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兒自理能力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如何提高幼兒自理能力
在幼兒園里,小朋友往往會學的許多東西,從而會養(yǎng)成各種習慣。那么,作為老師的我們,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是我們不可避免的責任。
我們了解,現(xiàn)在的子女大多都是獨身子女,由于家長的過分溺愛,導致幼兒大事小事都要依賴別人的幫助,生活上嚴重缺乏獨立性,而且自理能力差,這將會給孩子以后的生活,學習帶來很多不利影響。所以,針對孩子的種種缺點,我分了一下幾點來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我們都知道,孩子很喜歡自己找事情做,作為大人,我們應該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去干,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處理自己遇到的難題。
每個幼兒在家中,都是父母眼中的寶,剛來到幼兒園,都會想到表現(xiàn)自己,以此來引起教師的注意。所以,往往會表現(xiàn)的格外勤快,打掃時會搶著擦桌子,掃地,整理玩具。這個時候,老師應該抓住這種心理,循序漸進,只有孩子有興趣做,就該讓他們獨立完成。盡管有的時候桌子會擦的不是很干凈,地也有可能越掃越臟,玩具可能不是很整齊,但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應該給與鼓勵,慢慢的加以糾正,使孩子們從小心理就會養(yǎng)成獨立意識的好習慣。這樣以后才會養(yǎng)成更好的習慣。
父母在家中也不該太寵愛孩子,當孩子主動提出要自己穿衣服,吃飯時,父母應該給予鼓勵,夸他們做的很好。雖然有的時候還會有小瑕疵。但畢竟,這是孩子提供自助能力的開始,有了這個開始,只有我們一直持續(xù)這個習慣,一點能使孩子養(yǎng)成好的自理能力。
二、從細節(jié)入手,逐步提高。
幼兒自己能做的事情,盡量讓幼兒獨立去做。教師只是教會孩子如何去做,而不是代替孩子去做。在幼兒園中,有些老師會幫助孩子吃飯,大小便等,這樣雖有利于孩子的整潔,卻不利于孩子的獨立。所以,面對吃飯,穿衣,疊被,大小便等些小事情,我們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做。從細節(jié)入手,逐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另外,我們應該教育幼兒做事情要有的好的結(jié)尾,不能做事做的一半,半途而廢。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因為幼兒的一時放松而不加管教。如中午午睡后,有些孩子衣服穿得不整齊,杯子疊的不認真時,我們發(fā)現(xiàn)了應該馬上糾正,使孩子能早早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改變其不足,往好處發(fā)展。
三、及時表揚,增強孩子的信心。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是需要鼓勵很肯定的,所以針對孩子的這一特征,我們應該經(jīng)常鼓勵幼兒獨立去做自己的事情。當孩子做的好時,應該及時給與表揚。說一聲真棒。當孩子有一點點進步時,我們也不該吝嗇我們的表揚,所以,要適時伸出大拇指,肯定孩子的付出。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這樣,孩子就會特別高興,以后就更會信心十足的去做其他事情。
所以,表揚時很重要的,我們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做一個合格的幼兒教師。
四、家長和教師及時溝通,最大限度提高孩子自理能力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幼兒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家中度過,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家長用錯誤的言行對幼兒施加影響,那就會抵消教師在幼兒園內(nèi)行的教育,造成孩子思想的混亂。所以家長和老師應進行密切配合,經(jīng)常溝通。可利用孩子的作業(yè)本向老師提出意見,在家長會時向老師說說孩子的近況。以便于家長和教師能統(tǒng)一步調(diào),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使孩子自理能力達到最佳效果。
綜合以上幾點,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并不是個難題。只要教師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家長又能配合教師的工作,一定能使孩子有很大的進步。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2:利用學習游戲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利用學習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吉林省柳河縣涼水河子鎮(zhèn)中心校崔錦順
【摘要】幼兒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和自信感,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今后的生活也產(chǎn)生了深遠的意義。為了使幼兒們將來能成為祖國的建設棟梁,從小培養(yǎng)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相當迫切和必要的。因此,我們必須注重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使幼兒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鍵字】幼兒自理能力學習游戲
眾所周知,當今社會中孩子們的地位在家庭中往往高于一切。一個孩子,有著龐大的家庭組織,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外公、外婆等,所有的人都在盡力呵護著自家的孩子,吃的、穿的、玩的,一呼百應。別人家的孩子有的我家孩子要有。家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一味地滿足。甚至習慣于當孩子的保姆、奴隸。對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攬、越俎代庖,有些家長認為這些都是小事,只要對孩子好,做牛做馬也無怨無悔。在這樣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自理能力可想而知。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有著健康教育的目標之一是:要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使他們“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在保教工作開展過程中卻很難做到這一點。追其原因,責任在于我們的家庭教育。
