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培養獨立性不能完全依賴學校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隨筆-培養獨立性不能完全依賴學校
我一個朋友王先生的兒子非常調皮,由于平時工作忙,所以決定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盡管過集體生活對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確有好處,但由于孩子離開父母之后,缺少了經常進行心理交流和心理傾訴的對象、場所,在與同學交往過程中,難免會碰到一些問題,產生一些矛盾。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每天都會有很多的變化,特別是在情緒上的,而這種情緒需要家長的細心觀察和調整,假如得不到及時調整,也可能會影響其行為。為此,我覺得,過分調皮的孩子不能過分依賴學校,而是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多與孩子交流,爭取更多的溝通機會,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篇2:幼兒園培養幼兒獨立性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幼兒園如何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每次進行手工活動、數學操作活動的時候,我總會發現有幾個小朋友會說:“老師我不會”、“老師你幫我做”,“老師幫幫忙”,其實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可是那些幼兒卻只是站在邊上,臉上帶著悲傷、惶恐的神情看著其他在做的幼兒。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獨生子女,父母都是持著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的態度,把孩子當寶貝一樣的珍藏著,為孩子包辦著一切,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讓孩子喪失了獨立性,而變成一個沒有責任感,不用頭腦而怯懦的人。而幼兒時期是打基礎的階段,因此,我們需要在幼兒時期在家園共同努力下培養幼兒的獨立性,為獨立性的發展創造環境與條件。
一、對孩子要放手
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敗和失誤。只有經歷過失敗的洗禮才會看見成功的彩虹。孩子的成長也是一樣,大人應放手讓孩子在他生活的小范圍內自理,讓他失敗,碰釘子,這樣孩子就會從失敗中記取教訓而成長起來。有些家長認為幼兒生活中的小事如自己學會穿脫衣服、自己疊被子等等都是些無關緊要的瑣事,大人隨手幫助就可以,不必讓孩子自己去做,就是讓孩子去做也做不好,或者認為讓孩子做太費神,還不如自己做省力。這些看法當然是不正確的。因為幼兒獨立生活能力主要是通過逐漸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而發展起來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必然妨礙孩子未來的獨立生活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如果從小,一切都由父母包辦,孩子感到一切都可以依賴父母,形成一種“安全感”,那樣反而容易出大事。
二、讓孩子學會勞動
有些大人認為那么小的孩子怎會勞動呢?還是我自己來做吧!其實從小讓孩子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實際上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教育,無形中也培養了孩子的勤勞習慣,為孩子日后的獨立生活打下了基礎。如當父母回家了,為他們拿拿拖鞋;吃飯時,發發碗筷;父母在掃地、洗衣時,可以幫忙拿拿簸箕、肥皂之類的東西。當孩子完成一項工作后,我們父母可以及時的給以適當的肯定和贊賞:“謝謝”,“你真棒!”,“孩子,你做的真好!”孩子聽到贊揚的話語后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會感到無比的興奮和快樂,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增進了孩子與父母的感情。
三、模仿效應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我們要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行為楷模,作為父母不能以工作忙,沒時間為理由拒絕和孩子進行親子間的游戲,我們應多抽一些時間陪孩子玩,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接觸模仿機會,這樣對幼兒獨立品質的形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未來是屬于孩子的,孩子未來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未來的生活要靠他們自己去創造。家長和教師應循序漸進、耐心引導幼兒,多給幼兒自己去嘗試體驗的機會,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在培養過程中積極鼓勵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幫助他們樹立自信,使他們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勇敢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3:培養幼兒獨立性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怎樣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獨立性在幼兒身心發展中有重要意義。獨立性強的孩子常常表現為:做事有明確的目的,并能按照目的去行動,不指望別人幫助,不屈服于別人的強迫,不受別人的暗示,不從事違反目標的活動,能主動地做事,有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善于思考、發問,有強烈的好奇心、自信心、進取心以及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從小培養獨立性,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并能為他們今后適應社會生活,在事業上不斷開拓進取、獲得成功打下基礎。
然而,幼兒的獨立性不是自然而然能形成的。有的孩子自己穿衣疊被、自己洗手洗臉,做事認真利落,做完自己的事情還能幫助別人,有的孩子則事事要別人幫助,處處依賴別人,做事拖拖拉拉。在游戲中,有的孩子摔倒了,馬上自己爬起來,拍拍身上的土,又能繼續玩;有的孩子摔倒了卻立即趴在地上大哭,一定要等別人扶他才會起來。為什么同年齡的孩子獨立性表現的差異如此之大呢?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同的家庭影響和教育方法造成的。
怎樣才能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呢?這里介紹幾點較成功的經驗和方法:
(1)凡是幼兒能自己做的,就要讓他們自己去做。從兩三歲起孩子就事事喜歡“我自己做”,總要找機會做成人不讓做的事。如果成人阻攔就要反抗,表現得很“任性”。這是孩子最初“鬧獨立”的表現。成人應抓住這個時機,給予適當引導和培養,不要生硬地加以禁止。如果孩子“鬧獨立”的積極性經常受到阻礙,就會變積極為消極,變主動為被動,事事都要等待,依賴性便由此而生。許多事實表明:成人替孩子包辦的越多,禁止的越多,孩子的依賴性就越強,獨立性也就越差。因此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首先成人應該轉變教育方法,解放孩子的手腳,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就要讓他們自己做,成人不要越俎代庖。特別是對待獨生子女,更要防止過分的照顧和保護。一定要讓孩子從小學會自己照管自己的生活。
(2)要讓孩子自己游戲,成人盡量少干涉。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獨立性的重要途徑。成人要創造條件,讓孩子有自己玩和與小伙伴一起玩的機會。當孩子與小伙伴一起玩時,要鼓勵他們自己盆配角色和使用玩具,自己解決矛盾。必要時成人可給予指導,但要盡量少干涉。當孩子沒有伙伴時,也要讓他學會自己獨自玩,不糾纏大人。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成人也可以參加孩子的游戲,但要注意以伙伴的身份與孩子游戲,不要發號施令。游戲應以孩子為主,要讓孩子成為游戲的主人。
(3)要讓孩子參加成人的活動。許多人覺得:大人的事,小孩子參與會添亂,因而常常禁止孩子參加成人的活動。殊不知,兒童參加成人的活動對他們獨立性的發展和各方面能力的形成有多么重要。“早當家的離子早懂事、早成熟”,這是很有道理的。當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參加大人的活動時,他會感到自己長大了。他會模仿大人去待人接物,去處理問題,去付出勞動。從而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因此,教師和家長都要鼓勵幼兒參加成人的活動。父母可以讓孩子一起做家務事,一起采購生活用品,一起計劃食譜,一起走親訪友,一起接待客人。這樣做可以使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小主人,對家庭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還可以使孩子更多地了解成人的世界,增長社會生活經驗,形成獨立生活的能力。
(4)提出任務,讓幼兒獨立去完成。為了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成人還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交給幼兒一些任務,讓他們獨自去完成。例如:讓幼兒獨自做一個小實驗、粘貼一幅畫、修補自己的書、制作小玩具、照顧小金魚等,在安全的環境下,讓幼兒獨自去購買小商品、取報紙等。當幼兒在活動中出現困難時,要鼓勵他自己去克服,讓他感到“我能行”。當幼兒完成任務時,成人要欣賞并贊許他的成果,使他得到成功的感受。當然要注意,交給幼兒的任務一定是他們力所能及的,既不要過難,也不要過易,要讓幼兒經過努力能夠獲得成功。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