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樹》教學活動隨筆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秋天的樹》教學活動隨筆
在《多彩的秋天》這一主題活動中,有一個教學活動《秋天的樹》。為了讓幼兒對秋天的樹的變化過程有一個更清楚全面的認知,我決定采用連續性觀察的方式,讓幼兒通過多次觀察比較,懂得樹上的樹葉是漸漸地由青變黃的、由多變少的。于是,我們選定了幼兒園小門旁邊的一棵銀杏樹作為觀察的對象。繼上次觀察到現在,已有兩周沒去看了,上次看到的現象是:樹上的樹葉還都是綠綠的,地上也沒有幾片落葉。今天下午我們利用戶外散步的時機,再去看一看那棵樹的變化。
我們一起來到了幼兒園小門旁邊的地上,先遠遠地看銀杏樹。我問:“小朋友,我們好多天沒有來看銀杏樹了,它和上一次比,樹上的樹葉變怎么樣了呢?”“變少了!”“對呀!那樹葉到哪里去了呢?”想像力豐富的高曉斌小朋友半開玩笑地說:“飛到天上去了吧!”還有幾個小朋友則憑借自己的已有經驗說:“落掉了!”我問:“那落到了哪里去了呢?我們快去找一找吧!”于是,小朋友自由地分散開來,去尋找地上的落葉。一會兒功夫,個個小朋友拾到了落葉,有的則捧著一大捧的樹葉,擠到了我的面前,爭著給我看。接著,我就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你的這片樹葉是什么顏色的?你在上面發現了什么?還可以找幾片樹葉比一比,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以此來培養他們細致的觀察力、分析比較的能力及判斷力。只見小朋友們津津有味地看著、比著,相互之間說著。呀!這些在成人眼里不起眼的破爛樹葉,在孩子們童真的視眼里,變得那么神奇,他們仿佛是在看一幅美麗的圖畫,并不時地將自己的發現來告訴老師。以前,我們喜歡用一個好聽的詞來說秋天的樹葉,那就是“枯黃”,可孩子們當時告訴我:“我的樹葉有點黑”“我的樹葉的顏色和巧克力一樣的”“我的樹葉的頭上尖尖的地方是黃的,還有的地方是有點青的”……他們觀察得真細致啊!
為了啟迪幼兒的想像力,我拿起了法桐樹葉,做扇扇子狀,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并問:“老師的這片葉子像什么?”小朋友不約而同地說:“扇子”“對呀!那你們手里的大樹葉像什么?小樹葉又像什么呢?”孩子們想像的閘門打開了。浩源說:“我的樹葉像一條魚”胡清泉說:“我的樹葉像船”,吳義淳說:“我的樹葉像把寶劍”……
今天的觀察活動真是太有意思了,不僅滿足了孩子們自由探索的欲望,而且讓他們通過觀察、比較、想像等活動,智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篇2:小學英語教學隨筆:設計一個評價詞匯教學活動
在外語詞匯教學中,我們應積極采取對策,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并改進教學。要改變現狀,就要積極探索與嘗試,多角度、多渠道激活英語的詞匯教與學,切實使學生通過教師積極的教學引導,通過學生自己積極主動的鉆研,掌握詞匯學習法,去努力去實踐,顯著提高英語詞匯的學習能力。
1.直觀呈現法
包括使用圖片、簡筆畫、實物、動作、表情等手段。
高中學生雖說理解能力已有提高,但遇到某些科技詞匯或其他重要事物名稱的詞匯,教師過繁或過簡的解釋,不易長久留下印象。使用直觀呈現法可以加深學生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詞匯的長時記憶。例如在教授satellite,rocket,castle,sunpanel,camera,mobilephone等詞時,呈現圖片,并配上發音,音義一體,學生很快就接受了;又如教授fasten,fold,unfold,tear(v.)等詞時,不妨一邊給出句子(情境),一邊比劃著動作,學生印象很深刻;再如,教dive,float,drown等詞時,用簡筆畫并配以適當解釋,效果很好。有些名師在講授生詞時,使用優美傳神的動作去表演,讓學生深切地去感知詞匯,這很值得我們去學習。
2.詞義闡釋法
用簡易英語去解釋新詞,有助于學生英語思維習慣的養成。
①下定義。按英語語言特點,給某個詞下定義,應先找出它的界定詞或中心詞,再分別加些定語或狀語等修飾限制的內容。
A.可以進行短詞定義。如教snake一詞,它的界定詞為wildanimal,再加上修飾語long,soft,legless,dangerous,poionous;又如講achieve,其中心詞為get/reach,加上補充語byeffortandcourage,可以說achievegreatsuccess,achieveone'sgoal等等。
B.也可以采用句型定義。如教charge,可以解釋為Achargeisthepricethatyouhavetopayforaserviceorforsomethingyoubuy.如作動詞用時,可以再說:Theoldmanchargedmefiveyuanformendingmyshoes.學生明白詞組:askmoneyforsomething/aservice的意思,也就明白了charge的意思了。
②句子中詞匯互釋。如教lately時,呈現如下句子:Ifsomethinghashappenedlately,ithashappenedrecently.這種方法借用同義或反義聯想法,解詞時學生思考兩個句子的聯系從而判斷出生詞的含義。再如,學content(adj),可以說給學生:Youarecontenttodosomething.Youmeanyouarepleasedtodosomething.
③根據上下文猜詞義。教師應有意培養學生的猜詞能力,它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其學習主動性。學生遇到生詞并猜詞時,首先界定該生詞的詞性,然后根據上下文猜出該詞大意!例如:教smart一詞,給學生聲情并茂的一句:Wow!Youlooksmartinyournewsuit!可以斷定smart為形容詞,再結合newsuit,就可以猜測其可能是“帥氣的,時髦的”或類似的意義。
3.詞形構建法
主要是借助構詞法知識進行教學,在高中階段可以大量運用,而且也非常普遍。首先要求學生了解與識別常見詞綴,并加以掌握和運用。如:用-ness/-tion/-ism/-ee/-er/-or/-ar/-ian/-ist等構成不同類型的名詞,用--ful、-ive、-ial等構成形容詞;構成動詞的詞綴如:-en/en-/-ize等等。另外,在教學中,學生可能會碰到含多重詞綴、較為復雜的詞匯,如independence,disability,,evaluation等,還要接觸到一些新的縮略詞,如smog(smoke+fog)、telecast(television+broadcast)等。讓學生仔細觀察生詞,結合詞境,鼓勵其大膽去分析、猜測。
4.形似結構聯想法
此法主要用于重點詞匯的用法講解與復習,通過形似結構聯想,總結出不同詞相似的結構,得出它們用法上的相同之處或不同之處,便于學生深刻領會,舉一反三地運用。如,wish(sb)todo/hopetodo;usedtodo/beusedtodo/beusedtodoing;prefer/refer/confer/infer(變形時的書寫-rr-),分析并對比掌握各自含義及特殊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