有位教育家在呼吁:“過度地嬌慣孩子將會導致孩子缺乏必要的自理能力”。可惜的是,許多家長依然堅持自己的溺愛習慣。將孩子身為一個正常的獨立個體所具備的獨立自主能力剝奪。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這種剝奪還打著愛的旗號。家長并沒有意識到他們的所作所為已經(jīng)傷害到孩子,這是對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作為父母、老師我們必須盡早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盡早獨立,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潛能。下面,我結(jié)合多年的教育實踐經(jīng)驗,談談自己在保教工作中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1、有意識地讓孩子產(chǎn)生自理意識
大部分家長特別心疼孩子,總以為孩子干活非常辛苦,生怕孩子在干活的時候碰到磕到;有的家長缺少耐心,認為孩子做事太費時間,還不如自己幫他干。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喜歡模仿大人,跟著大人們做事。比如:看大人們打掃衛(wèi)生、洗衣服,他們也要跟著干,這就證明孩子心里已經(jīng)萌發(fā)了想要獨立的愿望,作為家長應該珍惜這可貴的時機,敢于放手讓孩子去做他們想做的事。
2、利用生活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
生活活動是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在幼兒園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必須重視生活活動中的培養(yǎng)。實踐過程中,利用了一切生活活動的機會,如:小便、洗手、吃飯、睡覺等,經(jīng)常鼓勵他們自己穿脫衣服、洗手、睡覺、起床后自己疊被子,對個別能力差的進行個別的輔導。同時我們要管理與放手結(jié)合,增長孩子的個人能力,讓孩子自己去判斷。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大人的關心,但也不能完全依賴于大人。作為家長、老師在很多事情上我們應該做好孩子的參謀。一些重要的事情如學跳舞、畫畫、彈琴等,千萬不要將自己的喜好或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
3、利用學習活動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
針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結(jié)合了學習活動的形式,如;有些孩子吃飯的時候總是把飯粒掉在桌上或者地上,這時給他們獎《漏嘴巴》的故事,讓幼兒們體驗故事情節(jié)的同時,了解不應該做漏嘴巴,從而督促幼兒改掉不良習慣,養(yǎng)成吃飯時不掉飯粒的良好生活習慣。在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過程中,在適當?shù)臅r候選擇一些適合內(nèi)容的學習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的發(fā)展。
4、利用游戲活動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
篇3: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怎樣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所謂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獨立進餐,自己洗臉等等。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后的生活也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但現(xiàn)在的大部分孩子普遍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很好地...
所謂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獨立進餐,自己洗臉等等。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后的生活也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但現(xiàn)在的大部分孩子普遍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huán)境。所以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
造成以上孩子生活不能自理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要數(shù)家長長期以來對孩子施行不良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和方法。隨著獨生化程度的提高,家長對孩子往往寵愛有加,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對自己的孩子百般呵護,事事包辦代替,從而導致孩子失去很多自己做事的機會。也有的家長對培養(yǎng)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認識不足,認為孩子現(xiàn)在年齡小,需要大人照顧,等孩子長大了自然而然地就會了,用不著現(xiàn)在刻意地去教他。還有的家長因為工作比較忙,沒有時間關心孩子吃飯、洗漱等一些小事上(他們覺得那是小事),認為讓孩子自己吃飯、自己洗臉,只會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等孩子吃完了還不得作父母的收拾,倒不如大人喂來得省心又省事。其實家長的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何在游戲中培養(yǎng)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呢?
1、讓幼兒通過玩水.玩肥皂泡泡來培養(yǎng)他們的洗手能力
幼兒們雖然喜歡洗手,可不懂如何把手洗干凈,常把衣服弄的濕濕地,于是我告訴幼兒洗手前先把袖子拉上一點點,水龍頭開的小一點,先搓手心,再搓手背,我還自編了洗手詩歌“我們都是好寶寶,打開水龍頭洗小手,先把小手淋濕了,按一下香香的洗手液,搓啊,搓啊,搓搓手心,搓啊,搓啊,搓搓手背,搓啊,搓啊,搓搓手指頭,搓啊,搓啊,搓我的小手,搓好的小手要沖干凈,打開水龍頭洗小手,先把小手淋濕了,讓我們沖干凈洗手液,沖啊,沖啊,,沖沖手心,沖啊,沖啊,,搓搓手背,沖啊,沖啊,,搓搓手指頭,沖啊,沖啊,小手沖干凈,細菌不見了!”通過形象的洗手游戲,幼兒們掌握了基本的洗手方法,幼兒們不會用肥皂,我讓幼兒開始了一個新的游戲,水和肥皂就成了他們的新玩具,我讓幼兒看到手上哪兒臟乎乎,就把肥皂來來回回的擦在那兒,肥皂和水用手搓產(chǎn)生了許多泡泡,孩子們可興奮了,在玩中他們發(fā)現(xiàn)肥皂泡越搓越多,泡泡漸漸由白變黑,被水沖走了.孩子們在玩肥皂泡泡的游戲中漸漸學會使用了肥皂.
