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事業為重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教育筆記:事業為重
在我們所受的教育中都是要以事業為重
――摘自《親自根基盡責篇》
事業為重,家庭為次,因此可以看到許多年輕人在職場上打拼,家和孩子交給父母或保姆。這樣的教養方式勢必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他們難以與父母建立親密依戀的關系,心靈成長上沒有得到生命第一責任人的關愛呵護,顯然得到許多禮物,卻難以形成健全的人格,父母不愿意在孩子身上盡責,孩子長大后也不愿意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盡責,包括對父母,他們也不愿意盡孝,年輕的父母,如果想想自己老年時候的境遇或許就會在初為人父母的時候做出對的抉擇。
通過這篇短文,我知道“盡責”對我人生的品格有多重大的意義,任何時間,我們不能太自私,應該敢于承擔責任與義務,在我們人生的不同時間段,生活的重點也是不同的,我們可能面對諸多壓力,但沒有任何人比我們更適合承擔家長的責任,只要愿意總能找出時間陪伴家人,教養孩子。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教師讀書筆記:《教育智慧從哪里來》讀書筆記
王老師寄語:
我只是探索:遇到問題可以怎樣去思考,才有解決的希望。我不兜售教育秘方,我在學習教育智慧。
我做案例點評,大概有以下幾條原則:
1.橫向,不就事論事,在教育的大背景下研究教學,在社會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教育。
2.縱向,追蹤學生和教師今日想法、做法的根源,個人成長史的根源和歷史根源。我特別重視家庭影響,特別重視指導家庭教育,因為學生的問題,幾乎都來自家庭。
3.對教師的案例陳述采取分析態度,不盲目跟著教師的思路跑,保持研究者的主體性和獨立視角。教師陳述的事實,往往是經過他的眼睛和頭腦篩選過的,甚至問題的提法都可能包含著既定的教育理念,點評者如果不能跳出這些圈子,很難看清廬山真面目。
4.側重梳理思路。任何教育行為都有某種理論假設在前,不管教育者本人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我特別注意找到教師教育行為的理論假設,對它加以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從根子上解決轉變教育觀念的問題。
5.先問“為什么”,假設多種可能性。沒弄清前不問“怎么辦”。遇事假設多種原因,這是教師的基本功。必須反復練習。
6.要出招。梳理思路之后,提點可操作的具體建議,否則不解渴。
7.隨時調整自己的想法。研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有段落,沒有終結。
用智慧啟迪智慧用心靈感化心靈
篇3:講座整理筆記:教育
一.概念解釋:
1.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的學校系統,具體規定著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及彼此之間的關系。
2.談話教育法:又稱問答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的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概括已有的知識經驗,積極思考,從而使學生得出結論獲得新知識和技能的方法。
3.課程標準:是指根據課程計劃制定的有關學科教學的目標、水準、結構與教學要求的綱領性文件。
4.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與豐富,成為成熟專業人員的過程。
5.《白鹿洞書院揭示》:朱熹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是中國書院發展史上的一個綱領性的學規,書院學規的一個范本,標志著宋代書院開始走向制度化。概括了儒家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體現了古代封建教育的主要精神,不僅是南宋時期書院的學則,而且對元明清三代書院有著指導作用,還為一般官學所采用,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
6.六藝是指的孔子提出來的幾種技藝.分射,御,禮,樂,書,數六個部分.
7.騎士教育:就是世俗奴隸主子弟所受的教育,它同時也是一種培養為世俗封建主服務的、保護封建制度的武夫的教育。
二.簡答題
1.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
答:(1)勞動任務的綜合性。首先教師需要同時完成培養學生多方面發展的任務上。其次在每一學科的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關注和指導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第三,教師要善于協調來自家庭、社會等方面的教育影響,以指導學生良好發展。
(2)勞動對象的復雜性。首先表現在其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其次在教育過程中學生主體意識的參與客觀上影響并改變著教師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勞動手段的主體性。首先教師的勞動手段一方面是由人類智慧結晶的教材來充任,另一方面是由教師自身的學識、能力、人格來施行。其次教師必須理解消化教材才能有效的傳遞人類文化的精華。再則其示范作用也充分體現了教師勞動的主體性。
(4)勞動過程的創造性。教師要有極強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才能有效的完成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任務完善學生個體,幫助學生實現內化,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都需要教師靈活的運用其智力水平。
(5)教師勞動的長效性。首先從人的整體發展來看,人才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次就學生某一具體、局部的發展來看,也往往要經過一個長期的過程。
2.簡述全面發展教育各組成部分的關系?
答:在我國的教育方針中,全面發展教育包含了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的教育,都是學校教育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共同完成全面培養人才的任務。
一、各育都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因素
五育各具不同的作用、地位,擔負著不同任務,德育是靈魂,體育是基礎,智育、美育、勞動教育是重要內容。它們都有是學校教育的有面組成部分,因此不能互相替代,互相等同,它們是缺一不可的。
二、五育互相聯系,共同構成完整的學校教育體系
(一)五育必須統一在一個人身上,它們之間具有一種不可分的結構上的聯系,人的全面發展應該是五方面整體性的協調發展;(二)各育互相滲透,互相包含,在教育實踐中不能截然分開;(三)各育互相制約,互相促進,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會影響人的長遠發展。所以我們在學校教育中必須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觀。
3.簡述觀察學習的理論并評論?
答:觀察學習又稱無嘗試學習或替代性學習。是指通過對學習對象的行為、動作以及它們所引起的結果觀察,獲取信息,而后經過學習主體的大腦進行加工、辨析、內化,再將習得的行為在自己的動作、行為、觀念中反映出來的一種學習方法。
4.隋唐時產生的科舉制度的積極意義是什么?
答:一.起了抑制門閥的作用.
二.擴大了官吏來源.
三.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
四.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政局的穩定
5.舉例說明洋務學堂的類型
答:方言學堂,即外國語學堂,主要培養翻譯人員
技術學堂,1867年李鴻章在上海開設的機器學堂
軍事學堂,1893年,李鴻章在天津創辦軍醫學堂,這是中國人自設西洋醫學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