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心連心,手牽手活動方案

心連心,手牽手活動方案

2024-07-31 閱讀 5262

“心連心,手牽手”活動方案

根據國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廳關于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文件精神,為貫徹落實《*市教育局關于開展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年活動的決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為重點,以教師職業道德先進典型為榜樣,以解決教師隊伍在師德方面存在的問題為突破口,使學生反映突出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建設一支熱愛學生,教書育人,愛崗敬業,刻苦鉆研,務實創新,甘于奉獻,廉潔從教,為人師表,能夠擔當起教書育人重任,讓江東人滿意的教師隊伍。幫扶對象:可以是生活困難、學習困難的學生,也可以是有心理障礙或其它“問題學生”。

二、具體工作。

1、建立“幫扶學生”檔案。

學校黨支部、團委、兩個學生處會同班主任具體操作,由班主任宏觀調控,如實填報一式三份,班主任自留一份,上交學校兩份。

2、建立“幫扶學生”助學基金。

捐款中班主任、年部主任在學生老師中認真貫徹宣傳,真正讓每位學生、老師認識到此項活動的意義和重要性。黨員、非黨積極分子、團員、優秀教師、班主任真正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最后由學校決定幫扶對象和資金使用方向。

3、具體落實工作。

第一步先在領導層展開,從校領導、中層領導、黨員做起,每人確立一個幫扶對象,要有幫扶記錄,由學校牽頭定期開會,匯報工作,總結經驗,互相交流,在期中考試前后結束。

第二步向全校教師鋪開,總結前一階段工作經驗,全校每位老師確定一個幫扶對象,具體開展幫扶工作,期末進行總結,做為評優和評選師德標兵的依據,做為教師師德考核的依據。

篇2:鄉鎮牽手留守兒童,助其健康成長活動方案

當前全鎮上下都積極投身到市場經濟大潮中,農村越來越多的家庭夫妻雙雙遠家離鄉,陸續走上了外出打工、經商的行列,有些兒童的家長為了保操持家庭,培養孩子,不可避免地盡不了家長監護的責任,而他們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親戚代養,這部分遠離了父母親有效監護的留守兒童便成了農村特殊群體。對這一特殊群體的成長、教育已成為家庭、學校、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健康和諧的優良環境,勢必影響他們的每一步成長,只有創造優良的環境,才會讓他們在健康和諧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一、指導思想

以踐行“**”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落實~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注和諧發展,服務經濟,共創美好未來為落腳點,奉獻一片愛心,讓留守兒童在健康和諧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二、活動內容

(一)目標任務

針對我鎮300多名留守兒童得不到直接監護人的關愛,加之農村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體弱或文化水平較低,無法擔負起教育輔導孩子的責任,他們的生活習慣比一般家庭孩子差一些,有的成績明顯下降.如何確保留守兒童不失學、不違法犯罪,同時讓外出務工的父母安心掙錢,這就需要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關注。

(二)工作內容

我們深深體會到大多數農村農民外出賺錢,解決了貧困問題,但對留守兒童的成長,卻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在建立和諧社會和城市化進程中,留守兒童的教育困惑,逐漸凸現出來,這不僅是一個家庭自己的事,更是全社會應關注的大事。

1、留守兒童家長教育能力與孩子自身發展的需求有差距。據調查,凡外出務工的夫婦家庭沒有時間過問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的需求、交往、興趣關注很少,更談不上給兒童精神上的慰藉和知識上的輔導。

2、營造關心留守兒童的社會環境,增強全社會力量的幫助參與。婦聯、團委、人武是社會群團組織,我們組織這一次活動,意在呼吁社會力量,參與留守兒童的關心教育工作,以便影響本地區不在利用游戲廳、網吧、舞廳來坑害未成年人.特別是要與學校加強協作,引導留守兒童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和發揮他們個人興趣和專長,給他們創造健康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促進留守、單親兒童茁壯成長。

3、建立留守兒童的牽手扶助體系,確保對留守兒童的關心教育工作落實到位。針對留守兒童在校學習情況,生活狀況,行為習慣開展一系列的活動,落實扶助措施,每個月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情況與其在外務工父母反饋,使我們真正成為留守兒童的第二監護人,讓孩子得到健康成長。

4、學校要充分發揮教育功能,減輕留守兒童的心理壓力。由于父母雙雙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在心理上存在許多困惑與疾病,因此學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時,更要注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要在他們身上傾注更多的關愛,讓他們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溫暖,從而彌補親子關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平臺。

(三)參與對象

鎮婦聯、宣傳、團委、人武、*中學相關教師及部分留守兒童的監護人。

三、活動要求及措施

凡牽手扶助聯系留守兒童從初一開始,直至18歲之前,重點是初中階段。聯系要求:定期到學校、家庭了解留守兒童階段性的學習、生活情況及校內外表現,以便有的放矢地開展思想工作;定期與聯系的兒童父母交換意見,以便形成有效的家庭、學校、社會的立體化教育網絡,確保兒童成人成才。要求參與這項工作的牽手扶助人員,做到有求必應,有難必幫,使外出務工的家庭夫婦安下心在外賺錢,讓留守兒童在“三位一體”化的牽手活動中健康成長,讓家庭成員實實在在體會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感受到群眾團體組織力量的作用。同時也是增強黨員、干部服務婦女兒童,服務經濟建設,服務“三農”大局的意識。

四、活動步驟

1、調查摸底階段4月上旬

2、征求意見階段4月下旬

3、召開座談會5月中旬

4、擬定活動方案5月下旬

5、實施活動計劃6月

五、活動的效果

群團工作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也是凝聚廣大群眾的重要手段,我們要通過活動的開展,要使廣大群眾認清形勢,正視gg開放和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暫時困難,引導更多的農村家庭積極投身到富民創業致富奔小康的大潮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共同努力奮斗。

六、考核及獎勵。

考核獎勵分為兩塊。一塊為牽手扶助志愿者、班主任。以初一第一學期期末學習成績總分名次為考核基數,到第二學期期末,學習成績在班級里每上升1個名次,被考核人加10分,保持在班級前5名的加10分。學生無嚴重違紀違法行為的(以學校處分為依據),另加20分,學生獲得“三好學生”稱號的加10分。

依據上述加分的辦法,每一學年累計得出的加分總分即為牽手扶助志愿者及班主任老師的考核得分,考核分是多少就獎多少元。牽手扶助人員所得總分等于包保留守、單親兒童各自所得考核分的總和。學校班主任按本班相關學生所得考核均分為實際考核得分。

第二學年的考核就以第一學年第二學期期末學生考試成績名次為依據,加分辦法不變。

另一塊是獎勵學生(不含學校正常獎勵)。設有班級優秀獎和越位進步獎。

第二學期期末考試總分在班級前第一名的獎100元,2―5名的即為優秀獎,獎學生30元。

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比第一學期期末(或上一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總分名次進步

達5名的即為進步獎,獎學生15元。