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業務考試體育試題及參考
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00分。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選編徒手體操應注意要有目的性,要有科學性,要有鮮明的創造性。
2、《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必測項目有身高、體重、肺活量。
3、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容體系由五個學習領域構成。五個學習領域由兩條主線構成,一條是運動主線,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另一條是健康主線,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
4、體育課的備課必須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深入鉆研教材,認真做到五備: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學法)、備教學媒體、備場地器材”
5、全民健身計劃以全國人民為實施對象,以青少年和兒童為重點。“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強調學校做到:保證學生每天參加1小時體育活動,每年組織學生開展兩次遠足、野營活動,每年對學生進行一次身體檢查。
6、1894年法教育家顧拜旦建議恢復奧運會,1896年在希臘舉行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第二十七屆在澳大利亞舉行的,薩馬蘭奇宣布第二十九屆在我國舉行,現任國際奧委會主席是羅格。
7、急行跳高和急行跳遠技術的共同關鍵是助跑與起跳結合的動作。
8、體育教學應遵循認識規律、技能形成規律和運動負荷規律。
9、速度素質包括反應速度、動作速度、位移帶度。
10、沒有疲勞的訓練是無效的訓練,而疲勞不能消除的訓練是危險的訓練。
11、新課標中規定小學一至四年級為每周4節體育課,五至九年級為每周3節體育課。
12、迎面接力跑的傳接棒方式是立棒式。
二、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包括:B
A.人本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素質教育理論。
B.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理論。
C.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合作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理論。
D.人本主義理論、合作學習理論、素質教育理論。
2.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聞一知十”,這種現象在教育心理學上稱為:A
A.遷移。B.同化。
C.順應。D.模仿。
3.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滿足于“授人以魚”,更要做到“授人以漁”。這說明教學中應該重視:B
A.傳授學生知識。B.發展學生能力。
C.培養學生個性。D.養成學生品德。
4.小學生在識字的初級階段,容易把一些筆畫相近或相似的字讀錯,如把“入口”讀成“八口”,這說明小學生:A
A.感知能力不成熟。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記憶能力不深刻。D.思維能力有欠缺。
5.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德育工作有相應的側重點,其中,小學階段的德育重點主要是:B
A.基本道德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B.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與實踐。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養與指導。
D.人生觀價值觀的選擇與確立。
6.進城務工的張某夫婦超計劃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滿六歲,由于沒有準生證,他們臨時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學及當地教育局拒絕接受該孩子入學。學校和教育局的行為違背了:B
A.《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B.《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D.《中華人民共和國計劃生育法》。
7.小敏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學習一直非常努力,成績名列前茅。在一節自習課上,她遇到一道數學計算試題,半節課過去了還沒做出來,正著急時,忽然聽到有個同學說“她越來越笨了”。小敏心里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說自己吧,然后就不斷地想自己是不是變笨了。從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別人說什么,而且總覺得是在說自己,非常難受,后來朋友跟她開玩笑也耿耿于懷。整天被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占著腦子,亂糟糟的,頭都快炸了。你認為,小敏同學的心理問題是中小學生常見:C
A.焦慮癥。B.恐懼癥。
C.強迫癥。D.抑郁癥。
篇2:教師招考試卷小學數學新課標試題
整理一、單項選擇題
1.“統計與概率”的教學設計,一定要注重內容的時代性,所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是學生有能力感受的現實,不能離學生太遠。【C】
A.方法B.概念C.素材D.原理
2.在“統計與概率”教學設計實踐活動時應該考慮學生的()和年齡特征,注意活動的組織形式,使活動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實踐活動的作用。【A】
A.已有認知水平B.熱情C.興趣D.干勁
3.設計統計與概率的實踐活動時應該考慮學生的(),注意活動的組織形式。【C】
A.品質B.意志C.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D.上進心
4.“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學習,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調查、設計等學習活動,經歷提出問題、明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A】
A.解決問題B.修改問題C.研究對策D.征求方案
5.實踐與綜合應用作為一種探索性的學習活動,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主要通過為學生創設啟發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來實現。【B】
A.多做題目B.經歷探索過程C.科學研究D.勤于訓練
二、多項選擇題
1.“統計與概率”與人們的()密切相關。【AB】
A.日常工作B.社會生活C.生活習慣D.生活態度
2.義務教育階段應當使學生熟悉統計與概率的基本
思想方法,從而使他們逐步形成()。【BCD】
A.空間觀念B.形成統計觀念
C.尊重事實的態度D.用數據說話的態度
3.常用的收集數據的方法包括()等。【ABC】
A.計數B.測量C.實驗D.計算
4.《標準》設置了“實踐與綜合應用”這一領域,把
()等內容以交織、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現。【ABC】
A.數與代數B.空間與圖形C.統計與概率D.算術
5.()將成為實踐與綜合應用的主要學習方式。【BCD】
A.模仿和記憶B.動手實踐C.自主探索D.合作交流
三、判斷題
1.新的小學數學課程中統計學習的重點是根據已知數據解決提出的問題。(×)
2.“統計與概率”的教學中所提供的材料,學生越是不熟悉,學生就越會感興趣。(×)
3.組織學生進行統計活動時,要盡量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要讓學生成為統計活動的真正主人。(√)
