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美術《紙品樂陶陶》教學反思

美術《紙品樂陶陶》教學反思

2024-08-01 閱讀 7397

美術《紙品樂陶陶》教學反思

--紙條的魅力教學反思

本課為湘美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課《紙品樂陶陶》。是利用各種紙材料進行藝術造型的有趣活動,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我選擇的活動二,學習內容是用等寬的紙條拼擺制作工藝品。紙條選擇為100-150克左右的紙,其寬度約為2-3厘米左右,紙條應具有一定的強度、彈性、張力。本課學習應讓學生掌握卷、折、壓、扭等基本制作方法,而教材中的紙條小零件的制作可以讓學生了解基本方法。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組合零件的形態變化,可先構思再將小零件進行拼擺組合,也可隨意創作出更多的樣式。零件之間間距不要太大,形態結構不要過于松散。本活動計劃一課時完成,學生的作業只需將紙條工藝品拼擺組合在桌子上由教師用相機拍攝成最后作品。

在設計的過程中我還是想抓住"樂"字。怎樣讓學生很快掌握制作拼擺方法,又樂學是我探索的主要方向。在本課的設計中,我創設"紙條達人秀"這個情境,將這堂課的三個大步驟設計成三個錦囊。分別為:制作方法、同一形象不同的拼擺組合方法、單個紙條紙品拼擺組合成不同的美麗形象(此環節采取小組合作小訓練,節省拼擺制作時間)。經過自己不斷的動手嘗試,我發現:作品最后的粘貼部分是相當耗時間的,所以我選擇了讓孩子們拼擺組合在桌子上就行了。作品的呈現由教師用相機拍攝,然后通過電腦展示。學習遷移提供一部分出色的立體紙條藝編作品,將美術與生活聯系起來,感受相似的美學原理,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以前在上《紙品樂陶陶》這一課時,總會把重點放在活動一。這次通過深入研究活動二,運用卡紙裁成的等寬紙條進行各種形象的拼擺組合,我發現孩子們對這一課時相當感興趣,學生作品也十分驚奇。在研究這堂課的過程中,我始終相信一點,要讓學生學會制作,教師就要不斷嘗試,所以我花了幾天時間來制作各種零件并制作出了精美的范作"蝴蝶"。的確,"蝴蝶"不僅為本課添了彩,而且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

在教學設計中我以"紙條達人秀"比賽貫穿始終,并以比賽指導的身份將錦囊一個一個打開從而讓學生更巧妙的學到制作方法。課堂上學生積極性極高,甚至很多學生都不愿意下課,總是不斷地要我拍下他們的新作品。通過這一課的教學,在合作學習、獨立完成拼擺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只是從旁協助、引導的角色。學生之間積極地討論、交流、創作,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作用。事實證明了學生在這種歡快的環境中被激發了潛能,張揚了個性,發揮了無窮的想象力。

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

篇2:小學美術教學反思

美術教學反思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樣的教學才是真正適合低學生發展的呢?怎樣上好低年級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一次次試圖在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美術更為講究的是情感的投入與心靈的交流,否則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那又如何才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接受到這種情感教育呢?

我覺得運用賞識教育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哲學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實踐使我懂得,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教師對學生小小的成功,點滴的優點給予贊美,可以強化其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滿足其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習動力,培養自信心,促進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奮發向上的班集體氛圍。我在孩子作業本的背面都會寫幾句激勵性的評語,比如:“你真棒!”“進步了!”“小畫家”等。學生畫的更認真了,還會經常和別人比“誰的星星多”。教師的贊美越多,學生就越顯得活潑可愛,學習的勁頭就越足。教師的贊美就像是一種無形的催化劑,能增強低年級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更是實現以人為本的有效途徑之一。

孩子們稚嫩的心靈需要老師用心地呵護。通過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我體會到作為一名科任教師,要增進師生之間的互相理解、支持和配合,建立友誼,產生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這一切目標的實現,必須以愛為基礎。或許在這方面對一年級的學生我表現地更加小心細致。結果一年級的學生更喜歡上我的美術課,每當我走進教室,孩子們便會興奮地歡呼“耶”!在孩子們那活潑又充滿稚氣的話語中我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快樂!他們的反應讓我了解他們在學習中也能體驗快樂。讓學生在自主、自愿、自由的學習環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課程標準是新的,兒童是新的,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思考。

篇3:美術組基礎素描教學方法的反思

美術組基礎素描教學方法的反思

從事高中特長生的基礎素描教學工作已有許多年,多年來,我遵循傳統的素描教學方法,按部就班地對學生進行訓練,這種傳統的教學手段完整嚴密、系統科學,在這一點上,無疑是讓人信服的。然而,人類的文化是在不斷地演變和發展的,在今天多元化的藝術形式中,基礎素描教學體系已滿足不了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需要了。

數年來,素描基礎教學中,我們一直關心的中心課題是如何通過研究造型的基本規律來達到對客觀形體的真實再現,使得學生的思維方式與表現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束縛,盡管在形體表現真實性方面或者在某些細節處理上積累了許多經驗,然而那種把對客觀形體的認識和表現的簡單化、概念化,甚至按套路去進行操作的方式,卻導致了畫面平庸、呆板、令人乏味的弊病,畫面缺少神似特征與藝術靈感。所以,素描基礎教學的含義,也并非是達到解決形體表現中所要求的比例、結構、透視、明暗之準確為最終目的,更不應該滿足于客觀形體的單純模仿,而應該在對客觀形體特征感知的同時,伴隨著豐富的聯想以及諸多潛在心理因素來實現素描造型中諸種因素的要求,以此改變以往習慣了的觀察方式,最終逾越形體酷似單純模仿的圈子。

但是,傳統素描并非過時,其價值目前為止是誰也否定不了的,只是我們應該在基礎教學階段給學生補上“素質課”,我們應該繼承傳統素描教學中合理因素,例如通過觀察客觀對象培養空間意識,學習造型規律,提高繪畫技巧,以及由潛入深、由簡到繁的科學系統的訓練程序,同時,應加入我們今天對造型的新理解,新認識,例如濃縮、提煉造型有關知識,重新組合訓練課題,遵循繪畫自身規律,強調基本功與藝術創作的一致性,加強對繪畫語言的認識及掌握,尋求新的表現形式等等。在基礎訓練階段有意識地加強諸如結構意識、組合意識、抽象意識、新空間意識、符號意識和設計意識等方面的訓練,有助于讓學生拓寬視野,最大可能地調動學習積極性,在掌握基本技能和思維方法的同時,充分發現和運用自己的創造潛能,為今后在藝術上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我們要走出傳統素描教學的某些誤區,改變觀念,以適應今天美術教學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