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什么樣孩子是聰明孩子

什么樣孩子是聰明孩子

2024-08-01 閱讀 8790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什么樣的孩子是聰明的孩子

判斷一個孩子的身高可以用尺子來衡量,判斷一個孩子聰明不聰明就比較復雜了,生活中人們常常用一個孩子會多少漢語拼音、會背多少兒歌、認多少漢字、會彈鋼琴等來衡量,其實,這些說法都僅僅談到人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方面,并沒有反映聰明的實質。通常所說的聰明指的是人的智力商數即智商比較高,為此,一個孩子是否聰明還要從什么是智力談起。

智力的定義有種種解釋,在各種說法中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智力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獲取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感知、記憶、語言、思維、想象等功能組成的人類活動是大腦功能的表現。人的智力可以分層次,大部分人的智力屬于常態,還有超常和低常兩個智力層次,它們在人口分布中各占千分之三。智力是人的認識方面的心理特征。

智力的發展與知識技能的掌握有辨證統一的關系,它們彼此既是獨立的、相互區別的,又是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的。知識、技能是智力發展的基礎,“無知必無能”一個人不具備一般的社會與自然的知識,什么事也不會做,又怎能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呢?知識貧乏與淺薄不利于智力的發展,領會知識,掌握技能,就是存儲信息、為智力活動提供知識和中介。智力的發展又是獲得知識與技能所必備的能力,一個人智力能力的高低決定著掌握知識的廣度、深度、速度以及運用知識的靈活程度。

所以,如果盲目地灌輸知識、死記知識、機械模仿與單調重復的技能練習,以及沒有因材施教的教育等,都會限制兒童智力的發展。

可見,鑒別兒童是不是聰明,對照智力的特征,一般從如下幾方面衡量:

(一)

從孩子的感知觀察能力強與不強考察。例如,同樣大小的物體在同樣距離內,同齡的一般孩子都沒有看見,只有你的孩子看見了,這就說明你的孩子感知觀察能力較強。又如,在五個同樣大小,形狀相同的小男孩的半身頭像中,其中有一個頭像是沒有眉毛的。同年齡的一般孩子都找不出它們之間的差異,你的孩子卻很快就找到了。這說明你的孩子在有目的有組織的觀察能力方面比較強。

(二)

從孩子的記憶力好不好考察。即記憶是否準確,速度快不快,保持的時間長不長,要用的時候是不是很快就能想起來。例如,認一個漢字,,別的孩子要教10遍才記住,你的孩子教2、3遍就記住了,而且長時期都不忘,你一問他,他馬上就可以他,他馬上就可以說出或認出來,這說明你的孩子記憶力較強。

又如,給幾個孩子同時講一個故事,別的孩子在聽完后只記住個別情節,而你

的孩子卻能完整、準確地把故事復述出來。這說明你的孩子記憶力強。

(三)

從孩子的想象力是不是豐富來考察。例如,要孩子們以“小猴子”為主題自編一個故事,同年齡的孩子只能編出2-3種動物為角色的5-6句話的情節簡單的小故事,而你的孩子則可以把十多種動植物和人編成十句話以上的情節比較復雜的故事。說明孩子的想象力比一般孩子要豐富得多。

(四)

從孩子的思維力發達不發達來觀察。特別是考察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力。如,要求孩子盡可能說出水有哪些用途,多數孩子只能列舉出4-5種用途,而你的孩子卻能講出10種以上,說明你的孩子創造性思維能力比較強,他能夠打破常規和舊框框,提出新的見解。

(五)

從孩子的語言發展水平去觀察。主要指理解語言的能力強不強、發音準不準、表達能力強不強。例如一般孩子都是一歲多才會說話,5、6歲才開始識字,你的孩子不到一歲就開始學說話,兩歲就很喜歡學習、識字,3-4歲就能獨立看一些兒童讀物、小說、報刊或學習有一定難度的數學題。一般孩子在幼兒園聽了老師講的故事以后

回家都不能詳細地復述,而你的孩子卻能完整、清楚、系統地復述。說明你的孩子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較強。

(六)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動作發展的水平也是判斷孩子聰明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教師讀書筆記:《教育智慧從哪里來》讀書筆記

王老師寄語:

我只是探索:遇到問題可以怎樣去思考,才有解決的希望。我不兜售教育秘方,我在學習教育智慧。

我做案例點評,大概有以下幾條原則:

1.橫向,不就事論事,在教育的大背景下研究教學,在社會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教育。