2、為了幫助幼兒學會自己吃飯,我們在生活區(qū)開設了“給小動物喂食”的游戲。用硬紙板剪成各種可愛的動物頭部形象(如小貓、小狗等)貼在鞋盒上,并把嘴巴部位挖空,便于幼兒喂食。同時準備黃豆、小麥等大大小小的“食物”供幼兒練習。每天到區(qū)域活動時間,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去玩,連平時不愛吃飯的姜波也搶著去玩。有一天,姜波又在喂小貓吃飯,只聽她口中念念有詞:“小寶寶,來!‘爸爸’喂你吃飯飯,吃完了飯飯,爸爸帶你去玩海洋球。”邊說邊舀起一勺黃豆小心翼翼地送到“貓寶寶”的嘴里,看著“貓寶寶”順利地吃下,心滿意足地又喂上第二口,還不住地夸獎到:“恩,寶寶真乖,要多吃飯飯,寶寶才會長大!”瞧,多盡職的“爸爸呀!”我一直冷眼旁觀,沒有打斷她當“爸爸”的熱情。在講評活動情況時,我表揚了他,并讓其他的孩子向他學習。然后,提出對他的要求,希望他也像他的“貓寶寶”一樣乖,多吃飯飯,長得高高大大的。他聽了高興地點點頭,小朋友們都露出了羨慕的表情。接連幾天,姜波的爸爸媽媽告訴我說姜波這幾天吃飯都很認真,吃完了還不忘給爸爸媽媽看看,雖然吃得很慢,但那是他自己吃的,我及時地表揚了他的進步。以后每當姜波姜波的爸爸媽媽告訴我姜波吃飯問題出現(xiàn)反復時,我就提醒要向“貓寶寶”學習,做個乖孩子。在我的鼓勵下,姜波堅持了下來。現(xiàn)在已能較快地自己吃完飯了。為增加興趣,動物的“嘴巴”可以挖成不同形狀,如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提供的“食物”也可以有相應的形狀上的變化。
3、為了讓幼兒學會自己穿鞋子,我設計了“穿鞋比賽”的游戲。一個暖和的下午,我說:“小朋友,今天我們來穿鞋比賽吧。”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喜歡有成人參與游戲,尤其喜歡和老師做游戲。在游戲中你和他不再是老師與幼兒的關系,而是平等的同伴關系。這樣的關系有利于放松他的心情,使他能自由自在地練習穿鞋子。贏了很有成就感,還會叫你跟他比,他會為此感到自豪;輸了他會不服氣,總想贏一次,而要求再來。如此不管是輸還是贏,他卻不斷地重復著一個動作:穿鞋子。同時也讓這種能力不斷地發(fā)展提高。這樣的游戲?qū)τ诶蠋熀陀變簛碚f是獲得了雙贏,既讓幼兒學會了自理,又增進了老師與幼兒之間的感情。
4、創(chuàng)設情境,以“情境表演”的游戲方式,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準備幼兒洗手時的照片七張(分別代表“七步洗手法”的七個步驟),配以朗朗上口的“兒歌”,加上老師的示范講解,教幼兒“五步洗手法”,能幫助幼兒較快地掌握怎樣正確地洗手。兒歌是這樣的:第一步,挽起小袖;第二步,打濕小小手;第三步,擦點香香皂;第四步,搓出小泡泡;第五步,用水沖一沖;第六步,擦干小小手;第七步關好水龍頭。教兒歌的時候,可以讓幼兒跟著老師徒手練習五步洗手法,等幼兒掌握了動作要領以后,就可以實地操作了。另外,在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有的幼兒不會很仔細地看老師的示范動作,洗的時候就只搓手心,而把手背和手指間給漏過去沒洗。所以洗到第四步時,需要提醒幼兒:手心、手背都要搓,手指間也要搓。其實,人都是有惰性的,幼兒也一樣。很多東西教的當時學會了,很快就會遺忘的,開始的時候老師要辛苦點,時刻提醒他們按要求做好,慢慢地習慣了就好了。
通過一學期的鍛煉,現(xiàn)在我們班的孩子們都挺能干的,這些小不點都會自己吃飯.自己洗手,而且學會了用肥皂洗手,自己起床,穿鞋。.偉大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用游戲的教育手段來培養(yǎng)寶寶的自理能力同樣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