼兒具體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訴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么。

2、積極的環境。一個良好的、積極的環境意味著一個能夠誘發、維持、鞏固和強化積極的社會行為的環境。這種環境應當具備如下基本特征:

(1)在物質上是豐富和多樣的。

(2)在氣氛上是寬容和接納的。

(3)在制度上是明確和必要的。

幼兒,要求老師多組織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讓幼兒體驗與

老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幼兒發展與人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懂得尊重他人,對人有禮貌、誠實、守信。多為中大班的幼兒提供表現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導幼兒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恰當的評價,培養幼兒的自我意識和初步的價值觀。

中大班級在活動室設置了新聞角,請幼兒在電視上、報紙上看到的新聞、趣事帶回幼兒,貼在新聞角上,與老師和同伴分享。

三、社會領域教育的主要目標如下:

1、主動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

3、學習理解、尊重和接納他人的需要、觀點、文化和信仰。

4、能大膽地提出不同意見,學會質疑、協商。

5、初步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行為和習慣,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

6、對他人誠實、守信。

7、學會自律和必要的社會行為規則,有初步的責任感。

8、愛勞動,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必要的生活技能。

9、

二、社會領域課程的組織應注重以下兩方面:

1、把社會教育作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2、把社會教育看作是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及社會行為技能三個層面的教育構成的有機整體。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策略有哪些?舉例說明其中一二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策略有哪些?舉例說明其中一二

發布者:劉曉蘭

1、用生活取景法選取幼兒所需培養的社會技能

在進行幼兒社會技能培養時,教師首先要考慮培養的內容與目標,并將這一內容目標明確地傳達給幼兒,使之成為幼兒的學習目標。例如雖然現在幼兒園玩具大都十分充足,而且多采取分區活動方式進行游戲,避免了幼兒過多地因玩具發生爭執的現象,在幼兒園的活動中基本上很少看到幼兒爭搶玩具。但老師在深入觀察中仍然發現幼兒并未真正掌握與大家一起共同玩玩具的社會交往技能,理由是:在幼兒玩自帶玩具時常常出現爭搶、無法介入等缺乏交往技能的情形。在使用生活取景法選取社會教育內容時,除了創設模擬情景外,有時也用照片、錄像等手段記錄下幼兒平時的生活場景,用于社會技能培養活動中。

2、使用即時動態情景再現法促進幼兒社會認知與行為的統一

由于幼兒的年齡小,很難讓他們清晰地認識到自己言與行的矛盾、自己個人與集體的關系、自己行為與后果的關系,老師們在實踐中探索出一種動態情景再現的方法,讓幼兒直觀地觀察,并經由反思自己行為得到正確的結論。實踐證明采用動態情景再現法可以突顯幼兒社會認知的不足,及“知行不一”的矛盾沖突,促進由“知”到“行”的轉化。

例如在社會技能培養活動《我會等待》中就出現大多數孩子表示了自己“人多時我愿意等待”的態度,可是說到不等于做到,在之后的情景練習中仍舊出現擁擠的現象。老師運用動態情景再現法讓孩子們看到了立即再現的錄像情景,有意地突顯了孩子們認知與行為的矛盾:為什么說得到卻做不到呢?孩子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十分投入地認真反思自己行為的問題,為進一步學習“排隊等一等”的操作技能打下基礎,從而達到教師預設的活動目標。

3、妙用價值表決法樹立幼兒待人接物正確態度

價值觀教育法在幼兒園社會教育中運用也是一種創新,它認為每個人都按照自己內在的價值觀去行事,兒童也不例外,但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價值觀的混亂,只有通過兒童心理內部價值澄清,才能建立自己清晰的價值觀和恰當的生活方式[3]。實踐證明價值表決法簡單、有趣,對于培養“自律”的社會行為非常有效:一方面幫助幼兒將已有的社會認知轉化為態度;另一方面幫助幼兒用正確的態度引導自己的行為。

4、善用移情體驗法幫助幼兒建立同情心

5、巧用操作圖示法幫助幼兒真正掌握操作技能

說得到做不到是我們常常遇到的幼兒社會性表現方面的現象,但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行為操作技能的缺乏往往是造成幼兒知行不一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幼兒并不知道該如何做到。

6、摒棄是非對錯評價是幼兒社會技能教育重要的指導原則

策略,兒童

篇3:校訊通是連接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橋梁

“校訊通”是連接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橋梁

【摘要】“校訊通”在農村中小學作為一個新生事物,讓家長和老師的聯系更加密切,改變以往老師家訪的方式,在方便老師和家長的同時,更是提高老師家訪的效率。它在家長和老師,社會、學校和家庭之間架起一座全新的信息溝通橋梁,它是學校、家庭之間進行實時、快捷、有效溝通的橋梁,它將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構建和諧校園,平安校園做出更大的貢獻,使家庭和學校進行協同教育,形成社會、學校、家庭和諧共育的局面,進一步促進農村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校訊通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橋梁

20**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把提高農村學校教育質量和改造城鎮薄弱學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效遏制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和校際之間教育差距擴大的勢頭,逐步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在教育均衡發展的形勢下,為打造“平安教育”、建設“平安校園”,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向廣大中小學生推出了“放心工程”、“平安教育”活動,即移動“校訊通”。它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家庭與學校快捷、實時溝通的教育網絡平臺。近兩年來“校訊通”走進了農村中小學,“校訊通”廣泛運用于農村中小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對農村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工作有很好的幫助。同時,也給農村中小學家校教育,家校聯系提供了便利。特別是家校聯系方面,實現了跨越式、多元化的發展,對于共同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為中小學生的德育教育起了一個橋梁作用。

一、作業通知,方便師生

以前的家庭作業都是教師在放學時口頭通知或是發作業通知單給學生或是學生自己記錄,總是有部分學生健忘、作業通知單掉落和記錄不全的情況(特別是一年級小學生),使得少數學生回家不完成家庭作業,甚至于有的學生怕家長批評,告訴家長沒有家庭作業。“校訊通”就像一個公開的班級信息發布臺,家長通過“校訊通”可以天天了解各科家庭作業內容和作業要求。同時,家長也可以通過“校訊通”反映孩子完成作業的情況,以及孩子哪部分知識學習不夠透徹,以便老師急時迷補。因此,我從一年就開每天把家庭作業通過“校訊通”告訴家長,請家長督促孩子完成,這樣就不用擔心學生貪玩不完成作業了。我還在每個單元測驗后把學生的成績發給家長,好的表揚,成績下滑的分別分析原因,并請家長不要簡單粗暴的打罵孩子,而是要給孩子指出努力的方向。只要學生有了一點點進步或閃光點,即使他的成績還是很差,我都會及時發短信給家長表揚他,請他發揚優點,克服缺點。這樣,家庭和學校就會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來教育、指導學生。

二、管理學生,足不出戶

作為班主任不僅局限于“校訊通”上發布所任學科家庭作業外還可以發布班級制度,以及學校班級的主要活動,便于班主任及時反映學生在校的情況,讓家長每天都能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并和家長一起共同教育每一個學生,促進學生健康發展。還可以讓家長隨時、隨地向老師提出建議或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現。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是孩子生長的搖籃,所以班主任與學生家長建立經常性的聯系,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之一。學校還可以利用“校訊通”加強對家庭教育加以指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把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成功案例,通過“校訊通”發給家長借鑒,讓他們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我們班建立了一個QQ群,老師給家長教育孩子出金點子,家長之間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家長和老師也可以討論、協商針對個別問題孩子的教育方法。

三、校訊通辦事,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