4.為了體現統計與概率教學過程性的原則,在情境設上不一定要做到連貫。(×)
5.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是要讓學生多做題目。(×)
6.“實踐與綜合應用”學習領域的設置,有利于學生體會數學的文化價值和應用價值。(√)
篇3: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教師模擬測試題
一、選擇題(1-16單項選擇,17-20多項選擇)
1、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C)過程。
A交往互動B共同發展C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
2、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學會(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
3、“三維目標”是指知識與技能、(B)、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數學思考B過程與方法C解決問題
4、《數學課程標準》中使用了“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A)的動詞。
A過程性目標B知識技能目標
5、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C)
A聯系生活學數學B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C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6、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應該以(A)評價為主。
A、過程B、結果C、分數
7、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是(A)
A、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B、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C、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D、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
8.綜合實踐活動是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設置的必修課程,自小學()年級開始設置。(C)
A.一、B.二、C.三、D.四
9.學科中的研究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終極目的是(A)
A.形成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B.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
C.強調學科內容的歸納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問題
10.在新課程背景下,教育評價的根本目的是(A)
A.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發展B.形成新的教育評價制度
C.淡化甄別與選拔的功能D.體現最新的教育觀念和課程理念
11.“新教材一方面關注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時恰當地反映科學技術新成果……”這主要說明新教材(C)
①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現成的結論②強調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③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統一④體現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
12、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C)。
A組織者合作者B組織者引導者C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1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六項具體目標有:轉變課程的功能、建立合理的課程結構、改革課程內容、改進教與學的方式和(A)。
①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②建立發展性的評價觀③促進課程的民主化與適應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
14、情感與態度的發展主要強調兩個方面。(B)
①學生對數學的認識②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③學生對數學應用能力
A①②B②③C①③
15、數學思維的特性主要有(C)。
A概括性問題性相對性B概括性特殊性相似性C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
16、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是一個(A)的過程。
A.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于個性B.主動和被動的生動活潑的
C.生動活潑的被動的富于個性
17、數學基本能力分為(AB)
A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B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C其它數學能力主要指觀察、理解、記憶、運用的能力。
18、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AB)之上。
A.認知發展水平B.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
19、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標準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ABC)。
A.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B.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C.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0、課程內容的學習,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ABCDE)。
A.數感B符號感C空間觀念D統計觀念E應用意識及推理能力
二、填空題
1、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
2、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_動手實踐__、自主探索_與_合作交流_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3、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從知識與技能_、數學思考、解決問題_和情感與態度_等四個方面做出了闡述。
4、《數學課程標準》安排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等四個學習領域。
5、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6、“三維目標”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7、有學者將數學課程的目標分為三類:第一是實用知識;第二是學科知識;第三是推理知識。
8、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9、“”必將成為我國21世紀上半葉中小學數學教育的主旋律。
10、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