2.縱向,追蹤學生和教師今日想法、做法的根源,個人成長史的根源和歷史根源。我特別重視家庭影響,特別重視指導家庭教育,因為學生的問題,幾乎都來自家庭。

3.對教師的案例陳述采取分析態度,不盲目跟著教師的思路跑,保持研究者的主體性和獨立視角。教師陳述的事實,往往是經過他的眼睛和頭腦篩選過的,甚至問題的提法都可能包含著既定的教育理念,點評者如果不能跳出這些圈子,很難看清廬山真面目。

4.側重梳理思路。任何教育行為都有某種理論假設在前,不管教育者本人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我特別注意找到教師教育行為的理論假設,對它加以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從根子上解決轉變教育觀念的問題。

5.先問“為什么”,假設多種可能性。沒弄清前不問“怎么辦”。遇事假設多種原因,這是教師的基本功。必須反復練習。

6.要出招。梳理思路之后,提點可操作的具體建議,否則不解渴。

7.隨時調整自己的想法。研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有段落,沒有終結。

用智慧啟迪智慧用心靈感化心靈

篇3:講座整理筆記:教育

一.概念解釋:

1.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的學校系統,具體規定著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及彼此之間的關系。

2.談話教育法:又稱問答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的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概括已有的知識經驗,積極思考,從而使學生得出結論獲得新知識和技能的方法。

3.課程標準:是指根據課程計劃制定的有關學科教學的目標、水準、結構與教學要求的綱領性文件。

4.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與豐富,成為成熟專業人員的過程。

5.《白鹿洞書院揭示》:朱熹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是中國書院發展史上的一個綱領性的學規,書院學規的一個范本,標志著宋代書院開始走向制度化。概括了儒家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體現了古代封建教育的主要精神,不僅是南宋時期書院的學則,而且對元明清三代書院有著指導作用,還為一般官學所采用,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

6.六藝是指的孔子提出來的幾種技藝.分射,御,禮,樂,書,數六個部分.

7.騎士教育:就是世俗奴隸主子弟所受的教育,它同時也是一種培養為世俗封建主服務的、保護封建制度的武夫的教育。

二.簡答題

1.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

答:(1)勞動任務的綜合性。首先教師需要同時完成培養學生多方面發展的任務上。其次在每一學科的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關注和指導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第三,教師要善于協調來自家庭、社會等方面的教育影響,以指導學生良好發展。

(2)勞動對象的復雜性。首先表現在其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其次在教育過程中學生主體意識的參與客觀上影響并改變著教師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勞動手段的主體性。首先教師的勞動手段一方面是由人類智慧結晶的教材來充任,另一方面是由教師自身的學識、能力、人格來施行。其次教師必須理解消化教材才能有效的傳遞人類文化的精華。再則其示范作用也充分體現了教師勞動的主體性。

(4)勞動過程的創造性。教師要有極強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才能有效的完成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任務完善學生個體,幫助學生實現內化,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都需要教師靈活的運用其智力水平。

(5)教師勞動的長效性。首先從人的整體發展來看,人才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次就學生某一具體、局部的發展來看,也往往要經過一個長期的過程。

2.簡述全面發展教育各組成部分的關系?

答:在我國的教育方針中,全面發展教育包含了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的教育,都是學校教育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共同完成全面培養人才的任務。

一、各育都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因素

五育各具不同的作用、地位,擔負著不同任務,德育是靈魂,體育是基礎,智育、美育、勞動教育是重要內容。它們都有是學校教育的有面組成部分,因此不能互相替代,互相等同,它們是缺一不可的。

二、五育互相聯系,共同構成完整的學校教育體系

(一)五育必須統一在一個人身上,它們之間具有一種不可分的結構上的聯系,人的全面發展應該是五方面整體性的協調發展;(二)各育互相滲透,互相包含,在教育實踐中不能截然分開;(三)各育互相制約,互相促進,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會影響人的長遠發展。所以我們在學校教育中必須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觀。

3.簡述觀察學習的理論并評論?

答:觀察學習又稱無嘗試學習或替代性學習。是指通過對學習對象的行為、動作以及它們所引起的結果觀察,獲取信息,而后經過學習主體的大腦進行加工、辨析、內化,再將習得的行為在自己的動作、行為、觀念中反映出來的一種學習方法。

4.隋唐時產生的科舉制度的積極意義是什么?

答:一.起了抑制門閥的作用.

二.擴大了官吏來源.

三.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

四.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政局的穩定

5.舉例說明洋務學堂的類型

答:方言學堂,即外國語學堂,主要培養翻譯人員

技術學堂,1867年李鴻章在上海開設的機器學堂

軍事學堂,1893年,李鴻章在天津創辦軍醫學堂,這是中國人自設西洋醫學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